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XIAP、SMAC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与两者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水平以及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胆管癌患者在胆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XIAP与SMAC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25例胆管癌患者与15例健康人血清中XIAP与SMAC的水平。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患者手术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胆管癌组织中XIA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1.45%vs.30.00%,P0.05),而SMAC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38.89%vs.80.00%,P0.05)。XIAP表达与胆管癌病理分型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而SMAC表达与胆管癌TNM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在胆管癌组织中XIAP、SMAC表达呈负相关(r=-0.327,P0.05)。胆管癌患者术前血清XI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而血清SMA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均P0.05);术后两者水平术后趋向正常。XIAP与SMAC在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具有一致性(r=0.381,P=0.025;r=0.623,P=0.000)。结论:胆管癌组织中XIAP表达升高,而SMAC表达降低;两者联合检测对胆管癌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PTTG和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TTG和VEGF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胆管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PTTG和VEGF蛋白在36例胆管癌标本、30例胆管癌旁组织和12例胆管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TT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6/36)和63.3%(19/3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0/36)和76.7%(23/30);在胆管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TTG和VEGF的表达。上述3种组织之间的PTTG和VEGF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PTTG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3,P〈0.001)。PTTG和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与否关系密切,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无关。结论PTTG和VEGF在胆管癌中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与胆管癌的转移与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978年至1995年收治的63例肝外胆管癌患行进行了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探讨。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5岁,男女之比为2.9:1。在病理分型中,浸润型癌占56%,结节型占38%,乳头状型占6%。根据发生部位分类:在胆总管上部者占58.7%,中部占17.5%,下部占23.8%。本组全部患者均依靠临床表现及B超获初步诊断,但梗塞的具体部位及范围往往需CT或其它介入性方法如PTC、ERCP或血管造影等得出。我们不主张术前取细胞学检查,无论是怀疑为良性还是恶性病变,均施行剖腹探查手术。肝外胆管癌的切除率低,特别是上部胆管癌的切除难度更大。本组总切除率为47.6%,其中上部胆总管癌为28.7%,中部为63.6%;下部为80%。对无法切除者采用姑息性引流术或置管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其它治疗如化疗、放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肝外胆管癌nm23-H1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肝外胆管癌标本nm23-H1和VEGF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示:(1)nm23-H1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72.7%;(2)nm23-H1的表达与肿瘤转移无关,而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有转移组(85.1%)中明显高于无转移组(16.7%);(3)在行根治手术的肝外胆管癌中nm23-Hl的阳性表达率及VEGF、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行姑息手术者。提示:(1)nm23-H1主要与肿瘤的浸润生长有关,而VEGF则是主要与肿瘤的转移有关,两者均为独立作用因素;(2)两者的表达情况可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肝外胆管癌的诊治体会温州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邮编325000)张启瑜温州医学院附一院普外科蒋飞照随着影象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外科手术经验的积累,肝外胆管癌术前诊断率不断增加,手术切除率也在逐年上升[1]。本院外科于1984~1993年间共收治肝外胆管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8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肝门胆管癌58例,胆总管下端癌29例,患者均以黄疸为主要表现;5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肝门胆管癌33例(56.9%,33/58),胆总管下端癌23例(79.3%,23/29),其余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或未予治疗。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5.1%、27.0%;AJCC分期和淋巴转移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AJCC分期、淋巴转移、肝脏侵犯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胆总管下端癌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6%、54.2%、37.5%;影响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AJCC分期(均P0.05)。肝门胆管癌与胆总管下端癌患者间,全部患者的总生存期、根治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及非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位置的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均是有效治疗方式,AJCC分期系统可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宪民  刘铮 《普外临床》1996,11(1):29-32
作者对1978年至1995年收治的6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了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探讨,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5岁,男女之比为2.9:1。在病理分型中,浸润型癌占56%,结节型占38%,乳头状型占6%,根据发生部位分类;在胆总管上部者占58.7%,中部占17.5%,下部占23.8%,本组全部患者均依靠临床表现及B超获初步诊断,但梗塞的具体部位及范围往往需CT或其它介入性方法如PTC、ERCP或血管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G9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的方法检测48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39例癌旁对照组织中C9a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9a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率为56.25%(2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织并与肝外胆管癌的淋巴转移及TNM分期(P〈0.05)相关。结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基因G9a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由G9a引起的组蛋白甲基化紊乱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 B4在人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4例ICC患者癌组织(ICC组)、癌旁胆管组织(癌旁组)及1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管组织(结石组)中Erb B4的表达,并分析Erb B4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rb B4的强阳性表达率在ICC组中为75.0%,明显高于癌旁组(45.8%)和结石组(37.5%)(均P0.05);且ICC组胞核Erb B4阳性表达率高于另两组(均P0.05),而胞膜与胞质Erb B4阳性表达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b B4的高表达与IC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Erb B4的表达增高与核内移与ICC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UMA蛋白在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外胆管细胞组织与正常胆管细胞组织中PUM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胆管细胞癌组织PUMA蛋白的表达率为38.3%,低于癌旁组织中(48.3%)和正常胆管组织(63.3%)。PUM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结论:PUMA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目前,胆管癌(CCA)的首选治疗仍为外科手术,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患者生存率低。对CCA患者术后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优化手术策略,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研究探讨不同部位CCA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3月133例行手术治疗的CCA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肝内胆管癌(i CCA) 58例,肝门胆管癌(h CCA) 30例,远端胆管癌(d CCA) 45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生存的关系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i CCA患者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1.38%、22.41%、8.62%、3.45%,单因素分析显示,i CCA患者的术后生存与合并胆道结石、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凝血酶时间、 CEA、CA125、CA19-9、Child-Pugh分级、肿块最大直径、是否R0切除、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LB水平、凝血酶时间、CA19-9、Child-Pugh分级、肿块最大直径及是否R0切除是i CCA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l...  相似文献   

12.
肝外胆管癌(eCCA)是一种起源于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通过手术获得边缘阴性(R0)切除是eCCA患者最佳治疗选择,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丧失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目前姑息性治疗中放、化疗效果不佳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而胆道支架引流、免疫及靶向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具有良好耐受性和较小副作用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手段,不但可抑制肿瘤生长,还可联合多种治疗方式提高不可切除eCCA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本文主要从PDT的机制、光源路径和光敏剂的运用现状及其联合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针对目前PDT在治疗eCCA中的临床困境提出了潜在的应对策略,旨在为eCCA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和科研方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胆管癌临床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患者确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并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胆管癌早期诊断或评估治疗及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可能与多种肿瘤相关。因此,本研究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TuM2-PK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54例胆管癌患者、32例胆管结石患者及2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uM2-PK水平;以TuM2-PK>15 U/mL为阳性判定标准,分析胆管癌患者血清TuM2-PK阳性率与临床参数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uM2-PK水平对胆管癌的诊断效能,并与CA19-9比较。最后分别比较胆管癌患者、胆管结石患者以及胆管癌患者中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uM2-PK水平的变化。结果:胆管癌患者血清TuM2-PK水平明显高于胆管结石患者及健康人群(均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患者血清TuM2-PK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血清TuM2-PK诊断胆管癌的AUC值为0.781,灵敏度为84.81%、特异度为80.00%;血清CA19-9诊断胆管癌的灵敏度为79.63%、特异度为84.00%;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增高,但特异度降低。胆管癌患者术后血清TuM2-PK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uM2-PK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血清TuM2-PK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姑息性手术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胆管癌患血清TuM2-PK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对于胆管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CAS1/EBAG9与P53蛋白在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ICC组织及9例正常胆管组织中RCAS1/EBAG9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RCAS1/EBAG9与P53蛋白的表达与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RCAS1/EBAG9与P53蛋白在ICC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RCAS1/EBAG9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以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ICC中RCAS1/EBAG9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r=0.329,P=0.018)。RCAS1/EBAG9与P53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期明显长于RCAS1/EBAG9与P5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χ~2=3.862,P=0.049;χ~2=4.977,P=0.026)。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RCAS1/EBAG9蛋白表达是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57,95%CI=1.111~12.040,P=0.033)。结论:RCAS1/EBAG9与P53蛋白在ICC组织中表达增加,并且与ICC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RCAS1/EBAG9可能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结石伴发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11.8%。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该合并症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能明确诊断者仅占11.1%。根治性切除率仅占51.8%,根治性切除者预后较未切除者为好(P≤0.05)。结论长期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易合并胆管癌,该病早期诊断困难,疗效差,预后不良,因此,肝胆管结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应及早手术。对于术中确诊为肝胆管癌者,应争取行根治性切除,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黏蛋白3(MUC3)和黏蛋白4(MUC4)在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UC3、MUC4在24例正常胆管组织、44例肝内肝管结石胆管组织、38例结石相关I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UC3与MUC4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正常胆管组织、结石患者胆管组织,结石相关ICC组织中MUC3的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79.2%、56.8%、36.8%),而MUC4的表达阳性率则相反(29.2%、79.5%、86.8%)。两者的表达均与结石相关ICC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且MUC4的表达与门静脉有无浸润有关(均P0.05)。结石相关ICC患者中,MUC3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MUC4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在结石相关ICC组织中,MUC3表达降低,而MUC4的表达升高,两者表达的变化与结石相关ICC的进展、侵袭及转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HIV-1 Tat相互作用蛋白2(TIP30)在人体多种肿瘤中存在表达下调或缺失,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然而,在肝内胆管癌(ICC)中尚未见关于TIP30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TIP30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对I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IP30的表达,分析ICC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