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 syndrome,BCS)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7例肝静脉型BCS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采用经颈静脉、经股静脉或二者联合途径行肝静脉穿刺造影及闭塞段的开通.术后给予护肝、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92%,共开通了38条肝静脉.肝静脉开通后,单纯行球囊扩张患者9例;余25例患者置入肝静脉支架27枚,其中2例患者同时置入了右肝静脉和副肝静脉的支架.闭塞的下腔静脉开通后置入国产Z型支架7枚.肝静脉的压力术前24 ~ 48 cm H2O,平均为(36.0±3.4)cm H2O,介入治疗后即刻下降为11~34 cmH2O,平均(21.0±2.3) cm H2O.术后随访3 ~48个月,平均(23.0±2.0)个月,9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再次发生狭窄或闭塞,均再次行支架置入治疗.行支架置入的患者23例得到了随访,其中6例发生再狭窄或闭塞(6/23,26%).结论 肝静脉型BCS可根据肝静脉闭塞和肝内侧支建立的情况行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肝静脉和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肝静脉阻塞型BCS的临床资料.分别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经股静脉或颈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联合颈静脉和/或股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2例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时未发现主肝静脉而放弃治疗,其余病例均成功行肝静脉成形和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扩张成形前后测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3±8)cm H_2O降至术后(16±4)cm H_2O(t=21.23,P<0.01).术后1周原有症状明显缓解,腹水消失,腹胀减轻,胸腹壁曲张静脉塌陷.围手术期发生2例穿刺针道出血,经剖腹止血后痊愈.本组随访25例,随访率78.1%.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26.0±2.0)个月.无支架移位及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胸腹擘曲张静脉消失,食道造影见食道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本组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方法简便、微创、有效,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少年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临床特点并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227例年龄在29岁以下的BCS患者,均经彩超及血管造影证实,其中下腔静脉型87例、肝静脉型105例、混合型35例.通过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及置管溶栓术开通闭塞血管.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定期随访.结果 227例患者均以门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为最初临床表现.210例患者初次介入手术取得成功,其中下腔静脉阻塞型成功率100%,肝静脉阻塞型85.7%,混合型94.3%.介入治疗成功后的下腔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的(26.52±8.16) cm H2O下降至术后(14.28 ±4.08) cm H2O(P<0.05).肝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35.70±13.26) cm H2O下降至术后(18.36±8.16) cm H2O(P<0.05).术后随访1个月至15年,平均(46±37)个月.再狭窄发生率为21.4%(45/210),其中下腔静脉型狭窄率为13.8%(12/87),肝静脉阻塞型31.1% (28/90),混合型15.2% (5/33),肝静脉型患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方法同初次治疗,44例再狭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取得成功.结论 青少年布加综合征患者以肝静脉阻塞型最多见,门脉高压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肝静脉型介入治疗后复发率高于其他两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型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意义.方法 对40例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型BCS经彩超、CT、MR对肝静脉情况进行评估后,先经颈静脉行膈上段下腔静脉造影,观察有无肝静脉开口,再用椎动脉导管结合超滑导丝寻找肝静脉;显示肝静脉后,行肝静脉球扩、支架术.结果 40例BCS中,29例为肝静脉开口处隔膜或主干的短段闭塞,其中隔膜5例、主干短段闭塞24例,成功地对28例进行了肝静脉的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扩5例,球扩加支架23例,1例穿刺失败.另11例为肝静脉的广泛阻塞无法行肝静脉的介入治疗.随访26例,平均随访(24.0±1.3)个月,症状复发5例(19.2%),彩超见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6例(23%).结论 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多数肝静脉病变仅是开口处隔膜或主干的短段闭塞,采用颈静脉入路行肝静脉球扩支架的方法,可以解除肝静脉梗阻、缓解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肝静脉阻塞型BCS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颈静脉、股静脉或经皮经肝联合下腔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若肝静脉无法介入则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观察肝静脉压力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7月.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 W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66例患者成功行介入治疗,经颈静脉43例,股静脉14例,经皮经肝穿刺9例;单纯球囊扩张术41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治疗14例,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6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5例.61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其他5例症状部分缓解.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压力分别为(47±9)cmH2O(1 cmH2O =0.098 kPa)和(23±7)cmH2O,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5).入院时腹腔积液有66例,治疗后减少至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38,P<0.05).66例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6~ 24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再次出现BCS相关症状,7例再次介入治疗成功,其余3例治疗失败.BCS患者首次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7.0%、92.2%、76.4%;再次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8.4%、98.4%、92.3%.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患者首次介入后无症状生存率为90.2%;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患者为71.4%;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3.3%;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0.0%.BCS患者行不同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狭窄同时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在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后,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肝静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7例患者在单独实施下腔静脉成形术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在B超引导下实施肝静脉成形术,2例单纯球囊扩张,5例植入支架,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静脉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定位准确,实施快捷,对合并肝静脉狭窄或梗阻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中开通副肝静脉(AHV)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例主肝静脉(MHV)梗阻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接受AHV成形术和(或)下腔静脉成形或溶栓术。造影提示AHV直径6~13 mm,AHV与下腔静脉(IVC)远心端角度为(106...  相似文献   

8.
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治疗上的地位和意义.方法 经股静脉行左髂总静脉病变介入治疗316例,189例二期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82例加做左股静脉瓣膜缩窄术.随访231例,时间6~120个月(平均52个月),均做彩超检查,116例静脉顺行造影.结果 球囊扩张成功305例,髂静脉内置支架272例,无死亡和肺动脉栓塞.随访结果,98.5%的患者静脉曲张消失,93.7%肿胀消失或明显缓解,74%溃疡愈合,术后三年彩超检查见5.34%的患者支架内血栓或狭窄,造影见5.4%的患者支架内血栓阻塞.结论 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4例肝静脉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4例肝静脉型BCS患者中,有93例的目标肝静脉开通成功,1例开通失败,开通成功率为98.94%。93例成功开通肝静脉患者中,有91例行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2例行球囊导管扩张成形+血管内支架置入术;1例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于开通肝静脉后行肝癌切除术。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6.38%),其中1例(1.06%)于术后第2天发生腹腔内大出血,最终死亡。肝静脉开通成功的93例患者中,除2例失访外,91例均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7.85%;随访时间为1-96个月、(49.72±28.60)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因腹腔内大出血死亡,3例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8例患者目标肝静脉发生再次阻塞(11例次),总体复发率为11.83%(11/93),除1例行外科手术外,其余患者行介入治疗再次开通。本组患者的1、2、3及5年目标肝静脉原发通畅率分别为97.47%(77/79)、94.20%(65/69)、91.67%(55/60)以及91.67%(33/36),1、2、3及5年目标肝静脉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8.73%(78/79)、98.55%(68/69)、98.33%(59/60)及97.22%(35/36)。结论以介入方法治疗肝静脉型BCS安全而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中期疗效满意。术后应注意目标肝静脉的随访,同时严密观察有无肝细胞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0.
Wu XJ  Cao JM  Han JM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1029-1032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静脉广泛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IPS治疗11例广泛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3例为急性,8例为亚急性或慢性。患者表现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顽固性腹水,采用超声多普勒、CT或MRI、上消化道钡餐、血管造影和肝活检明确诊断。TIPS将肝内分流道建于肝后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分支,支架直径为10 mm,随访时间(63±4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IPS,肝门部门静脉分叉处出血1例,1周后出血控制再植内支撑;肝内分流道建立后门体压力梯度由(41.2±10.5)cm H2O(1 cm H2O=0.098 kPa)下降至(12.4±4.7)cm H2O,门静脉血流速度由(11.2±2.8)cm/s增加至(52.2±13.7)cm/s。患者出血控制,腹水渐消退,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住院期间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随访,2例分流道狭窄分别行分流道再扩张或再植内支撑,其余8例无相关并发症。结论TIPS是治疗肝静脉广泛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重要方法,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研究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隔膜生长过程中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基于MRA图像建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BCS血管模型,利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血流参数仿真。结果:成功建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BCS血管模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在隔膜生长过程中,在下腔静脉及3支主干肝静脉汇合处与隔膜之间有一低速区,该区域面积随隔膜的增长而逐渐变大;随着隔膜的发展,下腔静脉及肝右静脉低剪切力的区域不断扩大,而切应力变大。结论:下腔静脉隔膜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可能与下腔静脉壁面剪切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47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伴色素沉着5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无肝病史及长期饮酒史。查体:肝肋下3cm,脾肋下4cm;胸腹壁可见纵行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由下至上,双下肢及阴囊肿胀,双下肢色素沉积。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2.0μmol/L,白蛋白26.9g/L,凝血酶原时间11.30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BCS合并原发性HCC患者15例,给予介入治疗并随访。结果 15例患者中9例为混合型BCS,6例为下腔静脉型BCS,15例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13例给予BCS介入治疗,2例因肝癌巨大,患者病情重未行BCS介入治疗。介入术后随访生存时间6~73个月,中位生存期35个月,13例HCC病灶控制良好,6例存活至病例收集截止日期。结论 BCS合并原发性HCC行TACE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CT对下腔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329例下腔静脉型BCS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检查,并根据CT诊断结果制定介入治疗方案。以DSA治疗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DSA示下腔静脉不完全闭塞型BCS 108例,下腔静脉完全闭塞型221例;CT诊断下腔静脉不完全闭塞型99例,下腔静脉完全闭塞型230例。与DSA结果相比,CT诊断15例假阴性,6例假阳性。CT术前制定是否破膜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97.29%、86.11%、93.49%及93.94%,CT术前制定介入治疗方法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5%、100%、92.52%、96.49%和100%。结论 CT诊断下腔静脉型BCS准确率较高,且有助于制定介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1991年4月至1995年8月18例下腔静脉阻塞所致布-加综合征患者接受了单球囊扩张治疗,其中膜型10例,段型8例,除1例段型穿刺激破膜失败外,余17例均成功地扩张致10-20mm,gufq15.2mm,阻塞下方下腔静脉压力从平均2.8kPa下降至1.4kPa,随访1-54月,除2例段型术后出现再狭窄外,余15例均下腔静脉通畅,症状缓解。上下腔同时插管造影,阻塞段部位、长度显示清楚,同时上方之导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腔导管抽吸术联合置管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治疗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74例BCS合并IVC新鲜或以新鲜血栓为主的混合血栓患者分为血栓抽吸组(32例)和单纯溶栓组(42例)。血栓抽吸组接受大腔导管抽吸联合经导管溶栓及血管腔内成形术,单纯溶栓接受行经导管溶栓及血管腔内成形术,比较2组血栓清除效果、溶栓时间、溶栓药用量及并发症。结果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血栓抽吸组平均溶栓时间、尿激酶平均用量少于单纯溶栓组(P均<0.05)。血栓抽吸组Ⅲ级血栓清除12例、Ⅱ级19例、Ⅰ级1例,单纯溶栓组分别为17、20及5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血栓抽吸组2例(2/32,6.25%)、单纯溶栓组3例(3/42,7.14%)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大腔导管抽吸联合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治疗BCS合并IVC血栓可缩短溶栓时间,减少溶栓药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混合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2例混合型BCS血管病变特征和治疗方法,观察开通后肝静脉(hepatic veins,HV)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压力以及患者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结果 本组162例中,53例患者合并3支主HV阻塞且无2支以上粗大副肝静脉代偿,行HV和IVC联合开通治疗,其中51例治疗成功;其余109例患者仅行IVC开通治疗,其中106例治疗成功;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6.9% (157/162).本组患者开通治疗前后HV和IVC压力分别为:[(40±9) cmH2O和(28±7)cmH2O]比[(22±7) cmH2O和(19±6) 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42和8.75,P<0.001).157例治疗成功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5个月.出院后146例症状完全缓解,其余11例症状改善,随访截止时,首次开通治疗和修正治疗后的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82.4%和94.2%.结论 根据HV病变特征选择混合型BCS患者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好,复发率低,短中期无症状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序贯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IVC)新鲜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IVC新鲜血栓患者行小球囊预扩张、置管溶栓及大球囊扩张等序贯介入治疗;记录不良反应;术后随访复查超声,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27例均以直径10~14 mm小球囊预扩张IVC闭塞段,扩张后原闭塞段血流均部分恢复;经留置溶栓导管泵入尿激酶40~60×10~4U/d、平均(44.10±8.40)×10~(4 )U/d,持续4~15天、平均(6.72±5.21)天后,超声显示20例IVC内血栓完全消失,7例仍残留少量陈旧血栓;以大球囊(直径25~30 mm)扩张IVC原狭窄段,之后IVC血流恢复,侧支血管明显减少或消失。围手术期未见肺栓塞、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0.22±18.43)个月,27例患者均存活,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序贯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IVC新鲜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令维持抗凝在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的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合并IVC血栓的BCS患者16例,其中肝功A级7例,B级9例;所有患者均无消化道出血病史和出血倾向。给予患者口服华法令2.5mg/日,定期复查凝血指标并通过彩超或DSA了解IVC血栓情况。结果14例IVC血栓在服药6个月后完全消失,2例IVC血栓部分消失;随访时间(1年)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无出血倾向的合并IVC血栓的BCS患者,维持口服华法令的抗凝抗栓效果安全可靠,服药期限以6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短段病变型布-加氏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的下腔静脉短段闭塞及肝静脉主干病变根治性切除的优缺点、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下腔静脉闭塞或狭窄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42例,肝静脉主干闭塞段切除、肝静脉流出道成形、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10例,肝静脉主干闭塞段切除、肝静脉-右心房吻合3例,经皮肝穿肝或副肝静脉破膜、扩张10例。结果 1例死于并发症,随访58例,平均30个月,介入复发3例,手术复发1例。结论 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治疗布-加氏综合征,能根治病变、符合正常解剖生理、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