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海洲 《中医杂志》2004,45(6):410-410
浙贝母宣肺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中成药中之保肺、定喘、止咳、消瘰者多含此药.今认为其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故常用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感冒、胸膜炎所引起之咳嗽,有消炎止咳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9)
目的观察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试验和豚鼠枸橼酸引咳试验,研究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活性;小鼠气管酚红排泌试验研究化痰活性;辣椒素刺激C-纤维释放P物质试验观察止咳作用机制。结果浙贝母花水提物与宁海白枇杷花水提物(1∶4)配伍组可明显延长小鼠和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P0.05),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黏膜酚红的排泌量(P0.05),对C-纤维释放P物质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浙贝母花水提物与宁海白枇杷花水提物(1∶4)配伍组具有止咳、化痰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C-纤维P物质释放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不同溶媒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溶媒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及薄层扫描法测定。结果:总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水提最低,其次是95%乙醇、60%乙醇、甲醇、70%乙醇,结论:以甲醇及70%乙醇为溶媒提取浙贝母生物碱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如何建立一套既能关联临床功效和安全性,又客观可靠、简便可行的中药品质评控方法和标准,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根据中药质量评控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将在构建化学成分分析与生物效应关联检测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套中药品质综合量化集成的评控新方法——中药效应成分指数(effect-constituent index,ECI),并结合实例分析对其研究思路进行阐释,以期使中药质量标准更好地助力于中药发展并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5.
海蜇是中医化痰名方“雪羹汤”的组成药物之一,具有化痰消痞功效,能治疗哮喘、胸痞、腹痛、症瘕等病症。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海蜇具有的降血压、降血脂、治疗淋巴结肿大等功效、与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效应有关。中医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临床报道中海蜇所治疗的病症有相似之处,大都属于中医痰证的范畴。这为进一步开展海蜇化痰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橘红化痰胶囊中吗啡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ODS-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以乙腈acetonitrile-0.01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0.005mol/L庚烷磺酸钠水溶液(18:42:40)为流动相movingphase;检测波长为220nm;进样量10μL。结果吗啡在0.04816-0.43344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8.63%(RSD为0.84%,n=6)。结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度、精密度、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等特点,可以作为橘红化痰胶囊中吗啡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附子中有毒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色谱方法,比较附子单煎、附子与浙贝母合煎后有毒成分的变化趋势,从而从化学成分变化角度证明中医理论——十八反的科学内涵;方法:试验用二氯甲烷(CH2CL2)和三氯甲烷(CHCL3)分别对采用同一煎煮条件得到的单煎、合煎物进行萃取处理,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D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规定对该样品进行HPIC测定;结果:发现在相同处理条件下,附子与浙贝母合煎样品中的有毒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高于附子单煎样品;在此测定条件下可以有效的分离上述3种成分。且测定成分附近没有干扰峰;结论:经过与浙贝母合并煎煮后,有毒成分乌头碱、次乌头以及新乌头碱的含量显著提高,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证明中药配伍理论——“十八反”具有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硼对浙贝母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硼肥对浙贝母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4种不同用量的硼肥处理,以产量、品质及种子饱满率、千粒重和发芽率为指标.结果 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对产量、品质提高均有显著的作用,以每公顷施爱力硼3.0 kg最为适宜,产量提高28.37%,一级品率提高45.77%,贝母素含量增加10.71%;种子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 硼能显著提高浙贝母产量、品质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9.
直径仅1厘米左右的浙贝母小鳞茎遗留在地内,因“小”而未被利用,经观察研究并培育试种,证明可作种用鳞茎,颇有经济价值,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和品种对浙贝母主成分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和品种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与内在生理生化特性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法和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提取浙贝母总生物碱和PAL、PPO、CAT、POD及叶绿素,并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与活性测定。结果:不同产地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狭叶浙贝母鳞茎以金华磐安种植的最高,为0.0158%,其他产地的含量比较接近。不同品种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组织部位的含量不尽相同,其中鳞茎和地上茎的生物碱含量以狭叶贝母最高,其次为宽叶、多籽、大个和小个;而叶中生物碱含量以多籽贝母为最高,其次为宽叶、狭叶、小个和大个。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5个品种中狭叶贝母的各项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其他品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各有差异,且不同部位活性也各不相同。从不同产地来看,磐安、章水、南通的贝母在不同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上各有差异,其中在PAL、CAT、POD的活性上,章水贝母均要高于金华和南通贝母,而从PPO的活性和叶绿素的含量来看,则是金华贝母要高于章水和南通贝母。结论:不同产地和品种对浙母主成分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11.
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艳  李萍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6):1257-1259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并对市售17批样品进行考察,制定含量限度。方法色谱柱:Agilent Hypersil BDS-C18(4.0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 mL·min-1; 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85℃,载气流速为2.2 L·min-1。结果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线性范围分别为47.02~1 003.46.92~1 001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98.7%,RSD分别为2.1%,2.5%(n=6)。通过市售17批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测定,制定了不同规格浙贝母的含量限度。结论此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浙贝母的质量评价,为2005年版药典中浙贝母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浙贝母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浙贝母药材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比较全面的评价方法。方法:Welch XtimateTM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10 mmol·L-1乙酸铵溶液(氨水调pH至10.0),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色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测定了16批浙贝母药材,提取7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所收集的16批样品进行系统比较与归类,16批样品分为2类。结论:该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以为浙贝母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浙贝母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方法:以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以乙醇用量、乙醇浓度、回流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开展正交试验,以回流次数单因素考察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6 倍量溶媒,提取2 次,每次2 h.结论:所优选出的提取工艺方法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及薄层扫描法测定。结果:在与不同药物的配伍中,浙贝母与桔梗配伍水提得到的总生物碱、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含量最高,与三棱、红花,甘草配伍水提得量次之,而与三棱配伍水提量最低。结论:不同药物配伍对浙贝母生物碱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4种无硫化产地加工条件下,浙贝母的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为筛选出技术先进、适合推广的浙贝母产地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成品外观、含水量、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为指标,比较贝壳粉吸附、生切烘干、冷冻干燥、微波干燥4种产地加工工艺对浙贝母外观和质量的影响。采用HPLC-ELSD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流动相乙睛-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 m L·min-1,漂移管温度85℃,载气流速2.2 L·min-1。结果:各工艺条件下成品外观差异较大,以冷冻干燥品为最佳;含水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25~4.625,0.94~4.7μg;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总量的平均回收率98.58%。各工艺条件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总量存在一定差异,冷冻干燥品中含量最高,微波干燥品和生切烘干制品次之,贝壳粉吸附制品含量最低。结论:浙贝母质量应从源头上注重产地加工的安全性,建议可采用微波干燥代替传统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医中药越来越重视,中药材的品质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由于中药材生产种植缺乏对科学的理论指导、药材产地的区划研究不够全面等原因,导致中药材无论是品质、产量还是价格都一路走低。而这样的情况不但导致了高品质药材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也给以药材种植为经济支持的地区和人民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对浙贝母药材的品质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浙贝母存在良莠不齐、品种老化、质量差距大等问题,而生态环境对药材的质量与产量有着重大影响,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材的质与量。为解决高品质药材生产问题,查阅多方文献发现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是找出中药材品质与环境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方法之一,在浙贝母药材全国产地适宜性区域划分、道地产区的确立和药材种植适宜新产区的发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浙贝母药材的资源现状、质量评价和其生态适应性研究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浙贝母药材药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生产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助于解决现阶段以浙贝母药材为代表的中药材产区退化、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浙贝母药材中贝母素甲含量的结果差异。方法:分别采用2种方法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对测定结果的精密性与准确性及对不同批药材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方法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的精密性与准确性均较好,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偏高。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能更好地控制本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实现浙贝母切片角度的自动识别。方法 通过数据增广构建16 000张包含不同角度浙贝母的图像数据集。对YOLOv7-tiny算法进行改进,将普通卷积替换为鬼影卷积(GhostConv),优选添加坐标注意力机制(CA),将部分激活函数替换为计算量更小的HardSwish函数,在损失函数中添加角度识别误差的惩罚项,并针对同一目标有多个识别结果的现象修改非极大值抑制(NMS)策略。为验证不同改进点对算法模型优化的有效性,对所有的改进点进行消融实验,通过对比在原模型或增加了已验证有效性的改进点的模型基础上增加某改进点前后的预测结果,以评价指标的改善,证明该改进点的有效性。结果 改进的浙贝母切片角度识别算法所需参数量约为原算法的55.4%,计算量约为原算法的59.4%,交并比(IoU)为0.5时的平均精度均值(mAP@0.5)上升了12.2%,识别角度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5.02°,较原始算法降低了4.58°,在本研究实验环境中,单张图片平均识别时间可达8.7 ms,远快于人类平均反应时间。结论 该研究使用改进YOLOv7-tiny算法实现了浙贝母切片角度的识别,且较原模型更轻量,识别准确度更高,为稳定、准确的浙贝母切片自动化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为其他中药的自动化炮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2013年72批川贝母药材及饮片全国抽验情况,总结我国川贝母的质量问题,并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在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方法,对所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和研究,发现并探讨其质量问题和检测方法。结果 抽验结果表明,市场上川贝母的不合格率为25.4%,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在检验中对取样环节应予以明确规定。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标准,加强质量监管,并建立专项抽验的长效机制,保证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川贝母5种不同基原植物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上下载川贝母及其常见混伪品共10个物种13个样本的ITS2序列。用MEGA4.1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并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最后利用ITS2序列重构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川贝母基原植物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276,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0583;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ITS2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重构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川贝母不同基原物种聚为一支,能较好与混伪品区分。研究结果表明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成功鉴定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为川贝母混伪鉴别提供了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