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51)铬标记变性红细胞测定脾的吞噬功能和组织学检查观察脾动脉结扎后保留脾脏和脾织组移植的形态及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如下:原位保留脾脏的吞噬功能比异位移植脾组织恢复要快,尤其在60天保留全脾的吞噬功能比异位移植的有显著差别。病理组织检查:大多数动物的脾脏形态正常,个别的稍有缩小。光、电镜检查脾红髓存在,脾小体增生。因之,脾动脉结扎后原位保留脾脏不会引起脾脏缺血和机能的改变,它比脾移植优越,脾动脉结扎保留半脾和半脾移植可作为选择性脾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成永达  郑刚  寸新华  包靖宇 《吉林医学》2011,32(12):411-2411
目的:探讨巨脾切除术中经脾动脉灌注生理盐水使脾内储血经脾静脉自动回输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在巨脾切除术中先于胰体上缘分离出脾动脉,近端结扎后,经远端脾动脉分次灌注生理盐水,使脾内储血经脾静脉自动回输体内,最后再切除脾脏。结果:28例巨脾患者顺利完成了脾动脉灌注脾切除术,术中失血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均未输异体血,恢复良好。术后3~5 d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升至正常,脾亢得以纠正。术后2~3周B超检查未发现门静脉系统血栓。结论:巨脾切除术中经脾动脉分次灌注生理盐水,使脾内储血经脾静脉自动回输,不仅可减少巨脾切除术中失血,增加手术的安全性,还可减少脾内储血的丢失,减少甚至避免了输异体血带来的风险,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术后脾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入5~6F Cobra导管或RS导管至脾动脉,行脾脏术中数字减影血管照影(DSA),显示破裂区域的出血动脉,然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该动脉,经导管注入相应大小和数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常规于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置人8F“猪尾巴”多孔引流管,引流腹腔积血。确认无污染、溶血者,行自体血回输。于术后0.5~18个月行Bus、CT及^99mTc检查,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流灌注情况,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C2、C4水平。结果 全组共30例外伤性脾破裂(AAST V级以下),止血效果确切,脾脏全部存活,免疫指标正常。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微创、无严重并发症,符合现代脾脏外科保脾及其功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探讨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术保脾治疗的可行性。选择脾损伤程度按Gall和Scheele分级为Ⅱ、Ⅲ级的患者13例,行脾协脉结扎加脾修补术,观察术中及术后伤脾血运情况,结果该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脾梗死表现,超声检查脾脏血运良好。提示该手术方法疗效确切,对部分脾破裂患者可作为首选保脾术式。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脾损伤23例保留原脾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外伤脾破裂时保留脾脏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脾破裂中的23例患者,采用以脾动脉结扎加修补术的方法保留脾脏。结果:23例均治愈,术后无1例死亡。2例随访2个月~5年,经彩色多普勒及CT扫描检查,均无脾萎缩发生。无1例出现血小板骤升及易感染情况,脾脏的功能正常。结论:脾脏在血液及免疫方面的功能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尤为重要。当脾脏破裂时决定是否切脾应当慎重。本组采用的保脾手术方法安全,对防止脾切除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玉祥  王先勇  刘震  魏禹  刘航 《西部医学》2009,21(12):2144-2145
目的探讨脾动脉灌注脾血回输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巨脾患者,在术中结扎脾动脉近心端,从脾动脉远心端灌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750~900ml后切除脾脏。结果术后HGB、HCT、WBC、PL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手术失血量50~700ml,平均156.8ml,手术中输血0-400ml,平均88.2ml。结论脾动脉灌注脾血回输技术实用性强,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节约血源及经费等特点,可于临床推广应用,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脾外伤的保脾手术。方法 :对 31例严重脾外伤病人施行脾动脉结扎加修补术。其中脾损伤Ⅱ级 9例 ,Ⅲ级 2 2例。结果 :31例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 1~ 2周经彩超复查 ,脾脏血供良好。结论 :对严重脾外伤行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损伤出血的疗效。方法在C臂机透视下,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近端,行脾动脉造影,明确损伤血管,再行超选择性插管,根据脾破裂程度选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25例患者,4例因肝硬化合并脾动脉严重迂曲致插管失败,1例患者因脾破损严重未行微创治疗,其余患者均收到满意效果。结论经导管内脾动脉栓塞治疗单纯性脾破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栓塞后的脾脏因为有侧支供血,不至于坏死,从而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功能,效果优于外科脾切除。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脾功脉结扎及脾脏撕裂伤的局部缝合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获得成功。并对脾动脉结扎的后果及脾脏的功能作了实验研究。本组动物为28只平均15kg重的杂种狗,麻醉下剖腹,用锐器损伤脾脏。术前每只动物均作骨髓穿刺和血小板、白血球、纲织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免疫球蛋M的检查,并于外伤的脾边缘取活检。脾动脉于脾门外离断,破裂处以Gelfoam填塞。术后1、2、8周各复查上述血系一次。术后2个月复查免疫球蛋M及骨髓象,  相似文献   

10.
本人近年来采用自制脾网治疗严重外伤性脾破裂,保全了患者脾脏及其功能。设计:用可能被组织吸收的羊肠线编织成网袋状,将破裂的脾脏套入,以达止血目的.适应症:①重度外伤性脾破裂,单纯修补有困难者;②脾破裂虽严重,但每一破裂的小块脾组织血运良好者。手术方法:打开腹腔,清除积血后,检查脾脏破裂情况。如为适应症,即可用0或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结扎加部分脾切除在外伤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2例外伤脾破裂行脾动脉结扎加部分脾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总结病例选择、治疗方法、特点和注意事项。结果除1例术后12 h内再出血,行脾切除外,61例一期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免疫功能正常,保留的部分脾脏存活良好。结论对Ⅱ~Ⅲ级脾破裂选择性行脾动脉结扎加脾部分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资料完整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制混合性栓塞剂,利用COBRA导管,超选择至脾动脉深处,依病情选择栓塞范围。部分性脾脏栓塞及肝脾动脉双栓塞,均能有效缓解脾亢,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同时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减少肝动脉栓塞后并发症。脾脏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解除压迫症状。表明部分性脾脏栓塞是代替手术完全切除脾脏治疗脾亢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免疫学的发展,脾脏在免疫功能上的地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尽量保全脾脏已成为外科医生的主要努力方向。近年来,国内相继报道外伤脾的保脾方法,有单纯保守疗法、手术修补、脾动脉结术等。笔者用脾缝合与脾动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14.
对24例脾破裂患者行脾部分切除术,结果1例术后再次出血,经二次手术行全脾切除获愈;4例失访;其余19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B超或CT检查保留脾脏未见明显增大,血液学检查正常。并对相关的手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保脾治疗小儿脾损伤21年回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小儿脾损伤保留脾脏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62例外伤性脾破裂施行脾修补、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扎、脾自体移植和非手术治疗。结果 161例治愈,1例脾修补术后12h因颅内损伤死亡。非手术组(随访率26/31)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象等均属正常;脾修补组(64/78)中9例同时作脾动脉结扎的半年内免疫球蛋白正常低值;脾部分切除组(43/51)2年后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脾片自体移植2例免疫球蛋白均明显低值。结论 小儿脾损伤保脾手术首选脾修补,次选脾部分切除,可辅加脾动脉结扎术;选择性非手术治疗在良好的诊断技术监控下值得倡用。  相似文献   

16.
在正常人群中,副脾并不少见。wadham等在尸检中发现,19%有副脾。多数人的副脾位于脾门附近,亦可包绕在胰腺、大网膜、结缔组织内,或从脾脏凸出。Katz认为,副脾位置变化不定,诊断必须慎重,应配合其它检查,如同位素锝~(99)标记的变性红细胞示踪。我们仅用B型超声诊断一例副脾,且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介入治疗脾功能亢进比传统外科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我科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保留30%~50%脾脏的正常血供,并保留脾脏及其免疫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24例脾破裂患者行脾部分切除术,结果1例术后再次出血,经二次手术行全脾切除获愈;4例失访;其余19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B超或CT检查保留脾脏未见明显增大,血液学检查正常.并对相关的手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术后血象及门脉压力的改变。方法观察行PSE的216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其手术前后肝脾血流动力学、血像、脾脏大小等变化。结果 PSE术后,外周血象明显升高(P〈0.05),脾脏不同程度缩小(P〈0.05),消化道出血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亢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脏损伤的诊断和保留脾脏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5月~2005年5月脾脏损伤32例,分别给予B超检查,CT检查及反复多部位的腹腔穿刺术(Diagnostic Penetrating,DPP).B超确诊率为95%,CT确诊率为94.7%,DPP确诊率为83.3%,而DPP和B超两者结合,确诊率达96.8%,可明显提高确诊率.对32例分别行非手术治疗、脾修补手术、脾部分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及自体异位脾组织移植术.结果本组32例患者行保脾治疗,成功29例,有效率为90.6%(P<0.05),有3例患者保脾未成功后中转脾切除术痊愈.结论DPP、B超结合检查脾脏损伤,确诊率高,简便易行,且较经济,应列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确诊率也很高,但基层医院难以普及.只要病例选择准确,保脾治疗就能达到很高的有效率.对脾脏的Ⅰ~Ⅱ级损伤可行非手术治疗,如缝合修补术、脾动脉结扎术;对Ⅱ~Ⅲ级脾损伤可行脾缝合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保脾;对Ⅳ级脾损伤可行全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保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