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如何早期发现、诊断及提高疗效是目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竞争性内源RNA假说的提出为阐明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及新的研究方向.微小RNAs (miRNAs)和长链非编码RNAs (lncRNAs)均为竞争性内源RNA假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miRNAs的过度表达和沉默,以及部分lncRNAs的异常表达均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分别从竞争性内源RNA假说的内容及机制,竞争性内源RNA成员在胰腺癌等肿瘤中的作用作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真核细胞中一类长度超过200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与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然而,lncRNAs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筛选AIS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分析lncRNAs在AI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0例AI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利用Agilent human lncRNA+mRNAArray V3.0微阵列芯片检测4例AIS患者和4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的lncRNAs和mRNAs表达,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GO、Pathway分析,构建lncRNAs和mRNAs的共表达网络,预测lncRNAs的可能调控靶点。结果:AIS患者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有139条,差异表达的mRNAs有546条。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s产物主要参与蛋白结合、金属离子结合、核苷酸结合、调节转录、RNA剪切等。差异表达的mRNAs主要参与细胞黏附分子、Wnt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MAPK通路等。靶基因预测,7条lncRNAs可能通过调节mRNAs的表达参与了AIS的发病。结论:本研究发现了AIS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lncRNAs可能通过调控mRNA的表达参与AIS的发病或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不编码任何蛋白质的核糖核酸分子.长链非编码RNA虽然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但其通过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与干扰等参与了细胞内多种调控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胃癌中多种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出现异常.这些异常改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调控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靶向调控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可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侵袭程度高,初诊即有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长链非编码RNA(IncRNA)最初被认为是基因转录组的"噪音"而未受到重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lncRNA在人类基因组普遍被转录且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胰腺癌中有大量的lncRNA表达失调,其根据自身的亚细胞定位和结构不同,在胰腺癌转移中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调控,涉及到上皮-间质转化(EMT),自噬,肿瘤代谢,关键驱动基因等多方面。研究lncRNA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有望为胰腺癌提供新的防治策略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是一类200~100 000核苷酸长度且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一类RNA分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 RNA主要通过在转录、转录后以及表观遗传水平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并以此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原发性肝癌中多种显著异常表达的lnc RNA,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预后的新的分子标志物。笔者在简要介绍lnc RNA的基础上,对近年来lnc RNA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组中,参与编码蛋白的RNA仅占1/5,而4/5的转录子是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在基因组转录中不参与编码蛋白、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转录产物,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在各种生物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染色质修饰、转录、翻译、剪接、表观遗传学调控等[1-4].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实lncRNA的变异和调节异常能够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本文综述了lncRNA在肝癌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和调节异常的研究,并探讨lncRNA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miRNAs)是一族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通过结合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节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某些miRNAs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PCa)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分析PCa组织、PCa患者血清和PCa细胞株中多种miRNAs的异常表达,并探讨其具体机制,可为临床PC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少特异开放阅读框,不具备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其可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个水平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增殖、分化、代谢和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前列腺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而基因表达的异常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lncRNA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一类不具有编码蛋白功能且转录本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称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领域,人们发现lncRNA的失调往往会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进展。在前列腺癌(PCa)研究中,已有大量文献表明lncRNA的表达具有差异性,且异常表达的lncRNA可通过多种作用方式于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等多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引起PCa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一些lncRNA被证明与PCa的去势抵抗性密切相关。近年,结合临床研究发现,多种lncRNA可于PCa组织、前列腺液、血清和尿液等标本中检出,且对肿瘤的放疗和化疗产生一定影响。某些lncRNA的表达还与疾病预后有关。因此,lncRNA有望成为PCa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PCa相关lncRNA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200 nt、不编码蛋白的RNA分子,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与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参与肝细胞癌(肝癌)的发生与转移过程。研究表明,一部分异常表达的lncRNA与肝癌的发生、转移、进展有关。因此,lncRNA有望应用于肝癌的风险预测、诊断、治疗等。本文对近年来lncRNA在肝癌发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型肝癌(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也是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转录本.目前,lncRNA被认为在HCC的增殖、凋亡、转移、耐药及肿瘤干细胞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lncRNA的...  相似文献   

12.
13.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转移,手术治疗的机会少,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效果较差,目前急需新的治疗手段。脂代谢异常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脂代谢异常既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也能通过抑制胰腺癌细胞凋亡,增强胰腺癌细胞的代谢与增殖、转移等来加速胰腺癌的发展。笔者就脂代谢异常在胰腺癌相关的进展和关注点进行总结和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干细胞(PCSC)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胰腺癌的耐药、转移机制关系密切。PCSC的表面标志物、分离、鉴定、信号通路、微环境、耐药、转移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将为临床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miR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RNA芯片技术比较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的miRNA表达差异;挑选其中两个差异表达的miRNA运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超过1.5倍的miRNA有15个,表达下调超过1.5倍的miRNA有11个;qRT-PCR检测8例胰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miR-10b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743±0.0222和0.0287±0.0129;miR-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62±0.1117和0.0240±0.0137(均P<0.05),与miRNA芯片结果相符合。结论:miRNA芯片筛选出的26种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其各自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干细胞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治疗抗性与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中的调节机制仍不清楚。深入研究特定微小RNA调控胰腺癌干细胞的作用,对于阐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望为胰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DNA甲基化最常见。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其相关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由于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引起的异常激活或抑制有关。DNA甲基化可能在体细胞突变前发生,且贯穿肿瘤的全过程,因此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被广泛研究。笔者对DNA甲基化的概念、作用方式、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胰腺癌诊断和治疗上的前景作一综述,以期对胰腺癌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胰腺星状细胞(PSC)是位于胰腺小叶和腺泡周围的一种多能细胞。PSC在正常胰腺中处于静息状态,而在各种病理生理条件的刺激下,PSC会被激活,激活后的PSC可以转化为类似于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态表型。与静息态相比,激活态PSC可以增殖并主动迁徙,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并作为胰腺疾病微环境的重要组分参与调控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病程进展。同时,大量的研究阐明了PSC具有功能异质性,因其细胞标志物和功能学的差异分为不同的细胞亚群,这些亚群可以单独或协同地调节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PSC的相关外泌体可以通过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来促进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侵袭,并以此调控胰腺癌的病情发展。在慢性胰腺炎中,激活态PSC及其衍生的外泌体更是启动和促进胰腺纤维化的重要组分。因此,探讨PSC的功能异质性和其相关的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可以为胰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侵袭性强,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因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而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亦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故预后极差。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以细胞内铁过载、脂质过氧化物增多和活性氧异常蓄积为特征。近年研究发现铁死亡在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增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够提高化疗药物疗效,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笔者对铁死亡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