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46例无保护左主干狭窄≥50%以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探讨介入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46例患者中42例行支架置入术(其中药物支架11例),1例行切割球囊治疗,3例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半年内4例发生术后再狭窄,其中2例为药物支架病例,2例为普通支架。术后随访(23.9±2.7)月,1例6个月时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10个月时死于左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支架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共45例均无冠脉搭桥术史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术,总结分析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左主干近中段病变12例,远段分叉病变33例,左主干支架术的成功率为100%,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率<10%,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内每月门诊随访一次.临床心绞痛复发8例,2例死亡.术后3~9个月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30例的原支架内基本无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疗效明显,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介入医生操作下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2年2月共入选3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年龄33 ~83岁,平均年龄(61.1±12.8)岁,男性24例(75%),有糖尿病者6例(18.8%),有高血压者14例(43.8%),吸烟8例(25%),高血脂10例(31%).分析32例患者临床特征、冠脉造影结果、PCI后即刻效果及随访6~42个月结果.随访终点指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率、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支架血栓发生率.结果:32例ULMCA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共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48枚.其中左主干开口部狭窄13例(40.6%,13/32),体部狭窄9例(28.1%,9/32),远端分叉部狭窄10例(31.3%,10/32).住院期间死亡率3.1%,随访6~42个月无支架内血栓形成,心绞痛复发率12.5%,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9.4%,MACE率12.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是可行和安全的,近期、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0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4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40%)5例,肺功能减退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其冠脉造影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临床随访结果 .结果 44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手术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及急诊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率均为0%.所有患者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平均随访14.2~9.3月(6~65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亚急性或延迟性支架内血栓形成;6例(13.6%)患者有心绞痛症状复发;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困心力衰竭死亡;37例(84.1%)患者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35例(79.5%)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提示发生再狭窄3例(8.6%):1例为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分叉处再狭窄转外科行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分支开口发生再狭窄,使用切割球囊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选择性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近、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支架时代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例无保护左主干病人,开口病变2例,体部病变3例,远段病变4例(均累及前降支,回近支开口),近中段病变1例,左主干整程病变1例。狭窄均≥50%,按标准方法行PCI。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心绞痛全部缓解,2例心功能不全病人射血分数提高了10%以上。随访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支架置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疗效显著、安全。正确的病例选择、策略选择及操作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无保护左冠脉主干严重狭窄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LM)严重狭窄性病变(狭窄程度90%)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6例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LM严重狭窄性病变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技巧、手术前后影像学结果、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性事件(MACEs,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心绞痛复发等)发生、出院后随访结果等。结果该组患者均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AMI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和NSTMI24例);4例病变位于LM开口部,2例LM干段部,LM末端累积LAD3例,LM末端累及LCX3例,LM末端同时累及LAD和LCX者14例(占53.8%),属于前三叉分叉性病变20例(占76.9%);2例LM100%闭塞性病变,其余狭窄程度为90%~9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平均随访(13.3±8.8)个月(2.5~31个月),无1例死亡,MACE事件为0,1例患者术后13个月复查冠脉造影,原支架内未见狭窄。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狭窄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介入科自 2 0 0 0年 7月~2 0 0 1年 7月 ,对 3 5例冠心病患者 ,45支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成功地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效果理想 ,现就手术前后病变血管的造影变化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在 42~45岁 ,所有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中、重度狭窄 ,左前降支主干狭窄 7支 ,前降支中段狭窄 8支 ,左回旋支中段狭窄 5支 ,右冠状动脉主干中段狭窄 2 4支 ,完全闭塞 1支。1.2 血管内支架置入方…  相似文献   

8.
陈风  过云峰 《西部医学》2010,22(12):2214-2215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手术体会。方法 5例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7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所有患者病变血管重建后达TIMI-3级血流,残余狭窄≤10%,即刻成功率100%。随访3~12个月,均未再出现心绞痛症状,无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结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住院及近期临床效果好,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无保护左主干狭窄的介入治疗目前临床上颇有争议 ,原则上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随着介入技术的成熟、器械的改进 ,特别是支架的发明及临床应用 ,无保护左主干的介入治疗得以在临床上成功应用。但此手术风险大 ,再狭窄率高 ,现将 1998至2 0 0 1年我院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狭窄 9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8例男患 ,1例女患 ,年龄 4 3~ 72岁 ,平均年龄5 6岁。 9例均有典型劳累后心绞痛 ,无急性心梗病史。除 1例心电图有广泛胸前导联ST -T改变外 ,余 8例心电图无特异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中段狭窄 4例 ,程…  相似文献   

10.
冯辉 《中外医疗》2008,27(7):21-21
目的 分析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介入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收入院确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并完成随访的病例38例.结果 临床特点: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9±8)岁,男性27例,女性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9例稳定性心绞痛8例心梗11例前壁3例下壁8例后壁4例,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21例.高血脂血症13例,冠心病家族史3例,吸烟史15例.冠脉造影:38例患者共有47处明显狭窄病变,其中30例有一处狭窄,4例有两处狭窄.在47处狭窄部位中,近段狭窄12处,中段狭窄18处,远段狭窄6处,钝缘支狭窄10处,开口处狭窄1例.介入治疗:3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平均支架直径(3.14±0.40)mm,平均支架长度(14.8±2.14)mm.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造影随访6例均无再狭窄.1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术后心绞痛复发,其中1例再狭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5%.12个月生存率100%.结论 孤立性回旋支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9例,有3例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其中3例合并心功能不全,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为心外科手术禁忌症.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即刻成功率100%.5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4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3例为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1例为CYPHER-select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支架直径为3.0~4.0mm,长度为8~25mm.3例左主干分叉病变使用双支架对吻技术同时扩张支架.术后随访1~42个月.5例置入BMS患者,2例随访期间出现心脏事件,其中1例(11%)置入BMS支架患者术后2个月死于左心室功能不全;1例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使用双支架对吻技术的患者,术后2个月因心绞痛复查造影提示前降支起始部出现90%再狭窄;另3例目前无临床症状.4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目前均无临床症状,其中1例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使用双支架对吻技术患者,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再狭窄.结论:选择性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支架治疗是安全的,近期临床疗效确切,与BMS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可进一步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绞痛、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其中病变血管6支,回旋支远端狭窄1例,左前降支完全闭塞1例,左前降支近端狭窄3例(其中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分别行PTCA或PTCA加支架术。结果:PTCA成功4例,失败1例。PTCA后有3例发现内膜撕裂和血管壁塌陷,随即行支架植入。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0-1级,术后均恢复TIMI血流3级。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结论:PTCA和支架植入,是冠状血管再通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心绞痛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预扩张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结果:33例病人置入37枚支架,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示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小于5%,随访1个月-11个月,无心绞痛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绞痛近期效果满意,治疗成功率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Judkin法,对16例左主干病变患者多体冠状动脉造影,并作临床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6例冠心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10例(62.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14例(87.50%),自发型心绞痛12例(75.00%),劳力型+自发型心绞痛12例,无典型心绞痛。造影发现10例左主干病变后即给予植入支架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60.00%)。结论左主干病变行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治疗和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治疗对策.方法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64例,男56例,女8例.心绞痛37例(OMI者18例),AMI 23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例,心衰3例.结果 心绞痛以恶化劳力型最多,AMI相关血管大多为非其他血管.AMI病人6例行急诊直接PTCA,4例溶栓再通,23例全部存活.共完成CABG 43例:AMI组10例,心绞痛组32例,心衰1例,1例冠状动脉左主干95%狭窄择期PTCA,1例冠状动脉左主干90%狭窄并三支病变者手术前猝死,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死亡.随访8个月~4年,手术者无1例死亡及梗死,2.8年后再发心绞痛4.2%;冠状动脉左主干PTCA者情况良好;药物治疗的20例中,长期随访11例,1例再梗死死亡,2例严重心绞痛发作,另7例不同程度心绞痛存在;无症状型心肌缺血1例随访3年仍无症状出现.结论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急性血管闭塞宜急诊直接PTCA,除了CABG是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者有效的治疗手段外,择期PTCA也是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左主干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4月共有18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了PCI治疗,共植入Firebird支架26枚,观察近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复发率.结果 患者出院后长期门诊或电话随访,所有患者病情均稳定,心绞痛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一般日常活动无心绞痛发作.结论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的植入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直接支架置入术与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患者血管的病变特点。结果:124例患者86例尝试直接支架置入术,79例成功,成功率为91.9%;其中A型病变64例,B1型病变25例,B2型病变3例,无C型病变;分叉病变11例,开口病变9例,无闭塞病变;长病变(≥10mm)44例。7例失败者,5例血管严重成角,2例钙化病变。结论:直接支架置入术在有选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成功50例;治疗93支病变血管,处理冠状动脉病变107处,成功置入支架102枚。本组术后随访1~30个月,无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结论:PCI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平板运动试验在诊断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华  温静  程翠玲  陈玉嘉 《北京医学》2005,27(7):417-4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及左主干等同病变在运动中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的方法,对8例门诊疑诊冠心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1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为阳性.结果运动中及运动后即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6例出现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6例为V2~6导联、2例为V4~6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8例均有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不同程度的压低.CAG中2例为LM病变,6例为LAD和LCX近端病变(双支病变).结论运动中V2~6、Ⅱ、Ⅲ、aVF导联ST压低及aVR导联ST抬高是预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及左主干等同病变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高压氧治疗对心绞痛发作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9例首次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6~8个月,记录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具有防治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心绞痛的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