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纳米炭作为新型淋巴结示踪剂,已广泛应用于传统的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目前,微创手术是时代的主题,机器人的应用使得微创手术获得更好的发展,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广泛认证。因此,本研究探讨在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剂对淋巴结清扫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94例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患者资料,其中160例术中使用纳米炭示踪剂(研究组),134例未使用纳米炭(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数目、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被膜与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平均中央区的淋巴结检出数(13.46枚vs. 8.66枚)及其平均阳性淋巴结检出数(3.38枚vs. 2.31枚)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平均颈侧区淋巴结检出数高于对照组(15.21枚vs. 1.44枚,P<0.05),但其平均阳性淋巴结检出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行平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间(77.08 min vs. 88.83 min)、双侧中央区清扫时间(128.29 min vs. 160.11 min)、中央区+颈侧区清扫时间(199.93 min vs. 221.64 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各项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机器人甲状腺癌手术应用纳米炭可显著增加检获淋巴结的数量,提高中央区淋巴结的检出阳性率,并可以缩短淋巴结清扫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结肠癌根治术中运用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结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 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的63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于根治术中向癌周注射纳米碳注射液共1 ml(50 mg)进行SLN标记显像,分别记录SLN数目及未染色淋巴结数目,术后行病理学检查;选取同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中未进行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的结肠癌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63例通过注射纳米碳共检出淋巴结1640枚,平均每例26.0枚,SLN检出率100%,获取纳米碳染色淋巴结481枚,平均每例7.6枚.其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31例,共发现转移淋巴结198枚,平均每例3.1枚.其中纳米碳染色转移淋巴结34枚,黑染度为17.2%.在获取淋巴结总数和转移淋巴结数目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0.001).SLN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52%,准确性为76%,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48%.剔除实验组中23例T4期患者,40例T分期在T1 ~3的患者SLN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79%,准确性为90%,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21%.结论 通过术中注射纳米碳标记SLN检测,能明显提高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房居高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6,(5):576-576
全麻甲状腺全切+左Ⅱ~Ⅳ区淋巴清扫+中央区淋巴清扫+左侧喉返神经吻合术。切断左胸骨甲状肌上端,辨认喉上神经外支后,切断甲状腺上血管,沿真被膜解离,下极处辨认喉返神经后处理血管,注意保护上下旁腺。全长暴露左侧胸锁乳突肌深面,切开左侧颈鞘,保护副神经,自下而上,自前向后,清扫左侧Ⅱ-Ⅳ区淋巴结,在左侧颈静脉角处注意结扎,防止术后乳糜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及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11例甲状腺癌患者,2例双侧者行甲状腺近全切除,单侧的9例均行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除,7例附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所有病例均行功能性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TNM分期:T4N1M11例,T4N1bM07例,T3N1bM02例,T3N0M01例。10例双侧有淋巴结转移,1例双侧均阴性。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补钙后缓解,3周后恢复正常;1例颜面水肿,2周内消退。无喉返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7年,仅2例复发,经I131放疗后得以控制。所有患者均健在。结论对Ⅲ期甲状腺癌进行同期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不仅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而且术后颈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更为满意,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HI)作为一种新型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应用于甲状腺癌的示踪剂,目前相关报道较少,尚存在较大研究空白。因此,本研究比较MHI和纳米炭两种示踪剂在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示踪剂选择。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纳入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应用MHI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应用纳米炭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Ⅵ区淋巴结示踪数和示踪率,比较两组患者Ⅵ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阳性数目、手术前后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甲状旁腺误切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和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体表注射点是否遗留印记,分析两种示踪剂效果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9例患者,失访7例,最终92例完成试验,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Ⅵ区淋巴结示踪率分别为97.1%(95% CI=95.7~98.5)和96.4%(95% CI=94.9~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Ⅵ区淋巴结示踪率差值为0.7%(95% CI=1.2%~2.8%),研究组的Ⅵ区淋巴结示踪率非劣于对照组(95% CI下限≥-10%);研究组和对照组Ⅵ区总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557枚和630枚(Z=-0.388,P=0.698),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125枚和92枚(Z=-1.443,P=0.149);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6个月PTH和血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甲状旁腺误切1例,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对照组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术后两组均有1例患者遗留体表印记,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研究组患者表示印记已消失,对照组患者仍存留,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癌手术中使用MHI可取得和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相近的淋巴示踪和甲状旁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改良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医治的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治方法的不同分成腹腔镜组(35例)和传统手术组(55例)。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总住院时间用(x珋±s)表示,使用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用时较传统组要长,但术中出血量却较传统组少[(30.13±11.25)ml比(49.49±12.13)ml(t=7.589,P0.05)];术后腹腔镜组引流量较传统组多[(92.38±21.35)ml比(42.85±18.73)ml(t=11.579,P0.05)];住院时间腹腔镜组短于传统组[(4.47±0.53)d比(7.32±1.52)d(t=10.669,P0.05)];腹腔镜组与传统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没有明显差别[(5.32±1.21)个比(4.95±1.72)个(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腹腔镜组8.57%(3/35)少于传统组25.45%(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P=0.046)。结论腹腔镜下改良淋巴结清扫术医治PTC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实施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较少侵犯上述组织,术后生存时间长,改善生活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中心大部分患者术前已行细针穿刺诊断右甲状腺乳头状癌,所以术中先将单侧腺叶切除,送术中冰冻,等待期间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后,进一步实施功能性的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殷志强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6,(5):579-579
取胸骨切迹上两横指切口,左侧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右侧至胸锁乳突肌后缘,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于颈阔肌深面游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和颌下腺,下至锁骨和胸骨上凹。打开胸锁乳突肌外侧缘,打开颈动脉鞘,暴露右侧颈动脉、颈内静脉,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术中解剖显露二腹肌、舌下神经降支和静脉角,注意保护副神经、膈神经和颈丛。3-0丝线缝合颈阔肌,医用胶水关闭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传统开放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采用颈部“L形”或者“低领式长弧形”切口,手术创伤大且在颈部留下较大瘢痕。由于颈部操作空间小、解剖复杂,采用腔镜技术清扫侧颈部淋巴结难度亦较大。为此,笔者探索了一种新的手术策略—完全经颏下单孔腔镜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采用该术式行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患者的资料,初步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22年9月完成“完全经颏下单孔腔镜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4.1 h,术后第5天出院,无感染,无声音嘶哑,无低钙性手足麻木等并发症。患者颈部自然体位时手术切口瘢痕位于颏下凹陷处,相对隐蔽不易被发现,患者对颏下切口满意。结论 采用“颏下单孔”入路行腔镜下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初步判断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无明显术野盲区、切口瘢痕隐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完整的外科手术切除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残余的转移淋巴结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可以改善总体预后。然而对于甲状腺癌的预防性/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尚存争议及挑战。纳±3碳混悬液作为新型的淋巴结示踪剂,对于甲状腺的淋巴结具有良好的示踪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术中的清扫效率,增加获取淋巴结的数目,更为准确地判断分期及预后。另外通过其"负显影"的特性可以有效保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等重要结构,显著降低颈部淋巴结清扫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5例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对照组4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对侧腺叶近全切除,一侧颈清扫;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无出血、无淋巴瘘,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3例、手足麻木7例、饮水呛咳6例;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2例、手足麻木5例、饮水呛咳5例。两组并发症均为暂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是安全的,要选择适当的清扫方式,术中应用喉返神经全程显露和甲状腺被膜精细解剖技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王平|燕海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11):1371-1374
由于术后颈部不留瘢痕,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癌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选择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如何规范化应用腔镜甲状腺技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并向基层医院推广,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全乳晕入路为例,介绍浙医二院王平团队腔镜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步骤。 相似文献
13.
冯铁诚|李新营|李劲东|张哲嘉|彭瑶|王文龙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5):573-57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双侧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的双侧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均未发现淋巴液渗漏。均于术后第4天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经胸部X线检查为双侧胸腔积液,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出乳白色乳糜液,证实为双侧乳糜胸。2例患者经禁食、奥曲肽等积极治疗后,引流量逐渐减少,复查胸部X线胸部无积液后拔除引流管。结论:双侧乳糜胸是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罕见的并发症,早期发现后给予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淋巴结转移率高和患者年轻化的特点,腔镜甲状腺手术因颈部不遗留术后疤痕,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广受欢迎。对于存在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全腔镜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给患者带来较好的美容效果及较小的心理创伤。然而,由于该术式工程量大,对术者团队配合要求高。需要把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团队的协作、合理灵活运用针式辅助技术是使这该术式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对该术式的技术难点进行阐述,分析腔镜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李宇杰|黄小娥|周小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5):608-612
目的: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CND)能否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局部复发.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自2001年1月-2012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甲状腺全切加pCND对比单纯甲状腺全切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研究的文献,提取数据,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共2 272例患者,其中甲状腺全切加pCND组897例,甲状腺全切组1 3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全切加pCND组较单纯甲状腺全切术组的总复发率(OR=0.73,95% CI=0.49-1.07,P=0.11),中央区复发率(OR=0.92,95% CI=0.33-2.51,P=0.86)及颈侧区复发率(OR=1.00,95% CI=0.50-2.00,P=0.99)均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颈部淋巴结阴性(cNo)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能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裴雷|陈干农|周恩相|谢萍芳|唐中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5):443-445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
方法:分析1999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单发灶组(42例)和多发灶组(27例),均行中央组(Ⅵ区)、同侧或双侧颈深组 (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灶组分别为2例(4.8%)与7例(25.9%),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发灶组分别为0例(0)与3例(11.1%)。两组Ⅵ,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例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3例短暂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淋巴瘘,1例多灶组术后7个月复发,1例单灶组术后42个月复发。无1例死亡病例。
结论:多发灶性的微小癌应积极施行淋巴结清扫; 单发灶性微小癌可在定期随诊观察下暂不行预防性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既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又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湘雅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70例PTMC患者资料,比较多灶PTMC与单灶性PTM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分析多灶性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70例患者中共120例多灶性PTMC(44.4%)。与单灶性PTMC患者比较,多灶性PTMC患者男性比例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包膜侵犯发生率明显升高(均P0.05)。多灶PTMC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5~10mmvs.5mm)及是否存在包膜侵犯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有关(均P0.05),而病灶的数目(2vs.≥3)及分布(单侧vs.双侧)与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无关(均P0.05)。结论:多灶性PTMC较单灶PTMC具有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多灶性PTMC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对于是肿瘤较大、有包膜侵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高庆坤|孔娜|任洺|赵志铭|吴燕|宋春芳|周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5):585-589
目的: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与131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年半内收治的3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0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甲状腺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A组),甲状腺全切除+术后131Ⅰ治疗(B组)和单纯甲状腺全切除术(C组).结果: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组(A组)与非清扫组(B+C组)各种术后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131I治疗后放射病发生率为51.5%.3组术后5年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A组中央区复发率分别为0,明显低于B组(7.7%)和C组(13.8%)(均P<0.05);A,B,C组颈侧区转移率及无影像学证据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率依次增高(1.5%,6.2%,9.2%;3.1%,7.7%,15.4%),其中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平均住院日最长,住院费用最高,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常规行中央组淋巴清扫有助于降低复发率,且无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131I治疗不能完全代替淋巴结清扫术,且患者并发症、住院日和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131配合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甲状腺癌(TC)的疗效和对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期间确诊治疗的TC患者60例,随机分均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与I131治疗,其中又根据I131摄入量均分为高剂量亚组(3 500 m Bq)和低剂量亚组(1 000 m Bq),分析患者疗效和唾液腺功能指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唾液腺功能参数方面,手术组优于低剂量亚组,低剂量亚组优于高剂量亚组(均P0.05);观察组中高、低剂量亚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I131配合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对TC手术患者的疗效并改善预后,虽有唾液腺功能方面不良反应,但低剂量治疗症状较轻,在患者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袁牧|管小青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5):597-600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分化型腺癌(DTC)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甲状腺峡部DT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同期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颈深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单侧或双侧功能性/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全组无手术死亡,一侧喉上神经损伤1例,一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26例均获得1~12年的随访,均健康生存,7例发生颈侧区淋巴结复发转移,再次行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并经131I治愈.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同期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峡部DTC的有效术式,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同时行单侧或双侧功能性/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熟悉解剖、规范精细操作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