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126例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其中59例行腔镜手术(腔镜组),67行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腔镜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方面均优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平均近、远切缘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1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72)与开腹组(n=124)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开腹组行开腹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幵腹组显著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检出数量、肿瘤远近端切缘长度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幵腹组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3年、5年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远期生存率与幵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70例接受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80例接受传统手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学资料、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比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腔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手术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及术后吗啡用量少于传统手术组(P <0.05或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联合组切除食管标本长度、肿瘤近端切缘长度长于传统手术组,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和切口种植致局部复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联合组术后反流性胃炎发生率7.1%,传统手术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同期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具有与传统开胸癌根治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胃间质瘤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行开腹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 a,观察组复发转移1例(2.00%),对照组为2例(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宗亮  陈平  赵伟  石磊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2):97-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方法28例胃间质瘤患者分别采用经腹腔镜或常规开腹手术行胃间质瘤切除术,主要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早期复发情况,并以此推测两种术式在手术安全性的优劣。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为(100.7±24.8)min,开腹手术组(95.0±22.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腹腔镜手术组为(56.4±18.1)ml,(83.9±2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为(69.4±32.3)h,开腹手术组(104.6±20.7)h,P〈0.05,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8.8±1.8)d,开腹组为(11.4±1.5)d,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2例,P〉0.05。随访期内(6~2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是安全的,且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6.
探讨胃间质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2012年1月—2015年12月,56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胃镜组(n=5)、腔镜组(包括腹腔镜或双镜联合手术,n=22)、传统开腹组(n=29)3组,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显示,传统开腹组的危险度显著高于胃镜组和腔镜组(P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完全切除肿瘤,无围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传统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显著高于胃镜组和腔镜组,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高于胃镜组(P0.05)。肿瘤直径2 cm患者,胃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显著低于腔镜组(P0.05)。肿瘤直径2~5 cm患者,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显著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结果表明,肿瘤直径≤5 cm的胃间质瘤患者,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相同,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尤其是对于2 cm患者,胃镜手术的微创效果较腹腔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术中、术后情况的差异,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330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150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腔镜组),另外180例行开腹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均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8.67%vs.32.22%,P0.05),其中主要是在术后肠梗阻、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等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6.67%vs.31.66%,P0.05),而两组非外科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3.32%vs.8.3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前患者的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前合并症均并为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总的并发症控制优于开放性手术,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新发患者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占50%以上。手术是治疗PTMC的首选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并比较全腔镜根治术与开放根治术治疗PTMC的效果。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PTMC患者资料,均为首次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全腔镜组(n=46)和开放手术组(n=34),全腔镜组患者接受全腔镜PTMC根治术,开放手术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切口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24h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对于切口美容的满意度。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全腔镜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切口引流量较多(P0.05);而两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腔镜组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呛咳1例,手足麻木4例,切口感染1例;开放手术组出现声音嘶哑1例,手足麻木3例,无呛咳及感染病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术后患者美容满意度进行调查,全腔镜组总满意度为86.96%,开放手术组为20.59%;全腔镜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两组患者手术的效果均达到预期。结论:全腔镜根治术可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效果,远期预后一致,且患者术后切口美容满意度明显更高,故全腔镜PTMC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美容要求较高的低危型PTMC患者可视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比较3D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胃肠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行3D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28例(3D腔镜组)与同期行传统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节清扫数目、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情况。3D腔镜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3D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但是3D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淋巴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3D腹腔镜辅助较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具有视野好、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淋巴结清扫能达到开腹手术效果;3D腹腔镜高清视野下外科医生手术操作能力和手术技巧能够更快提高,明显缩短学习曲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51例患者(腹腔镜组16例,开腹组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25.6±56.2)min,短于开腹组(138.6±58.1)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91.9±31.2)mL,少于开腹组(166.6±92.0)mL(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0.7)d、(9.4±1.1)d,短于开腹组(3.3±0.7)d、(12.0±2.5)d(P0.05),无术后并发症。随访4~28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均复发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再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腹腔镜组),58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结果:经PSM法成功匹配30对患者,所有基线资料在组间分布均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开腹手术具有微创,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再评价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与同期开腹手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间解放军总医院实施直肠癌前切除术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54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腔镜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开始进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组(均P<0.01),且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组(P=0.0479)。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镇痛泵使用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能有效减少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对治疗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胃间质瘤手术切除并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资料,将行腹腔镜手术与行开腹手术肿瘤位置相同的患者作1:1匹配,最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纳入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肿瘤位于近贲门处各5例,胃体小弯侧各12例,胃体(或胃底)各13例,近幽门处各6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切除方式(楔形切除:26例vs.23例;胃部分切除:8例vs.10例)无明显差异(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114 min vs.140 min;90 m L vs.138 m L);平均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减少(2.6 d vs.3.1 d;4.1 d vs.5.3 d;6.0 d vs.8.3 d);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0.0%vs.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病理指标、复发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且在肿瘤位置相同的条件下,比开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2年6月68例行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腔镜组)与同期行76例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与疗效。结果:144例手术均获成功,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与开腹组比较,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243.7± 40.4)min vs.(150.5±32.1)min],但术中出血量减少[(103.2±10.5)mL vs.(231.6±23.5)mL]、术后切口感染例数减少(1例 vs. 8例)、肛门排气时间缩短[(2.5±0.6)d vs.(4.6±0.5)d]、住院天数减少[(10.5±0.4)d vs.(14.6±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扫淋巴结数目、吻合口瘘与肠梗阻发生例数,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应用于经肛门括约肌间径路超低位直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并有微创、术后切口感染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1月期间行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7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23例行腔镜辅助经肛内镜手术(经肛内镜组),20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3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分别采用Wexner和徐忠法评分法评估各组术后肛门功能。结果:与开放组及腹腔镜组比较,经肛内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早、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但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术后1个月,经肛内镜组Wexner评分分值、徐忠法评分优良率均低于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均P<0.05),但术后3、6、12个月,3组间两种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开放及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比较,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短期肛门功能恢复差,但后期无明显差别,且微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间质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与体征及术后随访资料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大小、临床症状构成、肿瘤最大径、切除方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术者具有丰富的胃肠道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经验,为最大径〈5cm的小肠间质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中防止肿瘤破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胃三角吻合术与Billroth I吻合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短期疗效。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9—2013年间37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资料,其中14例行胃三角吻合术(三角吻合组),23例行Billroth I吻合术(Billroth I吻合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 结果:与Billroth I吻合组比较,三角吻合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降低,止痛泵使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显示,三角吻合组近、远端切缘距肿瘤的平均距离均明显大于Billroth I吻合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角吻合能一定程度减少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创伤、疼痛,降低腔镜下操作难度及感染的风险,加速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炎(SAP)并发胰腺假性囊肿(PP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手术治疗的52例SAP并发PP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内镜-腹腔镜组),21例行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治疗情况、术后疗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内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均无PPC复发。结论: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SAP并发PPC,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形成个体化治疗策略,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组术中行IHPC联合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行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低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vs.6.7%;15.0%vs.3.3%,均P<0.05);腹腔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18.3%;8.3%vs.23.3%,均P<0.05);两组短期总生存率相当(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IHP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可靠,对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