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的表达在腹主动脉瘤(AAA)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AAA组织和6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用补片法构建兔AAA动物模型(18只AAA模型动物分别于造模后7,21,35 d取材,以6只假手术兔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PG在人AAA组织与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以及动物模型AAA组织中OP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观察动物模型AAA组织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人AAA组织中OPG蛋白表达量较正常腹主动脉组织增加,且随AAA直径的增大而增加,在破裂性AAA组织中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OPG与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人AAA组织及动物模型AAA组织组均较各自的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两者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随瘤体直径的增加或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TUNEL染色显示模型组VSMC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随造模时间延长有增加趋势(P<0.05)。结论:OPG表达水平与AA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其促进MMP的表达和诱导VSMC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SK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方法:收集46例HCC患者手术标本的HCC组织与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组织中SK4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的表达,分析HCC组织中SK4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SK4 mRNA的表达,并分析SK4 mRNA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种组织中SK4蛋白的表达。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SK4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且在HCC组织中SK4和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64,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HCC组织中SK4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上调(P<0.05),且SK4 mRNA的高表达与肿瘤低分化及门静脉癌栓有关(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K4蛋白在HCC细胞膜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细胞,但两者胞质SK4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SK4在HCC组织中表达增高,其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等途径促进HCC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姜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0,25,50,100 μmol/L)姜黄素处理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16,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5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HepG-2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不同浓度(10,25,50,100 μmol/L)姜黄素处理肝癌HepG-2细胞24 h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均P<0.05);姜黄素作用后,HepG-2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姜黄素能浓度依赖性抑制地HepG-2细胞 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系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肝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将人肝胆管癌RBE细胞分别用二甲双胍、Compound C(AMPK抑制剂)、二甲双胍+ Compound C处理,以未处理的RBE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MPK/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作用后的RBE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G0/G1期比例增加,而S期比例减少;磷酸化AMPK(p-AMPK)蛋白表达上调,而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甲双胍与Compound C联合作用RBE细胞后,二甲双胍的上述作用均被取消,各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的Compound C作用RBE细胞后,各项指标未见明显改变,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人胆管癌RBE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该作用可能其与激活AMPK从而抑制mTOR下游效应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ADD15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82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癌组织>5 cm)制作蜡块后构建组织芯片,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关系。结果: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结肠癌组织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结肠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均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增高,并与结肠癌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肿瘤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差异表达最显著的蛋白,并探讨其与CRC疾病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CRC患者手术标本,包括患者的CRC组织,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转移的淋巴结以及部分患者同时长有的大肠良性息肉。用二维差异凝胶电泳(2D DIG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新鲜的CRC与正常黏膜组织以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找出兴趣蛋白后,用Western blot法在新鲜的CRC与正常黏膜组织,以及不同的CRC细胞株中验证;用免疫组化检测石蜡包埋的CRC、正常黏膜、良性息肉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该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RC细胞株在丁酸钠(NaB)诱导分化后该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2D-DIGE分析和MALDI-TOF-MS鉴定结果显示,CRC组织中硒结合蛋白1(SELENBP1)表达丰度比正常黏膜组织明显降低2.54倍(P<0.01)。Western blot示,CRC组织中SELENBP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0.76±0.37) vs. (1.46±0.56)](P<0.001),SELENBP1的表达在CRC细胞株中普遍降低。免疫组化示,SELENBP1的表达评分在CRC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中分别为1.25±0.78和2.02±0.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高、中、低分化的CRC组织中分别为1.75±0.53,1.29±0.41,0.89±0.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期的CRC组织间、良性息肉与正常黏膜间、转移淋巴结与其配对的原发癌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CRC细胞株经NaB分化诱导后,SELENBP1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CRC组织SELENBP1表达降低,SELENBP1表达降低与CRC低分化程度有关,但与疾病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leiotrophin(PTN)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 方法:应用real time-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PT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样本中的PTN表达水平。 结果:PTN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量以及PT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PTN mRNA表达水平还是蛋白阳性率均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类型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向关系、与TNM分期呈正向关系(均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PT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 结论:PT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血清PTN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是否影响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中AMPK活性,并探讨AMPK在二甲双胍诱导自噬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0、1、5、1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SW480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LC3 mRNA表达。二甲双胍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单独或联合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LC3、p62表达。沉默AMPK后,1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SW480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LC3、p62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LC3mRNA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二甲双胍(1、5、10 mmol/L)处理SW480细胞后,AMPK磷酸化水平递增上升,LC3蛋白及mRNA递增表达增加,p62递减表达降低。二甲双胍与3-MA联合处理SW480细胞后,LC3表达降低,p62表达升高。3-MA有抑制二甲双胍的作用。沉默AMPK后,LC3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6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二甲双胍可诱导SW480细胞中AMPK活化,AMPK的活化参与了二甲双胍诱导的自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I结合蛋白(AIB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正常肝细胞株L02,AFP阳性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及AFP阴性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AIBP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构建AFP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CD,TK)+AIBP基因过表达载体pcDNA3.1-AFP-AIBP-yCD/TK,并转染Hep3B和SMMC7721细胞,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AIB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AIBP mRNA和蛋白在正常肝细胞中高表达,而在各肝癌细胞系中均表达下调,且Hep3B和SMMC7721细胞中下调明显。成功构建pcDNA3.1-AFP-AIBP-yCD/TK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入Hep3B和SMMC7721细胞。转染后AFP阳性Hep3B细胞生长到明显抑制,但AFP阴性SMMC7721细胞增殖不受影响;两种细胞的AIBP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而VEGFR-2,VEGF和MMP-9基因与蛋白表达明显表达下调。定量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BP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下调,AIBP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关,而与细胞增殖能力无关;成功构建了联合基因载体pcDNA3.1-AFP-AIBP-yCD/TK。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癌胚抗原(CEA)及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在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480中的转录活性。 方法:设计引物应用PCR法从人结肠癌基因组中克隆hTERT和CEA启动子;用双酶切和PCR法切除原始载体pLVX-EGFP-3FLAG中的CMV启动子后,将hTERT,CEA启动子与该载体重组,构建出重组质粒pLVX-hTERTp-EGFP-3FLAG和pLVX-CEAp-EGFP-3FLAG;将上述两种质粒及原始载体(含CMV启动子)分别瞬时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480后,检测两种细胞株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结果: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克隆及载体构建完全正确。CMV,hTERT及CEA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绿色荧光细胞数/总细胞数)在LoVo细胞中依次为54.7%,33.0%,9.5%;在SW480中依次为16.5%,10.1%,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人结肠癌细胞株中,转录活性以CMV启动子最高,hTERT启动子次之,CEA启动子最低。该结果可为结肠癌的靶向性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曲肽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奥曲肽、GSK-3β抑制剂Li C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结肠癌SW480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的凋亡与细胞周期,以及用DNA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验证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中GSK-3β、p-GSK3-β(Tyr216)及p-GSK-3β(Ser9)蛋白表达。结果: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SW480比较,奥曲肽处理SW480细胞后,细胞凋亡率与G0/G1细胞明显升高,凝胶电泳出现典型的"梯形"DNA条带,总GSK-3β蛋白与p-GSK3β(Tyr216)表达明显上调,而p-GSK3β(Ser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Li Cl单独作用对SW480细胞的凋亡与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均P>0.05),但与奥曲肽联合作用能明显削弱奥曲肽对SW480的促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均P<0.05)。结论:奥曲肽能有效诱导SW480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GSK-3β蛋白的表达,并调节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AP-4)基因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AP-4基因外显子7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SW480细胞,通过RT-PCR技术、Western印迹、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MTT法)、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等检测该siRNA对SW480细胞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能力和浸润转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AP-4siRNA转染SW480细胞96h后,其AP-4mRNA水平下降了58%,培养液上清AP-4蛋白浓度下降了75%(P〈0.0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达61%~7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P-4siRNA组SW480细胞凋亡率为(21.70±2.51)%,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31±0.14)%(P〈0.01),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G2-M期细胞减少(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显示,AP-4siRNA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1)。结论应用siRNA技术沉默AP-4基因能有效抑制SW-480细胞AP-4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诱导细胞的凋亡,为以AP-4为靶向的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中表观沉默蛋白Bmi1和Notch1的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Notch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Bmi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肠黏膜中Notch1及Bmi1的蛋白表达;将Notch1通路中γ-分泌酶抑制剂DAPT,作用于结肠癌SW480细胞株,运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ICN及Bmi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Notch1和Bmi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P<0.05),分别为61.2% (52/85)对15.3% (13/85)和56.5% (48/85)对17.6% (15/85);Bmi1表达率与Notch1表达率呈正相关(r =0.625,P<0.01),并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阻断Notch1通路(DAPT)可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12、24、36 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1%、17.5及22.6%,而凋亡率为32.7%、45.6%及67.2%;同时Notch1胞内活性段ICN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而Bmi1表达水平也逐渐降低。结论 结直肠癌中Bmi1与Notch1表达密切相关,阻断Notch通路可抑制Bmi1表达,同时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诱导的肝癌细胞系HepG2存活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MDC与DAPI双重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对自噬进行定性观察;以CCK8检测3-MA抑制剂自噬前后,经OX诱导的HepG2细胞存活率;并用RT-PCR检测自噬特异性基因LC3表达的变化,以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自噬特异性蛋白LC3及凋亡活化蛋白Caspase-3的变化。结果:OX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2产生自噬,且自噬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增加;3-MA与OX联合作用可明显增强HepG2细胞的凋亡。结论:OX诱导肝癌细胞系HepG2凋亡的过程中自噬起到保护性作用;抑制自噬可明显增强OX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3-MA可能为提高肝癌对化疗敏感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对肝癌细胞HepG2自噬的作用及自噬与细胞增殖、细胞凋r_的关系。方法:常规细胞培养,以10μmol/L的索拉菲尼作用不同时间,采用MDC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泡的情况:用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的动态变化;用3-MA抑制肝癌细胞中自噬的表达,并用CCK8法检测索拉菲尼及其联合3-MA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用AnnexinV/PI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自噬后凋亡的变化。结果:HepG2经索拉菲尼作用后,自噬泡明显减少,LC3蛋白尤其是LC3-Ⅱ随着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索拉菲尼联合3-MA可进一步抑制HepG2细胞中自噬的表达,抑制自噬后细胞死亡明显增加,特别是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索拉菲尼抗肝癌作用可能与抑制肝癌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萝卜硫素(SFN)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及Notch通路的影响。 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SFN对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1、2、5 μmol/L SFN对SW480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测定1、2、5 μmol/L SFN对SW480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1、2、5 μmol/L SFN处理后SW480细胞Notch、Hes1、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2、5、10、20、40 μmol/L SFN处理后均能显著抑制SW480细胞增殖(P<0.05)。5 μmol/L SFN作用48 h后对SW480细胞抑制率为(26.38±3.24)%,细胞活力大于70%,为防止SW480细胞活力过低导致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后续实验选取SFN浓度1、2、5 μmol/L进行。侵袭和迁移实验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人结肠癌SW480细胞经1、2、5 μmol/L SFN处理48 h后侵袭能力、迁移能力、Ki-67、PCNA、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人结肠癌SW480细胞经1、2、5 μmol/L SFN处理48 h后,Notch、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SFN可能通过阻断Notch通路活化,下调Hes1表达水平,达到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LK7-AS1是一种新发现的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lncRNA,但其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MLK7-AS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qRT-PCR检测lncRNA MLK7-AS1在21对结肠癌组织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以及在不同结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SW620、DLD1、HT29、LOVO)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中的表达。将结肠癌细胞转染lncRNA MLK7-AS1过表达质粒后,分别用MTS、平板克隆试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qRT-PCR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lncRNA MLK7-AS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各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均P<0.05)。将lncRNA MLK7-AS1表达量相对较低的SW480与HCT116转染lncRNA MLK7-AS1过表达质粒后,两种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增强(均P<0.05);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均P<0.05);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均P<0.05)。结论:lncRNA MLK7-AS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及CDK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XIST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56对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XIST的表达,以及XIST在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及7种胰腺癌细胞系(sPC-3、Bx PC-3、Capan-1、CFPAC-1、Hs766T、Panc-1、SW1990)中的表达,分析XIST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在XISTsi RNA干扰XIST高表达的胰腺癌细胞后,分别用MTT法和Brd U实验检测细胞的活力和增殖情况,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Ki-67、PCNA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XIST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2.452vs.0.9729,P0.001),且XIST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P=0.016)、淋巴结转移(P=0.032)有关。7种胰腺癌细胞系中XIST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PDE细胞(均P0.05),其中SW1990细胞XIST表达量约为HPDE细胞的2.5倍。XISTsi RNA干扰SW1990细胞48h后,与未处理的SW1990细胞比较,细胞的活力(0.812vs.1.215)和增殖能力(0.708vs.1.007)均明显降低,Ki-67(0.467vs.1.027)与PCNA(0.600vs.0.997)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XIST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高表达能促进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机制可能与其上调Ki-67、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凋亡率的影响及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在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时,采用不同浓度的IGF-I不同时间作用于SW480细胞,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变化。100 ng/mL IGF-I作用于SW480细胞2 h内,Westernblot检测Akt的磷酸化表达变化;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处理前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urvivin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IGF-I能上调SW480细胞的survivin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IGF-I的作用时间、浓度呈依赖性(IGF-I作用SW480细胞不同时间后,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并在12 h时达到峰值,所有实验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GF-I浓度为100 ng/mL时,survivin蛋白的表达达到顶峰);IGF-I快速激活SW480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IGF-I作用SW480细胞15,30 min后,p-Akt蛋白的表达达到高峰);IGF-I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SW480细胞survivin的表达;IGF-I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SW480细胞凋亡[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组、刺激组、阻断组各组SW480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18±0.415)%,(0.85±0.052)%,(3.15±0.411)%,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I可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survivin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自噬在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诱导胰腺癌细胞SW1990凋亡中的作用,并以氯喹特异性抑制自噬,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Gem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的表达,以p6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自噬泡,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的表达,并用AnnexinⅤ/PI流式细胞方法检测Gem诱导后细胞凋亡的变化。进一步通过氯喹抑制自噬,检测自噬抑制前后细胞增殖、自噬及凋亡的变化。结果:Gem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具有部分抑制作用,Gem作用能迅速激活细胞自噬从而产生耐药。LC3的mRNA表达升高1.4~2.2倍(P<0.05),LC3-Ⅱ蛋白水平升高1.5~2.7倍(P<0.05)。Gem和氯喹联合用药组较Gem单药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升高,细胞存活率从64.3%±3.1%降低为35.2%±3.4%(P<0.05)。结论:自噬在Gem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保护作用,氯喹抑制自噬后可增强Gem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