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社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对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性相关态度的影响。方法 在上海市某区两个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性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5~24岁未婚青(少)年1220名和1007名。干预活动的形式包括发放宣教材料、播放教育录像、组织讲座和小组讨论、提供咨询和避孕服务。干预持续20个月,随访率为92%。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对干预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没有显著差别,干预后两组的得分分别为(72.2±10.2)和(43.6±16.9)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有关生殖生理、避孕、性病/艾滋病的绝大部分问题,干预组的答对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干预对未婚青(少)年有关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也有积极影响。此外,干预组对象的安全性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干预仍是影响生殖健康知识得分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在社区开展对未婚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是提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青(少)年的性观念,使他们对性相关问题持更为积极和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203例的临床资料,记录生殖健康状况(生殖系统疾病、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生殖健康态度)。依据就诊是否有生殖系统疾病分为疾病组(n=44)和健康组(n=159)。比较2组受试女性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户籍、性生活频率、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生殖健康态度、流产史、吸烟、饮酒及职业。结果 2组受试女性年龄<28岁、收入<5 000元、户籍、饮酒、吸烟、职业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下、性生活频率>2次/周、避孕知识评分<70分、流产次数≥2次、生殖健康态度不重视或一般重视比率高于健康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性生活频率>2次/周、避孕知识评分≤60分、流产次数≥2次是影响生殖健康状况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较为严峻,应扩大健康宣教范围,提高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控制性生活频率,学习采用安全措施,避免重复流产。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19-122
目的对保山某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及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干预方式和教育内容的需求。方法对该校405例女大学生干预前后的生殖健康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干预效果及教育内容的需求。结果干预后女大学生对受孕基本条件、早期妊娠症状、早孕诊断方法、常用避孕方法、常见性病的传播途径、流产方式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在人流对女性身心影响、婚前医学检查、大学生未婚同居、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网络一夜情态度上,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途径上倾向于专业课程学习和上网,最想获得的生殖健康内容是安全性行为。结论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对女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高校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今后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适宜方式提高流动人口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有关的生殖健康态度及行为。方法在武汉市9个城区随机抽取流动人口女性120人作为研究对象,由生殖健康专家向流动人口女性讲授基本知识,并在讲授前和讲授后一周采用同样的问卷了解女性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流动人口已婚女性生殖健康及性传播疾病知识中相当一部分干预后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了11.32%-21.7%;但一些专业性较强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的生殖健康知识干预后未见提高。结论短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流动人口已婚女性生殖健康基本知识的知晓,对短期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加以改进,对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要反复强化。  相似文献   

5.
陈倩萍  时光  周惠君  郑丽娇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116-117,124
目的探讨集中互动式学习体验法对未婚青少年人流患者的生殖健康认知水平及心理疏导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50名人流青少年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集中互动式学习体验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生殖健康认知和抑郁程度。结果经过干预,两组青少年的生殖健康认知及抑郁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中互动式学习体验法的干预模式,在提高未婚青少年人流患者的生殖健康认知水平的同时达到了有效的心理疏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对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随机选择200名女性外来务工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L00),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生殖健康问卷调查.干预组行基于IMB模型的生殖健康干预,内容包括生殖健康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等.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6人和92人完成了问卷调查.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殖健康信息得分从9.12±1.91提高到12.22±1.51(P <0.05),其中AIDS非传播途径、安全套防病作用及性病知识得分明显提高,对待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态度持反对意见者明显增多,赞同安全套使用和与伴侣沟通使用者人数也明显增多(P<0.05);最近一次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从35.0%提高到53.1%,2周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对象从8.0%上升到27.1%(P<0.05).结论 本次基于IMB模型的生殖健康干预效果显著,提高了女性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信息水平和预防行为技巧,同时减少了高危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7.
年轻流动人口妇女生殖健康宣教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流动人口年轻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宣教和技术服务干预,并通过对其在干预措施前后的避孕生殖健康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评估干预活动的效果,探索该人群适宜的、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形式,为建立科学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和效果评估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项目点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的15~35岁女性非户籍人口进行了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两次调查之间实施为期两年的以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和技术服务为重点的干预活动。结果两次调查中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和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和避孕节育知识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前、后对避孕节育方法正确知晓的种类分别为2.76±1.41和3.40±1.19,(t=-16.06,P<0.001)。干预前、后避孕节育措施现用率分别为63.8%和92.9%(P<0.000),干预前、后曾经有过避孕失败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8%和24.1%(P<0.001)。干预前、后认为可以方便地获取避孕药具的人分别为82.8%和88.0%,(P<0.001)。干预前93.7%的人希望进一步学习避孕/生殖健康知识以及得到有关技术服务,干预后上升至96.5%(P<0.05)。结论加强生殖健康宣教与技术服务干预措施,使该人群在避孕/生殖健康认知、态度以及行为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变,并且可以提高避孕效果。针对该人群的适宜、有效的生殖健康宣教和技术服务措施有很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梁赤波  汤赵荣  黄聚香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3945-3947,3955
目的探讨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对企业外来女工生殖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在东莞市随机抽取4家企业的全部女工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用全科团队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为期1年,并对两组企业女工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及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殖健康知识各项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各项知识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性行为、生殖卫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近6个月性行为发生率和近1年意外怀孕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6个月任一避孕方法使用、近6个月避孕套使用、良好的生殖卫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对企业外来女工生殖健康行为干预效果肯定,有助于提高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选择青岛市10个T作场所的1800名流动人口未婚女性分为基本组和全面组,基本组仅进行宣传和免费发放避孕套,全面组除此外进行发放服务卡、热线电话、播放生殖健康知识录像、讲座和同伴教育等。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生殖健康信息可及性涉及4个方面的知识,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涉及16个问题,改善态度积极性方面的7个问题,干预前、后都明显提高(P〈0.01),但全面干预组的效果更明显,尤其是避孕节育知识和性健康知识提高明显;在行为干预方面,患生殖道疾病就诊的比例基本组从干预前的32.0%(286/895)上升到59.2%(482/814),全面组由干预前的31.9%(275/862)上升到80.8%(651/806)(P〈0.01)。在避孕行为方面,干预后在使用和坚持使用避孕措施方面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两种干预方案是可行和有效的,并且全面干预组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与行为方面的现状及需求.方法 选择顺德区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伦教街道、北滘镇及乐从镇为项目点,每个项目点分别抽调5个村(居委)的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本调查表明,流动未婚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匮乏,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安全性行为意识淡薄.结论 十分有必要对流动未婚青少年进行性知识、避孕知识和生殖健康教育.全社会应共同关注外来人口这一特殊的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广泛以及更针对性的生殖健康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通化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干预效果。方法:2006年进行干预前调查,然后对暗娼人群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的干预活动,2008年进行干预后调查。结果: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5.21%提高到干预后的71.7%;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20.5%提高到干预后的87.6%,出现相关症状后到性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8%提高到干预后的54.3%。结论:在暗娼人群中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的干预活动有利于提高暗娼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及求医行为的正确选择,对控制艾滋病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措施.方法 成立高危行为干预组,开展外展服务,利用各种方法 和技巧深入暗娼人群的服务场所,为她们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医疗咨询和预防服务.结果 通过5年来对9904人次暗娼人群进行多种多样的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宣教活动,月均干预覆盖率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71.5%上升到2015年的97.5%;艾滋病检测人数由2011年的115人提高到2015年的269人;年度累计检测率由2011年的41.1%提高到2015年的83.3%;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2011年的63.3%提高到2015年的97.3%.结论 通过对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可有效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对预防艾滋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在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模式采取单纯学校教育(干预1组)与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干预2组)。通过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及学生和家长的小组访谈,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以及两个干预组间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来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发现,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均较低,而初中生更低(均数仅为30.75分)。干预后发现,初中生中,干预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增加作用最大(两个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增加差值分别为22.58和28.82),增加作用最小的是避孕知识(两个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增加差值为0.65和6.84);两种干预方式比较,干预方式1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增值作用较大,而干预方式2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增加作用较大,两种干预方式对避孕知识的增加作用无显著差别。结论干预提高了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其中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深圳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某厂外来未婚女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外来未婚女工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9.94%;74.75%的外来未婚女工第1次性生活时不采取避孕措施;目前选择的避孕措施主要是避孕套(41.93%)、紧急避孕(20.61%)和体外排精(15.34%);妇科患病率为6.03%,主要疾病是月经不调和痛经。结论: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性保健意识淡薄,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干预措施,提高未婚女工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桑拿、按摩人员生殖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干预效果。方法 在广州市某区12间桑拿、按摩场所随机抽取155名从业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并对比其干预前后的患病情况、与STD/AIDS相关认知及行为水平等。结果 干预后以认知水平与安全行为(主要是安全套的使用)较干预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13.50,P=0.001;χ^2=4.78,P=0.029)。结论 干预可通过认知一行为改变,促进该人群行为水平的提高,进而改善其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李颍  姚纯  王华东  丁心平  马兵  刘彦  文育锋 《安徽医学》2013,34(8):1229-1232
目的采用全国艾滋病(AIDS)哨点监测方案对颖上县2009~2012年哨点暗娼人群AIDS行为干预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该县展开针对暗娼人群的AIDS综合干预工作,依据AIDS综合监测实施方案,每年对该人群进行哨点监测工作,同时收集有关AIDS知晓率、行为干预、行为改变等数据。通过对收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评估该县AIDS知识与行为干预效果。结果 4年共调查594名暗娼,暗娼AIDS知晓率(UNGASS指标)和8题全部回答正确率分别由2009年的50.6%、49.4%上升到2012年的83.4%、79.2%;最近1年干预服务相关项目和"最近1年做过AIDS检测率和最近1月AIDS知识获得率"干预后指标比例逐年增加,4年趋势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9~2012年该县暗娼AIDS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但高危行为改善效果不明显,应进一步加强暗娼人群AIDS性病的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行为干预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生殖健康行为的形成是控制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环节,故本研究拟应用多种理论结合和综合性的行为转变理论,探讨影响生殖健康行为的形成机制,在借鉴知信行模式(KABP)和健康信念模式(HBM)等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索社会外在因素对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确立西部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行为综合干预框架,建立内外因相结合健康行为改变综合模式.并评价这些行为模式对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的预测作用,从而为西部地区生殖健康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综合实施方案,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肛肠疾病患者不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肛肠病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进行自身对照,用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后患者不健康行为改变效果显著,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针对肛肠疾病发病因素的健康干预,持续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减少疾病发生发展,促进疾病恢复,无术后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干预对女性劳教人员STD/AIDS知信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益民  刘利共 《中国热带医学》2004,4(4):639-640,64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妇女教养人员关于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现状,探索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方法。方法:对深圳市某收容所2002年5~9月收容教养的500名妇女教养人员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后调查,收集并分析所获取的各项数据资料。结果:妇女教养人员以青年、初中以下文化、未婚为主,对STD/AIDS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约50%使用安全套,但获取安全套不方便。结论:预防妇女教养人员感染STD/AIDS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燕 《当代医学》2014,(27):158-158
目的:研究分析女性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服务相关需求情况,为医疗服务实践做出正确的指导。方法对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盐池人民医院门诊接受调查的90例女性未婚青年的相关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次调查有效率为90.0%,其中女性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以月经问题治疗为首位,占所有需求的8.9%,其次为生殖系统感染问题,占6.3%,妊娠检测列居第3位,占3.7%。结论女性未婚青年群体是医疗服务机构应关注的重要群体,为其做出正确的生殖健康指导和有效的生殖健康治疗服务,能够有效地改善未婚女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