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家庭功能、父母监控及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法 以137名少年管教所未成年犯罪人和140名普通中学生为样本,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及父母监控问卷进行施测.结果 犯罪少年与普通少年在家庭适应性[(3.09±0.71)分,(3.3±70.58)分]、家庭沟通[(3.29±0.93)分,(3.57±0.81)分]、父母关注[(4.28±0.82)分,(3.82±0.86)分]、父母监控[(2.30±0.88)分,(3.44±0.66)分]冲动冒险性[(3.47±1.01)分,(2.74±0.76)分]、自我情绪性[(3.22±0.91)分,(2.70±0.65)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家庭沟通(OR=0.510,P<0.01)、家庭矛盾(OR=2.121,P<0.01)、父母关注(OR=4.741,P<0.01)、父母监控(OR=0.413,P<0.01)以及冲动冒险(OR=2.046,P<0.01)、自我情绪性(OR=1.632,P<0.01)等维度对青少年犯罪具有影响作用.结论 家庭功能、父母监控、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自我控制量表、青少年价值观问卷对137名男性在押少年犯施测,以140名男性普通中学生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普通少年组相比,犯罪少年在谨慎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道德观、接受权威及需要表达等维度上差异显著;Logistic回归表明,外向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接受权威和需要表达对青少年犯罪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谨慎性、道德观及个人主义对青少年犯罪有负向的预测作用;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变量联合预测青少年犯罪行为时,预测成功率达到76.5%。结论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均有显著地预测作用,其中外向性、谨慎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道德观、接受权威、需要表达及个人主义等变量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测作用比较强。  相似文献   

3.
卢业武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64-1367
目的:为了了解网络成瘾青少年自我和谐和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用网络成瘾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对2009年1月至12月在潜江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并以潜江市章华高级中学、潜江市刘岭初级中学的学生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在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总的功能上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网络成瘾与自我刻板性无明显相关外,与自我和谐的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以及家庭功能的各因子均有显著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灵活性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与其家属及正常家庭青少年家庭功能差异,探索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家庭康复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新乡市与父母一同居住的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及家属为病例组(96例),对照组(92例)来源于患者本村/社区,利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评定量表(FACES)对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青少年FAD 7个维度(角色扮演、问题解决、家庭沟通、情感介入、情感反应、行为控制和总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FACES的适用性和亲密度2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得分低于对照组。母亲与患者之间的家庭功能状况一致性较好(P?>0.05),父亲与患者和母亲的家庭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较差,患者家庭成员间家庭功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家庭因素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以及自拟家庭基本情况问卷,对240名犯罪青少年进行集体测查和对照研究。结果 犯罪组人格N维度(情绪性)和P维度(精神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维度(内外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犯罪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不完全家庭较多。就犯罪组内部看,家庭因素对不同类型罪犯E维度影响较大,而对N、P维度不大。结论 犯罪青少年具有情绪不稳定性、精神病质和内倾性人格特征,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父母冲突知觉及心理控制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间于三明市台江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抑郁症青少年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KADS-11)评价抑郁状况,比较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Shek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量表(CPPC)评分,分析KADS-11评分与CPIC评分、CPP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84例患者KADS-11评分为(18.74±4.26)分,其中轻度抑郁56例、中度抑郁83例、重度抑郁45例;不同抑郁程度患者CPIC量表冲突程度、解决情况、涉己冲突和威胁程度评分及CPPC量表忽略感受、制约言语表达、人身攻击、爱的撤回和过度干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KADS-11评分与CPIC评分冲突程度(r=0.334)、解决情况(r=0.314)、涉己冲突(r=0.375)和威胁程度(r=0.368)评分及CPPC评分中忽略感受(r=0.342)、制约言语表达(r=0.306)、人身攻击(r=0.319)、爱的撤回(r=0.285)和过度干涉(r=0.264)...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家庭内暴力的家庭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庭内暴力行为是指发生在家庭内部的侵犯家庭成员人身权利的暴力行为。本文探讨的是青少年家庭内暴力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对象研究组 :以 2 0 0 0年 2月 1日~ 2 0 0 2年 7月 1日就诊于本院的 10 0例有家庭内暴力的青少年家庭为研究组。男性 80例 ,女性 2 0例。对照组 :按 1:1配对原则 ,两组年龄和文化程度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t =0 .0 76,1.65 3 ,P >0 .0 5 )。方法工具 (1)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V CV ) [1] 。(2 )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 (EMBU ) [1] 。测试方法 :测试在统一指导语下 ,由两组对象笔答量表的所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水平进行测量,采用问卷调查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有效数据共47872份.结果(1)父母婚姻状况为其他情况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最低(M=688.87),抑郁水平最高(M=18.56).(2)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亡故或其他情况对青少年抑郁均有显著影响(P<0.001),但积极心理品质对他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3)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氛围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P=0.001).结论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越高的青少年,改善家庭氛围更能够减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EFS-CV)对67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病患者有家庭功能障碍。病例组家庭环境中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差,父母有不良行为习惯者多(P〈0.05);病例组父母养育方式不恰当.相关分析表明:病例组父母惩罚、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均多于对照组,父亲关心理解少于对照组,母亲偏爱被试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一定作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研究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 (FACES CV)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MBU ) ,对在门诊及住院部的青少年神经症患者 5 5例 (研究组 )和与之完全对应选择的同龄正常人 44例 (对照组 )进行测试。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在现实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而两组理想的家庭亲密及适应性无差异显著性。②研究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评分中 ,与对照组相比 ,父亲的低温暖、理解和高偏爱 ,过分拒绝、否认(P <0 .0 1)和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分保护、过分拒绝、否认 (P <0 .0 1或 <0 .0 5 )明显。结论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种问题 ,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神经症的发病病因、治疗康复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独生子女依恋与父母依恋的关系,以及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文化对独生子女依恋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小学5年级至高中3年级每年级2个班级,共350名年龄12~18岁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对青少年及其父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青少年依恋问卷进行测量.运用相关分析探讨独生子女依恋与父母依恋的关系,运用方差分析探讨家庭经济收入及父母文化对独生子女依恋的影响.结果 独生子女家庭依恋消极性与母亲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r=-0.132,P=0.014)、与母亲依恋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131,P=0.015);独生子女家庭依恋与父亲依恋各维度相关均不显著;家庭收入与父、母文化在子女家庭依恋亲和维度上的交互作用显著(F=3.641,4.052,P=0.006,0.003).结论 独生子女与母亲依恋关系比与父亲依恋关系更紧密;独生子女依恋受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医学生的家庭功能状况,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为制定医学生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APGAR家庭功能量表对广州医科大学12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探讨广州地区医学生家庭功能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医学生的家庭功能的总得分为7.000 ±2.408,居住在城市的医学生(总得分7.340±2.307)、父亲学历为高中及中专或以上的医学生(总得分7.320±2.277)、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医学生(总得分8.100 ±2.249)、自评家庭成员间总体关系很好的医学生(总得分7.730±2.045)的家庭功能总分较高,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医学生家庭功能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得出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父亲学历、父亲职业及家庭成员总体关系与家庭功能均有相关性(r父亲学历=0.148、r居住地=-0.133、r父亲职业=-0.134、r自评过去2学期的学习成绩=-0.123、r兄弟姐妹的情况=-0.089、r自评家庭经济状况=-0.236).结论 广州市医学生家庭功能完好,他们的家庭功能与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父亲学历、父亲职业及家庭成员总体关系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家庭功能的特点及患者与父母间家庭功能知觉差异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37个神经症患者家庭进行调查并与31个对照组家庭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家庭功能的各维度上,神经症患者家庭与对照组家庭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处于缓解期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与按1:1配对原则挑选的1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家庭环境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及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及控制性差(P〈0.05或P〈0.01)。(2)在教养方式上,患者的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5或P〈0.01);患者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风险因素为家庭成员的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以及父亲的低情感温暖、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的低情感温暖(P〈0.01或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家庭功能特征.方法 临床连续入组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84例(年龄14~18岁),同时,以地区、性别、年龄匹配健康学生样本124例进行对照研究,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CV)、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Ⅱ)及一般人口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焦虑组与对照组在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焦虑组的家庭亲密度得分[(64.82±9.63)分]低于对照组[(69.72±8.91)分],而沟通、情感卷入和行为控制维度[(2.34±0.45)分,(2.52±0.44)分,(2.46±0.32)分]得分高于对照组[(2.12±0.34)分,(2.36±0.42)分,(2.24±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好的家庭经济状况(OR=0.784;95%CI:1.459~3.396)、高家庭亲密度(OR:0.969;95%CI:0.942~0.998)是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保护性因素,而过度的行为控制(OR=2.181;95%CI:0.993~2.441)是其危险性因素.结论 焦虑障碍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亲密度高的家庭关系和适当的行为控制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family functioning and related factors in anxiety disorder(AD)adoles cents.Methods 84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AD and 124 controls without mental disorder matched by gender,age,and residential township were assessed with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FACES-Ⅱ),Family Assessment Device.Chinese version(FAD-CV)and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s.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case and control groups in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P<0.05).There was lower family cohesion in AD group(64.82±9.63)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69.72±8.91);the scores of communication,emotional involvement and behavioral control were higher in AD group((2.34±0.45),(2.52±0.44),(2.46±0.32))than that in controls((2.12±0.34),(2.36±0.42),(2.24±0.24)),all 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etter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OR=0.784;95%CI:1.459-3.396)and higher cohesion of family(OR=0.969;95%CI:0.942~0.998)wer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AD,while over-strict behavioral control (OR=2.181;95%CI:0.993~2.441)was a risk factor for AD.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t family functioning characters between AD and controls,and the intimacy relationship and suitable behavior control in family may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6.
职业女性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哥本哈根社会心理问卷和生活压力量表研究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对中国城市职业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抽取某市1045名女性职工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别研究工作、生活压力的单独及联合作用对职业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 高工作压力女性身心健康得分比低工作压力人群显著降低,其中生理健康的校正均数按照工作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52.46,51.10,49.81和48.99,心理健康的校正均数按照工作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52.84,50.59,49.69和47.82;类似差异也出现在高、低生活压力人群间,其中生理健康的校正均数按照生活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51.21,51.12,50.17和48.20,心理健康的校正均数按照生活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51.39,50.58,49.63和47.32( P <0.01).此外,工作-生活压力联合作用的不同状态与女性不良的健康结局有关,按照工作/生活压力由低到高其与生理健康的均值差分别为-2.03,-2.49,-3.84,其与心理健康的均值差分别为-1.41,-2.46,-5.16( P <0.01),并可见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对城市职业女性身心健康均造成不利影响,承受双重压力的女性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特点以及与人格、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创伤经历调查表筛选出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147人,用心理韧性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家庭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为(75.98± 14.03)分,除了目标专注[(3.47±4.23)分]以外,情绪控制[(1.94±2.85)分]、积极认知[(2.31±3.47)分]、家庭支持[(1.89±3.84)分]、人际协助[(2.92±3.38)分]得分均在3分以下,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维度在文化程度、家庭住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心理韧性各维度与人格(r=-0.357 ~0.175)、家庭环境(-0.185~ 0.272)各维度存在相关关系(P<0.05),神经质、家庭矛盾性、精神质对心理韧性有负向预测作用(β=-2.354,-0.135,-0.194,P<0.05),家庭亲密度对心理韧性有正向预测作用(β=1.389,P<0.001).结论 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心理韧性较差,人格、家庭环境对其心理韧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网瘾患者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网瘾患者按随机数表方法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临沂市精神卫生网络成瘾综合征(IAD)戒治中心常规的综合干预,试验组还进行萨提亚家庭治疗,对照组不进行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活动.采用网瘾自测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作干预前和干预后5个月情况的测查,比较两组得分的差异,同时给予pearson相关.结果 试验组萨提亚家庭治疗后IAD评分[(54.28±4.69)分]和家庭理想亲密度[(74.64±3.22)分]、现实亲密度[(70.42±3.66)分]、理想适应性[(54.08±5.78)分]、亲密度不满意度[(5.07±1.64)分]及适应性不满意度[(2.23±0.85)分]得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治疗前后的网瘾自测评分、理想亲密度、现实亲密度、理想适应性及现实适应性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较常规的综合干预,更能提高网络成瘾患者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有效改善亲子关系,对IAD的戒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