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仲景用芍药止痛的配伍规律探讨帅在芬(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张仲景芍药配伍规律止痛综观《伤寒论》,全书113方,有30方用芍药;《金匮要略》全书205方,有33方用芍药。其用药的次数仅次于甘草,桂枝,大枣和生姜。芍药之用有三:一是养...  相似文献   

2.
杏仁味苦、性温,归肺、大肠经。《神农本草经》言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但仲景将其与它药精当配伍,有效地扩大了它的运用范围。本文试以仲景部分方剂为例,对此做—浅析 一、解表宣肺散邪 风寒外束,肺失宣降,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脉浮者,仲景往往以杏仁、麻黄并用,开腠理、宣肺气。如麻黄汤、大青龙汤、厚朴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文蛤汤、麻黄加术汤等,均是以麻杏并用,治疗外感风寒者。许宏论麻黄汤云:“麻黄味苦辛,专主发汗,故用之为君;桂枝味辛热,以辛热之气佐之散寒邪,用之为臣;杏  相似文献   

3.
仲景辨治咳喘21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关辨治咳喘的条文分析归纳为21法,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是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精髓所在,并为临床应用经方治疗咳喘病提供了灵活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1甘草干姜汤 原文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相似文献   

5.
仲景创制典型解表剂30余首。其选药组方配伍特点鲜明,直至目前仍然是解表剂的主要配伍形式,对当今临床有极高的实用和指导价值,由此亦可看出仲景对外感表证组方遣药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茯苓,甘、淡、平。首载《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不饥延年”。仲景在经方中灵活运用茯苓,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尤其是许多与茯苓有关的配伍应用,更是经久不衰。1.茯苓与猪苓相伍淡渗利水,主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之证。茯苓,《药品化义》曰“益肺于上源,补脾于中部,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通调水道,以输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涩而能利。”与猪苓相配,更是相辅相成,增强了利水渗湿之功。如五苓散用治“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用药精奥,配伍微妙,本文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为基础,对<金匮要略>中经方用药配伍规律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上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对上气诊治作了系统的论述,但后世医家对上气的词义认识不够统一。通过疏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参考医学典籍,结合临床实际,认为《金匮要略》中的上气有病名及症状双重含义。作为疾病,其病位在肺,症状特点为气上冲,常引起咳嗽,或与咳、喘伴随发生,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别,《金匮要略》针对上气分为寒饮郁肺、饮热郁肺、虚热犯肺、痰饮壅肺四证进行辨治,既重视病机,亦重视药证的对应。故对经方证治的认识和理解,应辨证与方证互参,方能贯通经方之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载方共300余首,上溯歧黄,下逮百世,有方书之祖称。仲景对于继承发扬汉代以前的医药学遗产,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开创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临床医学理论。从其书中可以看出,在方剂组合结构及有关事项如命名、配伍、加减、运用等方面已有极大发展,兹就书中方剂的基本要素作一管析。  相似文献   

10.
对仲景治疗下利属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所采用的不同方剂进行归纳总结,如热利以白头翁汤、黄芩汤治疗;实热利则以大、小承气汤治疗;寒证以四逆汤等治疗;虚证或虚寒者,以理中丸、赤石脂禹余粮汤等治疗。通过对以上方剂的分析,结合临床体会,归纳其治疗下利的配伍规律,为目前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制止嗽膏对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风寒咳嗽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止嗽膏穴位贴敷,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止嗽膏穴位贴敷能辅助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治疗内伤咳嗽要辨清热痰、湿痰、气虚、阴虚等,治疗时则要强调消法的运用。此法适用于痰、瘀积聚所致的顽固性内伤咳嗽,具体可分为祛痰化瘀消积三类。采用渐消缓散的方法,达到祛除痰、瘀以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止嗽饮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予黄芪止嗽饮治疗,对照组予克洛己新干混悬剂口服,疗程7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咳嗽缓解和消失时间。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和咳嗽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黄芪止嗽饮对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素圃医案》为明末清初新安名医郑重光先生晚年的医案集成,对于咳嗽一症,虽未设专篇,却颇有诊疗特色。素圃精于脉诊,辨咳嗽多凭脉用药,善以脉象分阴阳,辨证施治,辨寒即投热药,不囿于表象。若为阳伤咳嗽,则温补开泄,化其沉寒痼冷兼宣肺开泄;若为阴虚,孤阳上越而咳,则补阴益气以敛阳止咳;若为产后风寒咳嗽,必温辛行散不疑,扶阳解表。认为咳嗽的发生实由阳气不足所致,其各种治法的核心特点皆在于保证人体阳气的充盛,以达到对机体的温煦,使气机通畅,阴平阳秘,故明效大验,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15.
中医肿瘤方配伍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关联规则分析《中医方剂大词典》中肿瘤方单味药、药对与药组之间的关联关系,初步探讨肿瘤方的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肿瘤方587首,分别采用频繁模式、Apriori算法,分析单味药、药对与药组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 显示肿瘤方选用的药物多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代表药物如三棱、莪术、木香、陈皮等。结论 肿瘤方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与行气止痛药物配伍使用,在此基础上配伍补气健脾、温阳散寒或者化痰散结的药物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第一军医大学改进的紫外吸收法,对照观察了气滞血瘀证和健康受试者血浆中分子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组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之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气滞血瘀组M.M.S含量高于健康正常组,认为:经过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将M.M.S的测定,作为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天贝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贝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痰热咳嗽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对症抗炎、支持疗法,对照组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口服,治疗组给予天贝汤口服,并随证加减,疗程均为10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证候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天贝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咳嗽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咽合剂治疗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清咽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酮替芬+咳必清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的整体疗效和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结果(1)临床整体疗效: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7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临床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临床单个症状、体征疗效:在干咳方面,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咽部体征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主要症状总积分:治疗2个疗程后,2组各临床主要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清咽合剂治疗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膀胱咳的效果。[方法]采用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的治则,将54例具体分为风寒外袭、风热外袭、燥邪外袭、肝火炽盛、肺肾两虚五型,进行辨证施治。[结果]治愈38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中医药治疗膀胱咳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益气养阴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于缓解期给予益气养阴法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的变化,以评价该疗法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肺功能PEF、PEV1有明显改善(P0.01),CD8+升高(P0.01),CD3+、CD4+、CD4+/CD8+降低(P0.01),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达81.25%。结论益气养阴法可调节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外周血嗜酸细胞,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