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经不调是指女性的月经周期、月经持续的时间、经血的色、量、质等发生异常,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无定期、经血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等。此病多由于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失调、发生了器质性病变以及体质虚弱、气血失衡等引起的。对此,女性如  相似文献   

2.
胡春芳  宋淑珍 《中外医疗》2011,30(22):135-135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病中的一种,指妇女的月经周期、经量,经质和经色等的变化,表现在临床上有有经量少或多,月经先期和后期及经行先后无定期等症状。从宋代开始就应用四物汤进行月经不调的治疗,本文从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理作用出发,探讨现代医学使用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的可行性,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月经先期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指月经周期提前7d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亦称为"经期超前""经早"等,西医学中的月经频发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治疗[1]。中医学认为,月经先期多责之于气虚、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扰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均使月经先期而至,治则重在清热益气调经[2]。调查[3]发现,不同程度的月经先期者约占所调查人群的7.2%~10%左右,并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凯 《中国医刊》2007,42(12):61-62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方法对60例经过口服中成药、中药或肌肉注射黄体酮等治疗,效果不甚满意的月经不调的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进行治疗。结果60例中治愈3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结论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量、色、质异常。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其表现为虚、实、寒、热错杂,多因六淫、七情、饮食、房劳、过劳、跌仆等所致。故本病除中医辩证论治外,辩证施护也很重要,根据不同的病症主要从饮食、情志、劳逸以及防风寒、戒房事等方面给予辩证施护。  相似文献   

6.
<正>月经不调主要是指女性在月经的经期、周期以及经量出现异常而发生的疾病。分别包括:经量过少、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后期、经量过多或者是月经先后无定期等,作为女性成熟标志便是出现月经来潮,通常正常月经周期的调节来源于受下丘脑至垂体至-卵巢轴的调节,并且以上的生理活动均在人体大脑皮层的调控下来实行并完成的。所以,正常月经的经期、周期以及出血量多少的表现为明显的自限性与规律性。女性患者一旦发生月经不调,便会带来相应的痛苦,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此病的病因素与一些器质性病变存在着必然联系,同时,与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侯玉 《中原医刊》1998,25(10):48-48
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统称为月经不调。下面结合自己的临床验案,从脏腑功能失调方面,谈谈月经不调的辨证治疗。1肾精亏虚王×,女,24岁,月经50余天未至,量少色暗,腰困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相似文献   

8.
月经病和产后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前者是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它包括一组以女性内分泌异常为主要原因所致的月经异常及自觉症状等病变。《妇科玉尺》云:“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故月经不调有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和以经量改变为主的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后者由于分娩时的产创和出血以  相似文献   

9.
月经不调是一种最常见的妇女病,包括周期异常(即月经来潮比平时的周期提前或延后1周以上,及或前或后,没有一定的周期,并连续两次以上者)、经量异常(即周期性的排出量过多或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上;经血排出很少或不足2日即干净)、经色异常(经血色淡或深红或紫黑等)和经质异常(经来稠浓如脓有块或清淡稀薄如水),  相似文献   

10.
辛馨 《开卷有益》2010,(8):37-37
<正>月经病主要是指月经在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临床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等。月经不调表现为周期不准或经量异常,而周期不准包括经行先期、经行后期和经行先后无定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马应龙痔疮膏在治疗痔疮时对妇女月经的影响。以洁阴洁痔栓为对照,对用药前后月经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使用马应龙痔疮膏后妇女月经量增多,周期紊乱,但行经天数无明显变化。因此,经期妇女和月经不调者应慎用马应龙痔疮膏。  相似文献   

12.
月经不调是一种最常见的妇女病,包括周期异常(即月经来潮比平时的周期提前或延后1周以上,及或前或后,没有一定的周期,并连续两次以上者)、经量异常(即周期性的排出量过多或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上;经血排出很少或不足2日即干净)、经色异常(经血色淡或深红或紫黑等)和经质异常(经来稠浓如脓有块或清淡稀薄如水),还包括倒经或逆经(在经期或经前一两天出现吐血或鼻血)等。  相似文献   

13.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量、色、质异常。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延长 ,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等。其表现为虚、实、寒、热错杂 ,多因六淫、七情、饮食、房劳、过劳、跌仆等所致。故本病除中医辩证论治外 ,辩证施护也很重要 ,根据不同的病症主要从饮食、情志、劳逸以及防风寒、戒房事等方面给予辩证施护。1 饮食护理若平素体质瘦弱 ,阴虚火旺者 ,月经先期 ,经期延长、经量多、色红、质粘稠 ,舌红 ,苔薄黄 ,脉细数。饮食上少食助阳之品 ,多食黑木耳 ,藕汁 ,清热 ,凉血止血 ,否则易致冲任蕴热 ,迫血妄行 ,而出现…  相似文献   

14.
月经不调又叫月经病,是指女性的月经周期、行经量、经血性质等出现了异常改变,其表现主要有月经提前、月经错后、月经量过多、月经量过少、经血中有血块等。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与患者的肾、肝、脾三脏腑的功能失和、气血失调、冲任不固有关。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月经期、量、色、质方面的改变,单从月经周期的异常来看,即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过长、经期过短等数种之多,对于这些病症的诊治,在妇科学中已有详细论述,此不赘述。但随着中医时间医学的兴起,不少医家逐渐认识到  相似文献   

16.
抑又论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经事改常是指妇女月经的经期、经量、经色或经质发生异常.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取足太阴脾经的地机配血海,实热证者针之,虚寒证者灸之或针灸并用,都可起到调气和血的作用.少气漏血即脾肾气虚,不能摄血,出现经血淋漓不断或不规则间歇,长期不愈.针刺足少阴肾经的交信,配足太阳膀胱经的合阳穴,是标本兼顾的表里配穴法,具有健脾固肾、益气摄血的作用.据临床观察,本病多属虚证,故宜针灸并用或单灸足三里、隐白疗效佳。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妇女带下有五,但以黄带、白带为多见.其因多由脾胃虚弱不能化湿或湿热下注所致.针刺足太阴脾经的冲门穴和足阳明胃经的气冲穴,治疗带下产崩则有健脾渗湿的功效.虚寒者加灸,湿热或血热者宜针.月潮违限指月经周期失常.一般经行先期多属血热;经行后期多属虚寒或气滞;先后  相似文献   

17.
概述妇科疾病的主要症状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腹痛及不孕等。肝主藏血,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如果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紊乱,影响冲、任二脉,则能产生妇科诸症,或为经带不调,或为腹痛不孕。热证 1.实热【主要病症】月经先期,甚则一月两至,量多或暴崩下血,色深血、紫赤,稠粘浓浊,可有臭味,时夹血块,经前、经期腹部发热疼痛拒按,或见吐衄,烦热口渴,便艰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滑数。【证候特点】临床表现以月经先期量多、紫  相似文献   

18.
月经周期每月提前七、八天,甚至半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水先期”或“经早”。本病属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疾病,常与经量过多并见,甚或发展成崩漏证。本病多由血热或气虚所造成,缘热扰冲任致血海不宁。血热又有虚热、实热之别;而气虚者则多属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也有因肾气虚惫,闭藏失职,冲任不调而发病。临床治疗重在调整周期,恢复常度,三旬一至。辨证用药多以清经化热,清热凉血,补气健脾、益肾固涩之品。临证中血热多于气虚,虚热多于实热,肝郁、肾虚者亦并非少见。  相似文献   

19.
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58例曾雪英唐治丽(附属第一医院410007)主题词逍遥散/治疗应用月经失调/中医药疗法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延长。笔者治疗上常采取疏肝理脾、解郁行滞法,用逍遥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清经散方剂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的疗效.方法 本文针对17岁少女与31岁已婚妇女月经不调采用了不同的配方.结果 患者服药后月经量趋于正常.结论 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是辨证施治的重要参考,治疗时要根据兼证加减药引,临床应用清经散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