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IV期胆囊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4例IV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采用姑息切除术44例(姑息手术组)、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56例(根治性手术组)、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34例(引流组),比较3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对于IVa期胆囊癌患者,3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治性手术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组和引流组(17.2%vs.0.0%vs.0.0%,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14个月)和引流组(12个月)(χ~2=12.094;14.876,均P0.05)。对于IVb期胆囊癌患者,3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9个月)和引流组(9个月)(χ~2=8.741,χ~2=8.839,均P0.05)。结论:IV期胆囊癌患者早期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囊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1996年10月~2004年6月收治的20例胆囊癌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Nevin分期:II期4例,III期3例,IV期4例,V期9例。1,3,5年生存率II+III期者分别为7/7,5/7,3/7,IV+V期者分别为3/13,1/13,0/13,2组间1,3,5年生存率比较P均<0 .05。晚期组中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比较比较,除1年生存率有差异外(P<0.05),3,5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本组病例资料提示,及早发现、早期诊断胆囊癌并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nay, LC)后意外胆囊癌(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IGBCA)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LC术后22例IGB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手术患者15例,3年生存率46.67%,5年生存率26.67%;姑息性手术患者7例,3年生存率14.29%,5年生存率为0。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姑息性手术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6.19±6.61)个月vs.(26.20±5.19)个月(χ^2=5.290,P=0.021)。结论:LC术前应警惕IGBCA的发生,根治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姑息性单纯胆囊切除的患者,经过合理的再次根治手术,LC并不影响IGBCA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胆囊癌(PCG)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手术治疗的60例PCG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其中34例患者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姑息组),26例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治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年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的术后1、2、3年生存率、生存时间,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PC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姑息组在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均低于根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术后3年的中位生存时间16.0个月显著低于根治组的24.0个月(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TNM分期增高、姑息手术对患者的预后不利(P0.05)。结论:对于PCG患者,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采取根治性手术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处理胆囊床在T1b期胆囊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及在不同期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肝胆胰脾外科2011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21例T1b期胆囊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冰冻病理确诊的患者纳入同期手术组,术后确诊补做手术及外院切除胆囊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补充手术患者纳入二期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等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及总体生存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胆囊癌根治术,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6-70(49.0±13.5)岁,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同期手术组纳入15例,二期手术组纳入6例。同期手术组出血量少于二期手术[(101.3±35.5)ml比(177.0±44.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生存率、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56.5%,总体生存时间(79.0±9.3)个月。结论射频消融处理胆囊床在T1b期胆囊癌根治性手术中安全和有效。对于术中难以明确诊断的T1b期胆囊癌,二期手术可获得与同期手术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胆囊癌手术治疗9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胆囊癌手术切除范围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间由单一手术组完成的90例胆囊癌手术病例的临床与随访资料。结果:全组男3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7±10岁。按TNM分期,Ⅰa期1例,Ⅰb期4例,Ⅱa期6例,Ⅱb期23例,Ⅲ期36例,Ⅳ期20例。根据所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行根治性切除19例,扩大根治性切除31例,姑息性手术40例。全组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为26.1%。根治性手术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59.3%、0%,扩大根治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4%、45.9%、45.9%。姑息手术组仅有1年累积生存率,为6.3%。三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86.6%),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术后疗效明显相关。胆囊癌扩大根治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48.4%,15/3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切除对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切除范围应考虑到病人的全身情况、肿瘤局部情况、淋巴结受累情况、医疗条件以及根治性切除是否可以做到局部无癌残留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127例胆囊癌20年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近20年胆囊癌病例,为提高胆囊癌的诊治水平提供一些经验。方法 回顾1983年1月-2001年11月间有病理报告证实的胆囊癌127例,前10年58例,后8年69例,对比前后10年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前10年的术前诊断率为29.3%,术后病理诊断率18.9%。后8年分别为60.9%、4.3%,与前10年相比P<0.01。全组NevinⅠ、Ⅱ期的患者共13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随访3年均生存。Ⅲ期以上患者前10年的54例,行标准胆囊癌根治术,术后未做其他治疗。其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的64.8%、24.1%。后8年60例,根治手术率达38.3%(P<0.05),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1.7%(P>0.05)及43.3%(P<0.05)。本组无腹腔感染、胆漏、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胆囊癌起病隐匿,与有多年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有关;B超及CT检查可提高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术中对胆囊局部增厚、变硬或隆起性病变做冰冻检查,是防止漏诊的必要手段。胆囊癌根治术是提高患者1、3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保留性手术中发现意外胆囊癌的处理方法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6年7月经腹腔镜胆囊保留手术发现的9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外科处理后均随访5年。结果:9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Nevin分期I,II期患者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后随访5年仍存活,至今未发现复发;1例Nevin分期III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5年时仍存活,但已出现腹腔内多处种植转移及肝内多发转移;3例Nevin分期IV期和1例V期行根治术后1年内发生复发后死亡;1例姑息性外引流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具有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可疑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意外胆囊癌患者建议施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治性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HCCA患者111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姑息性手术组36例、根治性手术组42例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组33例,对比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姑息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56%,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8%,根治性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35.71%、0;姑息性手术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69.44%、11.11%、0;PTCD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为21.21%、0、0,根治性手术组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和PTCD组(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可作为HCCA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对T_3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45例行胆囊癌根治术的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标准清扫组(20例,行标准区域淋巴结清扫,即清扫胆囊管、胆总管周围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等部位的淋巴结)和扩大清扫组(25例,行扩大区域淋巴结清扫,即标准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行胰头后上淋巴结清扫,并送快速病理检查,如为阳性则加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标准清扫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3/20),扩大清扫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清扫组1、3年累积生存率为8%、0,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扩大清扫组1、3年累积生存率为100%、44%,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扩大清扫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标准清扫组(χ~2=45.921,P0.05)。结论:T_3期胆囊癌患者在原发病灶能够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加行以清扫胰头后上方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为重点的扩大淋巴结清扫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囊癌术前误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术前误诊原因,探索有效的预防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收治的5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术前误诊原因。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9例(36.5%)。术前误诊33例(63.5%),其中误诊为胆囊结石13例,胆囊息肉样变8例,萎缩性胆囊炎4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肝占位病变4例,Mirizzi综合征1例。术前误诊的33例术中明确诊断29例(55.8%),另有4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才明确诊断(7.7%)。误诊的原因较多,如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并发胆囊其他疾病、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术中对可疑病灶未做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等。结论:对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的可疑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有创性检查,甚至手术探查,术中进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改善胆囊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胆囊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12年收治的4例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3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癌组织中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CK8/18及CK5/64阳性;4例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80 d,均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胆囊腺鳞癌非常罕见、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分期已较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与胆囊腺癌相比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也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最具侵袭性的肿瘤之一。胆囊癌在早期可行手术治疗,但在晚期阶段,由于肿瘤扩散到淋巴结、肝门部、或其它脏器,通常不可能进行根治性手术,从而导致其预后不良和生存率降低。笔者就目前胆囊癌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意外胆囊癌(IGBC)是指因临床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而行胆囊切除术,在术中或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恶变的胆囊癌。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术中术后意外发现胆囊癌的病例明显增多,同时对于IGBC的治疗也存在诸多争议。笔者对IGBC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23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证实为胆囊癌,其中13例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8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7例行二次开腹手术。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78.3%,患者预后与其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意外胆囊癌多为早期胆囊癌,高危病例应重视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标本检查;T1b-T2期宜扩大根治,晚期患者视情况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意外胆囊癌( IGBC)在外科进一步治疗时面临诸多问题与争议.笔者就其外科诊治方面的某些问题进行综述.主要包括IGBC的术前、术中诊断,不同T分期的IGBC手术方式及其预后,以及IGBC的补救性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手术意外胆囊癌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意外发现的胆囊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LC时意外发现的胆囊癌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NevinⅠ,Ⅱ期患者行单纯LC;1例Ⅲ期和3例Ⅳ期患者行LC+局部淋巴结清扫术;2例Ⅳ期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全组意外胆囊癌的发生率为0.6%。Ⅰ,Ⅱ期患者术后最长随访5年,未见复发;Ⅲ期1例术后1.5年复发,再次手术;而Ⅳ,Ⅴ期的病例预后较差,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Ⅰ,Ⅱ期的意外胆囊癌行LC可达到根治目的。Ⅲ期的需行胆囊癌根治术,如术中做到切缘镜下无瘤可望提高生存率。Ⅴ期应采用局部清扫+肝脏楔形切除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与胆囊癌预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61例进展期胆囊癌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按第6版UICC/AJCC的胆囊癌临床分期标准,ⅠB期8例,ⅡA期22例,ⅡB期11例,Ⅲ期14例,Ⅳ期6例.姑息性胆囊切除和/或胆道引流术26例;胆囊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14例,保留肝外胆管的根治性切除7例,联合肝外胆管切除的根治术13例;肝胆胰脏器联合切除1例.37例中有18例淋巴结阳性.52例术后得到随访.满6个月生存为41例(67.2%);满1年生存26例(42.6%);存活2年以上者10例(16.4%);3年以上存活7例(11.5%);1例存活5年以上(1.6%).术后2年内死亡的51例中,31例随访到死亡前症候:21例有进行性黄疸;14例有肝脏内多个转移;12例有顽固性腹水.非明确胆道病原因死亡者5例.结论 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胆囊癌(GBC)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相关研究在不断深入,GBC患者预后仍多不良。手术是唯一有治愈GBC可能的治疗,辅助疗法结合手术的多学科疗法是晚期GBC患者提升生存期的希望。笔者将对近年来关于GBC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意外胆囊癌(IGC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89例其他胆囊癌(GC组)进行对比。结果与GC组相似,IGC组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94.6%vs.93.3%),部分合并黄疸(16.2%vs.31.5%);IGC组与GC组在年龄[(56±12)岁vs.(57±9)岁],女性患者比例(78.4%vs.62.9%),CEA(25%vs.32.8%),CA19-9(30.0%vs.68.3%)阳性率,肿瘤分布部位,病理类型和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vs.6.7%)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其合并胆囊结石率(86.5%vs.50.6%)和早期(ⅠA期)病例比例(29.7%vs.9.0%)及手术切除率(56.8%vs.32.6%)均明显高于GC组(均P0.05),晚期(Ⅲ,Ⅳ期)比例明显低于GC组(43.2%vs.74.2%,P=0.001)。IGC组的总体1,3,5年生存率(70.0%,31.2%,26.8%)及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51±13)个月,17个月]明显高于GC组(27.0%,17.7%,15.1%)[(25±8)个月,5个月](均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00),T分期(P=0.000),手术方式(P=0.008)是显著影响IGC的预后因素,但是病理分级(P=0.080),年龄(P=0.188),性别(P=0.234)对预后无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0.000)是影响IGC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与GC相比,IGC合并胆囊结石率高,早期病例及切除率相对高,预后相对好;T分期是IGC的最显著的预后因子;除原位癌(Tis)及癌仅侵及黏膜层(T1a期)外,其他分期肿瘤,如首次手术漏诊,一律应尽早进行再次手术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