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NAC)改良根治术并行一期乳房重建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且经临床病理确诊的1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未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研究组(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并行一期乳房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情况、患者乳房美观度的满意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结果:研究组F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时间、创面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乳房美观度优良率为67.44%低于研究组的9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78%)、复发率(2.60%)及远处转移率(1.30%)与对照组(16.28%、0.00%、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并行一期乳房重建治疗乳腺癌患者有助于保持乳房美观度及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及乳房重建(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8),观察组行乳腔镜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术,对照组行腔镜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乳房美容效果、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引流量、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评分、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4.00%vs. 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及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较好,具有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32例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患者(观察组)和34例行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预后,并分析观察组重建乳房外形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vs.32.4%,P0.05)。所有患者随访18~60个月,中位时间44个月,观察组局部复发2例,远处复发3例;对照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vs.91.2%,P0.05)。观察组乳房外形评分优良率为90.6%。结论: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安全有效,重建的乳房外观满意,且不增加并发症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假体植入重建乳房后,能较好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其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但关于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对早期乳腺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及免疫功能等方面影响如何?笔者对比研究乳腺癌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联合一期假体植入对早期乳腺癌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采用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联合一期假体植入。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并对术后患者乳房外观满意度进行统计,采取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等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情况,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统计1、3年后患者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外观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出血、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联合一期假体植入可以更好满足患者对乳房外观要求并且改善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患者近远期疗效与传统改良根治术相当,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FACT-B(V 4.0)中文版对2008年7月—2015年7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乳腺癌手术且术后需进行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改良根治组患者157例,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组患者86例,分别进行术后1年、2~5年、6~7年生活质量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改良根治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年、6~7年保乳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改良根治组(均P0.05)。结论:接受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患者能获得比接受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更佳的生活质量,且这种优势在术后1年后区别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共372例,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9 3例(保留组),未保留肋间臂神经2 7 9例(切除组),术后均进行1年随访观察。结果保留组术后1、3、12个月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切除组,两者差异显著(P0.0 5);而术后3、6、1 2个月腋窝局部复发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 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利于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影响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传统组(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分析采用SAS10.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FACT-B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t检验;乳房外观美观程度、并发症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术后乳房外观优9例(30.0%)、良16例(53.3%),传统组术后乳房外观优1例(3.3%)、良14例(46.7%),改良组术后乳房美观效果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率16.7%,传统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改良组的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FACT-B总分均高于改良组(P0.05);随访36个月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生存率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乳房外观恢复较好、生存质量较高,同时3年预后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70例,根据患者病情和主观意愿分为两组,分别为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B),术中均刻意保留ICBN。根据临床常见的ICBN分支,本研究中分布于上臂的分支被保留下来则视为ICBN保留成功。结果保乳组患者ICBN保留成功率高于改良根治组(82.9%vs.62.9%,P0.05),术后随访期内保乳组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比改良组低(P0.05),随访期内术后生存率、术后复发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乳房改良根治术比较,保乳术相对创伤小且更易能避免损伤肋间臂神经,对于Ⅰ、Ⅱ期的乳腺癌患者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胸大肌包裹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对28例0、I、II期乳腺癌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于胸大肌后方植入硅胶假体重建乳房,并根据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是否保留NAC.结果 28例早期乳腺癌均保留了NAC,术后随访2~18个月(中位随访期:15个月),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优良率达96.5%;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即刻乳房重建,能达到满意的乳房美容效果,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即刻乳房成形的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43例扁平或小乳房、IIIA期前的乳腺癌患者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即刻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乳房成形或同时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美容效果,观察并发症,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43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1.3~2.2)h,平均住院时间17(13~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0~18)d。术后随访2~12个月,无乳头坏死,组织瓣感染2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总体满意度8.5分,乳房外观客观评价良好率86.0%(37/43)。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修复重塑乳房外形具有操作方便、手术快捷、技术可行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扁平小乳房、IIIA期前的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3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2岁;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即刻假体乳房再造,对照组15例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 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5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结果 159例患者中成功实施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41例(88.68%)。术中放弃保留NAC而改变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14例(8.81%),其中4例(2.52%)为术中发现NAC缺血,5例(3.14%) NAC有癌浸润,2例(1.26%)为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1.89%)因术中发现Ⅲ级淋巴结肿大而更改术式;术后乳头完全坏死导致手术失败4例(2.52%)。术后并发症:乳头部分缺血坏死16例(10.06%),皮瓣坏死、感染11例(6.92%),皮下积液10例(6.29%)。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 ~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1个月)。术后局部复发5例(3.14%),远处转移2例(1.26%),NAC及其基底部未见复发。结论 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严格入组条件和手术流程的情况下是安全的术式,导致改变术式的常见原因为NAC癌浸润、NAC缺血坏死及术中分期改变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1月85例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164例同期随机选取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资料比较。 结果:观察组8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为45.88%,平均(30.27±2.41)岁,平均病程(11.51±1.5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肿瘤体积大、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上分化差(均P<0.05),但病理类型的构成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c-erbB-2蛋白表达水平高(均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淋巴结转移数多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在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乳晕根治术后乳房再造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进行诊治的乳房癌患者6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改良组(32例)和传统组(32例),改良组患者给予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的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相关指标及FACT-B评分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FACT-B各分项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的健康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关注及FACT-B总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4%,传统组为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应用于保留乳头乳晕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乳腺癌手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胸部肿瘤外科接受乳房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组(根治+重建组,n=25)和根治术后未行即刻乳房重建组(单纯根治组,n=125)。术后6个月时,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BR45)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自制乳腺癌配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配偶的生活满意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结果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发现:根治+重建组患者在身体形象、性欲、未来预期方面的得分优于单纯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问卷分析结果显示:根治+重建组配偶在身体形象、自身性功能和感情家庭方面的得分优于单纯根治组配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和经济水平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P<0.05)。 结论乳腺癌手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未行即刻乳房重建的患者。年龄和经济水平可能是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一期硅胶假体乳房再造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乳房切除术后乳房缺损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1月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各15例,行乳房切除术后一期胸大肌包裹硅胶假体乳房再造,术中保留NAC;术后随访13~48个月,观察患者乳房美容效果、并发症及临床疗效。 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对术后乳房外形满意,术后1.5、2年出现假体包膜挛缩、假体渗漏各1例,无与保留NAC相关的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 结论:保留NAC的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后一期硅胶乳房假体再造能在治愈患者乳腺肿瘤的同时又满足了患者乳房外形美观的要求,且不增加并发症、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林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1):1477-1481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联合一期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行乳腺全切除的15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的改良根治术28例,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47例,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切除术75例,均同期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 结果:手术成功149例,失败1例。再造乳房外观评价“优良”率达91.27%(136/149)。术后发生乳头部分坏死4例,发生胸部皮肤挫伤、表皮脱落3例,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愈合;出现背部血肿8例,其中6例经穿刺抽液愈合,1例经切除纤维囊愈合,1例经刮除窦道假膜愈合;切缘皮肤局部坏死2例,背部供区部分坏死2例,经二次手术愈合;移植物缺血坏死1例,给予切除处理。随访8~73个月(失访18例,失访前均无瘤生存),骨转移2例,肺转移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患者。 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全切除联合I期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中小体积乳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Quan H  Li J  Liu J  Li FC  Jiang HC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4):299-302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和传统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530例0~Ⅲa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30例中,91例行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439例行传统改良根治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病死率的差异,评价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重建与传统改良根治术的疗效.结果 即刻假体再造组随访患者84例,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局部复发率2.4%,远处转移率8.3%,病死率6.0%;改良根治组随访患者439例,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局部复发率3.3%,远处转移率9.5%,病死率6.5%.随访期间两组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假体再造组术后美观效果随访12个月,医生和患者评估的良好率分别为93%、87%.结论 乳腺癌保留皮肤改良根治并即刻假体再造可以达到和传统改良根治术相当的疗效,并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乳房外形美观及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y efficiency of immediate implanting breast reconstruction after skin sparing mastectomy and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e data of 530 female patients with early of stage 0 to Ⅲ a breast cancer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t 2008. Among the patients,91 patients operated with skin sparing mastectomy and immediate implanting breast reconstruction ( Group of immediate implanting reconstruction), and 439 patients were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Group of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 By comparing complications, local recurrence, distant metastases and mortality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search was done to evaluate the therapy efficiency. Results In the group of immediate implanting reconstruction,84 patients completed follow-up with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35 months ( 14-72 months) while the local recurring rate was 2. 4%, distant metastasis rate was 8. 3% and mortality rate was 6. 0%. In the group of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398 patients completed follow-up with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36 months ( 12-74 months) while the local recurring rate was 3.3%, distant metastasis rate was 9. 5% and mortality rate was 6. 5%. Therefore there was no obvious stat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local recurring rate, distant metastasis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P > 0. 05 ). Evaluation of aesthetic results was done in the 84 patients after immediate implanting reconstruction for 12 months which was 93% as good or excellent by surgeons while 87% by patients. Surgeons and patients were both satisfied with the breast appearance.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 combining standard postoperative therapy, skin sparing mastectomy and immediate implanting reconstruction could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as the traditional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while reconstruction would bring about better appearance an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