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癌-睾丸抗原NY-SAR-35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CRC患者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龄30~86(55.55±14.36)岁;TNM分期为Ⅰ~Ⅱ期38例,Ⅲ~Ⅳ期21例。均经手术取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NY-SAR-35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CRC组织NY-SAR-35 mRNA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CRC组织中NY-SAR-35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5.59% vs 13.56%,P<0.05)。CRC组织NY-SAR-35 mRNA阳性组肿瘤直径≥5 cm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阴性组(P<0.05),但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癌胚抗原(CEA)水平、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SAR-35 mRNA阴性组的生存预后优于阳性组(生存期:57.24个月 vs 40.71个月;log-rank检验: χ2=4.356,P=0.03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为T3~4期、N分期为N1~3期、M分期为M1期以及NY-SAR-35 mRNA阳性表达是影响CR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Y-SAR-35 mRNA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具有作为CRC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卵巢肿瘤结构域蛋白去泛素化酶5(OTUD5)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CRC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作用。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患者肿瘤的CRC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10 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RAF6和OTUD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TRAF6 mRNA和OTUD5 mRNA在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和CRC细胞株HT29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TRAF6的HT29细胞系,分析TRAF6与OTUD5的相关性。结果 CRC组织的TRAF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4.00% vs 28.00%; χ2=31.818,P=0.000),OTUD5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2.00% vs 54.00%; χ2=4.937,P=0.026)。TRAF6阴性组远处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TRAF6阳性组(P<0.05)。OTUD5阴性组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人数比例大于OTUD5阳性组,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于OTUD5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29细胞的TRAF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M460细胞(t=6.960,P=0.000),OTUD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CM460细胞(t=13.840,P=0.000)。过表达TRAF6的HT29细胞的OTUD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HT29细胞(t=32.555,P=0.000)。结论 TRAF6可能通过抑制OTUD5基因的表达调控CR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抗原MAGE-D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371例HCC组织和50例正常肝组织的转录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工具UALCAN分析HCC组织中MAGE-D4 mRNA的表达情况,并筛选与其表达相关的基因。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MAGE-D4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另收集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经手术获取的HCC标本70例,癌旁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MAGE-D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联性。结果 基于TCGA数据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MAGE-D4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且与甲胎蛋白(AFP)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56,P=0.00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AGE-D4 mRNA高表达与黄种人HCC患者不良生存预后具有显著关联(HR=1.860,P=0.037)。基于临床获取标本的分析结果显示,MAGE-D4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HCC组织的MAGE-D4高表达率显著大于癌旁组织(48.57% vs 23.33%; χ2=5.530,P=0.019)。MAGE-D4高表达组HCC患者血清AFP浓度≥400 μg/L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低表达组(P<0.05),但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分期、肿瘤直径、癌栓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GE-D4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HCC的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45-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GTP结合蛋白2(GTPBP2)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选择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进行基础实验。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细胞的miR-145-5p和GTPBP2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GTPBP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5p与GTPBP2基因的靶向关系。分析结直肠癌组织miR-145-5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miR-145-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8.189,P<0.001),GTPB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1.230,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miR-145-5p表达水平与GTPBP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03,P<0.001)。miR-145-5p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存在显著关联(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临床T分期、肿瘤直径的关联性不显著(P>0.05)。与FHC细胞相比,HCT116细胞miR-145-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GTPB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145-5p可下调HCT116细胞GTPB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提示miR-145-5p和GTPBP2基因之间存在靶向关系。结论 miR-145-5p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并与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存在显著关联,其可能通过靶向调控GTPBP2表达而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吞噬和运动蛋白3(ELMO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63例)及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65例)经胰腺癌切除术获得的标本128例,另取癌旁(约3 cm)正常胰腺组织标本11例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LMO3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LMO3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胰腺癌组织ELMO3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59% vs 27.27%; χ2=16.199,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ELMO3表示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t=1.205,P=0.001)。ELMO3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关联(P<0.05)。ELMO3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ELMO3阴性组(11个月 vs 35个月),ELMO3阴性组生存预后优于ELMO3阳性组(log-rank检验: χ2=58.602,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LMO3阳性表达、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为Ⅲ/Ⅳ期是胰腺癌患者生存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LMO3阳性表达与胰腺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究miR-630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cRCC患者86例,术中取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灶边缘>5 cm),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630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分析ccRCC组织中miR-630表达水平与凋亡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选择786-O细胞进行实验,设计miR-630 NC组、miR-630 mimic组和miR-630 inhibitor组(分别为miR-630的对照、过表达和抑制组),分析miR-630表达对细胞增殖活力、凋亡率以及凋亡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ccRCC组织中miR-630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高水平的miR-630与更大的肿瘤直径、高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ccRCC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ccRCC组织中miR-630表达水平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89,P=0.011),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6,P=0.004)。过表达miR-630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力,抑制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miR-630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力,促进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miR-630在ccRCC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的miR-630可抑制细胞凋亡,并与ccRCC患者的高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患者25例、稳定期COPD(SCOPD)组患者80例和体检正常者(对照组)40名,并根据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或住院次数)将SCOPD组患者分为低风险组39例和高风险组41例。所有受试者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在分离和提取单个核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并比较各组NGAL mRNA、MMP-9 mRNA基因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及其与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血常规和肺功能等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AECOPD组NGAL mRNA和MMP-9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且SCOPD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SCOPD患者高风险组NGAL mRNA和MMP-9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AECOPD组和SCOPD组NGAL mRNA和MMP-9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1;r=0.764,P<0.01)。(4)SCOPD组NGAL mRNA、MMP-9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肺功能FEV1%pred均呈负相关(r=-0.416,P<0.01;r=-0.312,P<0.05)。(5)SCOPD组NGAL mRNA和MMP-9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均<0.05),与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FEV1/FVC等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NGAL和MMP-9可能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生与发展,其基因相对表达量或可成为评估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着丝粒蛋白L(CENPL)表达与肝移植术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肝移植术并术后肝细胞癌复发患者93例(复发组)。选择同期行肝移植手术但术后未复发的肝细胞癌患者46例(未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ENPL表达情况。分析CENPL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生存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光镜下可见癌组织CENPL染色呈阳性,主要表达在细胞核部位,少量在细胞质表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CNLC Ⅱ期为参照,CNLC Ⅰ期是肝移植后肝癌复发的抑制因素[HR(95%CI)=0.46(0.13~0.91),P=0.013];以CENPL低表达为参照,CENPL高表达是肝移植后肝癌复发的促进因素[HR(95%CI)=1.68(1.41~2.99),P=0.003]。CENPL高表达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为5(3~22)个月,低表达组中位RFS为8(5~2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χ2=9.269,P=0.002)。CENPL高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4(8~40)个月,低表达组中位OS为22(9~3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χ2=4.406,P=0.031)。结论 CENPL对肝移植术后肝细胞癌复发有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分析YTH结构域N6-甲基腺嘌呤RNA结合蛋白F1(YTHDF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C(EIF3C)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诊收治的130例EOC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因卵巢良性囊肿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组织中YTHDF1 mRNA和EIF3C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YTHDF1蛋白和EIF3C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YTHDF1 mRNA与EIF3C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YTHDF1蛋白、EIF3C蛋白表达情况与E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EO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EOC组织中YTHDF1 mRNA、EIF3C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C组织中YTHDF1蛋白、EIF3C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OC组织中YTHDF1 mRNA与EIF3C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1)。EOC组织中YTHDF1蛋白、EIF3C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显著关联性(P<0.05)。YTHDF1阴性患者的生存预后优于阳性患者(log-rank检验: χ2=6.120,P=0.013)。EIF3C阴性患者的生存预后优于阳性患者(log-rank检验: χ2=10.610,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期、病理分级Ⅲ级、淋巴结转移、较高的CA125水平以及YTHDF1蛋白、EIF3C蛋白阳性表达是EO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OC组织中YTHDF1、EIF3C表达升高,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YTHDF1和EIF3C是潜在的评估EOC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Th17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癌灶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0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组外周血、癌灶组织、癌旁组织以及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CD4+IL-17+)细胞的表达;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RORc mRNA、IL-17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CLC患者血清、癌灶组织、癌旁组织以及对照组血清IL-6、IL-17、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分析NSCLC患者Th17细胞与临床病理类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 (1)NSCLC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为(3.81±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3±0.22)%(P<0.001)。NSCLC组癌灶组织Th17细胞比例为(5.07±0.2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00±0.25)%及外周血(3.75±0.70)%(P均<0.001)。(2)NSCLC组外周血RORc mRNA及IL-17 mRNA分别为(3.91±0.48)和(68.91±6.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NSCLC组中癌灶组织RORc mRNA及IL-17 mRNA分别为(4.94±0.31)和(101.61±9.42),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35±0.21)、(46.02±4.11)]及外周血[(3.91±0.48)、(68.34±6.04)](P均<0.001)。(3)Ⅲ+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4.26±0.66)%及IL-17浓度(430.71±15.62)pg/ml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3.47±0.32)%和(368.09±20.74)pg/ml(P均<0.05)。Ⅲ+Ⅳ期NSCLC患者癌旁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3.22±0.12)%及IL-17水平(268.98±19.67)pg/ml分别高于Ⅰ+Ⅱ期患者(2.83±0.18)%和(227.39±9.62)pg/ml(P<0.05)。Ⅲ+Ⅳ期NSCLC患者癌灶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为(5.33±0.48)%,IL-17浓度为(525.39±17.14)pg/ml,Ⅰ+Ⅱ期患者分别为(4.87±0.16)%和(462.50±22.67)p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NSCLC组患者血清IL-6、IL-17、IL-23和TGF-β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NSCLC组患者癌灶组织IL-6、IL-17、IL-23和TGF-β1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血清(P<0.001)。(5)NSCLC患者外周血、癌灶组织Th17细胞比例与IL-6、IL-23和TGF-β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及癌灶组织中存在Th17细胞高表达,随病情进展有可能伴随高侵袭性及明显的血行转移;Th17细胞增高可能与IL-6、IL-23和TGF-β1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