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106例、高压氧治疗组98例和通心络胶囊治疗组10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在0.2MPa高压氧下戴面罩吸氧40min后休息10min再戴面罩吸氧40min,1次/d,每24次后休息7d,联合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断。联合治疗组与高压氧治疗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采用高压氧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纯通心络胶囊治疗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2.
卢志河  胡庆锋 《新医学》2003,34(Z1):65-66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10 mL/d,通心络组口服中药通心络3粒,每日3次,20日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结果通心络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0%;通心络组、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1 3)、(24±14)分,治疗后分别为(10±8)、(6±4)分,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栓前状态(PTS)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通心络胶囊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通心络胶囊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tPA抑制物-1(tPAI-1)、D-二聚体(D-D)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组治疗前血浆tPA、tPAI-1活性、D-D和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心络胶囊组治疗后血浆tPA活性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5),通心络胶囊组治疗后血浆tPAI-1活性、D-D和vW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改善冠心病SAP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和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PTS。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通心络胶囊对照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海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46-2347
目的:观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应用通心络胶囊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3次/d)治疗,8周后分别应用Holter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等。结果:通心络胶囊治疗UAP能有效缓解症状、治疗后治疗组TIB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TC、LDL。在治疗期内未发现与通心络胶囊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治疗组(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治疗组治疗4周和8周均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但通心络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弹簧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通心络胶囊,能增加调脂效果,改善冠脉血流。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通心络治疗组(30例),后者在糖尿病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治疗8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vonWille-brand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通心络治疗组vWF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血脂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通心络能够减轻DM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少勇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15-3715
将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106例、高压氧治疗组98例和通心络胶囊治疗组10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在0.2MPa高压氧下戴面罩吸氧40min后休息10min再戴面罩吸氧40min,1次/d,每24次后休息7d,联合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断。联合治疗组与高压氧治疗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采用高压氧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纯通心络胶囊治疗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与通心络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65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应用硝酸酯类、抗凝药物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曲美他嗪,观察56天,比较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指标等的变化。结果通心络对老年人心绞痛有一定治疗效果,曲美他嗪与通心络联合应用效果更好。结论临床观察结果证明通心络 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6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通心络组(n=32),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氟伐他汀、美托洛尔或地尔硫卓口服8周,通心络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和8周后,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和8周后,血清CRP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P<0.001),其中,在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CRP浓度无差异,但在治疗2周后,通心络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A患者早期联合通心络胶囊有助于降低血清CRP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3例术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通心络组(3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12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6、NO、内皮素-1(ET-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心络组PCI术后的CRP、IL-6浓度与常规治疗组PCI术后同期比较降低(P<0.05).通心络组PCI术后的ET-1浓度与常规治疗组PCI术后同期比较降低、NO和EDF升高(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降低PCI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有效干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合或替代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302例。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按时间顺序入组,以洗脱方式分组。停用阿司匹林2周,服通心络8粒+阿司匹林100mg/d,1个月,再停药2周,服通心络8粒/d,1个月。复查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302例患者中58例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占19.2%。通心络+阿司匹林组与通心络组服药后1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 通心络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对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选用通心络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通心络对高原地区冠心病的机理探讨。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和生理指标检测,将237例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148例与丹参组89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通心络对心绞痛、心电图缺血表现、自由基和脂代谢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均有显著疗效;与丹参组比较或自身比较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安全有效,适合高原居民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的血流变改善和治疗效果。方法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通心络治疗后监测血流变指标并观察疗效。结果通心络治疗组患者血流变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病情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并对合并末梢神经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前及第7、14天血浆CRP和ET-1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第7、14天通心络组血浆CRP和ET-1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常规组仅第14天有显著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CRP和ET-1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心络可能通过抑制CRP和ET-1减少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达到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心络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进展性脑梗死(P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PS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治疗7、14、21天对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68.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利于PS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通心络胶囊治疗对LPA含量、TIA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的TIA患者92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阿司匹林组、合用通心络胶囊及阿司匹林组(合用治疗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为健康对照组。通心络胶囊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连续服用30天。阿司匹林组服用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合用治疗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全部患者于发病24小时内及治疗30天结束时测定血浆LPA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通心络胶囊对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随访6个月内TIA发生率和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4.91±0.92)μmol/L,阿司匹林组(4.55±0.98)μmol/L,合用治疗组(4.67±0.9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64±1.02)μmol/L(均P<0.01);治疗后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2.56±1.03)μmol/L,阿司匹林组(2.49±0.99)μmol/L,合用治疗组(1.52±0.85)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以合用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合用治疗组TIA发生率(23.3%)低于通心络胶囊组(41.9%)和阿司匹林组(54.8%)(均P<0.05);3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增高明显,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均可显著降低血浆LPA含量并可减少TIA发生,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阻滞剂、抗血小板及调脂药物疗效肯定,并已成为常规治疗。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院近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4周~半年的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随机分组为:通心络组(n=36例),对照组(n=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3粒/次,3次/d。观察治疗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心功能分级、活动平板运动耐量变化。结果显示通心络组6个月后以上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故认为通心络有明显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7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以随机双盲分成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化痰平喘及抗炎、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片,3次/日,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后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和常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液流变性,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肺心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并于加用前及加用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一氧化氮(NO)、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与CD41,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3个月后患者NO明显提高(P<0.01),CD62P、CD41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以进一步改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其血小板活化,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联用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预防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研究中药制剂通心络对缺血脑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4 h对照组、24 h通心络组、5 d对照组、5 d通心络组以及假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90 min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MMP- 9的表达。结果通心络治疗后24 h及5 d通心络组缺血侧MMP 9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 0 .05)。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抑制MMP- 9 的表达起到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