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外抗生素、激素、退热药的应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并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退热药的建议。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6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826例,调查分析院外抗生素、激素、退热药应用状况。结果抗生素使用率达98%,静脉用药比例过高,存在多药联用和更换过勤现象;激素及退热药使用率82.9%。结论院外抗生素、激素、退热药的使用存在滥用现象,需要进一步规范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发热、咳嗽、皮疹、胸水、肝脾淋巴结肿大——查房选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历摘要 患者,男, 41岁,畏寒高热皮疹 22天伴咳嗽咳痰于 1998年 12月 18日 10时入院。患者 22天前因受凉后骤然畏寒,无明显寒战,继以高热,高达 40℃,伴有咳嗽咳痰,痰多呈白色粘液样,量较多,有时痰中可见少量血丝,鲜红色。自行服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于 12天后到当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胸片检查发现“肺炎”,给予先锋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治疗,咳嗽咳痰有所减少,痰血消失,但仍持续高热。发热大多开始于上午 9时左右,发热前先有畏寒,需要盖厚被御寒。服用退热药后体温降退时常伴有大汗淋漓,若不服用退热药,高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润安可治疗儿童高热惊厥的疗效观察。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将2000例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发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0例,当体温达38℃时口服退热药或肌注退热药.当体温≥38.5℃时或未达38℃,但患儿出现寒战、发抖,说明体温急剧上升时,给润安可治疗。对照组1000例,当发热时口服退热药如恬倩和退热片等,未用润安可。治疗上两组同时应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并且使用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高热惊厥低于对照组。结论:润安可对预防儿童高热惊厥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小儿外感发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症,容易引起家长恐慌,导致抗生素和退热药的滥用。如何探寻一种安全有效又能被患儿接受的退热方法,是临床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外治方法进行总结,着重从中药外治法的降温机制、中药的药性和药效、中药外治的效果及优势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小儿患病时常见的一种表现。许多年轻的父母,生怕孩子发热时引起抽痉,见到孩子体温升高就用退热药。其实,使用退热药强制体温下降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退热药过量使用还可能引起脱水、血中白细胞减少,故不宜滥用。那么小儿发热,什么时候使用退热药好呢?  相似文献   

6.
大椎刺血佐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放血退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大椎点刺放血治疗1次,再酌加西药退热药内服,选用适当抗生素、清热解毒中药静点或内服.对照组除不用针刺外,用药同治疗组.结果:针刺治疗1次1h后退热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6%、93.3%;P>0.05,2组有无显著差异;治疗3天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6.6%,对照组66.3%;P<0.01;治疗前后平均用退热药总次数治疗组为2.5,对照组10.27,经检验P<0.05,2组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针刺放血配合中西药常规治疗退热的疗效好于单纯中西药常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在农村卫生院、所的治疗、抢救中应用十分广泛,但盲目的使用抗生素及不合理的配现象十分突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1抗生素使用不对症笔者在深入农村卫生院、所调查中发现,有相应一部分医务工作者常把抗生素做为“万能”退热药,只要发烧,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病症一律使用抗生素来治疗,一种抗生素不行,就用两种,甚至更多的抗生素一起用.有的错误地认为抗生素的价格愈昂贵愈好.这种盲目地、没有科学选择的,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节风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肿节风注射液及抗生素静脉滴注及肿节风注射液稀释后局部外敷,治疗6天后,观测疗效;结果 肿节风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乳腺炎有效率达97.5%;结论 肿节风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较单用抗生素明显增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应用退热药可缓解症状、减轻痛若.但不能缩短症程,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能否延长病程则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98例应用退热药的ARI患儿应用退热药后的病程,严重并发症、严重或混合感染的发生情况,并与束用退热药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幼儿急疹门诊与住院治疗临床疗效的差异,为该病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确诊为幼儿急疹的60例患儿随机分成门诊治疗组(简称门诊组)和住院治疗组(简称住院组),每组30例。门诊组治疗在门诊查外周血象及CRP,给予清热解毒中成药、抗病毒药和退热药治疗;住院组收住入院,给予住院常规检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清热解毒中成药、抗病毒药和退热药治疗。结果两组均无一例出现并发症。住院组住院时间为3-7 d,平均4.62 d;平均热退出疹时间门诊组为(3.52±0.67)d,住院组为(4.82±0.64)d(t=0.001 4,P〉0.05);平均皮疹持续时间门诊组为(2.51±0.50)d,住院组为(2.41±0.56)d(t=0.33,P〉0.05);医药费门诊组为(76.00±0)元,住院组为(1 268.00±323.83)元(t=1.62,P〈0.01)。结论婴幼儿急疹无并发症的患儿门诊与住院治疗的疗效是相同的,在门诊使用清热解毒中成药加退热药处理可以使该病得到控制,同时可减轻病员家庭的负担,避免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胰血管留王导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和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24例SAP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胰腺坏死的供血动脉留王导管,用微泵持续24h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症状消失后提管。结果灌注治疗后24~48h腹部体征明显改善,7~11天后症状全部消失。3天后病人痊愈出院。结论经胰血管留王导管持续区域灌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治疗SAP疗效好、病程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发烧,医学上称发热,是儿童患病时的常见症状。笔者在儿科门诊工作中,经常见到有些家长,面对小儿发热而惊慌失措,以致陷入误区,不仅对治病无益,甚至可能有害。误区一,见到孩子发热,不去医院检查发热的原因,只求迅速退热,于是找出家存退热药擅自服药。这种不按医嘱自行服药的做法不妥。因为,小儿服用退热药是有严格指征的。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婴儿,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退热药,应选用更适于他们的物理降温方法。尤其是新生婴儿,不能用退热药。我院曾收治1例出生刚刚十几天的新生儿,因误服退热药,出现了体温降至35℃以下,…  相似文献   

13.
铵离子(NH4^+)在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调节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中铵离子达到某一浓度时显著调节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多数情况是抑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庆大霉素表现为刺激其生物合成。许多科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铵离子调节作用机理,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分析,其调节机理可概括为:调节抗生素合成途径中的某一种或几种酶的酶活或酶量;调节糖代谢途径中的某一种或几种酶的酶活;调节以谷氨酰胺合成酶为主的氮代谢;调节产生菌产生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的酶活。通过上述的调节靶位,调节产生菌的代谢活动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博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21):46-46
临床资料 患者,男,7岁。2005年6月15日前来就诊。患儿发热7天,伴咳嗽少痰,体温38~39℃,在本市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曾使用头孢哌酮巴坦、阿奇霉素等消炎退热药治疗,病情好转出院。于1天后又出现发热,即来我处诊治。就诊时发热,以午后为甚,夜间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咳嗽少痰,胃纳不振,小便短黄。  相似文献   

1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畸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童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眼部充血、指端硬肿等,使用抗生素、退热药、体温不降。此病最早于1967年,由日本的川畸先生发现,故命名为川畸病。患儿会长期高热,严重者会伴发冠状动脉受侵,心肌炎或心包炎,故日益受到重视。我科于1992-2002年共收治川畸病48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退热药对发热患者病程的影响。方法:将69例感染性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退热药;对照组34例,仅予综合治疗,不用退热药,比较两组病情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病程为8.1±3.7天.对照组为6.4±2.8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退热药可影响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洛索洛芬引起肾衰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平  凌云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229-2229
患者男,55岁,主诉发热、咳嗽8d,于2003年9月30日入北京海军总医院。8d前患者到日本出差,因淋雨后受凉,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7℃,伴咽痛、头痛,继之出现咳嗽。遂到日本当地诊所,口服抗生素甲红霉素、退热药洛索洛芬(loxoprofen)和镇咳祛痰药替培啶(asverin)后体温下降,仍咳嗽,伴纳差、尿少。既往无肾脏疾病史。  相似文献   

18.
小儿退热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美霞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338-1338
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是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退热药物只能改善症状,无抗菌、抗病毒能力。在使用退热药物之前应找出病因,以免影响诊断,耽误治疗。退热药品种很多,有单一成分,也有复方制剂,但主要有效成分却相同或相似,故不宜几种药品同时使用。小儿常用退热药物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55-1955
术后并发症的“手风琴”式严重程度分级(拓展分级):1轻度:仅需床旁有创操作,例如静脉留置针穿刺、留置导尿管、鼻胃管及伤口引流管,允许应用物理疗法及止吐药、退热药、镇痛药、利尿剂、电解质等药物。2中度:需要除了上述药物外的其他药物学治疗,例如应用抗生素、输血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3重度:无需全麻的有创操作。  相似文献   

20.
艾灸是中医治疗手段中的常用疗法之一。中医可用艾灸疗法治疗虚证、寒证等,也可用于治疗热证。本文主要对艾灸疗法退热进行了研究探索,以进一步补充发热病症的治疗方法,为减少退热药以及抗生素的使用、节约治疗成本、缩短发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提供临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