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红外线全身热疗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恶性消化道肿瘤的护理.方法 通过观察肿瘤患者红外线全身热疗联合腹腔热灌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尿量,配合合理用药,采取有效护理手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3例热疗后出现皮肤浅Ⅱ度烫伤,4例热疗麻醉期出现低血压.其余46例无并发症.结论 对于红外线全身热疗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恶性消化道肿瘤,加强护理监测及有效干预措施,可以使治疗顺利进行,避免各种并发症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肿瘤患者热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对体温上升的影响.方法将55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29例)及对照组(未给予心理护理,26例),比较2组患者在热疗时达到的最高体温.结果热疗前给予心理护理的心理护理组肿瘤患者在热疗时体温上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在热疗前给予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在热疗时与热疗机很好地匹配,减少反射功率,从而有效地提升体温,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对肿瘤热疗患者体温上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牡红  王秀芬 《现代护理》2006,12(6):544-545
目的 探讨在肿瘤患者热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对体温上升的影响。方法 将55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29例)及对照组(未给予心理护理,26例),比较2组患者在热疗时达到的最高体温。结果 热疗前给予心理护理的心理护理组肿瘤患者在热疗时体温上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在热疗前给予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在热疗时与热疗机很好地匹配,减少反射功率,从而有效地提升体温,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病人热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对体温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宫颈癌病人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50例及对照组(未给予心理干预)50例,比较两组病人在热疗时达到的目标体温的时间差异。[结果]心理干预组宫颈癌病人在热疗时体温目标温度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在热疗前给予宫颈癌病人心理干预,可使病人在热疗时与热疗机很好地匹配,减少反射功率,从而有效地提升体温,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病人热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对体温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宫颈癌病人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50例及对照组(未给予心理干预)50例,比较两组病人在热疗时达到的目标体温的时间差异。[结果]心理干预组宫颈癌病人在热疗时体温目标温度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在热疗前给予宫颈癌病人心理干预,可使病人在热疗时与热疗机很好地匹配,减少反射功率,从而有效地提升体温,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外线全身热疗对肿瘤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82例各类晚期肿瘤患者,采用红外线体表加热,治疗温度为(41.8±0.3)℃,恒温120 min行全身热疗,于热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样和尿样,分别测定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与热疗前相比,热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等指标均略有下降,但与热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后第1天、第3天,尿β2-微球蛋白(β2-MG)明显升高(P<0.01),热疗后第5天又恢复至正常。结论(41.8±0.3)℃全身热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肝功能及心肌细胞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全身热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明凤  马彦俊 《检验医学》2007,22(3):354-357
目的 研究红外线全身热疗对肿瘤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82例各类晚期肿瘤患者,采用红外线体表加热,治疗温度为(41.8±0.3)℃,恒温120 min行全身热疗,于热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样和尿样,分别测定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与热疗前相比,热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等指标均略有下降,但与热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后第1天、第3天,尿β2-微球蛋白(β2-MG)明显升高(P<0.01),热疗后第5天又恢复至正常.结论 (41.8±0.3)℃全身热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肝功能及心肌细胞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红外线辐射式全身热疗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将恶性肿瘤病人置于由电脑控制的太空舱式红外线加温器中 ,通过红外线辐射及回风装置对机体逐渐加温及降温 ,使病人治疗时体温由正常逐渐增高至 41.5℃ ,并恒温 2h ,再逐渐降温至 3 7℃。其间静脉滴入化疗药物以增强其疗效 ,杀死已转移或潜在转移的癌细胞。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我院采用这一新疗法治疗 5 7例病人 ,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进行热疗的 5 7例病人均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伴广泛转移 ,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热疗前1个月内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在发热门诊患者体温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使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同时对照水银体温计,取不同测温部位及不同测温距离测量的体温数值分别与腋下水银体温计测温比较,分析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对不同部位不同距离测量所产生的偏差。结果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选用耳垂后下方凹陷处,测量距离在2~5 cm之间时,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的温度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腋下温度的相关性为78%。结论通过以上小样本研究资料显示,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在临床上可准确地反映体温情况。为发热门诊使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筛查传染病提供了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3年5月4日起,使用红外线测温器对进入医院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旨在对红外线温度测温器所测的前额皮肤温度与被测者实际体核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出红外线测温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红外热像仪监测微波辐照式全身热疗中体表温度的可行性。 方法:于2004-04/05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参加全身热疗治疗的患者3例,女2例(分别为43岁和60岁,患有肺癌并已发生转移),男1例(67岁,肺癌)。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红外热像仪对3例全身热疗患者的体表温度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重点考察局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造成热聚集的脸部、胸部、颈部、手部、小腿部、脚部的温度变化。治疗过程中同时对患者直肠温度实时监测。 结果:患者热疗前后全身各部位体表的热状态易于显示在监视器上,有助于整个治疗过程的进程控制及评价。3例患者中只有1例的脚背部温度稍有升高,但未出现皮肤烫伤。 结论:使用红外热像仪监测全身热疗中人体表面温度特别是局部血液循环较差的四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有效防止皮肤烫伤。  相似文献   

12.
张亚茹  王楠 《现代护理》2007,13(12):1090-1092
目的了解全身热化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5年11月-2006年5月间8例全身热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顺利完成全身热化疗19次,6例14次出现轻中度的颜面部水肿,伴肺水肿1例;3例3次皮肤烫伤,其中迟发性浅Ⅱ度烫伤2例,Ⅰ度烫伤1例;3例出现骨髓抑制;4例10次出现消化道反应;3例5次出现热疗后低血压;体温反弹3例,最高体温39.3℃;1例患者热疗后出现指端麻木;2例患者出现口周疱疹;全部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干、咽痛等不适症状。全部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全身热化疗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充分的热疗前准备,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可保证全身热化疗安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全身热化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2005年11月-2006年5月间8例全身热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8例患者顺利完成全身热化疗19次,6例14次出现轻中度的颜面部水肿,伴肺水肿1例;3例3次皮肤烫伤,其中迟发性浅Ⅱ度烫伤2例,I度烫伤1例;3例出现骨髓抑制;4例10次出现消化道反应;3例5次出现热疗后低血压;体温反弹3例,最高体温39.3℃;1例患者热疗后出现指端麻木;2例患者出现口周疱疹;全部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干、咽痛等不适症状.全部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全身热化疗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充分的热疗前准备,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可保证全身热化疗安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压疮、压疮不同部位的温差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测温仪每天同一时段测量354例骶尾部Ⅱ—Ⅳ期压疮中心温度、压疮边缘温度与旁开5 cm正常皮肤温度,计算3个部位的温差。结果不同分期压疮中心、边缘、周边正常皮肤温度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90,P<0.001),不同分期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29,P=0.009),分期与部位间具有交互作用(F=3.006,P=0.019),说明不同分期的压疮及压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各期压疮疮面温度均高于正常皮肤温度,认为炎症反应等因素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为避免局部温度升高增加组织代谢的氧负荷,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压疮治疗中不宜应用热疗设备进行热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热疗后皮肤烫伤的护理方法,观察富林蜜凝胶对极限全身热疗导致皮肤烫伤创面的促愈作用。方法随机将123例全身热疗后皮肤烫伤患者的创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富林蜜伤口愈合凝胶,对照组应用硝酸嘧啶银烫伤软膏,观察创面的愈合效果及局部疼痛、烧灼感减轻情况。结果实验组各度烧伤的愈合、疼痛缓解及渗出物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富林蜜凝胶对于全身热疗导致皮肤烫伤的愈合有较好促进作用,对深Ⅱ度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在吸收创面渗液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高频热疗治疗58例慢性盆腔炎的护理。认为高频热疗前要做好健康教育、热疗前准备,热疗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热疗后检查皮肤有无烫伤。58例患者顺利完成热疗,未发生皮肤烫伤,临床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7.
王庆亮  郭敏毅  李洋  叶小鸣 《新医学》2012,43(3):174-178
目的:观察热疗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靶向基因治疗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体外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热疗处理后SMMC-7721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增殖确定合适热疗温度,以该温度与转染pEGFP-C1-mTOR反义质粒相结合,设置联合组、转染组及对照组,CCK-8试剂检测处理后各组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逆转录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mTOR基因表达.结果:热疗后细胞皱缩、变圆,胞浆空泡化,坏死细胞比例增加.CCK-8检测示温度越高,热疗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越明显,42℃热疗后抑制率达(29.7±1.7)%.联合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流式细胞仪分析示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mTOR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受到抑制,而联合处理后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结论:热疗可以增强mTOR靶向基因治疗对SMMC-7721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医沙疗的生物组织热效应。方法采用2700型多通道数据采集仪,采集沙疗过程中人体体表温度的动态变化数据,应用皮肤表层组织温度响应方程,计算人体皮肤浅层组织在不同时间段及温度场的热效应状况。结果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下午15∶00~18∶00时沙疗所气温为(40±2.3)℃,离沙丘表面10~20cm深处沙温可保持在(38.0±4.6)℃。沙疗过程中人体皮肤表层在43℃热沙作用下皮肤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达39℃以上),由于汗液蒸发散热(释热)等,从皮肤表面到皮肤浅层组织的温度逐渐下降,皮肤浅层(X=2.08mm)的温度是(36.0±0.3)℃。2~3h后,皮表温度降至(36.0±0.6)℃,并保持基本不变。结论43℃热沙对皮肤组织不会产生损伤,人体与沙体逐渐达到热平衡,是较理想的沙温;维医沙疗较佳条件为: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天下午15∶00~18∶00时,气温在(40.0±2.3)℃,离沙丘表面10~20cm处,沙温保持在(38.0±4.6)℃,每次埋沙0.5~1.0h。  相似文献   

19.
楼京  孙倩  胡壮文  陈本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898-3899
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的麻醉处理。方法: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在静吸复合麻醉下采用红外线辐射体表加热实施全身热疗(WBH),包括升温期(食管下段温度达41.5℃),恒温期(维持41.5℃1h)及降温期(开舱自然降温,体温降至38.5℃)、有创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肺氧合指标,并测定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升温期和降温期心率、中心静脉压和气道峰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和Bis下降,降温期逐渐恢复,恒温期和降温期低血压和肺水肿发生率较高。结论:采用对循环干扰较小的静吸复合全麻,有创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根据热疗过程调节全麻深度,降低代谢,及时纠正内环境失衡,维持心肺功能稳定,保护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是WBH麻醉处理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温度对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GHP)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影响与尾部皮肤散热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数字体温计测量大鼠的结肠温度和尾部皮肤温度,每次间隔60min,观察中性(25℃)、冷(160℃)和热(320℃)环境温度中口饲CHP引起大鼠结肠温度和尾部皮肤温度的变化。结果在32℃环境中大鼠的基线体温和尾部皮肤温度高于25℃和16℃环境中的大鼠。分别给置于25℃和16℃环境中的大鼠口饲CHP(20ms/ks)后,均可引起结肠温度快速降低。尾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但CHP对置于32℃环境中大鼠却引起了明显的升温作用,而对尾部皮肤温度无明显影响。结论①CHP能引起中性环境和冷环境中的大鼠明显低温反应,而使热环境中的大鼠体温升高。②不同环境温度对CHP引起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与尾部散热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