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中有5例因未有效抗凝而出现下腔静脉狭窄、下肢静脉血栓、下肢皮肤淤积性皮炎及溃疡、腹水等并发症,1例行长期有效抗凝而未出现滤器相关并发症。结论应对下腔静脉植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植入后的治疗和处理以及植入风险及收益进行综合评估,术后应严格长期有效抗凝。  相似文献   

2.
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间80例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的临床资料,男性5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4岁。80例中,67例在滤器置入前进行相应检查,其中CT血管成像46例;同位素肺血流灌注显像27例;彩色超声检查16例;肺动脉造影5例。结果本组80例中,置入的80个滤器无开放不良、移位、腔静脉损伤现象。术后出现对侧股静脉血栓形成2例,1年后腔静脉因血栓机化闭塞3例。结论正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良好的操作能有效预防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抗凝治疗对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滤器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138例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男性75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65岁.随访其口服华法林时间和下腔静脉滤器的通畅状况.按口服华法林的长短分为未抗凝组(n=41)、抗凝A组(口服华法林≤6个月,n=20)和抗凝B组(口服华法林>6个月,/1,=77).X~2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的滤器闭塞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各组的平均滤器通畅时间和1、3年滤器累计通畅率,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研究死亡16例,其中1例患者死于肺栓塞.确定为终点事件者为19例(13.8%).未抗凝组、抗凝A组和抗凝B组之间滤器通畅率(87.8%、75.0%和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三组滤器通畅时间和1、3年的滤器累计通畅率(87.1%、80.O%、94.8%和87.1%、74.3%、85.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27).结论 抗凝治疗对滤器置入术后滤器通畅率的提高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9岁.体检时发现盆腔部腹膜后有一包块.CT检查提示:盆腔内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并点状钙化,血供丰富,考虑恶性肿瘤.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仅体重下降3 kg.体查: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2/91 mmHg(1 mmFIg=0.133 kPa),腹部稍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下腹部触诊略硬,肿物触诊边界不清,无触痛,活动度差,未触及波动感及搏动感.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检查:无阳性发现.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均未见异常.并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盆腔腹膜后,左右髂血管交叉处,与周围血管及肠管无明显侵犯.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可以安全有效的降低肺栓塞发病率,但是长期置入的并发症也是显而易见的。理想IVCF的基本特点应包括血栓捕获的有效性、腔静脉壁的安全固定、并发症少、成本低等因素,因此医生应对各种IVCF的特点均有所了解,建立IVCF应用新理念,加强管理,重视回收。  相似文献   

6.
<正>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retrievable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RIVCF)可有效拦截下肢深静脉脱落的血栓,已成为预防致死性肺栓塞的主要措施之一。自2003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RIVCF的使用量逐年上升,截至2015年,RIVCF占滤器总使用量的75%[1]。随着RIVCF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多,术后并发症检出率也不断升高,一些少见的并发症也逐渐显现[2],其中,RIVCF植入后剧烈腰痛的病例较为少见,临床上关于此并发症的报道也不多。本文对2例RIVCF植入后剧烈腰痛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对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检查情况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探讨剧烈腰痛发生的原因,旨在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疗策略,提高临床对RIVCF植入后少见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滤器继发血栓形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继发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 方法总结2001年12月~2004年6月我院7例下腔静脉继发血栓形成的治疗经验. 结果手术取栓2例,介入吸栓、溶栓1例,保守治疗4例,均取得一定疗效,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肺栓塞. 结论严格掌握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适应证、辅助抗凝治疗是预防滤器继发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介入是治疗滤器血栓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26岁,因"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45天"返院复诊,右下肢无肿胀,下肢血管CDFI未见血栓形成,3D旋转DSA(rotational DSA, RDSA)造影及重建发现下腔静脉滤器回收钩及滤器内充盈缺损,诊断下腔滤器血栓形成(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thrombosis, IVCFT)合并回收钩漂浮血栓形成(图1A)。于原滤器上方置入1枚可回收型郁金香滤器,置管进行溶栓治疗(图1B),5天后复查造影见肾  相似文献   

9.
彩色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新方法及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7月对 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中 4例入院时出现肺栓塞 )患者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其中 15例在滤器置入术后立即实施下肢深静脉取栓术 ,另外 15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本组 30例均获成功 ,经 1~ 14个月平均 6个月的随访 ,除 1例出现滤器闭塞外 ,余无任何并发症及肺栓塞的发生 ,曾出现肺栓塞者滤器置入后未再发生肺栓塞。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预防肺栓塞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为预防肺栓塞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例一次植入成功,1例因血管变异改变植入入路后成功,1例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放弃植入。37例(55.2%)为永久性滤器植入,30例(43.3%)为临时性滤器植入。永久性滤器患者随访32例,平均时间14.5(6—32)个月。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近心端移位,其中1例移位显著予取出。所有放置滤器患者均无继发PE发生。未发现腔静脉继发性血栓形成。结论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肺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存在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应尽可能留置临时性滤器以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杂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复杂滤器回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造影了解滤器情况;对回收钩贴壁患者,分别采用猪尾管支撑技术、导丝成攀及搅拌技术、双向导丝技术、鹅颈抓捕器与成攀导丝结合技术等回收;对下腔静脉继发血栓患者,必要时再次新置滤器1枚,经溶栓、吸栓处理后,将滤器回收。结果:成功回收24例,1例患者滤器未能成功回收,4例放弃,回收率83.9%。术中无下腔静脉破裂出血、肺栓塞并发症,取出滤器完整、无折断现象。至少随访半年,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腹腔无明显积液。结论:导管、导丝及鹅颈抓捕器辅助,溶栓、吸栓等方法可增加复杂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率,可减少长期留置引起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演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造影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30例,其中有肺部临床表现21例,胸部影像学证实19例,DSA显示下腔静脉内血栓6例。溶栓介入治疗前置放IVCF 30例,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未放IVCF 1例。置放IVCF后经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或经导管血栓内抽吸、局部溶栓、导丝搅拌增加溶栓接触面积;经非患肢静脉给予抗凝、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30例放置5种构型滤器32枚,其中2枚为临时滤器,置入取出均顺利,滤器无移位,术中无并发症。痊愈9例,有效14例,改善6例,无效1例。因没有及时置入IVCF进行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导致下腔静脉血栓6例,后置入IVCF 5例疗效良好,未放IVCF 1例,12天后因肺栓塞死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向肺栓塞演变具有一定价值,其置放术安全可靠,便于临床及时溶栓抗凝治疗,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继发下腔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接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植入滤器的类型分为永久型滤器组160例和临时型滤器组21例,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继发下腔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共继发下腔静脉血栓患者6例,给予及时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下腔静脉血栓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血栓捕捉、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置入伞形下腔静脉(IVC)滤器(IVCF)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IVC穿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置入伞形IVCF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其中36例置入Celect滤器(Celect组)、15例置入Denali滤器(Denali组);术后均以CT随访,分析IVC穿孔情况及其与IVC直径及滤器留置时长的关系。结果 51例中,38例IVC穿孔,包括Celect组27例(27/36,75.00%)、Denali组11例(11/15,73.33%),13例未穿孔;组间IVC穿孔率及滤器穿孔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穿孔者IVC直径(16.45±3.09)mm,未穿孔者(17.91±1.78)mm(P0.05)。IVC直径≥16 mm及留置滤器≥3个月下肢DVT患者IVC穿孔率分别高于直径16 mm及留置3个月者(P均0.01)。结论置入伞形IVCF后,下肢DVT患者可见IVC穿孔,与置入滤器类型无关,而与IVC直径及滤器留置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继发下腔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接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植入滤器的类型分为永久型滤器组160例和临时型滤器组21例,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继发下腔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共继发下腔静脉血栓患者6例,给予及时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下腔静脉血栓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血栓捕捉、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103例腹膜后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03例腹膜后血肿的治疗曲宏民周学娟魏效森李永辉郝贯一腹膜后血肿(retroperi-tonealhemaoma,RH),多系严重腹部损伤的合并症,术前诊断困难,处理不当有招致死亡的危险。我科自1985~1996年共收治RH病人103例,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吴洪波 《护理学杂志》2002,17(3):177-178
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静脉血栓形成中危害较大 ,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1]。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是目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 ,既能阻挡 3mm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又不至于影响静脉回流 ,且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1 999年 3月起 ,我科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治疗 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 ,使阻塞的血管再通。现将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例中 ,男 3例、女 1例 ,年龄 40~ 47岁。下肢静脉造影示左股静脉中段单侧血栓形成 2例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侧支循环形成 …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引起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明显增加,为防止DVT患者发生PE,下腔静脉滤器的作用在不断被重视,虽然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地防止PE发生,但个别DVT患者却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仍发生了下腔静脉血栓形成,造成滤器下腔静脉闭塞。我们于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应用超声溶栓治疗了14例滤器安放后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盆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IVC)滤器预防围术期肺栓塞(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891例下肢/盆腔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411例置入永久型滤器的患者未纳入研究,其余患者根据是否置入可回收IVC滤器,将患者分为滤器组(n=843)与对照组(n=637);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症状性PE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滤器组218例置入Optease型滤器,平均于(14.3±3.6)天取出可回收滤器;625例置入Celcet滤器,其中578例行滤器取出术,566例成功取出滤器(97.92%,566/578),滤器平均留存时间(15.8±4.1)天。与对照组[1.57%(10/637)]相比,滤器组PE发生率[0.12%(1/843)]明显下降(P0.05)。接受抗凝治疗患者中,滤器组和对照组PE发生率分别为0.14%(1/700)、1.47%(9/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盆骨骨折合并DVT患者置入可回收IVC滤器预防围术期症状性或致死性P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