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的预防方法。
方法:2004年4月—2009年7月对30例PD术行胰肠吻合时,先用4-0 Prolene线往返缝合胰腺断面,然后用单层连续缝合加荷包捆绑套入式胰肠吻合,主胰管外引流。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全组吻合时间平均(15.0±1.7)min,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瘘,无胰腺残端及空肠袢出血。
结论:以Prolene线单层连续缝合行胰肠吻合,并采用荷包捆绑套入式的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在直肠癌根治中的效果和方法。
方法:对42例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前路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手术均经腔镜完成TME及保肛手术,术中直肠远端使用反复闭合器闭合,前路吻合采用吻合器完成。手术时间170~230 min,平均195 min。术中出血10~30 mL,平均15 mL。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32 h。1例术后并发排尿困难,1例术中并发皮下气肿。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漏。
结论:腔镜辅助行TME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前路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后单纯性胰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方法均采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参照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的诊断与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级;同时根据胰瘘的性质将胰瘘分为单纯性胰瘘及胰肠吻合口瘘。结果 48例病人中术后共发生胰瘘19例(39.6%),其中A级胰瘘16例,B级胰瘘3例。经吻合口造影证实吻合口无渗漏,均为单纯性胰瘘。胰腺质地软脆者胰腺瘘发生率(16/31,51.6%)高于胰腺质地硬者(3/17,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无再次手术及手术死亡病例,均通过单纯引流治愈。结论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为单纯性胰瘘,引流处理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来完成的12例钩突入路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手术要点是于十二指肠水平部沿肠系膜上动脉右侧从下往上解离胰腺钩突部及其系膜,再依次完成其他手术步骤。结果:12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腹,其余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40 min,平均280 min;术中出血150~1 200 mL,平均300 mL;清除淋巴结9~15枚,平均10枚。术后病理检查示标本切缘阴性。术后并发胰瘘2例,胆瘘1例,经处理后痊愈。结论: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胰十二指肠手术方式的改进以预防和减少术后胰瘘、胃瘫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肠吻合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胰管内置支撑管经腹壁引出体外。术中常规放置鼻饲空肠营养管于胃空肠吻合口输出袢远侧。
结果:68例患者中有6例术后出现胰瘘,发生率为8.82%;通过持续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而治愈。3例术后出现胃瘫,发生率为4.41%;经空肠鼻饲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治愈。全组无1例死亡。
结论:该术式的改进能明显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胃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在胰肠吻合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2004年2月—2012年11月实施的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6~76)岁;胰头癌16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十二指肠肿瘤2例,均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改良的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术,分析消化道重建后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手术时间160~260 min,术中出血100~500 mL,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9%,其中腹水2例,胰瘘2例,均给予保守治疗而治愈;无手术死亡,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肠吻合术中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胰肠吻合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胰肠吻合缝合技术,预防胰瘘发生。方法24例胰十二指肠手术,采用2-0或3-0嶶乔吸收缝线行套入式双层连续缝合加捆绑胰肠吻合术。结果吻合时间平均18min,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双层连续缝合加捆绑胰肠套入式吻合,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肠吻合缝合技术和置管引流方法进行改进,以防止胰瘘的发生.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7年9月1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胰肠吻合采用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吻合口下方肠腔减压外引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时间平均11min,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术中出血平均353±61ml,平均住院日19.2d.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例上消化道出血考虑为应激性溃疡,2例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均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吻合口局部肠腔减压外引流,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9.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胰肠吻合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该院普外科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间46例应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行胰肠吻合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结果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胰断端空肠仅需贯穿缝合6~8针.全组46例均无出现胰肠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结论 应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行胰肠吻合操作安全、简单、吻合可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应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60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直径≥4 cm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135例),胰管直径<4 cm的患者,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采用改良Child胰肠吻合(67例);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58例),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胰瘘、腹腔感染、腹腔出血、消化功能异常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老年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脑血管意外死亡,余患者平均随访3.2(2~4)个月,期间未发现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在PD术中应依据胰管直径、胰腺残端直径及空肠管腔口径选择胰肠吻合方式,恰当的胰肠吻合方式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胰瘘是胰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导致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作为目前广泛开展的胰腺手术方式,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较低失血量和较高长期总体生存率的优势,但仍然有较高的术后胰瘘发生率。消化道重建中的胰肠吻合与术后出血、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也是目前被重点关注和不断改进的节点。目前众多的胰肠吻合方式中,胰腺导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胰腺吻合方式,然而LPD过程中行胰腺导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技术难度大,术后胰瘘风险仍然高。置入式胰肠吻合法是笔者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的一种新的胰肠吻合方式,本研究讨该方法对减少LPD术后胰瘘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小组施行的采用置入式胰肠吻合的69行LPD术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总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胰瘘、胆汁漏、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病理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6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PD,4例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和(或)修补。总手术时间为(264.5±27.2)min,胰肠吻合时间为(25.7±7.2)min,术中出血(85.5±19.5)mL。术后发生胰瘘2例(2.9%),包括B、C级瘘各1例;术后胆汁漏1例(1.4%),经加强营养及抑制消化液分泌等非手术治疗后愈合;术后腹腔出血2例(2.8%),1例经过静脉输入止血药、输血治疗后获得止血效果,1例经过静脉输入止血药、输血及介入治疗后获得止血效果;1例(1.5%)出现腹腔感染,和胰瘘相关,通过调整腹腔引流管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后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7±1.3)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胰头癌23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1例,壶腹癌7例,胆总管末端癌8例。结论:置入式胰肠吻合法可以有效降低LPD后胰瘘的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符合腹腔镜下操作,是一种可靠的胰肠吻合方法,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普通外科最为复杂手术之一,具有手术时间长、切除难度大、吻合口多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尤其是LPD术后胰瘘(POPF)及其所导致的腹腔感染和出血,甚至死亡,严重制约了LPD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如何避免POPF的发生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笔者前期将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应用于LPD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不足之处,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应用于LPD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弋矶山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拟行LPD手术的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LPD术中行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对照组,15例)和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组(观察组,10例)。后者即在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实施之前,对胰腺断面进行2针U型缝合,加固胰腺断面。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PD,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平均胰肠吻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3.50 min vs.20.20 min,P=0.003)。两组总胰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B级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40%,P=0.028);观察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如腹腔感染和出血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0 vs.33.3%,P=0.057);观察组胰肠吻合口旁引流管拔管时间(11.00 d vs.25.60 d,P0.001)与术后住院时间(12.20 d vs.18.53 d,P=0.045)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胰肠吻合方法,在LPD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不仅降低了B级胰瘘的发生率,而且加速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肠端侧套入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基本外科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0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hild法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施行胰肠端侧套入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采用3层缝合结构(胰腺与空肠浆肌层、胰腺切缘与空肠浆肌层切缘以及胰管与空肠黏膜),胰管内置入硅胶管并引至空肠内。吻合口周围覆盖部分大网膜,并于吻合口下方放置引流管。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者。手术时间为(298±77)min、280~420 min。胰瘘发生率为11%(22/200例),A级17例、B级2例、C级3例;其中16例合并腹腔感染,1例合并脾静脉腐蚀大出血,1例合并胆肠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合并腹腔脓肿。3例C级胰瘘患者经二次手术治愈,其余19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胰肠端侧套入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胰瘘发生率。吻合口覆盖大网膜可限制外漏胰液的扩散,减少胰瘘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机器人辅助胰腺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与胰胃吻合术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技巧,分析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上海瑞金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行24例胰腺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胰腺吻合术均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 48.58±13.31)岁,术中切除肿瘤平均大小( 2.74±1.31)cm,胰管平均直径(3.58±1.69 )mm,胰腺吻合口平均完成时间( 57.71±13.10) min,其中行胰肠吻合术12例,胰胃吻合术12例,术后并发胰漏者9例(37.5%)、胰腺吻合口出血者2例(8.3%)、胃排空延迟者1例(4.2%),均经过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23.88±8.02)d,胰腺吻合口旁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8.83±7.23)d,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 2.38±1.24)d.进一步研究发现,与胰肠吻合术组比较,胰胃吻合术组吻合时间长、术后胰漏发生率较高(P<0.05),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胰胃吻合或胰肠吻合均是安全可行的,具体吻合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手术方式与外科医师的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简单通用的全新的胰腺吻合方法——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PPJ)。方法总结泰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间47例应用PPJ行胰肠吻合(端端吻合6例,端侧吻合41例)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设计理念是手术时把胰腺切断看作是一个实质性器官(而非空腔器官),用胰腺切断全层(而非切缘)与空肠进行吻合。一针贯穿缝合胰腺切断全层和空肠后、前壁全层,间断缝合6~8针同时完成胰腺切面与空肠前、后壁的吻合。主胰管内放置短的支架管,端侧吻合时对应的空肠壁全层切开。结果 PPJ的平均手术时间12(8~18)min。术后胰瘘(POPF)发生率29.8%(14/47),其中A级胰瘘21.3%(10/47),B级胰瘘8.5%(4/47)。无胰肠吻合口出血,无再次开腹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门诊随防34例,3个月后CT或MRI检查胰管未见明显扩张。结论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操作简单、吻合可靠,可适用于所有的胰腺切断,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Liu ZB  Yang YM  Gao S  Zhuang Y  Gao HQ  Tian XD  Xie XH  Wan YL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8):1392-139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4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2例,女性180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中共有15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14例次,总发生率为37.1%.术后30 d内死亡19例,总病死率4.6%.统计学分析显示,胰腺钩突全切除与否(P=0.022)、胰肠吻合方式(P=0.005)、胰管直径(P=0.007)及残余胰腺质地(P=0.000)与胰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未进行胰腺钩突全切除(P=0.002)、术中失血量≥600ml(P=0.000)及合并胰瘘者(P=0.000)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胰管直径及胰腺质地是影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未进行胰腺钩突全切除、术中失血量≥600ml及胰瘘为影响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血管切除或腹膜后淋巴清扫的患者与未行血管切除或腹膜后淋巴清扫的患者相比,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慢性胰腺炎及胰管扩张的患者可行胰肠端侧黏膜对黏膜吻合,而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更适于胰管不扩张或胰腺质软者;完整切除钩突、术中仔细止血是预防术后出血的重要因素;胰瘘是并发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切除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胰肠吻合方式与术后胰漏及吻合口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行PD的5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26例PD患者行胰肠吻合的方式: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对黏膜吻合(简称黏膜对黏膜吻合)359例,其中149例硅胶引流管内置(简称引流管内置),130例硅胶引流管引流至体外(简称引流至体外),80例硅胶引流管未放置(简称引流管未置);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165例(简称套入式吻合),均未放置硅胶引流管;胰肠侧侧吻合2例(简称侧侧吻合),均未放置硅胶引流管。结果526例PD患者术后共发生胰漏34例(6.46%),胰肠吻合口出血8例(1.52%),死亡32例(6.08%)。①黏膜对黏膜吻合的胰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4.18%(15/359)比11.52%(19/165),χ2=10.029,P=0.002〕;黏膜对黏膜吻合与套入式吻合的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6/359)比1.21%(2/165),χ2=0.159,P=0.691〕。②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式中,引流管内置者和引流至体外者的胰漏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引流管未置者〔2.68%(4/149)比11.25%(9/80),χ2=7.132,P=0.008;1.54%(2/130)比11.25%(9/80),χ2=9.410,P=0.002〕;引流管内置者与引流至体外者的胰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4/149)比1.54%(2/130),χ2=0.433,P=0.510〕。引流管内置者与引流至体外者的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4/149)比1.54%(2/130),χ2=0.433,P=0.510〕。结论黏膜对黏膜吻合方式胰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套入式吻合方式,但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胰管内硅胶引流管内置或引流至体外均能降低术后胰漏的发生率,但是对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贯穿式间断胰肠吻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头实验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贯穿式间断胰肠吻合和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建立胰肠吻合模型。记录两组胰肠吻合时间,术后3d引流管淀粉酶含量,并于术后1周取出吻合口,行病理学检测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组中胰肠吻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14.0±3.6)minvs.(20.9±3.2)min,P0.05];尽管两组术后总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40.0%,P0.05),但实验组仅1例A级胰瘘,而对照组B、C级胰瘘各2例;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吻合口炎症明显减轻、肠壁与胰腺组织贴合更为紧密,且SM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9%vs.20%,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贯穿式间断胰肠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吻合时间短、固定可靠、术后胰瘘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Pure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end to side penetrating-suture pancreaticojejunostomy??A clinical analysis of 19 cases HUANG Jian-jun??CHEN Yi-jun??ZHU Xue-feng??et al.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aixing People’s Hospital??Taixing 2254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Yi-jun??E-mail??chenyijuntx@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pure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nd pancreaticojejunostom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8 cases of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erformed from May 2005 to July 2013 in Taixing People’s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performed end to side penetrating-suture pancreaticojegunostomy. Diagnosing and grading the cases were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and grading standard ?? of ISGPF. All the ca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pancreatic fistula and pure pancreatic fistula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In the 48 cases??there were 19 cases of pancreatic fistula ??39.6%????including 16 A-level cases and 3 B-level cases. Anastomotic contrast confirmed that there was no anastomotic leakage??which indicated that all cases were simple pancreatic fistula. The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in the patients whose pancreatic texture ??16/31, 51.6%??was soft and brittle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pancreatic texture was hard??3/17, 17.6%??. There was no reoperation cases or surgical deaths, All were cured by drainage. Conclusion After end to side penetrating-suture pancreaticojejunostomy??the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is relatively high. All of them are simple pancreatic fistula??and the prognosis of them is good after drainag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