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BP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KBP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HCC患者石蜡标本中FKBP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新鲜HCC标本中,26例(86.7%)HCC组织FKBP5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FKBP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显示,FKBP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3.6%vs.28.0%,P0.001);FKBP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9)、肿瘤个数(P=0.018)、微血管侵犯(P=0.020)、TNM分期(P=0.009)和BCLC分期(P=0.024)有关,且FKBP5高表达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01);FKBP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HR=1.992,95%CI=1.127~3.522,P=0.018)和无瘤生存(HR=1.787,95%CI=1.067~2.99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TB/POZ结构域蛋白7(BTBD7)假基因1(BTBD7P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检测106例配对的HCC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中BTBD7P1 m RNA的表达,分析BTBD7P1m RNA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用BTBD7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HCC细胞系Bel7404后,检测细胞增殖率以及BTBD7 m 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HCC组织中BTBD7P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为(0.71 vs.2.14,P0.05);BTBD7P1m RNA低表达与肿瘤大小、卫星灶、分化程度、静脉血管侵犯、出血坏死、HCC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BTBD7P1 m RNA低表达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BTBD7P1m RNA高表达患者(均P0.05)。与转染空载体质粒的对照组Bel7404细胞比较,转染BTBD7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Bel7404细胞,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低,BTBD7 m RNA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但BTBD7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TBD7P1可能在m RNA水平对亲本基因BTBD7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参与了HCC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出蛋白5(XPO5)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XPO5蛋白在92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XPO5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XPO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PO5蛋白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肝硬化有关(均P0.05)。XPO5高表达患者1、5年无瘤生存率以及1、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XPO5低表达者(46.8%vs. 78.5%、20.3%vs. 37.4%;75.9%vs.91.2%、36.1%vs. 58.8%,均P0.05)。XPO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子(P=0.036;P=0.013)。结论:XPO5基因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HCC的恶性病理特征及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手术切除的HCC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CDC6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CDC6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结果:HCC组织中CDC6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癌旁组织,q RT-PCR结果定量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6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卫星结节有关(均P0.05);CDC6高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低于CDC6低表达患者(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CDC6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率(HR=1.089,95%CI=0.986~1.186,P=0.033)及总生存率(HR=2.441,95%CI=1.128~3.652,P=0.012)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CDC6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DC6可能参与HCC发生及进展,并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显示,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Bit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值得探讨。本研究通过检测Bit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从而探讨Bit1在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 RT-PCR、Westernblot检测34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Bit1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芯片中90例HCC患者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Bit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q RT-PCR与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Bit1在HCC组织中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it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其在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Bit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HCC患者肿瘤的复发及病理分级明显有关(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Bit1蛋白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低于Bit1蛋白低表达患者,但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547、0.414)。结论:Bit1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Bit1表达与肿瘤的复发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提示Bit1可能是影响肿瘤进展的重要分子,其有望成为HCC患者个体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abex-5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CC细胞和HCC患者临床样本中Rabex-5 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50对HCC及癌旁组织中Rabex-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人正常肝细胞系相比,HCC细胞中Rabex-5 m RNA(P0.01)和蛋白(P0.0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敲除HCC细胞系中Rabex-5表达后HCC细胞系的增殖能力收到抑制,细胞发生凋亡。与癌旁组织相比,HCC组织中Rabex-5 m RNA(P=0.001)和蛋白(P=0.031)表达显著上调。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显示Rabex-5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包膜浸润(P=0.001)及临床TNM分期(P=0.021)密切相关。此外,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Rabex-5高表达HCC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Rabex-5低表达患者(P=0.025)。多重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证实Rabex-5表达是HCC预后的独立标志物(HR:1.958,95%CI:0.947~3.841,P=0.032)。结论:Rabex-5参与HCC发生和发展的调节,可以作为HCC治疗的新靶点,其过表达可作为HCC预后不良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m i R-129-5p、p62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水平与结肠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13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 cm)。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中mi R-129-5p、p62 m RNA、STAT3 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62及STAT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i R-129-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p62和STAT3的m 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mi R-129-5p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m i R-129-5p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m i R-129-5p低表达组(P0.05)。p62及STAT3蛋白高表达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p62及STAT3蛋白低表达组(P0.05)。结肠癌组织中m i R-129-5p与STAT3 m 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90,P0.05),p62 m RNA与STAT3 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在结肠癌组织中mi R-129-5p表达下调,p62、STAT3m RNA水平及蛋白高表达率均上调,三者表达水平均与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3年累积生存率有关,可能成为结肠癌预后标志物,为结肠癌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USC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行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SC3在HCC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USC3的表达情况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及癌旁组织中TUSC3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92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例(60.9%)HCC组织中TUSC3表达下调,癌旁组织中33例(35.9%)TUSC3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SC3在HCC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P=0.008)、TNM分期(P=0.031)、肿瘤直径有关(P=0.0 2 0)。20对新鲜标本的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TUSC3的mRNA[(0.99±1.46)vs.(1.96±2.18)]与蛋白[(0.49±0.35)vs.(1.04±0.4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结论:TUSC3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下调,其低表达可能与HCC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切除术组织样本135例,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Wnt7a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与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30.5,P=0.000)。Wnt7a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P感染、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远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nt7a高表达胃癌患者1、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Wnt7a低表达胃癌患者(均P0.01)。Wnt7a高表达(P=0.01)与远处转移(P=0.02)及为影响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Wnt7a高表达(P=0.02)与TNM分期(P=0.03)、远处转移(P0.01)为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显著相关。Wnt7a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胃癌组织中Musashi2(MSI2)表达水平及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67例胃癌患者MSI2 m RNA在肿瘤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验证其高表达者MSI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和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比较MSI2 m RNA高表达者(胃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MSI2 m RNA表达水平之比≥2倍)和MSI2 m RNA低表达者(胃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MSI2 m RNA表达水平之比2倍)的预后情况。结果 MSI2 m 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2 m RNA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7)、TNM分期(P=0.028)、分化程度(P=0.020)及肿瘤大小(P=0.030)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MSI2 m RNA高表达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χ~2=4.221,P=0.040)。结论 MSI2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侵袭、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高表达者预后较差。MSI2可能作为未来胃癌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Pin2/TRF1结合蛋白X1(PinX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43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病例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PinX1 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卡方检验分析率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43对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29例(67.4%)肝癌组织中的PinX1 mRNA呈低表达,而相应的癌旁组织只有14例(32.6%)呈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X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生存分析和Cox单因素、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表明癌组织中PinX1 mRNA低表达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HR=5.057,P=0.005;HR=3.761,P=0.006)。结论〓PinX1可能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潜在的抑癌基因,其表达下调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磷酸化雌激素受体α(p-ER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癌生物学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肝癌组织中p-ERα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p-ERα的蛋白表达及ERα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中p-ERα的表达阳性率为48%(37/77)。p-ER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ERα的表达与肝癌包膜(χ2=13.487,P〈0.01)、镜下癌栓(χ2=5.751,P〈0.05)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ERα阳性与p-ERα阴性患者的总体生存率(51.4%vs 37.5%,χ2=1.491,P=0.22)与无瘤生存率(56.8%vs 60%,χ2=0.300,P=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Rα对肝癌的预后可能没有影响,但对肝癌患者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Caveolin-1在肝细胞癌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aveolin-1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 caveolin-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HCC组织中caveo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析caveolin-1,VEGF的表达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非成对动脉(UA)计数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伴肝内转移的HCC组织中,caveolin-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均P<0.05),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aveolin-1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且caveolin-1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和UA计数呈正相关(r=0.293,P=0.011;r=0.361,P=0.001;r=0.388,P=0.001)。结论:caveolin-1表达升高促进HCC的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HCC表达VEGF,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BCA7mRNA和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2对膀胱癌患者标本(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BCA7mRNA进行分析。通过蛋白电泳分析检测膀胱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CA7蛋白水平。并运用免疫组化对67对膀胱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CA7在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蛋白电泳分析结果显示BCA7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内呈高表达,而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内未见表达。67对癌及癌旁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显示,癌组织BCA7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01)。结论:BCA7mRNA和蛋白在膀胱癌中特异高表达,提示BCA7基因可能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膀胱癌早期诊断、术后监测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phrin-A1 及其受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2例肝细胞癌(肝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标本中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和EphA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在52例肝癌组中 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EphA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31/52),53.8%(28/52)和17.3%(9/52),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12/52),28.9% (15/52)以及21.2%(11/52)。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hA2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mRNA在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7.3%(35/52)和73.7%(38/52),明显高于癌旁组中的阳性表达42.3%(22/52)和48.1% (25/52) (P<0.05),而EphA2mRNA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蛋白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Eph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1);而Ephrin-A1与EphA2的表达无相关性;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826,P<0.01)。结论:Ephrin-A1通过与其受体EphA1相结合,促进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有望成为肝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