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盆腔炎在妇科临床中较常见,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所致,有时可无急性盆腔炎史;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有急性发作。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内服、灌肠、腹部外敷、心理辅导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3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2.
腹痛是妇科盆腔炎常见症状。笔者临床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8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通过病史、妇科检查、B 超检查确诊为盆腔炎,以腹痛为主诉者。1.2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妇科门诊,年龄在19~30岁29例,31~40岁42例,41~50岁9例;其中未育者1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妇科盆腔炎为依据,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痊愈54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结论:妇科盆腔炎为常见多发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陈雪红 《新中医》2014,46(11):216-217
<正>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有一定疗效,但反复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多。妇科千金片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但临床上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尚少有报导。本研究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词:妇科  相似文献   

5.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隐隐作痛和带下量异常或增多,病程迁延难愈。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益气养阴汤对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为于2010年1月~2011年2月本院门诊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31岁;病程1~4a;70例患者均有经过反复使用抗菌素和阴道冲洗、  相似文献   

6.
KB型妇科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统称 ,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 ,或因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而患者防御机能较差以致病程迁延而造成慢性盆腔炎 ,是妇科较常见而又难治愈的一种疾病。近年来 ,我国妇女盆腔炎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盆腔炎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对妇女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严重影响了妇女的正常工作 ,如何缓解盆腔炎患者的疼痛 ,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 ,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 ,自1998~2000年底 ,我科采用了KB型妇科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失为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60…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75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红外光理疗缓解慢性盆腔炎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据调查发生率为12%,终生患病率为33%[1].疼痛是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常见护理诊断,是困扰育龄妇女健康问题的常见原因之一,常伴随明显的心理问题,出现烦躁不安、焦虑、依赖、抑郁等情绪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急性盆腔炎是现代妇科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腰部酸痛、月经不调、下腹胀痛等等,情况比较严重的会出现异位妊娠、痛经及不孕等症状。本院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了42例急性盆腔炎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理想。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妇科慢性盆腔炎致下腹部疼痛,是妇科常见病,常因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炎等,是性传播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慢性盆腔炎常见以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而遗留,或以体质较差和妇女不良心理因素,迁延所致常以反复发作,久洽难愈,门诊次数较多,而患者心理因素在病程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笔者于2007年10至2010年10月在门诊接诊188例患者,进行了咨询和心理干预加常规抗炎治疗,每取良效,现将治疗情况和心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ion)是妇女常见病及高发病,即女性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的总称,多发生于产后、流产后、剖宫产后及妇科手术后[1]。因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致病,临床上有急性、慢性盆腔炎之分。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症状严重;而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迁延不尽,可导致不孕不育、反复腹痛、腰骶部不适等,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工作。临床已证实,妇科千金胶囊对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常见病有显著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治疗盆腔炎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引起异位妊娠、不孕、妇科盆腔疼痛及盆腔粘连性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针刺是治疗盆腔炎理想的非手术、非药物方法。  相似文献   

13.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多发病,一般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而致,也有无急性炎症病史。主要表现有低热疲乏、腹痛下坠、腰酸背痛、月经不调、痛经及不孕等。妇科检查:子宫多呈后位,  相似文献   

14.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在我国因个人卫生及医疗条件限制 ,或行妇科手术的无菌操作重视不足 ,以及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等原因 ,致盆腔炎较常见 ,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选择有效及恰当的治疗方法很重要 ,以往采用口服中药治疗盆腔炎 ,疗效欠满意 ,近一年来配合开展中药热敷腹部治疗 ,临床观察 3 0例 ,疗效满意 ,故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依据《中华妇产科学》下册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 。近一年在本科选择门诊及住院部慢性盆腔炎患者 3 0例为治疗组 ,其中附件炎 9例 ,附件炎性包块 2例 ,宫内膜炎 19例 ;年龄最小2 7岁 ,最大 43岁 ,平…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全息针刺整体治疗慢性盆腔炎9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肌炎、慢性输卵管炎、卵巢炎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时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院妇科  相似文献   

16.
<正>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尤以慢性盆腔炎更为多见,多数患者虽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但仍不能根治。中药内服、外敷对盆腔炎均有较好的疗效。笔者取其两者的优势,辨证应用内服药、外敷药相结合,治疗急慢性盆腔炎36  相似文献   

17.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和多发疾病之一。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过去称慢性盆腔炎,多因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导致。临床表现为慢性盆腔痛、不孕、异位妊娠、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等,严重影响妇女健康,且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1]。  相似文献   

18.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可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欠佳,且易反复发作,给女性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笔者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其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均已婚;年龄23 ~ 45岁,平均年龄31岁;所有患者1个月内未经其他任何治疗.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妇科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并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治疗有效20例,治疗有效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妇科盆腔炎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122例妇科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急性、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方法的不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我院122例盆腔炎患者,对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医加局部治疗方法。结果:急性盆腔炎患者使用庆大霉素加甲硝唑、孢西丁治疗,再以中药辅助,治愈率100%;慢性盆腔炎应用中药内服及局部热敷,有效率98%。结论:急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慢性盆腔炎中药加局部热敷疗效满意,但疗程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