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MRA与DS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一组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多普勒超声明确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分别行双下肢MRA和DSA检查,经过2位放射专家分别对获得的MRA图像做评估,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A在下肢远端血管流出道显示上优于DSA,但是MRA存在的静脉重叠影响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小腿加压MRA可以用来作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行3D.CE.MRA检查,经静脉注入Gd-DTPA,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结果56例病人896条血管中病变血管有512条(57.1%);病变多发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合并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8例及动脉炎2例。结论三维增强MRA对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在显示侧枝循环方面优于DSA;三段移床动态跟踪扫描腹盆及下肢血管,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更直观、整体、无创的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和侧枝循环情况,其中能显示远段再建血管更为重要,以指导手术或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T超高强磁场磁共振团注法三维动态增强MRA(3D DCE MRA)在腹部、盆腔及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使用GE EXCITE 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采用体线圈、移床技术、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对30例腹部至下肢血管受检者行3D DCE MRA检查,对所有受检者的原始图像在工作站利用ADW4.2软件进行MIP和REFORMAT重建并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价。结果:30例受检者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清晰,病变明确,其中12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经手术证实与3D DCE MRA显示的血管病变相符。结论:3D DCE MR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法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评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可疑罹患下肢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依次行MRA、DSA造影检查;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价MRA图像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团注追踪法增强MRA检查,所有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均显示满意。MRA检出狭窄程度≥50%的血管(B类)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98%,检出血管闭塞(C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9%。MRA对整个下肢动脉、腘动脉以上动脉和腘动脉下血管的评价均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3、0.96、0.91。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肢体血管病性疾病评价。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MRI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血管造影表现以及MRI血管成像在糖尿病外周动脉损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临床怀疑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运用三维动态增强MRI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膝关节至踝关节范围内的下肢外周动脉进行显影,观察小腿外周动脉受累情况,分析其狭窄与临床表现相关性,并对不同程度的狭窄进行分级.结果 所有患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目标动脉显示满意,血管解剖形态清晰,病变显示明确.正常或轻度狭窄 121个节段,中度狭窄 16 个节段,重度狭窄 9个节段,闭塞 6个节段,狭窄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呈正相关(r=0.441,P=0.000).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I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可有效显示糖尿病外周血管异常并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糖尿病足外周血管损伤在MRA上各相对独特的表现.MR血管成像在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大孔径3T磁共振、低剂量对比剂行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可行性. 方法 MRA各血管段的病变程度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评估.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DSA)评估由1 名医师完成. 通过Kappa值判断两名医师评估MRA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用Spearman 相关系数( Rs)判断MRA和DSA显示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结果 两名医师对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具有极佳的一致性. DSA与 MRA 图像评估结果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 <0. 05). 结论 在大孔径3 T磁共振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进行高分辨率的下肢动脉MRA成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MR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A和MRA诊断糖尿病患者膝上动脉、膝下动脉病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DSA检查所有患者双下肢血管共显示狭窄血管452段,其中膝上动脉354段,膝下动脉98段;CTA检查显示狭窄动脉416段,膝上动脉345段,膝下动脉71段;MRA检查显示狭窄动脉441段,膝上动脉349段,膝下动脉92段;CTA对膝下动脉、双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准确率均明显低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与MRA均是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对于膝上动脉病变的诊断方面无明显差异,但MRA在膝下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及敏感度方面优于CT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S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诊断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2例下肢血管疾病行3D CES MRA检查的患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78例,动脉栓塞24例,动脉瘤4例,血管瘤6例.经静脉注入GD-DTPA,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根据其下肢血管显示情况分优、良和差3个评价等级.结果 后处理后下肢动脉显示优者104例,良者6例,差者2例,具有非常高的显像成功率.发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102例,动脉瘤4例,血管瘤6例.以手术结果 和DSA做比较,3D CES MRA对于显示血管病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97.32%.结论 三维增强MRA对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在血管侧支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三段移床动态扫描腹盆部及下肢血管,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更直观、整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的三维成像技术,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春秋 《当代医学》2012,(30):48-49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下肢动脉硬化病变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患者,进行三维增强MRA检查,用3D SPGR序列采集注射造影剂之前和之后的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处理,然后进行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3级,同时观察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情况.结果本组24例病人中,质量优18例,良5例,差1例.24例中发现阳性者23例,其中多发动脉斑块无明显动脉管腔狭窄者1例,多发动脉斑块形成伴管腔狭窄15例,多发斑块伴动脉部分节段闭塞7例.18例动脉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显示了侧支循环血管.结论三维增强MRA可有效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异常,在下肢动脉病变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同时24例行DSA检查,3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满意显示1032个,显示满意率为96.9%(1032/1064)。在所显示动脉血管节段中,正常或轻度狭窄543个节段,严重狭窄382个节段,闭塞107个节段。与DSA或手术结果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为96%(24/25)。结论:三维对比增强MRA应用于下肢动脉病变检查,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进行等优越性,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梅  欧玉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37-1738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开创了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新方法。本研究选取搜集36例行CDFI和MRA检查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它们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行下肢血管B超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结果4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介入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联合内科保守治疗对改善下肢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3T磁共振血管成像(3.0-Tels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T MR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大血管彩超结果,对下肢血管狭窄>50%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3T MRA检查,并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对照,评价其对髂总、股、小腿和足动脉等4段血管病变诊断的意义。结果 3T MRA能完整显示整个下肢PAD,对踝以上动脉血管病变显像清晰,且病变分布广泛、远端重于近端、呈多节段性狭阻。3T MRA显示的股动脉、小腿动脉的狭窄>50%病变节段数与DSA无明显差异(P=0.965,P=0.846),但其诊断的足部动脉狭阻节段数明显多于DSA(P=0.006)。3T MRA诊断狭窄>50%的动脉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股动脉皆为100%,小腿动脉为95.62%和100%,足动脉为100%和72.22%。两种方法诊断不同节段动脉病变的κ值依次为:股动脉1.000(P<0.001),小腿动脉0.949(P<0.001),足部动脉0.635(P<0.05)。结论 3T MRA可清楚显示糖尿病患者踝以上的动脉病变,对股及小腿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与DSA类似,但对足部动脉可能有夸大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多普勒超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130例有眩晕、恶心、颈部不适等症状患者分别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其中,1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30例中125例检查满意(96.2%),12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MR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相符11例(91.7%),多普勒检查与DSA检查相符7例(58.3%)。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病变诊断是准确、可靠的,比较常规的超声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及方法: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1,速度:27.50 mm/rot,对比剂量100-120 ml,注射速率:3.0-3.5 ml/s,使用SmartPrep自动跟踪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22例中有髂总动脉瘤2例,小腿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闭塞1例,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1例,闭塞2例,髂内、外动脉狭窄1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2例,小腿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2例,2例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2例同时行MRA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论使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优化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DSA和MRA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颈动脉血管病变.结果 DSA与MRA检查颈总动脉血管按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与MRA检查颈内动脉血管按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对颈总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92.6%;MRA对颈内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91.0%.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MRA的无创性检查优势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8.
3D TOF MRA与3D 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刚  戴工华 《中外医疗》2008,27(29):13-15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与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50例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剂Gd-DTPA,0.2mmol/kg,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采用3D CE-MRA法显示下肢动脉直观清晰,发现18例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而TOF法却显示有34例动脉狭窄或连续性中断,并且对病变程度有明显"过高评估".CE-MRA显示胫腓动脉明显优于TOF法.结论 3D CE-MRA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CT及MRI血管成像在糖尿病足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病患者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及CTA检查,检查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对靶血管进行重建成像,分析其狭窄情况并分级.结果 30例患者MRA显示尚可,4例足部显示欠佳,进行二次扫描,1例患者为截肢术后,单侧显示欠佳.10例CTA图像显示好,MIP重建后很好的显示狭窄段的血管、斑块等.结论 CT及3D CE-MRA在糖尿病病外周动脉病变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均能很好的显示靶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8例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MRI和MRA表现,评价MRI和MRA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8例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给予MRI平扫及MRA检查。结果 MRA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表现为多支、双侧受累,均见脑底异常血管网。MRI平扫显示脑梗死4例,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结论 MRA作为无创伤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本病,结合MRI平扫可同时显示脑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