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腔内激光(EVLT)联合点式潜行剥脱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通过5年随访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收治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56例,共88条患肢。行常规EVLT,并同期利用腹腔镜手术分离钳进行点式潜行曲张静脉团剥脱。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5 min,失血平均70 mL。5年随访发现静脉曲张复发6例(10.7%),再次手术4例(7.1%),3例术后大隐静脉根部未完全闭塞,另3例为交通支原因复发。结论:ELVT联合点式潜行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相对简单、微创效果好、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尚可接受。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近年来,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院2006年1月-2010年5月采用微创技术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58例(417条肢体),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透光旋切术与传统分段剥脱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3例静脉曲张患者(78条患肢),采用Trivex系统透光旋切术治疗曲张血管;对照组53例(76条患肢)采用分段剥脱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数、切口长度、皮下血肿、感觉异常或麻木发生率、残留曲张静脉、复发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数、切口长度及残留曲张静脉分别为(53.7±2.3)mm,(26.8±0.7)h,(4.1±0.2)个,(6.2±0.2)cm,对照组分别为(74.6±2.6)min,(42.3±0.9)h,(5.2±0.2)个,(10.4±0.2)cm,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残留曲张静脉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P0.05)。两组皮下血肿、感觉异常或麻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随访13.9个月(2个月~2年),研究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5例(6.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Trivex系统透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治疗彻底、不易复发且简单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全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8例,共38条下肢。按病因和病情的不同,采用3种手术治疗:(1)临床表现明显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4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术;(2)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15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3)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19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全组患者均无复发;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或好转,彩超检查示大隐静脉均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结论EVLT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和疗效良好的优点,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闭合(EVLT)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PLEVV)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商城县伏山乡卫生院外科2019-06—2021-06收治的82例PLEV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皮下静脉曲张透光旋切术(TriVex)组和EVLT组,各41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评分(CIVIQ-20)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EVLT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riV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CIVIQ-20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EVLT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TriVe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T术和TriVex术治疗PLEVV患者均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其中EVLT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微波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7年9月-2009年7月采用微波静脉腔内闭合技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88例(105肢),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评价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激光治疗仪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96例(共102条患肢),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和体征。结果96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 方法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50例(323条肢体). 结果 323条肢体均获得满意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1~7 d,平均3 d.98例随访1~14个月,平均7.6月,2例大隐静脉内有血流,余96例无复发. 结论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方法简单、美观、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因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以静脉扩张和迂曲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病因、病理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仅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其主要原因包括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升高,如遗传、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激光腔内闭合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在下肢浅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22例(22条肢体),先采用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再以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属支及小腿曲张静脉,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曲张静脉大部分消失,无隐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8个月,无残留及复发。结论:激光腔内闭合及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剥脱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3月采用大隐静脉的大腿段剥脱联合小腿段激光腔内治疗的128例患者(17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症状缓解率100%,无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近期并发症为胫前皮下淤血或小血肿12肢(6.8%),皮肤条状烧伤2肢(1.1%),浅静脉周围炎12肢(6.8%),踝部水肿2肢(1.1%);无胫前麻木感,无远期严重并发症;3年内无静脉曲张复发.结论:剥脱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腔内激光、射频及内翻剥脱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有明确大隐静脉反流的下肢静脉曲张的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例(232条肢体)采用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治疗;80例(88条肢体)采用腔内射频(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cclusion,RFO)治疗;180例(202条肢体)采用内翻剥脱术治疗.曲张静脉均采用透光旋切术(transillum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TIPP)治疗.比较3种方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时的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问RFO组最长,平均(41±8)min,EVLT组与内翻剥脱组相近.术后住院时间EVLT组(1.2±0.4)d与RFO组(2.1±0.8)d较短,与内翻剥脱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内翻剥脱组较其他两组多;EVLT组与RFO组的手术切口少;术后1年三组复发率相当,隐神经损伤在内翻剥脱组较多.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the 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各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组手术效果均满意且疗效相当,但激光、射频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总结手术体会,以期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4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52条肢体),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36 ~68岁,单侧肢体病变38例,双下肢病变7例,均行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68.4±15.1) min,平均出血量为(23.5±10.7) ml,平均切口数量为(5.8±1.9)个,平均住院时间为(5.9±1.6)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12 ~30个月,1例复发.结论 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微创和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应用腔内射频闭合术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治疗的39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13条患肢),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指导以配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采取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15.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62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Cheng YK  Zhu SQ  Luo WJ  Shen QM  Sun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25-1127
目的总结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腔内激光治疗的经验和效果。方法62例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患者均采用二极管激光仪行腔内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功率为10~12W,激光脉冲持续时间为1s,间隔时间为1s,逐渐退出静脉腔。结果随访时间为2~8个月。全部患者的曲张静脉消失,水肿消退,无坠胀感,无搔痒,无需用吗啡类镇痛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腔内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50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总结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2003年10月~2006年2月,对450例(606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发射功率为15~22 W的940 nm激光连续发射模式治疗,术后定期彩超随访疗效。结果 随访2~29个月,平均16个月。448例疗效满意,曲张静脉消失,下肢酸胀沉重感觉明显改善。术前下肢伴有活动性溃疡49例中,44例手术后10天内愈合,5例术后16天愈合。5例皮肤灼伤患者7天出院。彩超复查5条(0.8%)患肢静脉部分再通,再次穿刺激光治疗。结论 EVLT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全新微创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适合传统手术治疗者均可采用,尤其适合静脉曲张较轻患者。  相似文献   

17.
大隐静脉曲张刨吸术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刨吸术(TriVex,transillum 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5年6月,我院对53例(74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行TriVex治疗。所有患肢术前均行Dopp ler超声证实深静脉通畅,腰麻下高位结扎并抽剥大隐静脉主干,对曲张的分支采用TriVex系统进行刨吸。结果53例手术均获成功。单条肢体手术时间24~65 m in,(38.1±7.2)m in;切口数量3~6个,(4.8±0.8)个,住院时间4~15 d,(9.5±2.2)d。术后患肢出现皮下淤血42条,血肿3条,肢体局部麻木感29条,无深静脉血栓形成。49例(68条肢体)随访2~24个月,(6.0±4.3)月,皮下淤血及血肿消退,肢体局部麻木感消失20条,减轻9条,患肢小腿部无明显手术瘢痕;原有溃疡愈合,色素沉着减轻,沉重感缓解,无静脉曲张复发。结论TriVex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的特点,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需要防治。  相似文献   

18.
静脉曲张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主要临床表现,随着针对该症的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透照下静脉切除术(TIPP)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受到重视,本文从TIPP的历史、操作技术、优势等方面对其在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手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联合静脉旋切术治疗严重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共49例严重下肢静脉曲张(C4~C6级)患者,分为联合组(33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均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组采用泡沫硬化剂联合静脉旋切术,对照组则采用静脉旋切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开始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水肿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6、3.465、2.554,P=0.003、0.001、0.011),在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水肿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1,χ2=3.614、1.467,P=0.406、0.057、0.226)。 结论泡沫硬化剂联合静脉旋切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个体化用于严重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Venous insufficiency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is a highly prevalent condition.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venous insufficiency will most often necessitate treatment of the saphenofemoral junction incompetence with correction of saphenous vein reflux.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it concerns a reflux of the greater saphenous vein. The standard procedure consists of ligation and stripping of the greater saphenous vein combined with with additional phlebec-tomies or ligation of insufficient perforant veins if necessary. Although the standard procedure is widely known and accepted, the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postoperative limitations of activity are high. In this context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endovenous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omfort and faster resumption of work. Among these, 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of the greater saphenous vein is a relatively new procedure. Percutaneous introduction of a laser fiber into the incompetent vein and ablation with pulsed laser energy is far less invasive than stripp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