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北方汉族人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与HLA A ,B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遗传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方法 ,对 197例北方汉族儿童ALL患者和 5 84 1例健康脐带血样本HLA A ,B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 在HLA A ,B ,DRB1等位基因中 ,儿童ALL患者的A11(18.5 3% ,χ2 =8.5 9,P <0 .0 1,RR =1.4 7,EF =0 .0 6 35 )和A2 4 (19.2 9% ,χ2 =11.6 5 ,P <0 .0 1,RR =1.5 6 ,EF =0 .0 738) ;B4 0(18% ,χ2 =1199.6 2 ,P <0 .0 0 1,RR =5 3.2 3,EF =0 .18) ,B15 (30 % ,χ2 =15 9.17,P <0 .0 0 1,RR =9.6 89,EF =0 .0 14 ) ,B5 6 (1.5 % ,χ2 =16 .17,P <0 .0 0 1,RR =5 .92 ,EF =0 .0 774 ) ,B6 7(2 .5 % ,χ2 =5 .93,P <0 .0 1,RR =2 .74 ,EF =0 .0 774 ) ,和B2 7(3.75 % ,χ2 =4 .96 ,P <0 .0 1,RR =1.81,EF =0 .0 774 ) ;DR9(18.2 1% ,χ2 =16 .0 7,P <0 .0 0 1,RR =1.74 ,EF =0 .0 774 ) ,DR12(14 .13% ,χ2 =7.12 ,P <0 .0 1,RR =1.5 2 3,EF =0 .0 4 9) ,DR14 (7.88% ,χ2 =5 .194 ,P <0 .0 5 ,RR =1.5 74 ,EF =0 .0 2 87) ,和DR16 (4.89% ,χ2 =8.5 2 7,P <0 .0 1,RR =2 .0 6 5 ,EF =0 .0 2 5 )等基因的基因频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LA 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多发性肌炎 (PM) 皮肌炎 (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PM DM患者的HLA DRB1等位基因。结果 与 16 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在 5 2例PM DM患者中HLA DRB1 0 40x和DRB1 12 0x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2 9.80 ,RR =6 .6 1,Pc <0 .0 1;χ2 =2 2 .2 2 ,RR =5 .82 ,Pc<0 .0 1) ;DRB1 0 70x的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 ,且差异有显著性 ( χ2 =10 .6 8,RR =4.48,Pc<0 .0 5 )。 38例DM患者中HLA DRB1 0 40x和DRB1 12 0x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2 6 .33,Pc<0 .0 1;χ2 =2 0 .82 ,Pc<0 .0 1) ;DRB1 0 70x的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 ,且差异有显著性 ( χ2 =9.6 2 ,Pc<0 .0 5 )。 14例PM患者HLA DRB1 0 40x基因频率也明显增高 ,但经P值校正后无统计学意义 ( χ2 =6 .12 ,Pc>0 .0 5 )。 10例伴间质性肺炎型患者HLA DRB1 12 0x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12 .5 6 ,Pc<0 .0 1)。结论 PM DM与HLA DRB1 0 40x、 0 70x和 12 0x有显著性相关 ,为揭示PM DM的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机制所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析20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患者组)和200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妇女(对照组)的DRB1和DQB1基因型。结果患者组中的DQB1*03(39.25%)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47<0.05,RR=1.208),DQB1*05(14%)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2.75%)(P=0.001<0.05,RR=0.615);患者组中DRB1*09(1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P=0.036<0.05,RR=1.514),DRB1*12(8.5%)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4%)(P=0.014<0.05,RR=0.607)。结论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中DQB1*03、DRB1*09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易感基因,而DQB1*05、DRB1*12可能对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与HLA-DRB1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HLA DRB1基因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SpA )的相关性 ,我们采用PCR/SSO方法对上海地区 2 14例SpA患者及 15 0例随机正常对照、 13例B2 7阳性正常对照进行HLA DRB1基因分型。结果发现HLA DR12在病人组中明显高与正常对照组及B2 7阳性正常对照组 ,Pc =0 0 0 19,RR =1 988。DR6明显低于B2 7阳性对照组 ,P <0 0 0 5 ;DR6在B2 7阳性对照组中高于随机对照组 ,P <0 0 0 5。提示 ,上海地区SpA患者其DR12基因与B2 7之间可能存在连锁不平衡 ,并可能增加对SpA的易感性 ;而DR6则可能对SpA的易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儿童中风患者HL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与中国北方汉族特发性儿童中风患者相关的HLA抗原及等位基因。方法应用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探针 (PCR SSO)技术对 43例该病患者进行HLAⅠ类抗原及Ⅱ类等位基因的分型 ,并和 10 7例相匹配的无关健康人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 患者组中HLA B5 1频率为 0 .395 ,而对照组仅为 0 .0 94,相对危险率 (RR)及 χ2 分别为 6 .34和18.94(Pc<0 .0 1)。HLA DRB1 0 80 2频率显著升高 (患者组 0 .2 0 9,对照组 0 .0 2 2 ,RR =11.78,χ2 =13 .5 0 ,Pc=0 .0 0 38)。此外还见到DQA1 0 40 1和DQB1 0 40 2频率也升高 ,校正P值后两组差异仍有显著性 ,二者均与DRB1 0 80 2连锁在同一单倍型中。结论 中国北方汉族特发性儿童中风的发生与HLA B5 1,DRB1 0 80 2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人群 HL A- DRB1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病例 -对照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技术对云南汉族 91名健康个体和 83例高血压病患者 (均无血缘关系 )进行 HL A- DRB1位点 17个特异性的等位基因分型 ,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DRB1* 15 0 1/ 2的频率为 ( 0 .2 19)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0 6 0 ) ,χ2 =18.331,P<0 .0 1,相对危险率为 4 .4 6 ,病因分数为 0 .34。 DR9( DRB1* 0 90 1)的频率 ( 0 .0 81)显著低于对照组 ( 0 .192 ) ,χ2 =8.70 4 ,P<0 .0 5。相对危险率 RR为 0 .4 1,预防分数为 0 .19。结论 云南汉族 HL A- DRB1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与北方汉族存在差异 ,HL A- DRB1* 15 0 1/ 2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相关 ;DRB1* 0 90 1可能在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发作性睡病的免疫遗传特征及其在该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对 4 0例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 (MSLT)均符合发作性睡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体外基因扩增 (PCR SSP)方法进行HLA DRB1 15低分辨、DRB1 15及DQB1 6高分辨测定基因型 ,并和 9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中HLA DRB1 15的阳性率为 92 .5 % (37 4 0 ) ,且大部分为DRB1 15 0 1(RR =2 3.33,χ2 =4 7.12 ,Pc<0 .0 1)和DQB1 0 6 0 2(RR =2 0 .6 9,χ2 =4 3.6 1,Pc<0 .0 1) ,差异均有显著性。有 2例患者为DRB1 15 0 2、DQB1 0 6 0 1。DQB1 0 6 0 1的基因频率在患者组中有明显下降 ,但经P值校正后无统计学意义 (χ2 =4 .19,Pc >0 .0 5 )。结论 儿童发作性睡病与HLA DRB1 15 0 1和DQB1 0 6 0 2有显著相关 ,为该病免疫遗传特征的一个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HLA-DR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LA DR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2 0例正常肝组织、3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 44例HCC中HLA DR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未见HLA DR抗原表达。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HLA DR抗原表达阳性率为 2 7.8% ,其中 ,中度和重度肝炎HLA DR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肝炎 (阳性率分别为 37.5 %和 2 0 % ,χ2 =13.6 ,P <0 .0 1)。HCC中肿瘤细胞HLA DR抗原表达阳性率为 43.2 %。HLA DR抗原表达与癌周淋巴细胞浸润 (χ2 =0 .5 1,P >0 .0 5 )和转移 (χ2 =2 .9,P >0 .0 5 )无关 ,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χ2 =4.9,P <0 .0 5 )。结论 HLA DR抗原的异常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损伤、免疫保护和H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遗传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5 0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HLA Ⅱ类基因分型 ,并以 1 0 0例正常人的HLA Ⅱ类基因为对照。结果 :瘢痕疙瘩组HLA DQ5抗原频率 ( 3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 4% ) ,相对危险率 (RR) =2 .63 ;HLA DR1 7和HLA DQ8抗原频率 (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 1 4% ,1 5 % ) ,RR =0 .1 3 ,0 .1 2。结论 :瘢痕疙瘩与HLA DQ5基因呈正相关 ,与HLA DR1 7和HLA DQ8基因呈负相关。HLA DQ5、HLA DR1 7和HLA DQ8基因可能是瘢痕疙瘩患者易感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olymerasechainreactionwithsequence specificprimers ,PCR SSP)检测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88例T2DM患者 ( 5 2例无并发症 ,36例合并大血管病变 )HLA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 :T2DM患者至少存在 11种HLA DRB1等位基因 ,T2DM伴大血管并发症组HLA DRB1 0 3、HLA DRB1 0 90 1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 (P <0 .0 5 )。结论 :HLA DRB1基因中DRB1 0 3、DRB1 0 90 12等位基因或其连锁不平衡基因可增高T2DM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