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83例下肢静脉静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 DSA),发现此项检查较普通下肢静脉造影图像尤与骨胳重叠处的血管影像更为清晰;可实时动态观察,了解下肢静脉血液动力学变化;分析了下肢静脉常见病变的DSA表现、优点及特征,为临床提供较多的病变信息,减少下肢静脉剥离术的盲目性,尽可能多地保留非病变静脉,缩小创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电视、数字电子学及影像增强装置等技术的发展,影像的电子记录得以改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医学影像诊断中,继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之后出现的一项新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系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通过减影技术,使动脉显影。早在1939年Robb及Steinberg曾进行静脉法心血管造影,当时因造影剂用量较大,不易分辨结构复杂的部位,故未能推广使用。1970年以前曾使用未经处理的视频信号储存在模拟盘和模拟带上的减影法,但此法仅适于动脉注射技术的增强,而对静脉注入造影剂不够敏感。1980年,适用于临床的视频血管造影系统问世,使这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在注射造影剂后进行X线摄影,可显示脑内的动脉循环与静脉循环。通过数字减影处理,注射少量造影剂就能获得高分辨率的成像。DSA对CT与磁共振成像(MRI)能起补充作用,可以清晰显现出颅内血管病变的位置及其血液供应情况。对诊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来说,脑血管造影术仍被认为是金标准[1],同时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标准[2]。  相似文献   

4.
跟踪DSA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DSA技术是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通过控制导管床的移动速度,使其与被检部位血流速度同步,来获得连续动态动脉造影减影图像的一个检查方法.我室对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12例患者进行了跟踪DSA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nra-phy,简称:DSA)是一种先进的非光学减影技术。它通过将视频信号经计算机运算和处理后获得减影图像。我国1984年引进此项技术并应用于临床以来,DSA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1992年4月起我科采用武汉大学琛珞医用图像研究所与西南医用设备厂合作生产的KSA—10型DSA设备进行了头颅、胸、腹和四肢部位的DSA检查。本文就使用该设备的有关DSA应用技术及其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步进DS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Artis FA数字减影系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对48例下肢病变患者行下肢步进加DSA检查,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 48例下肢步进DSA检查均成功完成,并且获得了DSA的动态图像,35例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病例总数的72.9%,清楚地显示动脉血管的主干、分支、走行、分布及异常分流,病变的大小、形态、解剖部位、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其余13例均作了常规分段DSA造影,占病例总数的27%.结论 常规下肢造影路程长,范围广,需要分段多次造影.而下肢步进DSA技术可获得连续的动态血管及血流图像;减少了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减轻了患者因造影剂的刺激引起的疼痛和造影剂的毒性反应;减少造影次数.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上骨骼及软组织影象消除而突出血管影象的一种技术。近8年来这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大血管及肢体血管造影,并充分显示其独特优点。近年来颅内疾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在中枢神经领域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现在已被应用于选择性颈总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以下分枝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医学影像学中继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之后出现的一项新技术,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DSA的最大优点之一为对比度分辨力高,因之可由静脉注射造影剂来进行血管造影.且数字减影为非创伤性,可透视或反复进行检查.预料DSA今后可不断创造出一些优秀的循环功能分析程序.影响DSA图象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如何提高DSA图象质量应采取的几项措施作一论述.1 选择合适体位DSA的局限性是显影血管相互重,以静脉DSA最为明显,即使是动脉DSA也有造影部位最佳显示问题.在DSA检查中,选用适当的投射角度对病变部位的观察至关重要.如胸主  相似文献   

9.
血管数字减影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评价血管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可行性、作用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的30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利用日本岛津1250 MA CCD数字X光机的步进技术实施DSA检查,自病变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病侧髂动脉后首先全程采集检查区各段蒙片相,以高压注射器经导管自病变侧髂动脉注射60%安其格那芬40 ml(3 ml/s)并同步、实时、一次性采集下肢各段动脉DSA图像.对照组50例下肢动脉实施分段、多次DSA检查.结果:研究组30例一次性获得满意DSA资料者87%(26/30),因注入对比剂引起疼痛导致被检肢体移动而未能一次性成功者13%(4/30);研究组对比剂总用量30~50 ml,平均40ml;造影曝光时间10~20 s,平均12.5 s.对照组50例,分段完成全部下肢动脉造影并满足诊断要求的造影次数为:4次35例、5次15例;对比剂总用量100~150 ml,平均125.5 ml;曝光时间50~100 s,平均75.5 s.结论:在下肢动脉造影中,血管数字减影步进技术大多可一次性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资料,明显减少对比剂用量、缩短X线曝光时间而降低其损害,该技术优于分段造影方法,应作为肢体动脉造影的首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R系统双能量减影功能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应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行下肢静脉造影病例进行研究性分析,具体方法为使用美国GE公司-Definium6000数字摄影系统行下肢静脉造影,将获得三帧图像中的未减影普通图像、减影后的高密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注射对比剂2 min及4 min时减影前后图像中血管与软组织的灰度差,评价两种图像在注射对比剂4 min后股深静脉瓣的检出率,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注射对比剂2 min及4 min时软组织与静脉血管内的灰度差均有明显差异(P<0.05),减影前软组织与血管内对比剂的灰度值差值小,减影后差值有显著提高,显示高对比度,有利于定性评价。注射对比剂4 min后,减影前DR图像对股深静脉瓣的检出率为66.7%,减影后DES图像对股深静脉瓣的检出率为90%,减影后图像与常规DR图像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减影摄片应用于下肢静脉造影中,能获得清晰、明确的图像,能更好的显示下肢静脉病变,对于提高下肢静脉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旋转DSA在血管性病变介入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度触发旋转DSA与NATIVE(非减影)的巧妙配合,在血管性疾病介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脑血管性疾病实施介入诊断,以Seld ingers技术行单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所需的靶血管,调整C型臂的起始点与反转点,造影部位始终在球心点处。根据旋转角度,计算好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与总量,准备好高压注射器,曝光至采集结束,得到完整的血管造影像,手动方法与NATIVE相对应,得到完整的旋转数字减影图像。结果分别对46例脑血管性疾病采用相同采集方法,即使用常规的正侧位减影及旋转DSA方法。31例在正侧位显示动脉瘤,但有9例动脉瘤的形状、大小显示不清,16例动脉瘤的瘤颈以及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不清;采用旋转DSA方法,清楚的显示动脉瘤形状、大小,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15例在常规造影上未见阳性病变,采用旋转DSA发现,6例显示阳性,5例显示小动脉瘤,1例显示动静脉畸形。结论采用旋转DSA与NATIVE(非减影)的精确配合,进行实时动态减影,图像质量高,减少减影伪影,减少射线剂量,采集图像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提高图像密度分辨率,弥补了普通旋转数字减影与正侧位减影无法显示的病变,大大提高了病变阳性诊断率,减少了误诊,为治疗方案的设置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 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 ,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 ,对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肠系膜上、下动脉 DSA造影 ,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4例病人 DSA造影后出血部位均得以明确 ,出血原因包括直肠上段血管畸形 2例、空肠平滑肌肉瘤 1例、回肠非特异性溃疡 1例。血管畸形显示病变区域血管增多、增粗、迂曲呈丛状 ,静脉过早显影 ;空肠平滑肌肉瘤显示肿瘤染色 ;回肠非特异性溃疡显示单纯造影剂外漏。结论 :选择性动脉 DSA是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的有效方法 ,对肿瘤及血管性疾病可以明确其出血病因  相似文献   

13.
经静脉或动脉注射造影剂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前者称IVDSA(Intra-Venous 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后者称IA(Intra-arterial)DSA。国外近年来逐渐以DSA代替大多数胶片—增感屏常规血管造影,以IADSA代替IVDSA。近几年DSA在  相似文献   

14.
四例下消化道出血DSA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对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肠系膜上、下动脉DSA造影,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4例病人DSA造影后出血部位均得以明确,出血原因包括直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空肠平滑肌肉瘤1例、回肠非特异性溃疡1例。血管畸形显示病变区域血管增多,增粗、迂曲呈丛状,静脉过早显影;空肠平滑肌肉瘤显示肿瘤染色;回肠非特异性溃疡显示单纯造影剂外漏。结论:选择性动脉DSA是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的有效方法,对肿瘤及血管性疾病可以明确其出血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比全景外周血管自动减影(PERIVISION)与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质量,推广更适于筛选和诊疗下肢血管病变的成像技术。方法:搜集29例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全部病例都进行了PERIVISON和局部常规DSA两种血管造影,观察激光照片上的图象信息评价影像质量。结果:除2例PERIVISION造影因为血流速度太快而没有显示病变血管外,其余PERIVISION和常规DSA造影图像均达到了诊断的要求,但对于下肢远端小血管的显示,常规DSA的图像质量优于PERIVISION图像质量。结论:下肢血管PERIVISION造影技术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应用在下肢血管病变的筛选和诊疗上PERIVISION造影可替代常规DSA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头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造影技术显示头部血管的能力及优势。【方法】20例头痛患者进行头部64层CT血管减影造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图像重建成薄层后进行减影,从减影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20例减影均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12例无颈椎及颅底骨质干扰,血管全貌显示,余8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颅底及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但动脉亦能完整显示,不影响诊断。【结论】64层CT血管减影造影,重建需时少,能提供类似MRA和DSA的血管图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造影技术显示头部血管的能力及优势。【方法】20例头痛患者进行头部64层CT血管减影造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图像重建成薄层后进行减影,从减影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20例减影均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12例无颈椎及颅底骨质干扰,血管全貌显示,余8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颅底及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但动脉亦能完整显示,不影响诊断。【结论】64层CT血管减影造影,重建需时少,能提供类似MRA和DSA的血管图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下肢动脉步进DSA造影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伟  胡孔琼 《西部医学》2011,23(4):723-72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较常规分段DSA的优势。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对41例下肢病变患者分别行下肢动脉步进DSA16例和常规DSA25例后,对造影图像效果、造影剂的用量、患者所受X线照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 41例患者下肢动脉均获成功,造影图像质量优12例、良29例。下肢步进DSA具有完整的整体观、造影剂少、术中血管痉挛少、X线剂量低的特点。结论下肢步进DSA在临床应用中较传统分段DSA在图像整体观、减少手术风险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出血DSA诊疗中影响图像质量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消化道出血诊疗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使用日本日立公司DFA-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36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DSA检查,根据不同部位及需要对各种参数调节设定,使得到最佳图像,利于临床诊疗。结果36例病人中31例获得满意图像,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原因,并行介入治疗,成功止血。5例未见阳性征象。结论消化道出血DSA诊疗中,DSA技术参数的合理设定是获得优质图像的关键,是介入诊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血管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超声与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是闭塞动脉及重度狭窄的诊断;超声诊断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DSA(P<0.05)。结论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均有显著价值,检出率较高,超声诊断在斑块检测中效果明显优于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