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目的研究一个适合测量我国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方法通过指标筛选,最终选择20个指标形成生存质量量表。应用该量表测量了57例单纯视力损害的白内障患者和60例有不同程度视力及视野损害的青光眼患者,并对该量表进行效度、信度和反应性的评价。结果该量表20个指标,包括症状、视功能、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及精神心理等四个方面。(1)准则关联效度:r=0.6865,P=0.000。(2)重测信度:r=0.8959,P=0.000;克朗巴赫系数:α=0.9358;方差比=0.0551;分半信度:R=0.9553。(3)反应度:t检验=5.95(P=0.000),效应大小统计量为1.533。结论该量表具有满意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可试用于临床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2.
Chen WR  Ye HH  Deng DM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3):239-244
目的制订8~15岁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评价量表的效度、信度以及反应度。方法根据儿童生活质量的定义设计,涵盖与视功能损害有关的重要指标,编制23个条目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应用该量表对8~15岁的18例正常视力儿童和76例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儿童进行了量表调查。应用离散程度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区分度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和重测信度法来筛选量表有效条目,并评价筛选后量表的效度、信度以及反应度。结果条目5、7和21经筛选后删除,形成20个条目的量表。每个条目和每个分项的内容效度相关系数均大于0.6(P〈0.05)。正常儿童和白内障儿童、白内障儿童术前和术后总得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重测信度的相关系数为0.895(P=0.000)。本量表4个分项的克朗巴赫a信度系数值分别为0.822、0.922、0.797和0.794。效应尺度统计量为1.141。结论经筛选后的20个条目的量表符合生活质量量表效度、信度以及反应度的技术要求,可以应用于8~15岁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风磊  肖林  褚利群  董宁  张拓红 《眼科》2010,19(5):323-326
目的观察不同年级小学生远视力和眼轴长度相关性,为近视防治寻找监控点。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北京市羊坊店学区全部小学的一年级、四年级学生2970例。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远视力,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取右眼测量值统计分析。主要指标远视力,眼轴长度,视力不良比例。结果一年级组(年龄6.44±0.52岁)、四年级组(9.25±0.46岁)眼轴长分别为(22.73±0.72)mm(n=1270)、(23.66±0.93)mm(n=1672)(P=0.000);一年级组、四年级组远视力分别为(1.02±0.26)(n=1282)、(0.86±0.42)(n=1494)(P=0.000)。一年级组眼轴长与远视力无明显相关性(r=0.019,P=0.495);四年级组眼轴长与远视力呈明显负相关性(r=-0.425,P=0.000)。眶轴长〉24.00mm的学生,视力不良率最高。结论小学生视力和眼轴发育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小学生眼轴超过24mm是近视防治监控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中文版的屈光矫正者生命质量量表(QIRC)对115例近视患者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命质量进行打分。该量表包括症状、视功能与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及精神心理4个模块,共20项指标。115例近视患者中,女性64例,男性51例;年龄18~40岁,平均(22.7±4.8)岁;其中术前低、叶1度近视组(〈-6.0D)70例,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6.0D)45例。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LASIK手术前、后QOL总分及不同性别、年龄和屈光状态下近视患者QOL得分改变情况,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QOL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近视患者QOL得分由术前39.15±4.23提高到术后41.78±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1)。其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患者LASIK手术前、后QOL得分改变量(4.60±1.08)与中、低度近视组患者(3.83±1.1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22);男性患者组QOL得分改变量(3.57±0.18)与女性患者组(4.28±1.2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58);〈23岁患者组QOL得分改变量(3.64±0.73)与≥23岁患者组(3.56±1.3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75)。在影响术后QOL的相关岗素中,有用眼保护(OR=5.93,95%CI:1.57—22.36)、较少并发症(OR=15.13,95%CI:2.57—88.94)、较低相关医药费(OR=7.80.95%CI:1.66—36.71)、日常生活便利性(OR=10.36,95%CI:2.44—44.05)、被他人认同感(OR=3.90,95%CI:1.08—14.13)及自信心(OR=12.73.95%CI:2.97—54.57)等因素仔在,则能提高QOL得分,而年龄、性别、术前屈光度等均不是LASIK术后QOL的影响因素。结论LASIK手术后,大部分近视患者的生命质量较术前提高。术后用眼保护、手术并发症、相关医药费用、日常生活便利性、被认同感及自信心等是影响LASIK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应用于近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44眼)。方法对以上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按自愿原则分别植入Acrysof ReSTOR多焦点IOL 14例(22眼)或普通单焦点IOL16例(22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远、近视力及焦点深度范围。主要指标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及焦点深度范同。结果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IOL组患者和单焦点IOL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平均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84±0.14、0.70±0.23(P=0.018);平均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69±0.34、0.32±0.13(e=0.000);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分别为0.69±0.20、0.27±0.12(P=0.000);焦点深度范围分别为(5.54±0.53)D、(3.57±0.93)D(P=0.000)。结论近视患者植入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IOL可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效果满意。(眼科,2009,18:88.90)  相似文献   

6.
背景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的精确测量对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计算至关重要,不同方法的测量结果可能对IOL度数的计算结果产生误差。目的比较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以及A型超声法测量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以及眼轴长度的结果。方法收集近视患者65例130眼,对LASIK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随访到的28例56眼分别行IOLMaster、OrbscanⅡ以及A型超声法眼部生物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LASIK手术前,IOLMaster和OrbscanⅡ测量角膜K值分别为(43.32±1.52)D和(42.99±1.45)D,二者相差(0.33±O.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0,P=0.000)。手术后K值分别为(39.02±2.14)D和(38.91±2.04)D,二者相差(0.12±0.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5,P=0.009)。Bland—Ah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测量K值的一致性较差。手术前IOLMaster、OrbscanⅡ和A型超声法测得前房深度分别为(3.72+0.22)、(3.69±0.22)、(3.75±0.2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A型超声法测量眼轴长度为(25.22±O.99)mm,IOLMaster测得长度为(25.59±1.01)mm,二者相差(-0.37±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98,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954,P=0.000)。手术前后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分别为(25.54±1.05)mm和(25.48±1.01)mm,二者相差(0.052±0.41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6,P=0.348)。结论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与OrbscanⅡ测量结果差别较大,临床上二者不可替代。IOLMaster与OrbscanⅡ测量前房深度结果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替代使用。与A型超声法比较,IOLMaster测得的眼轴长度较长,临床应用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0.5%消旋山莨菪碱对人眼调节及瞳孔大小的影响。方法将44例7~17岁屈光不正患者分为复方托吡卡胺组及消旋山莨菪碱组,采用开放视野自动验光仪测量右眼注视不同距离(6.0、0.5、0.25、0.17m)视标干预前后的调节刺激反应。采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消旋山莨菪碱组在0、-2、-4、-6D调节状态下干预前后右眼眼前节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复方托吡卡胺组干预前后调节刺激反应曲线斜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15.281,P=0.000),消旋山莨菪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5,P=0.692)。消旋山莨菪碱组干预前后前房深度均呈递减变化(F值分别为20.17及28.10,P〈0.05);晶状体厚度均呈递增变化(F=35.86及26.70,P〈0.05);干预前随调节增强瞳孔大小呈递减变化(F=5.60,P〈0.05),干预后瞳孔未随调节变化发生改变(F=1.22,P=0.321)。结论0.5%消旋山莨菪碱有扩瞳作用,调节麻痹作用极弱。(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15-217)  相似文献   

8.
近视眼眼球容积与眼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三维重建并测量近视眼眼球容积,分析其与眼轴的关系,为玻璃体手术中估算填充物的填充量提供依据。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5例单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健眼。方法行眼前节、眼底及眼部超声检查,显然验光及MRI三维重建测量眼球容积。根据屈光度数及眼底有无病理性改变,将患者分为病理性近视组(A组)和非病理性近视组(B组)。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及眼球容积与各参数的关系。主要指标MRI测量的眼球容积、A超眼轴、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结果A组平均眼球容积为(9026.00±1565.94)mm^3,B组(6449.99±696.43)mm^3(z=-4.767,P=-0.000)。A组5眼眼球规则均匀增大,12眼增大以前后径为主,3眼伴颢侧变形。B组眼球形态正常。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A组(0.63±0.37)、B组(1.07±2.84)(z=-3.209,P=-0.001);A超眼轴分别为:A组(29.15±2.76)mm、B组(23.80±1.14)mm(z=-5.000,P=0.000)。A组眼球容积与眼轴相关性最大(r=0.86,P=0.000),与屈光度(r=0.539,P=-0.021)相关,与最佳矫正视力(r=0.510,P=-0.031)负相关。B组眼球容积与眼轴相关(r=0.76,P=0.000),与屈光度(r=-0.535,P=-0.060)和最佳矫正视力(r=-0.062,P=0.841)不相关。A组眼球容积与眼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眼球容积=499.75x眼轴-5544.87;B组眼球容积与眼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眼球容积=440.678x眼轴-4040.2。结论MRI可较好地应用于近视眼活体眼球容积的测量,病理性近视眼球容积与眼轴显著相关并呈线性关系,本研究提出的回归方程为玻璃体手术中估算填充量提供数据参考。(眼科,2010,19:100—103)  相似文献   

9.
低中度近视人群优势眼和高阶像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低中度近视人群优势眼和非优势眼的高阶像差,明确两者在视网膜上像质的差异。方法对74例无斜视、弱视、手术外伤史等其他眼病,无全身疾病者,在医学验光基础上结合卡洞法判别优势眼,使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比较优势眼和非优势眼6mm瞳孔直径全眼和角膜的高阶像差。结果优势眼和非优势眼全眼RMSh(t=-5.029,P=0.000)、RMS3(t=-4.608,P=0.000)、球差(t=-2.372,P=0.020)和彗差(t=-5.387,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MS4(t=-1.891,P=0.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角膜RMSh(t=-2.206,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MS3(t=-1.400,P=0.166)、RMS4(t=-1.692,P=0.095)、球差(t=-1.267,P=0.209)和彗差(t=-1.112,P=0.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中度近视人群中,优势眼的高阶像差优于非优势眼,且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晶状体等眼内组织,导致优势眼的视网膜像质优于非优势眼,有利于优势眼别的选择和稳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研制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学龄儿童的生活质量量表,并评价其效度、信度和反应度。方法 调查研究。根据量表设计原则,经统计学评价,综合眼视光学和公共卫生学专家意见,设计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学龄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加注拼音)。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判断标准:眼部不适、酸胀、视物模糊、视觉疲劳、复像或文字跳行重叠等症状明显,根据Morgan正常值,Sheard、Percival准则,综合分析是否为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并进行疗效评价。调查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小学生116例,首次调查2周后接受再次调查,其中经治疗训练有效的103例于停止治疗后第3个月随诊时接受第3次调查;选择双眼视功能正常小学生100例作为对照。应用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克朗巴赫系数、重测信度和分半信度来筛选量表的有效条目,评价量表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结果 该量表20个条目,包括双眼视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活动交往以及精神心理等4个分项,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经因子分析提取的4个公因子与本量表的4个分项一致,累计方差贡献率53.15%,各条目在其所属公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50)、内容效度(每个条目得分与所属分项得分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55;4个分项与总得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0.48、0.49、0.54)和区分效度[双眼视功能正常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小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1)及异常者经治疗训练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1)];重测信度r为0.98(P<0.01),克朗巴赫α系数均达到0.70以上,分半信度Rh为0.78(P<0.01);效应尺度统计量(ES)为0.53。结论 该量表符合生活质量量表效度、信度、反应度和容易分析的技术要求,可试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过矫的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掀开角膜瓣后再次激光切削的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过矫的患者7例(13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1、3、6个月检查患者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术后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视力:术前及术后第1天、1周、3个月分别为1.02±0.25、0.95±0.26、0.98±0.25、1.03±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术前(+2.75±0.75)DS,术后3个月(-0.37±0.50)DS;散光:术前(+1.05±0.35)DC,术后3个月(-0.50±0.37)DC,术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t=12.48,P=0.000;散光:t=10.972 8 ,P=0.000).结论 掀开角膜瓣后再次激光切削治疗高度近视LASIK术后过矫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角膜高阶像差的特点及与全眼高阶像差的相关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216例(216眼),应用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仪与全眼波前像差分析仪(Schwind)在4 mm与6 mm瞳孔直径下分别对角膜与全眼进行波前像差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角膜与全眼各主要高阶像差项的差异,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患者角膜主要高阶像差项与球镜度、柱镜度、年龄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散光顺规组与逆规组组间角膜高阶像差对比情况。结果 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总球差、水平彗差(C3+1)、球差(C40)在角膜与全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mm:t=-2.364、-7.587、-2.197、-6.320,P<0.05;6 mm:t=-4.794、-7.631、-7.945、-7.413,P<0.01)。4、6 mm的角膜C40(顺规组与逆规组)与球镜度呈明显正相关(顺规组:r=0.211、0.255,P<0.01;逆规组:r=0.697、0.562,P<0.01);逆规组各瞳孔直径角膜C3+1与柱镜度呈正相关(r=0.470、0.429,P<0.05)。6 mm的顺规组与逆规组间的垂直彗差(C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一直径范围下角膜高阶像差各Zernike项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斜向三叶草、水平三叶草,与全眼像差排列顺序不甚相同。角膜与眼内像差可能存在补偿或迭加作用。顺规组与逆规组角膜高阶像差值略有不同,即使全眼散光表现为逆规,但角膜散光多为顺规,且与像差之间具有一定特异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角膜微型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polis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近视散光行Epi—LASIK治疗的患者32例64眼,LASIK治疗的患者63例126眼,将患者根据柱镜度数分为2组:I组(柱镜-0.25~-2.75D,Epi—LASIK20例、LASIK48例)、II组(柱镜-3.00—-5.00D,Epi—LASIK12例、LASIK15例)。随访6too观察两种术式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残余散光度、角膜愈合情况、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等。结果:术后6mo,Ⅱ组中UCVA较术前明显提高,Epi—LASIK为21眼(87.5%),LASIK为19眼(63.3%),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055,P〈0.05);残余散光度Epi—LASIK为-0.41±0.30D,LASIK为-0.74_+0.36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72,P〈0.05);角膜散光Epi—LASIK为0.63±0.34D,LASIK为0.81±0.52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34,P〈0.05)。结论:Epi—LASIK治疗≥-3.00D散光与LASIK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动态轮廓眼压计(DCT)和非接触眼压计(NCT)在不同屈光度患者中测量值的差异,并探讨屈光手术对DCT和NCT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226眼按不同屈光度分3组:轻度组31眼(-1.25D~-3.00D),中度组135眼(-3.12D~- 6.00D),高度组60眼(-6.12D~- 10.625D),各组分别用NCT和DCT测量眼压,并比较不同屈光度与两种眼压计读数的差异关系.结果 屈光手术前总NCT值与屈光度无相关关系(r=0.033,P=0.626).通过控制屈光度分级的影响进行偏相关分析,DCT与屈光度的相关系数为(r=0.079,P=0.240),且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轻度组NCT和DCT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1,P=0.284);中度组和高度组的NCT和DCT值有统计学意义(t=-2.687,P=0.008;t=-3.791,P=0.000).术后各组比较:NCT和DCT测量值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93,P=0.000;t=-28.505,P=0.000;t=-24.557,P=0.000).结论 DCT测量眼压结果 不受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的影响,DCT值与患眼的屈光度也无相关性,更适应于角膜屈光手术后患眼眼压的测量和评估,但对高度近视眼手术后仍应警惕眼压被低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眼术后全眼高阶像差的改变,探讨SMILE术后全眼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行SMILE手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81例(162眼),随访时间3个月。术中眼球定位采用术前kappa角结合术中注视水印居中中心定位法。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术眼的总高阶像差(HOA)及各单项HOA,同时采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kappa角及角膜Q值。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总HOA及各项HOA的变化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散光度及轴向、kappa角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后总HOA(t=-12.24,P<0.01)、球差(C40)(t=16.60,P<0.01)、水平彗差(C31)(t=-11.06,P<0.01)、垂直彗差(C3-1)(t=-3.14,P<0.01)、垂直三叶草(C3-3)(t=-6.30,P<0.01)、四阶水平散光(C42)(t=5.84,P<0.01)的均方根(RM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Q值分别为-0.24±0.13和0.6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5,P<0.01)。术后3个月总HOA与SE相关(r=-0.23,P<0.01),△总HOA主要与△C40、△C31相关(r=-0.40、0.26,P<0.01),与术前Q值、Kappa角、散光度均无相关性;术后C40、△C40与术前SE相关(r=0.35、0.29,P<0.01);C31与术前散光度和Q值相关(r=-0.24、-0.22,P<0.05),△C31与术前散光度相关(r=-0.29,P<0.01);术后C3-1和△C3-1与术前的SE、Q值、Kappa角、散光度均不相关。结论近视及近视散光眼SMILE手术后总HOA增加,主要与术前SE有关,与散光度无关;手术前后C40变化量与术前SE有关,C31增加量与术前散光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湖北地区部分17~19岁青年的散光与近视度数的关系进行调查,寻求其变化规律。方法横断面研究。对来武汉艾格眼科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17~19岁近视青年人群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共抽取了905名对象(905眼)进行散光度数、轴向及近视度数的测定,用卡方检验分析数据并得出其变化规律。结果17~19岁青年中,-0.26~1.50D的散光在各个近视度段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其中男性高度近视组中占71.7%,中度近视组中占71.1%,低度近视组中占69.2%;女性高度近视组中占74.6%,中度近视组中占84.0%,低度近视组中占92.0%;且各个近视度组中不论男女,顺规散光人数均多于逆规散光。男性中高度近视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低度组(X^2=4.619,P=0.032);女性低度近视组顺规散光人数比例高于同类男性组(X^2=8.705,P=0.003);男性低度近视组一2.00D以内散光比例高于其他两组(X^2=6.635、4.256,P〈0.05),且随近视度数增高,-2.00D内散光人数所占比例有减低趋势;女性高度近视组-2.00D以内散光人数比例低于中度近视组(X^2=11.780,P=-0.001)。结论湖北地区部分17~19岁青年中,散光在-1.50D以内的人数比例最大,并以顺规散光为主。男性低度近视组一2.00D以内散光比例较高,且有随近视度数增高-2.00D以内散光人数所占比例减低趋势;而女性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南莉  汤欣  陈卓 《眼科研究》2012,30(5):458-461
背景 近视眼近距离工作时存在的调节异常及高阶像差均与视网膜图像模糊相关,因此研究稳定性和进展性近视眼近距离工作前后高阶像差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进展性近视和稳定性近视在近距离工作,如计算机工作前后高阶像差的变化,同时评估不同类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60例受试者按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进入进展性近视组及稳定性近视组,每组各30例.使用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然后持续使用计算机1h,阅读距离为40 cm,暗环境、自然最大瞳孔状态下使用COAS波前像差仪测量右眼计算机工作前后的波前像差,分别导出3、4、5 mm瞳孔直径下各阶像差的变化,分析计算机工作和近视类型对波前像差的影响,各阶高阶像差(3~6阶)以均方根(RMS)表示.结果 直径3、4、5 mm瞳孔下受试者使用计算机工作前后高阶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径3mm瞳孔时进展性近视和稳定性近视的高阶像差RMS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直径4 mm瞳孔下进展性近视3、5、6阶RMS和总高阶RMS显著高于稳定性近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85,P=0.016;F=3.975,P=0.049;F=8.130,P=0.005;F=6.493,P=0.012);直径5 mm瞳孔下进展性近视3、5、6阶RMS和总高阶RMS显著高于稳定性近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132,P=0.000; F=4.032,P=0.047;F=4.393,P=0.038;F=10.508,P=0.002).各瞳孔直径下进展性近视组球差均大于稳定性近视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性近视眼高阶像差大于稳定性近视眼,但近距离工作,如从事计算机工作,不引起近视眼高阶像差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散光对小学生屈光变化的影响,为儿童近视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川沙学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209人(418眼)进行眼科普查,了解其基础屈光状态。后随访2年,每年复查其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应用Minitab统计软件对无散光眼组、有散光眼组近视化进展程度进行比较,并对有散光组分别分析不同散光度数、不同散光轴向眼近视化进展的差异。结果有散光组近视化速度均高于无散光组,且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散光度数组与无散光组相较,其近视化进展的程度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2.00-1.25D散光组近视化进展速度最快。不同散光轴向对近视化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眼散光可促进儿童近视化的进展。在对儿童进行屈光矫正的过程中,应对散光进行合理矫正,以达到进一步控制近视发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近视患者角膜横径数据用途广泛,但其与眼球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各研究结论不同.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角膜横径与眼球其他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患者310例310眼,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角膜地形图等数据.采用易俪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右眼角膜横径与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中央角膜厚度(CCT)和前房深度的关系. 结果 近视患者右眼角膜横径分布在10.8~ 13.5 mm,平均(11.7±3.8)mm.男女之间的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4,P<0.001;t=-1.145,P=0.034).经平滑曲线拟合、阈值效应分析、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相关分析,角膜曲率与角膜横径为负向线性相关(β=-0.085,P=0.011);前房深度与角膜横径为正向线性相关(β=0.722,P<0.001);角膜横径与近视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CCT和性别等参数均无相关性(β=0.000、0.084、-0.001、0.105,P>0.05),而年龄与角膜横径为存在拐点的曲线关系,且男女间的拐点不同. 结论 6 ~ 50岁近视患者的角膜横径与角膜曲率呈线性负相关,与前房深度呈线性正相关;角膜横径与性别、近视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和CCT等参数无相关;与年龄存在拐点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o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f scale quality of life which can measu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 Methods: Based on a thorough literature search and consultation with ophthalmologists and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20 items were selected to create a scale. Fifty-seven cataract patients with vision impairment and 60 glaucoma patients with vision impairment and visual field loss were measured by the scale to evaluate the validity, reliab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 the scale.Results: The scale covered four domains of the quality of life(QOL). The criterion related validity of the scale: r = 0. 6865 (P=0. 001).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 r = 0. 8959(P = 0. 001). Coronback's alpha was 0. 9359. The variance ratio (VR) of intra-individual variance to inter- individual variance was 0. 0551 for overall score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plit-half method was 0. 9553. The responsiveness; T-test, T = 5. 95 (P = 0. 001), effect size statis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