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p27kip1和Skp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15例正常大肠黏膜、15例大肠腺瘤、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27kip1和Skp2的表达情况。结果示,(1)p27ki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大肠黏膜、大肠腺瘤组(P<0.05),在各病理分化程度的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DukesC,D期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表达明显低于DukesA,B期大肠癌组织(P< 0.05);(2)Sk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组(P< 0.05),在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大肠癌组织(P< 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织中,在DukesA,B期及C,D期大肠癌组织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 0.05);(3)在大肠癌中p27kip1与Skp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70,P<0.01)。 提示 (1) p27kip1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27kip1低表达可能合并淋巴结转移或高Dukes分期。 (2) 在大肠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1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远端移行黏膜COX-2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判断直肠癌远端移行黏膜是否为癌前病变。方法:应用高铁二胺-阿辛蓝染色(HID/AB)检测54例直肠癌远端2 cm处黏膜,将远端黏膜分为移行黏膜(transitional mucosa,TM)组及非移行黏膜(non-transitional mucosa,NTM)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的方法检测两组黏膜组织、肿瘤组织以及20例手术切除的直肠良性息肉旁(cm)肠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TM内BCL-2以及COX-2的表达与其余各组的表达的差异。结果:54例直肠癌远端2cm处黏膜有移行黏膜19例,非移行黏膜35例。TM和NTM内均可检测到BCL-2及COX-2蛋白的表达,二者与肿瘤内BCL-2及COX-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与直肠良性息肉旁肠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的无差异(P〉0.05),移行黏膜内COX-2、BCL-2蛋白的表达与非移行黏膜的表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远端TM内癌基因蛋白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无特异性,移行黏膜并非是癌前病变;直肠癌远端切除2 cm已足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与和预后关系方法对31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取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入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并作风险评估结果Kaplan-Meier法显示p53,C-erb-2,nm23,CEA,分化程度,Dukes分期这6种因素在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Cox模型分析显示Dukes分期,C-erb-2,nm23,p53这四种因素,是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均〈1)。Dukes分期升高和nm23表达阴性,p53和C-erb-2表达阳性者预后差;反之则预后较好。结论结直肠癌C-erb-2,nm23,p53癌基因与临床Dukes分期相结合能更好地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33ING1与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p33ING1与VEGF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癌旁组织、正常肠黏膜组织中p33ING1的相对表达量依次增加(P〈0.05),而VEGF则依次降低(P〈0.05)。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33ING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与p33ING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展有关,进行VEGF与p33ING1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鹏  吴爱国  张华霖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6):350-352,403
目的研究Skp2、p27ki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kp2、p27kip1蛋白在83例大肠癌、18例大肠腺瘤和20例大肠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率(28.65±12.6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织(17.28±10.66)%(P<0.01)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6.60±5.54)%(P<0.01)。Skp2蛋白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阳性率(24.61±11.27)%,显著低于大肠腺瘤组织(49.94±13.22)%(P<0.01)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65.40±15.74)%(P<0.01)。p27kip1蛋白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大肠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1表达呈负相关(r=-0.430,P<0.01)。结论大肠癌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与p27kip1蛋白降解有关,提示Skp2蛋白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CNA与p5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6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149例直肠癌组织中PCNA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CNA和p5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和p53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CNA和p53在直肠癌组织表达存在正相关(r=2.18,P<0.05)。结论联合检测,PCNA和p53表达可作为评估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MAPK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MAPK家族重要成员ERK1、ERK2及p38MAP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APK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黏膜中ERK1、ERK2及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ERK1、ERK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增高(P<0.05),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邻近正常黏膜(P<0.05),平均为正常黏膜的3.29倍,低分化肿瘤表达高(P<0.05);ERK1,ERK2及p38MAPK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是否侵及浆膜无关(P>0.05)。结论MAPK家族成员p38MAPK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大肠癌组织中EphA2,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大肠癌组织及30例远癌肠黏膜中EphA2,VEGF,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示,大肠癌组织中EphA2蛋白(100%)表达显著高于远癌肠黏膜(80.0%)(P<0.01),且与Dukes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肉眼类型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VEGF蛋白及MMP9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远癌肠黏膜(均P<0.01),与Dukes分期有关(P<0.05),但与年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肉眼类型等无关(均P>0.05)。EphA2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VEGF,MMP9呈正相关(r1=0.404,P1=0.000;r2=0.282,P2=0.000)。提示联合检测EphA2,VEGF和MMP9有助于对大肠癌侵袭及转移能力的评估,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分期的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型E7的表达状况。方法 应用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新鲜标本及距肿瘤近端10 cm以远的正常黏膜组织中HPV16 E7 D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HPV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为51.22%(42/8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88%(4/82),P<0.01; 直肠癌组织中HPV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为64.10%(25/39),明显高于升结肠癌的18. 18%(2/11), P<0. 05; HPV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与Dukes分期有关(P<0.01),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PV16 E7蛋白主要为细胞核表达,胞浆也可见少量表达,进一步确认了HPV16的感染,且HPV16 E7蛋白与HPV16 E7 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免疫组化敏感性较PCR方法为低。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HPV16 E7 D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提示部分结直肠癌存在HPV16感染。癌灶部位距肛门越近,感染率越高; Dukes分期越晚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ING1及其蛋白p33/IN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RT-PCR检测3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ING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法检测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ukes A、B期和Dukes C、D期患者癌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30.0%(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G1及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差者表达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BH3-only蛋白家族中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和与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因子(BI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nVision),检测PUMA和BIM蛋白在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UMA、BIM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化疗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相关性.结果 PUM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4%,低于其在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6.7%)(x2=3.93、3.93,P<0.05).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明显低于其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和正常大肠黏膜的阳性表达率(90.0%和96.7%)(x2 =8.42、13.29,P<0.01).PUMA蛋白与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7,P=0.000).PUM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x2 =11.87)、浸润深度(x2=11.59)、淋巴结转移(x2=12.82)、TNM分期(x2=33.47)以及P-gp表达(x2=18.3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BIM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x2=16.19)、淋巴结转移(x2=14.95)、TNM分期(x2=52.66)以及P-gp表达(x2 =10.6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PUMA、BIM阳性表达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x2=6.10、27.60,P<0.05).淋巴结转移(RR=0.238)、TNM分期(RR=7.895)、PUMA(RR=1.691)和BIM蛋白的表达(RR =0.440)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 PUMA、BI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PUMA和BIM蛋白表达降低的结直肠癌患者病期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30例腺瘤及3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Ezrin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结果:Ezrin蛋白在结直肠黏膜、腺瘤及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3%(7/30)、50.0%(15/30)、72.0%(72/10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zrin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关系密切(P〈0.05),与其年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等无关(P〉0.05)。结论:Ezrin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等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潜在预测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α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SP 70和HSP 90α在58例大肠癌和24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SP 70和HSP 90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和77.6%,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两种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肌层的深度有关;该4因素的分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31,P<0.05)。HSP 70和HSP 90α表达阳性者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HSP 70和HSP 90α的异常表达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对两者的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nm23-H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2、5cm组织和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nm23-H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m23-H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中nm23-H1 mRNA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明显相关(P<0.05)。nm23-H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中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并同基因转录水平一致。结论 nm23-H1的降表达是结直肠癌转移中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结直肠癌中nm23-H1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Livin和Caspase-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20例腺瘤、18例正常大肠黏膜中Livin、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L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68.3%)明显高于腺瘤组织(40.0%)(P<0.05),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5.9%)(P<0.05)。Livin的表达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是否放化疗密切相关(P<0.05)。Caspase-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25.0%)明显低于腺瘤组织(50.0%)(P<0.05),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83.3%)(P<0.05)。Caspase-9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Livin与Caspase-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Livin和Caspase-9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会成为大肠癌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Geminin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eminin和CDK4在50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Geminin和CDK4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eminin和CDK4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浸润肌层的深度密切相关(P<0.05),且两者表达成明显正相关( P<0.05) 。术后3年生存率:Geminin表达阳性者23.8%(10/42)明显低于阴性者达62.5%(5/8);CDK4表达阳性者22.5%(9/40)明显低于阴性者为60.0%(6/1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eminin和CDK4的表达升高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对两者的检测可能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谭海燕  刘军  邬善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10):1175-1176,i0001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观察4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癌组织Survivin的阳性表达相对含量(PU)值(38.76±5.14)明显高于癌旁(25.17±7.26)和正常组织(0.5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正常大肠黏膜中极少见Survivin蛋白表达;癌旁和癌组织凋亡指数(AI)分别为(7.51±2.63)%和(4.65±1.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和DukesC/D期的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相关组别(P<0.05)。结论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Survivin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的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Surviv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硒蛋白-P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1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黏膜中硒蛋白-P的表达。结果:硒蛋白-P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43/81)和55.7%(39/70),在正常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16/20),硒蛋白P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P〈0.05),且硒蛋白-P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淋巴结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且患者5年存活率与硒蛋白-P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硒蛋白-P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提示其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无肝转移、术时合并肝转移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各30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的COX-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性别、年龄、Dukes分期等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比较无肝转移、术时肝转移、术后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COX-2表达水平。结果COX-2表达情况: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在术时肝转移组和术后肝转移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等级、病理类型、术前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COX-2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肝转移相关,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PTEN、p27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铡匕学方法检测58例大肠癌组织、58例癌旁组织和14例正常大肠黏膜中PTEN、p27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38/58)和53.45%(31/58),较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明显刚氏(P〈0.05);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0.34%(35/58),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显著升高(P〈0.05)。三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且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PTEN、p27和cyclinD1基因的异常改变参与大,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三者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大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