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连丰 《海峡药学》2013,25(3):164-165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96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个48例,对照组综合治疗同时采用体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莫沙必利0.2mg/(kg.次)鼻饲,每6h 1次,疗程7~10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5.83%、体质量日平均增加(20.67±7.45)g高于对照组的85.42%、(15.41±6.78)g;达全肠道喂养时间(15.38±8.62)d短于对照组的(20.65±7.45)d(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变,4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停用药物2天后均能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疗效显著、药价便宜、未发现不良反应、可操作性强易于临床尤其是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
四磨汤加山药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加山药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5例需经鼻饲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根据是否辅以四磨汤口服液加山药随机分为两组。记录入液量、奶量、热卡及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时间,记录喂养相关情况;同时进行食管24h pH值监测,记录以下指标:24h内总反流次数;反流指数(RI);反流持续时间〉5min次数;pH〈4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时间。结果四磨汤组24h内反流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0~24)次,13(6~28)次,P〈0.05];pH〈4的总时间和反流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1.64±4.23)d,(15.75±4.55)d,P〈0.05]。结论早产儿鼻饲管喂养期间给四磨汤口服液加山药是一种安全简单的辅助喂养方法,可有效的减少胃食管反流次数,对胃肠动力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俊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75+78-75,78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试验对象是73例生后6d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37例新生儿(红霉素组)[胎龄(32.11±2.01)周,出生体重(1520±290)g]静脉滴注红霉素3mg/kg,每天1次,其中,5例疗效不明显剂量增加至5mg/kg。36例(非红霉素组)[胎龄(32.61±2.10)周,出生体重(1560±330)g]未使用红霉素。结果:红霉素组治疗后胃潴留和小肠排空的X线征象显著提高,比较红霉素组和非红霉素组,开始恢复肠道喂养的时间为(8.9±2.3)d和(13.8±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始成功肠道喂养100ml/(kg·d)的时间为(15.0±3.8)d和(22.3±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霉素组没有心脏和血检方面的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孕28~32周出生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方法喂养,干预组则在每次哺乳前给予NNS。比较2组早产儿胎便排出情况、拔除胃管哺乳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早产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以及自鼻胃管喂养至拔除胃管哺乳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喂养过程中胃食管反流和胃潴留发生率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7.5%、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NNS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过程中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消化功能,缩短胃管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喂养不耐受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共61例,根据是否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联合疗法,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每天大便次数、胃残留奶量、呕吐消失天数、每天奶量。结果治疗组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残留奶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呕吐消失天数、奶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返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减少患儿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给药对早产儿胃肠蠕动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喂养不耐受患儿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平均(8±4.1)d,对照组(15±5.5)d,(P〈0.01),治疗组每日体质量增长(22±3.4)g,对照组每日体质量增长(15±4.4)g,(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云 《海峡药学》2009,21(11):141-14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索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120例,均常规护理,治疗原发疾病及静脉营养;观察组用红霉素3~5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连用10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胃潴留消失快、完全经肠道喂养时间短、黄疸持续时间短、日体质量增长、住院天数少(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有利于促进喂养耐受性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抚触配合常规治疗用于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喂养困难的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 =49)与对照组(n =49)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早产儿给予抚触治疗,3次/d,15 min/次,疗程4~5 d,对照组早产儿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给予红霉素治疗的对照组呕吐时间[(2.0±0.5)d]、体重增加[(341.2±38.4)g]、奶量增加量[(3.1±0.3)ml]、胃残余量[(4.3±0.5)ml]、治疗总有效率(57.1%),给予抚触治疗的实验组呕吐时间[(1.8±0.7)d]、体重增加[(356.5±35.3)g]、奶量增加量[(3.7±0.4)ml]、胃残余量[(4.8±0.3)ml]、治疗总有效率(63.2%)。结论新生儿抚触配合常规治疗用于早产儿喂养困难与传统红霉素治疗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红霉素治疗,抚触治疗没有不良反应,易于操作,同时能加快早产儿消化系统的发育,对临床治疗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岐四联活菌片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12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剂量红霉素5 mg·kg~-1d~-1,ivd,双岐四联活菌片0.5 g·kg·d~-1,po,连用7 d)和对照组(常规早产儿治疗)。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8.33%(23/60例),对照组为43.33%(26/60例),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取得完全肠内营养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血清胆汁酸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则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肝功能、生化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可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并能减少长期长期静脉营养相关的胆汁淤积改变及减轻早产儿黄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早期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鼻饲、适当部分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喂养不耐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胆红素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好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小剂量红霉素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其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NICU科2005年1月~2010年10月152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两药联合治疗组各38例。4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分别给予微生态制剂口服、小剂量红霉素静滴及二药联合应用。结果: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8%,两药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微生态制剂组及小剂量红霉素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3A1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100mg·kg-1)和阿帕替尼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mg·kg-1),每组5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除地塞米松组连续给药3d外,其余各组连续给药14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以睾酮为探针,测定睾酮经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后转化的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6β-OHT)的生成速率,以评价各组CYP3A1酶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阿帕替尼高、中、低剂量组6β-OHT的生成速率分别为(3.41±0.39)、(23.36±1.76)、(4.25±0.48)、(3.82±0.40)、(3.48±0.74)nmo·lmg-1·min-1,与地塞米松组比较,阿帕替尼各剂量组6β-OHT的生成速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帕替尼对大鼠肝细胞CYP3A1酶活性无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和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0例,Ⅰ组为对照组,Ⅱ、Ⅲ组在早产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Ⅲ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有治疗作用,二者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mg/kg,q8h,于喂奶前30min喂人,疗程5-7d。结果应用西沙比利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增加(47±26)ml/kg,胃潴留量减少(3.14±1.39)ml,体重增加(0.59±0.11)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且价廉、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以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早产儿配方奶粉以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非营养吸吮,观察两组早产儿营养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7.9±.8)d,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d)的时间为(11.6±.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2±.9)d和(14.8±.8)d(P均〈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1.11%)(P〈0.05);gL察组摄入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残奶量、呕吐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营养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CHPF)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喂养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40例分为CHPF组及标准早产儿配方奶组(SPF组),比较两组的体格发育指标、喂养不耐受率、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使用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结果:与SPF组比较,CHPF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6.25%vs 33.33%),每天体质量增长[(18.06±1.84)g vs(13.58±1.74)g]、每周身长增长[(1.07±0.14)cm vs(0.89±0.18)cm]、每周头围增长[(0.78±0.12)cm vs(0.52±0.09)cm]加快,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6.9±4.4)d vs(21.1±5.0)d]、静脉营养时间[(11.6±2.1)d vs(14.1±2.0)d]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4±0.8)d vs(9.3±1.8)d]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PF能够促进胃排空,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并使其更早达到全胃肠道喂养,从而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CHPF可用于早产儿开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两种缓释剂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联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第三磨牙发生冠周炎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在进行常规盲袋冲洗后将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及1cm长甲硝唑棒置入盲袋内,3d后复诊;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冲洗,局部导入1%碘甘油,1次/d,第4天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和63.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冠周疼痛和肿胀的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lt;0.01)。结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联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口服小剂量红霉素[3~15 mg/(kg·d)]防治早产儿(胎龄<37周)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相关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  相似文献   

19.
赵秀虹 《中国医药》2013,(11):1591-1592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诊治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雷尼替丁、多潘立酮、硫糖铝悬液。比较2组总有效率以及食管pH值〈4次数、反流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H〈4次数、反流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观察组:(36±13)次、(2.0±1.1)次、(14±12)rain、(6±3)%;对照组:(45±16)次、(2.7±1.2)次,(17±11)min、(7±5)%]与治疗前[观察组:(79±12)次、(5.7±2.2)次、(38±16)rain、(18±7)%;对照组:(78±16)次、(5.9±2.9)次、(36±12)rain、(2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H〈4次数、反流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对非洛地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1625、542、181mg·kg-1)YQFM组和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尾静脉连续注射给药8d,第8天给药后各组均立即灌胃给予非洛地平0.5mg.kg-1,灌胃后0、0.5、0.75、1、2、2.5、3、3.5、4、5、8、12、24、48h于眼底静脉丛取血,以液质联用检测非洛地平在各组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利用TopFit2.0软件拟合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空白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YQFM组非洛地平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50.67±8.99)、(37.78±7.74)、(40.31±6.03)、(45.24±8.03)μg·L-1,AUC0~48h为(532.21±102.15)、(395.75±85.85)、(424.80±77.53)、(489.87±94.81)μg.h.L-1,t1/2为(17.47±4.31)、(17.04±3.20)、(16.75±4.04)、(16.59±3.52)h,CL为(0.19±0.04)、(0.27±0.03)、(0.26±0.03)、(0.22±0.04)L·h-1;非洛地平药动学参数符合一室模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YQFM组cmax、AUC0~48h明显减小,CL明显增加(P〈0.05或P〈0.01),3个剂量YQFM组间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QFM高、中剂量能明显加快非洛地平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和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