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
3.
目的:通过全脑CT灌注成像(WBCTP)分析并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脑灌注的影响及差异。方法: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标准,选择32例经全脑动脉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其中行CEA 11例、行CAS 21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均行WBCTP检查采集脑灌注数据,分析并比较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的变化及差异。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r CBF、r CBV、r MTT均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变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CEA、CAS两种术式均可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脑灌注,且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将同意入组的40例有症状(狭窄程度>50%)和无症状(狭窄程度>70%)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组(CEA)和颈动脉支架组(CAS).一期观察终点是术后30 d内出现严重脑梗死或死亡;二期观察终点是各种手术并发症、急性脑缺血发作、偏瘫、急性心肌梗死和术后18个月内的脑卒中、死亡和再狭窄等,同时回顾性分析两组总的住院费用.结果 CEA和CAS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等因素均无差异.CEA组20例23支颈动脉手术(3例分别行双侧CEA),术中应用转流管9条(39.1%),颈动脉补片12条(52.2%);CAS组20例23支颈动脉支架(3例行双侧CAS),应用脑保护装置21个(91.3%).CEA和CAS两组术后30 d内神经系统并发症(4.3%对8.7%,P=0.46)、急性心肌梗死(4.3%对0,P=0.31)和伤口血肿(8.7%对0,P=0.1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术后18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再狭窄病例.CEA和CAS两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6 450.95±6188.76)和(70 130.15±11 999.02)元人民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和CAS术后30 d和术后18个月的并发症、病死率和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CAS的住院花费明显高于CEA. 相似文献
5.
6.
脑中风是造成中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有75%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很多,但大部分病例病因为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处粥样硬化和/或血管狭窄所致。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有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比较成熟的外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总结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82例(男66例,女16例,年龄48~84岁,平均68.6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EA。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9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56例,其中全麻应用39例,颈丛麻醉17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者65例,症状好转者14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结论: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9年7月,共为185例患者进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92例次。其中男115例,女70例;年龄51~86(平均66±5)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7例,21例术前曾患脑梗死。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检查,颈内动脉狭窄均大于70%,其中狭窄程度大于95%有112例,同时对侧颈动脉伴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有35例。86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其中25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术后14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术后2周出现脑出血,其中1例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死亡。1例出现舌下神经损伤,4例出现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术后30天无TIA。随访6~60个月,151例获得随访,1例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余均病情稳定。结论 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手术技术和经验,并观察其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颈动脉硬化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波显像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和MRA扫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65%~95%,术中置放动脉转流管16例。经典颈动脉内膜剥脱术(sCEA)48例和外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34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20个月,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一过性脑缺血症状消失,9例仍有轻度慢性脑缺血症状,1例手术后3天出现脑栓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行脑部多普勒超声检查,73例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和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16例患者均经彩色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中重度颈动脉狭窄,14例狭窄率为60%~99%,2例完全闭塞;12例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例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术中放置转流管;1例术中行补片成形术.所有手术均借助显微镜完成.结果: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均经彩色超声、MR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原症状改善或消失.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围手术期有声嘶、呛水,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余均无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术式及技术,对不同颈动脉病变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显微手术有助于高位分叉颈动脉的显露,能有效避免颅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王子军|武国栋|赵金超|邵磊|张方|陈学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12):1304-130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5月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93次,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50~78(平均65.6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2例(TIA),31例术前患过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和\或CTA明确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80%。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者22例。结果 90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包括TIA消失,记忆力明显好转,语言障碍恢复等。术后80例获得随访1~36个月。15例发现有手术部位再狭窄,狭窄率小于25%,其中1例脑卒中,1例TIA保守治疗好转。其余13例无临床症状。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单侧颈内动脉(ICA)慢性闭塞后,仍有3%~5%的患者会出现黑懵、头晕等脑缺血症状,在标准的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可作为其治疗方案之一。但目前国内对其临床诊断的病例较少,并且对手术方式的认识不足,故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以颈外动脉(ECA)、颈总动脉(CCA)或ICA内膜剥脱为主并联合ICA的残腔缝合或切断的方式治疗颈动脉残腔综合征(CS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6月9例诊断为CSS并经内膜剥脱治疗的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67.3岁。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记录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结束,术后头晕、肢体乏力等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和好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次数明显减少,但1例患者因失明时间较长,其视力仍无法缓解。2例(22.2%)出现头痛、烦躁等高灌注表现,经药物降压和脱水治疗后好转,无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有2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咳,但均于术后1周基本恢复。mRS评分结果较术前降低(≥1分)。结论:以ECA、CCA或ICA内膜剥脱为主并联合颈内动脉的残腔缝合或切断的方式治疗CSS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其短期随访结果较为满意,可作为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取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抑或颈动脉支架术: 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之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卒中是当今第三大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20世纪80~90年代已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于内科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卒中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不断进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愈发成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正在为一些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所证实,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正在挑战着外科内膜剥脱术的"金标准"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完全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6月~2010年4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397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8例,术中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复查颈部MRA,并对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即时通畅率为92.8%,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22例颈内动脉通畅,通畅率为78.5%,无脑缺血事件发生;6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2例在术后4个月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及腔隙性梗死;3例术后仍偶有头晕,其中2例单侧肢体麻木;1例记忆力减退.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CEA加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Bettendorf MJ Mansour MA Davis AT Sugiyama GT Cali RF Gorsuch JM Cuff RF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2007,193(3):356-9; discussion 359
BACKGROUND: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 (CAS) is an alternative to redo carotid endarterectomy (RCEA) for recurrent carotid stenosis (RC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outcomes of CAS in the treatment of RCS. METHODS: In an 8-year period, all patients presenting for treatment of RCS were followed-up prospectivel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unfavorable outcomes. RESULTS: There were 45 CAS and 46 RCEA procedures performed in 75 patients. One patient in each group suffered a stroke. There were no deaths. The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for CAS. Secondary recurrence was higher after RCEA (14% vs 6.1%) and failure to take beta-blockers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multiple recurrences. CONCLUSIONS: CA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RCS and may become 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ʽ��������Ĥ�г������ƾ��ڶ�����������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预防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42例接受这一手术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均获成功,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16min,明显低于常规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具有阻断时间短,再狭窄率低等优点,但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病人局部的情况具备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对于慢性症状性长段颈内动脉闭塞(ICAO),内膜剥脱术(CEA)与腔内介入手术均有各自的局限性,但两者联合使用的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仍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CEA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症状性ICA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科37例行复合手术治疗的长段慢性ICAO(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症的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共为5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4次。男40例,女19例,年龄56~79岁,平均71.8岁。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80%。左侧35例,右侧19例,另有5例为双侧。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8例,12例为分叉部狭窄,其余均为颈内动脉狭窄。均在全麻下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5例因管腔较小进行了补片,2例因外膜撕裂用自体大隐静脉行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有55例获满意疗效;1例于术后第五天死于高灌注综合征、脑疝;1例于术后第31天突发“心肌梗死”死亡;2例因颈内动脉远端已完全闭塞,剥除后无回血,术后病情无改善。并发症有声嘶1例,颈部血肿5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较为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