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肝内胆囊腺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 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乳腺骨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无特异性,病理检查示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伴有不同比例的骨样或骨组织,部分有软骨分化;免疫组化标记梭形肿瘤细胞vimentin强阳性,Ki-67增值指数约15%,破骨样巨细胞vimentin和 CD68阳性,软骨肉瘤细胞S-100阳性;CK无表达。 结论:原发性乳腺骨肉瘤极罕见,预后较差,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化疗或放疗效果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立医院收治1例胰腺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PASC)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PASC。结合该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由于PASC与胰腺腺癌特征相似,鉴别较为困难,病理活检是金标准,及早手术可使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65岁.因"无意间发现右乳肿块1周"于2012年10月31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意间发现右乳外上方有一约核桃大小肿块,无疼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无乳头溢血溢液,无发热.体检: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双乳对称,未见橘皮样改变及乳头内陷,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3.0 cm×4.0 cm × 5.0 cm的肿块,质地较硬,界欠清,活动度尚可,无触痛.左乳未及肿块,双侧腋窝均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腹部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示涂片见较多散在平铺细胞,似淋巴细胞,且以幼稚型为主,建议活检排除恶性病变可能.初步诊断为右乳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60岁。因颈前肿块3 0年,生长迅速3个月入院。体查:颈前左侧可及4cm×3cm肿块,边界尚清、质硬、无触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B超示:左侧甲状腺囊实性占位。1 31 I扫描示:甲状腺左叶冷结节。FT3,FT4 ,TSH等均正常。喉镜检查:双侧声带未见异常。诊断:左甲状腺肿块性质待查。术中见肿块位于甲状腺左叶上极约4cm×3cm×3cm质地硬、部分囊性变、内有红褐色液体5ml、包膜不完整、未侵及气管、食管、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等周围器官,右叶正常。切除甲状腺肿块后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示甲状腺癌,加行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68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 2个月余入院。体查 :腹平软 ,上腹部轻压痛 ,无肌紧张、反跳痛 ,可触及一大小约 10cm× 8cm× 6cm的肿块 ,质硬 ,边界不清 ,活动度较差 ,轻度压痛 ,无振水音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窦癌” ,彩超检查示“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弥漫增厚表面有小溃疡、胃外淋巴结” ,择期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癌肿位于胃窦部 ,大小约 10cm× 6cm× 6cm ,外侵严重 ,已浸润浆膜 ,侵犯肝十二指肠韧带 (至肝门部 )、小网膜及胰腺 ,周围淋巴结明显肿大。盆腔、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升结肠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1例升结肠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表现为剑突下持续性隐痛,术前CT提示升结肠炎性包块,肠镜回报升结肠菜花样肿物考虑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术后病检确诊为升结肠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结论:升结肠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极为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通常好发于四肢和躯干,结肠MFH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逐渐增大的腹部包块,常伴有腹痛、消瘦及消化道症状;确诊主要依靠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胃肠道黑色素瘤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胃原发黑色素瘤并脑转移1例行近端胃肿瘤根治术+脑转移灶切除;直肠肛管黑色素瘤14例,其中行腹会阴联合肿瘤切除术(Miles)8例,行经腹直肠肿瘤前切除(Dixon)1例,行局部切除4例,1例拒绝手术治疗出院。3例术后接受综合治疗,3例因术后转移复发接受化疗。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Malan-A多呈阳性表达。总生存期4.5~57.0个月,平均生存期(15.8±15.3)个月,中位生存期9.0个月。结论:原发性胃肠道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免疫组化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完整手术切除(R0)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性,38岁.中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于2008年5月入院,伴腰背部放射痛.疼痛与饮食无关,无恶心、发热及白陶土样便,体重下降约5kg.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末扪及,腹部无压痛,未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13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96U/L,碱性磷酸酶207U/L,CA125 64.90 kU/L,CA19-9 376.93 kU/L.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67岁。间断性右上腹胀痛15年,加重2年,于1994年10月5日收入院。患者白1979年以来,间断右上腹胀痛.多次B超检查示慢性胆囊灸、胆囊结石。曾服中、西药治疗,结石逐渐增大,腹痛发作频繁,近2年急性发作2次。查体:腹部平坦,腹肌软,墨菲征(一),右上腹压之不适,末扪及肿块。B超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结石。于1994年10月14日手术,  相似文献   

11.
正肝内胆管原发性鳞癌、腺鳞癌非常罕见,国内外报道例数较少,大部分临床医生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本文总结本院收治的5例病例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9例资料总结分析重点阐述其诊断与治疗。以关键词"肝内胆管肿瘤"、"鳞癌"、"腺鳞癌"检索1966至2014年国内文献,除去重复报道情况,结合作者收集的病例共统计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4.5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13例行手术治疗,1例不详,(详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目前研究较少,多为个案报道,诊断上容易和其他类型乳房肿瘤混淆,本文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预后,以加强对乳腺分泌型癌的认识。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55岁女性乳腺分泌型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判断,对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术后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乳房无痛性肿块半年余,B超提示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角状突起;钼靶提示结节影。术前穿刺病理提示乳腺肿瘤上皮呈实性、微囊型、管状排列,细胞内及细胞外可见分泌物、略嗜酸性,巢团状肿瘤细胞内可见纤细血管轴心结构,细胞轻度异型,偶见分裂象,间质纤维增生,局灶淋巴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P63部分(+)、SMA(-)、ER部分(+)、Cerb-2(1+)、GCDFP-15部分(+)、S-100(+)、Ki-67 5%~10%(+)、黏液染色(+),据病理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倾向于乳腺分泌型癌。患者要求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所见肿块偏硬,边界欠清,活动尚可,与皮肤和胸肌无粘连。显微镜下肿瘤呈微囊状、管状排列,内含有伊红色分泌物,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最高处达1个/10HPF;免疫组化:ER (+) 约5%~10%,局灶弱(+)、PR(-)、HER-2(-)、 Ki-67(+)2%~5%、P53局灶弱(+)、E-Cadherin(+)、CD117(-) 、S-100(+) 特染:PAS(+)、PAS消化(+)、AB(-),术后予EC方案化疗4次,化疗结束后给予三苯氧胺口服治疗,随访至2019年3月患者预后好,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比较少见,大多数乳腺分泌癌的临床及超声表现虽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为乳腺良性肿瘤,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最终确诊依靠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其病理形态学主要特点表现为癌细胞异型性较小,细胞质和细胞外出现大量分泌物,对PAS染色出现阳性反应,本病为预后较好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例PBL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10年文献报道的7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实际统计数据为准)男23例,女713例;左乳279例,右乳343例;平均年龄37.92岁,中位病程时间60 d.704例以乳腺无痛性肿块首发,475例单发.Ⅰ期354例,Ⅱ期189例,Ⅲ期16例,Ⅳ期34例.乳腺钼靶X线检查47例,均未确诊;超声检查70例,确诊2例;穿刺细胞学检查128例,确诊50例;术中冷冻切片检查162例,确诊35例.术后病理: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732例,霍奇金恶性淋巴瘤4例;B细胞系542例,T细胞系44例.全乳腺切除或根治性手术333例,单纯肿块切除术214例,肿块切取活检术27例.结论 PBL少见,发病年龄范围大,病程较长,肿块较大,单发为主,双侧较多.术前诊断困难,需常规病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确诊后综合治疗,该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罕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肝脏腺鳞癌的诊疗水平。 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收集1975-2007年间报道的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例在内资料齐全的原发性肝脏腺鳞癌病人47例,总结其病例资料,对原发性肝脏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7例病人中多数病人无法在术前得到确诊,一些病人在术后早期即可出现远处淋巴结和(或)肝内转移,截至2007年底已有42例死于原发疾病,平均生存时间约7.3个月。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与预后不佳有关。结论 原发性肝脏腺鳞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肝脏罕见恶性肿瘤,术前难以与其他肝脏肿瘤区别,应提高对其认识和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用LigaSure行胰腺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结合文献及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完全腹腔镜下应用LigaSure行胰腺肿瘤切除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结果:手术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使用LigaSure行胰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解剖精细、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可作为腹腔镜胰腺手术中优先选择的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横纹肌肉瘤(RMS)是具有横纹肌分化特征的恶性肿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在成年人中罕见。本文回顾1例成人肝脏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诊治经过,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特点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方法: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病理科会诊的1例肝脏ARMS,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合前期文献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男,43岁。因肝脏占位就诊于当地医院肝胆外科,术前腹部CT示肝S8段占位性病变并肝门区、腹膜后及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转移,于外院行中肝肿瘤及腹腔结节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实性片状,部分为腺泡状结构,腺泡间为纤维血管间隔。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较少,核深染,部分瘤细胞具有纤细的空泡状染色质和小的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表达myogenin、MyoD1、desmin。病理诊断为ARMS,术后患者未接受辅助放化疗,术后7个月因肝脏ARMS复发并出现输尿管、脊柱及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死亡。结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若发现影像学和甲胎蛋白水平不能完全符合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升对乳腺腺样囊性癌(ACCb)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和2020年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且确诊为ACCb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78岁和56岁,随访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39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ACC为罕见的一种三阴性乳腺癌,它的影像学表现和患者的体征都不典型,容易误诊,确诊主要依赖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是三阴性乳腺癌中预后相对较好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6岁,已婚。因发现右乳肿块3个月于2006年2月入院。产后1年。5年前在外院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病灶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淋巴结情况不详,术后未行辅助治疗。体查:右乳外上象限距乳头缘约5cm处扪及3个直径约1.0cm类圆形硬结,呈弧形紧密排列,较表浅,与皮肤无粘连,表面皮肤光滑,无结节,无凹陷,其中2个肿块质地中等,另1个肿块质地稍硬,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复习肛周Paget病伴腺癌1例并探讨肛周Paget病的诊疗进展。 方法:回顾2013年3月收治1例81岁女性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行一期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肛周Paget病是乳腺外Paget病的一种罕见表型,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最常用于诊断的免疫标记物是CK7、CK20、 GCDFP-15、HMB45、CAM 5.2、c-erb、S100 protein和EMA。肛周Paget病的治疗取决于局部侵袭的广度和深度,区域淋巴结受侵程度及全身播散情况,分为局部切除、局部扩大切除、腹会阴联合切除和/或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放疗、化疗、局部姑息治疗等。 结论:肛周Paget病临床极为罕见,诊断及治疗有待制定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胰腺β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报告收治的1例胰岛素瘤患者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1 362例胰岛素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 363例患者中,1 286例(94.35%)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表现;1 099例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患者中,1 019例(92.72%)IRI/G>0.3。术前B超、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DSA)、选择性动脉内葡萄糖酸钙激惹实验(ASVS)、超声内镜检查(EUS)、经皮经肝门静脉置管分段采血测定胰岛素(PTP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术中超声(IOUS)联合扪诊的肿瘤检出情况分别为40.90%(418/1 022)、55.20%(457/823)、52.45%(96/183)、77.42%(247/319)、89.47%(34/38)、78.68%(48/61)、86.11%(62/70)、36.36%(8/22)、93.97%(312/332)。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 006例(73.80%)行肿瘤剔除。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42例(3.08%)为恶性变;98例(7.19%)多发;28.25%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90%位于胰体部,37.83%位于胰尾部。276例(20.25%)发生胰瘘。术后良性肿瘤复发16例,恶性病变复发7例。 结论: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可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IOUS联合扪诊是简单有效的定位诊断方法。肿瘤的局部剜除术是多数胰岛素瘤的最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