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5种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1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并最终手术确诊为乳腺IDC的患者,术前临床及超声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子亚型IDC的临床及超声图像特点。结果:在IDC的5种分子亚型之间,年龄、病史、导管异常、纵横比、后方回声、病灶多发性、钙化、超声误诊及病灶长径、厚径、横径和体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临床及超声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及超声征象对不同分子亚型ID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yk及其编码基因SYK-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RT-PCR方法 同步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32例)和39例乳腺非癌组织中Syk蛋白和SYK-mRNA的表达.结果 Syk 和SYK-mRNA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22/52)和38%(20/52),均显著低于非癌组织.Syk和SYK-mRNA表达的一致率为91%.无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Syk和SYK-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但两组的Syk和SYK-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yk(SYK-mRNA)的表达缺失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SYK-mRNA基因可能是乳腺癌的一种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原发灶及47例腋淋巴结转移灶中c-erbB-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9.46%(29/149)原发灶c-erbB-2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4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原发灶c-erbB-2高表达18例(38.30%),腋窝淋巴结转移灶c-erbB-2高表达16例(34.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原发灶c-erbB-2阴性或低表达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呈高表达,7例原发灶c-erbB-2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呈阴性或低表达,变化率为25.53%(12/47).结论: c-erbB-2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指导术后治疗,但应当考虑c-erbB-2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差异,有必要对复发转移灶进行c-erbB-2检测.  相似文献   

4.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DW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病理证实的IDC患者的MRI,选取154枚淋巴结,根据手术及病理确定其性质,测量并比较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ADC值,确定诊断转移淋巴结的ADC值界值,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154枚淋巴结中,87枚存在转移,其ADC值[(0.921±0.161)×10-3 mm2/s]明显低于非转移淋巴结[(1.167±0.199)×10-3 mm2/s),P0.001]。以ADC值为1.005×10-3 mm2/s作为转移淋巴结的诊断界值,其敏感度为80.46%,特异度为88.06%,阳性预测值为89.74%,阴性预测值为77.63%,准确率为83.77%。结论 DWI结合ADC值对鉴别乳腺IDC转移与非转移性腋窝淋巴结是有价值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病灶与腋窝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肿瘤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中ER(免疫组化法)和HER-2(荧光原位杂交法)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80例患者中,乳腺癌肿瘤病灶ER阳性34例(42.50%),HER-2阳性26例(32.50%);腋窝淋巴结转移灶ER阳性37例(46.25%),HER-2阳性27例(33.75%),两者在肿瘤病灶与腋窝淋巴结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50,P=1.000)。肿瘤病灶与腋窝转移淋巴结ER均阳性32例,HER-2均阳性22例,肿瘤病灶与腋窝转移淋巴结两种受体表达情况总符合率为83.75%,两者在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825,0.746;κ=0.823,0.764)。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病灶与腋窝转移淋巴结中ER和HER-2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对2010年11月-2012年12月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TNM分期(III-IV期)、肿瘤直径(〉5cm)、核分级(III级)、转移淋巴结数量(〉5个)、组织学分化程度、免疫组化阳性(ER、PR、Her-2)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且TNM分期(III~1V期)、转移淋巴结数量〉5个、组织学分化低、免疫组化阳性(ER、PR、Her-2)是病灶转移的高危险因素(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转移的影响因素复杂,与TNM分期(m—IV期)和免疫组化阳生(ER,PR,Her-2)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12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并对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中Luminal A型50例,8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6.0%;Luminal B1型28例,16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7.1%;Luminal B2型15例,3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0%;HER-2过表达型25例,7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8.0%;Basal-like型9例,6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6.7%。结果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可以间接了解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或对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指征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CR6/CCL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检测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标本中肿瘤组织、邻近正常组织以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CR6/CCL20通路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CCR6/CCL2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正常组织的3.6、2.1倍(P<0.05,P>0.05);CCR6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6/CCL20表达可能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乳腺癌原发部位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仍有较大争论.存在许多对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全腋清除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肿瘤原发部位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更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9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状态、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等,检测ER、PR、HER2、AR、Bcl-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结合分析筛选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逐个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4例患者中,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61例(6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直径)、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及AR、Bcl-2蛋白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是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AR阳性为保护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 cm、有前哨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是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AR表达情况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佳的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癌周淋巴管密度(LVD)与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转移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浸润性乳腺癌9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癌灶周边组织微淋巴管,计数LVD,分析其与同侧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结果95例乳腺癌癌周组织LVD与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呈正相关(r=0.856),与腋淋巴结转移水平亦有显著相关性(r=0.664)。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癌周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并且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本研究通过临床病理大数据平台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间被诊断为乳腺癌并且接受了ALN手术的年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A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以列线图的方式可视化。通过AUC/C指数量化列线图区分不同ALN状态患者的能力,采用bootstrap方法(1 000次重复,随机数种子设置为12)进行列线图预测性能内部验证。另外,收集2015—2017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初诊为乳腺癌的年轻患者资料,对模型行外部验证。 结果:共纳入SEER数据库中23 778例年轻乳腺癌患者,其中39.6%患者存在ALN转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种族、肿瘤部位、病理学分级、肿瘤大小、胸壁或皮肤是否受侵以及ER、PR、HER-2状态与ALN转移有关(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种族、婚姻状态、边侧、肿瘤部位、分级、肿瘤大小、胸壁或皮肤是否受侵以及ER与PR状态是ALN转移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的校准曲线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AUC/C指数=0.716)。共纳入391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其中49.9%患者初次手术发现有ALN转移。外部验证提示模型预测能力较好(AUC/C指数=0.798)。 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预测患者ALN转移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以及20例乳腺腺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与CD4~+T细胞百分数与腺病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CD8~+T细胞百分数低于腺病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CD4~+T细胞百分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8~+T细胞百分数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分别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监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宏转移的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196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指标与NSLN转移的关系。结果:196例患者中,NSLN转移患者53例(25.5%)。单因素分析显示NSLN转移与年龄、月经状况、原发肿瘤位置、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Ki-67表达、HER-2表达、免疫组化分型无明显关系(均P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阳性SLN个数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阳性SLN个数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2.355)。结论:原发肿瘤大小、阳性SLN个数是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重要因素,对于原发肿瘤2cm,尤其阳性SLN数超过2枚的患者,建议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和Foxp3(调节性T细胞标志)的表达,以42例女性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组织为对照,分析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组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Tregs)的数量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但仅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regs的浸润数量与Ki-67表达之间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微环境存在免疫抑制,Tregs浸润数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但与肿瘤增殖无关,提示Tregs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电压门控钠通道(Nav)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探讨CRC组织中不同的Nav亚型的表达情况以及Nav的表达与CRC淋巴结转移及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首发CR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手术标本,行HE检测鉴别后,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BC)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冠状面的汇聚征与肿瘤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经病理证实的IDBC患者(160个肿块)的超声影像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BVS冠状切面的汇聚征的出现与患者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结果:160例中,有汇聚征56例(35.0%),无汇聚征104例(65.0%)。汇聚征在不同年龄、不同肿块大小、不同绝经状态组中出现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汇聚征在组织学I~II级组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以及在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阴性、Ki-67阴性组中出现的比例明显增高(均P0.05)。汇聚征在不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状态组中出现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DBC肿块在ABVS冠状面的汇聚征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可为临床选择乳腺癌个性化诊断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活体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白细胞介素 6受体 (IL 6R)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理学诊断方法检查腋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IL 6、IL 6R的mRNA表达。结果 IL 6组中 ,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IL 6表达率为 47.619% (10 /2 1) ,无转移的为 82 .979% (3 9/4 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9.0 13 ,P <0 .0 1) ;IL 6R组中 ,有淋巴结转移的IL 6R表达率为 3 8.0 95 % (8/2 1) ,无转移的为 89.3 62 % (4 2 /4 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19.60 ,P <0 .0 0 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的IL 6及IL 6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国湖南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2002年1月—2012年9月2?32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状态,将乳腺癌分为4个分子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湖南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47.57岁,绝经前患者(64.5%)多于绝经后患者(35.5%),以中期患者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国内不同地区及国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uminal A型比例占59.6%,高于国内上海(52.8%)与广东人群(31.1%)及非裔美籍人群(55.5%),但低于波兰人群(73.0%)与美国人群(66.1%),Her-2型所占比例(5.6%)低于其他人群,而三阴型比例(22.0%)高于大多数其他人群。各分子亚型分布在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中国湖南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