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构建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下调CDX2基因其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根据CDX2 m RNA序列设计shRNA,并合成shRNA的互补序列,通过连接酶链接到GV248载体上,用测序方法鉴定阳性克隆后,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载体用L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颗粒并用稀释法进行滴度测定。将CDX2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结肠癌细胞SW480、HT29后,分别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X2 m RNA及蛋白水平,CCK8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DNA测序鉴定证实,CDX2 shRNA表达片段正确插入GV248载体中,包装后的病毒滴度为1×109TU/m L;SW480、HT29细胞转染CDX2-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后,CD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成功构建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其转染结肠癌细胞后能有效地抑制CDX2基因的表达;下调CDX2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敲低对结肠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两种干扰HSP70的shRNA(HSP70 shRNA-1和HSP70 shRNA-2)质粒表达载体,分别转染到结肠癌HT29细胞,并以空质粒转染(阴性对照)和未转染的HT29细胞(空白对照)为对照,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HT29细胞HSP7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将HSP70shRNA-2转染、空质粒转染及未转染的HT29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移3组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3周后剥离瘤块,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TUNEL法分别检测移植瘤组织形态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SP70 shRNA-1和HSP70 shRNA-2均能明显抑制HT29细胞HSP7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HSP70 shRNA-2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空质粒转染对HSP70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SP70 shRNA-2转染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明显较明显减慢(P<0.01),瘤组织中心出现明显坏死,PCNA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而空质粒转染组无明显上述改变(P>0.05)。结论:HSP70沉默能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HSP70可能是治疗结肠癌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转染人白细胞介素-18(hIL-18)基因的大肠癌细胞株,并研究IL-18基因转染后SW480细胞肿瘤原性的改变。方法:将携带hIL-18的质粒pcDNA3.1-hIL-18转导入人大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中,通过药物G-418进行筛选,利用RT-PCR和ELISA法对IL-18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裸鼠致瘤实验观察肿瘤原性的改变。结果:IL-18基因成功转导入SW480细胞中并能顺利表达;RT-PCR电泳结果显示IL-18基因在mRNA水平有表达;ELISA结果显示,106个转染细胞在24 h内分泌IL-18的含量是(145.71±4.42)pg;空载体转染的细胞未检测到hIL-18;生长曲线显示转染hIL-18基因后的细胞生长明显减慢;黏附曲线显示SW480-hIL-18组的黏附率在各个时相点均明显升高,而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致瘤实验表明,接种SW480-hIL-18细胞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SW480组和SW480-pcDNA3.1组;抗瘤实验结果显示,放射灭活的SW480-pcDNA3.1细胞和SW480-hIL-18细胞免疫接种裸鼠后,再接种SW480细胞于裸鼠左侧背部皮下,SW480-hIL-18细胞免疫接种组肿瘤长出的时间比SW480-pcDNA3.1细胞免疫接种组明显延长,并且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SW480细胞免疫接种组。结论:hIL-18基因能成功整合到SW480细胞基因组中,并且能在转染的肿瘤细胞中持续表达。hIL-18基因转导后的SW480细胞生长受到抑制,黏附能力增强h,IL-18基因转染降低了SW480细胞的肿瘤原性;hIL-18基因修饰的SW480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为大肠癌基因工程肿瘤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叉头盒蛋白P3(FOXP3)基因沉默后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将SW480细胞分为FOXP3-小发夹核糖核酸(shRNA)组(转染FOXP3-shRNA)、NC-shRNA组(转染shRNA空载的慢病毒)及Con...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诱导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的过表达分析其在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含CTTN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取含CTTN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病毒上清液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1116使cortactin稳定表达。蛋白印迹实验检测cortactin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评估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利用SW1116细胞株使裸鼠皮下成瘤,取肿瘤组织种植新一批裸鼠结肠壁并观察结肠癌肝转移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cortactin过表达的SW1116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中,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7±12)个、(286±17)个,而阴性对照组为(83±10)个、(112±11)个,空白对照组为(75±7)个、(103±9)个,后两组与过表达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cortactin的表达能显著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肝转移能力,提示cortactin在结肠癌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沉默环指蛋白(RNF)18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对人高转移性肝癌细胞裸鼠中成瘤效应的影响。方法将靶向RNF187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LV-shRNA-RNF187)和阴性对照慢病毒(LV-shRNA-NC)转染至高转移性肝癌细胞(MHCC97-H), 并分别作为vshRNF187组和vshNC组, 未转染MHCC97-H细胞作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将3组细胞系接种于裸鼠后观察裸鼠移植成瘤情况及移植瘤生长情况。4周后测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 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移植瘤中RNF187的表达。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3组裸鼠接种癌细胞后均有肿瘤形成。vshRNF187组裸鼠的肿瘤体积[(746±154) mm], 明显低于vshNC组和Control组[(1 502±315)、(1 590±418)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5、5.083, P<0.01)。vshRNF187组裸鼠瘤体重量[(0.79±0.1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甲酸诱导2基因(RAI2)表达对胰腺癌生长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成慢病毒RAI2过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慢病毒,并在胰腺癌细胞系SW1990中进行慢病毒感染实验建立RAI2过表达细胞株,然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AI2 mRNA水平的表达验证过表达效率。利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RAI2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DDX46基因沉默后食管鳞癌Eca-109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变化,在活体动物模型中进一步研究DDX46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4周龄健康雌性BALB/c裸鼠25只随机分为3组。应用RNA干扰技术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获得DDX46基因沉默的慢病毒颗粒(实验组:DDX46-shRNA-LV,n=10)及空载体慢病毒颗粒(对照组:Control-LV,n=10),分别感染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每只4×10~6个细胞量注射至BALB/c裸鼠右腋皮下;以人永生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Het-1A为空白对照组(n=5),每侧4×10~6个细胞量分别注射至BALB/c裸鼠双侧腋皮下。检测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活体成像仪观察各组荧光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DDX46基因沉默后移植瘤组织凋亡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沉默DDX46基因使裸鼠移植瘤体积减小、重量减轻,生长减缓(P0.001);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DDX46-shRNA-LV组荧光区总荧光表达量和平均荧光表达量均明显低于Control-LV组(P0.001);Het-1A细胞接种裸鼠不成瘤。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沉默DDX46基因使移植瘤DDX4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沉默DDX46基因可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而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进展与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配对相关同源框1(PRRX1)是促进EMT的重要转录因子。笔者前期研究表明,PRRX1在胃癌中表达增加,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进一步探讨PRRX1促胃癌细胞增殖、转移与EMT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为胃癌复发转移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SGC7901、MNK45中PRRX1表达。将MNK45细胞分别转染PRRX1过表达慢病毒(PRRX1过表达组)及空载慢病毒(阴性对照组),以无处理的MNK45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RRX1、TGF-β1、Smad2及EMT标志物的表达,以及TGF-β/Smad2通路阻断剂SB-431542干预后以上蛋白表达的变化。将8只裸鼠皮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皮下接种转染PRRX1过表达慢病毒的MNK45细胞(PRRX1过表达组)与转染空载慢病毒MNK45细胞(阴性对照组),比较两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PRRX1在胃癌SGC7901与MNK45细胞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且在SGC7901细胞中高于MNK45(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RRX1过表达组MNK45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RRX1、TGF-β1、Smad2、间质标志物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阴性对照组MNK45细胞无以上变化(均P>0.05)。用SB-431542处理后,PRRX1过表达组MNK45细胞的PRRX1和TGF-β1表达未受影响(均P>0.05),但Smad2和vimentin表达的升高与E-cadherin表达的降低被明显抑制(均P<0.05)。PRRX1过表达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生长速度与瘤体质量均明显大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结论:PRRX1过表达能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机制可能与其诱导TGF-β/Smad2通路活化促进EMT有关。对过表达PRRX1及TGF-β/Smad2 通路的干预可能是胃癌复发转移防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 观察生长抑素二型受体(SSTR2)基因体内转染后裸鼠胰腺癌移植瘤对5-氟尿嘧啶(5-FU)的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种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形成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成模后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I组为对照组;II组为腹腔注射5-FU治疗组;III组为瘤内注射pCMV-6C-SSTR2-脂质体转染SSTR2基因治疗组;IV组为基因治疗+5-FU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速度,测量瘤体大小及重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转染效率;用凋亡原位检测方法(Tunel)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体内转染后SSTR2可重新表达。5-FU和SSTR2基因联合治疗(IV)组肿瘤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单独基因治疗(III)组及单独5-FU治疗(II)组和空白对照(I)组( P <0.01);最终肿瘤大小,重量也显著小于其他3组(均 P <0.01),而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均 P <0.01)。结论 :SSTR2重新表达后可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联合5-FU 和SSTR2基因治疗可望成为治疗胰腺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H3-only基因表达在奥沙利铂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3、0.6、1.25、2,5、5、10和20mg/L)奥沙利铂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及HT29,应用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BH3-only基Bim和PUM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分别作用于结肠癌细胞SW480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5mg/L和10mg/L浓度的奥沙利铂作用于SW480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7±0.55)%和(12.10±1.04)%,作用48h后分别为(11.47±0.85)%和(30.07±2.01)%,作用72h后分别为(28.99±2.12)%和(38.32±3.15)%,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0.30±0.10)%、(0.40±0.10)%和(0.50±0.20)%,均P〈0.01]。同时Bim和PUMA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同样处理的HT29细胞其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Bim和PUMA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凋亡相关基因BH3-only(Bim和PUMA)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吉非替尼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PTEN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人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这种作用与结肠癌细胞PTEN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检测吉非替尼对6种人结肠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RT-PCR检测不同结肠癌细胞中PTEN 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 检测结肠癌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吉非替尼在体外对6种结肠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差异很大(F=325.51,P<0.05).吉非替尼作用浓度为1 μmol/L时,Lovo细胞系抑制率达34%,对吉非替尼最为敏感,其半量抑制浓度(IC50)<10 μmol/L;HT29和SW480为中度敏感(10μmol/L<IC50<100 μmol/L);而HCT116、LS174T和SW620不敏感,其IC50>100 μmol/L.各个细胞系中PTEN mRNA和PTEN蛋白均有表达.结论 吉非替尼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PTEN mRNA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即PTEN表达状态还不能作为预测结肠癌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可靠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K-ras突变与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结肠癌K-ras基因突变导致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基因测序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筛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阳性,同时K-ras基因呈突变型及野生型的结肠癌细胞各1株,应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方法)、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标记),检测西妥昔单抗(C225)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同时用K-ras呈野生型和突变型的结肠癌细胞株,分别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成HT29-C225、HT29-NS、SW620-C225及SW620-NS组,给予西妥昔单抗(每3天注射1次,每次0.5mL,共4周)。治疗后,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用TDT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及蛋白印迹(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移植瘤标本中EGFR信号转导通路中AKT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增殖及凋亡实验显示,西妥昔单抗对不同K-ras基因型的结肠癌细胞均未能显示细胞毒作用。而体内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能明显抑制K-ras野生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但对K-ras突变型者抑制作用较差。对K-ras突变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治疗组裸鼠的AKT基因表达率高于对照组。IHC及Western-blot显示,西妥昔单抗治疗组与对照组间AKT蛋白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但西妥昔单抗治疗组裸鼠的p-AKT表达率高于对照组。结论:K-ras突变状态与西妥昔单抗的疗效相关,K-ras突变型者EGFR信号通路中的衔接蛋白AKT呈自主激活状态,该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0、2、4、8μmol/LATRA分别作用于SW480/M5细胞48 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W480/M5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水平.以SW480/M5细胞建立裸鼠原位肿瘤种植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生理盐水、溶剂对照液及5、15、45 mg/kg ATRA对裸鼠隔日灌胃,6周后观察裸鼠原位种植瘤及肝转移瘤的生长,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组织VEGF-A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裸鼠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SW480/M5细胞VEGF-A阳性率随着ATRA作用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96,P<0.01).各ATRA作用组原位肿瘤的抑瘤率为4.1%、31.6%及49.7%,肝转移发生率为63.6%、36.4%及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及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及高剂量组裸鼠原位肿瘤显著缩小(P<0.05)、肿瘤肝转移程度明显降低(P<0.05),肿瘤组织的VEGF-A mRNA水平及MVD值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 ATRA能下调人结肠癌原位种植肿瘤和肝转移瘤组织VEGF-A的表达,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携有KISS-1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KISS-1转化大肠杆菌DH5et并扩增,抽提纯化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pRc/CMV2-KISS-1体外转染SW480细胞(SW480-FH1T),筛选稳定转染的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3'-UTR各调控元件在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HT29细胞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扩增COX-2 3'-UTR全长2217 bp,上下游引物5'端接xba Ⅰ酶切位点.通过PCR制备3'端缺失体方法结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构建含COX-2 3'-UTR不同区域长度的报告质粒(包括3'UTR的全长、前端156 bp区域、前端347 bp区域、前端1006 bp区域、156~347 bp区域、157~2217 bp区域).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含COX-2 3'-UTR不同区域长度的报告质粒和内参pRL-SV40质粒共转染结肠癌细胞株HT29 24 h,然后分别测定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3'-UTR的全长、前端156 bp区域、前端347 bp区域、156~347 bp区域分别可将荧光素酶活性下调70.4%、37.4%、64.8%、24.2%(t=6.13,7.73,9.75,3.92,P<0.05).前端1006 bp区域、157~2217 bp区域对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t=0.13,0.01,P>0.05).结论 在COX-2 3'-UTR 156~347 bp区域有一重要调控元件可与ARE元件共同作用下调目的基因表达.结肠癌细胞株HT29中COX-2 3'-UTR中含多个调节元件,通过协调作用控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