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八正散加减方治疗对痔瘘术后湿热下注型尿潴留患者恢复排尿时间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将320例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每日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2 m L,治疗组给予八正散加减方口服,并将药渣局部热敷,观察2组第1次排尿时间、排尿状况、膀胱内残余尿量,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第1次排尿时间和间隔排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排尿困难程度、小腹症状、尿等待及尿意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八正散加减方能有效缩短痔瘘术后湿热下注型尿潴留患者排尿时间,具有疗效稳定、见效快、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湿热下注型痔瘘术后尿潴留(UR)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4例痔瘘术后U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新斯的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正散加减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后首次排尿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缩短、膀胱残余尿量(RUV)显著减少、最大尿流率(Qmax)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9.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出血、疼痛及再次发生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下注型痔瘘术后尿潴留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更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自主排尿功能,临床疗效优于新斯的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对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4只,脊髓横断术后纳入37只,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16只、电针组16只。电针组于大鼠出现尿失禁后给予电针双侧"次髎",每日1次,每次2h,共治疗14次。于治疗前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于末次治疗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骶髓排尿中枢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的最大膀胱内压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最大膀胱顺应性降低(P0.05),骶髓排尿中枢c-fos表达增多(P0.05)。治疗后,电针组的最大膀胱内压明显降低(P0.05),最大膀胱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骶髓排尿中枢c-fos表达较模型组减弱(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能抑制脊髓横断大鼠的膀胱活动过度状态,可以降低骶髓排尿中枢c-fos的表达,表明C纤维活动减弱,这可能是电针"次髎"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八正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及对血清中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及常规尿潴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八正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单次尿量和尿管留置时间、尿动力学参数、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SP和CGRP及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D),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单次尿量、最大尿流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及最大尿意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排尿无力、小腹坠胀、怠倦乏力评价均有降低(P 0. 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P和CG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XOD,MDA水平降低更明显,而SOD升高更显著(P 0. 01)。结论:八正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取得了一定疗效,其上调体内SP和CGRP水平及增强抗氧化作用可能与上述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樱通淋汤对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膀胱颈挛缩患者T淋巴细胞及尿流率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74例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颈挛缩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均根据尿细菌培养以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予坦索罗辛0.2 mg/次,日1次口服,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中药金樱通淋汤口服,均治疗15 d。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球蛋白水平,评估尿动力学变化,行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CD+3、CD_4~+以及CD_4~+/CD_8~+水平升高(P0.05),CD_8~+水平降低(P0.05),血清IgG、IgM以及IgA水平升高(P0.05),尿动力学Q_(max)和Q_(ave)升高(P0.01),PVR降低(P0.01),夜尿次数、排尿困难、腰膝酸软以及小腹胀满等中医主要症状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3、CD_4~+以及CD_4~+/CD_8~+水平较高(P0.05),CD_8~+水平较低(P0.05),IgG、IgM以及IgA水平较高(P0.05),尿动力学Q_(max)和Q_(ave)较高(P0.01),PVR较低(P0.01),夜尿次数、排尿困难、腰膝酸软以及小腹胀满等中医主要症状评分较低(P0.01),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金樱通淋汤能提高顽固性尿路感染所致膀胱颈挛缩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尿液排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予以针灸结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对照组50例予以补中益气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排尿相关指标(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治疗后120min内的排尿总量)、小腹症状和排尿状况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0min内的排尿总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小腹症状、排尿状况的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小腹症状、排尿状况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补中益气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痔瘘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以及艾灸穴位治疗对于防止痔瘘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痔瘘术治疗的肛肠疾病患者2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艾灸穴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排尿情况以及尿潴留的病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4 h自行排尿21例(17.2%)、术后8 h自行排尿97例(79.5%)、尿潴留4例(3.2%)。而对照组术后4 h自行排尿16例(13.1%)、术后8 h自行排尿73例(59.8%)、尿潴留33例(27.1%)。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以及尿潴留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痔瘘术后由于膀胱括约肌无力以及麻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尿潴留,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严重阻碍,而采取艾灸穴位治疗,能有效预防尿柱留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膀胱肌力,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脊髓损伤后OA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尿道膀胱镜下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八髎穴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每次排尿量变化,尿动力学变化,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及每日漏尿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尿动力学参数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及膀胱顺应性升高(P0.05),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降低(P0.05),I-QOL评分升高(P0.05),OABSS评分下降(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后OAB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尿动力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部针刺联合补肾升阳方汤治疗肾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间歇性导尿治疗,实验组另给予腹部针刺联合补肾升阳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_(max))、最大尿意膀胱容量(VMCC)]、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QOL)评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年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前2组PVR、Q_(max)、VMCC、QOL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PVR、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Q_(max)、VMCC明显升高,且治疗后实验组PVR、QO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Q_(max)、VMCC升高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2.50%、1年随访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高、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针刺联合补肾升阳汤治疗肾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调节患者尿流动力学、提高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并取得理想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通关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尿潴留肾气亏虚证的疗效,及对血清中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中风后尿潴留患者104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根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及常规尿潴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通关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单次尿量和尿管留置时间、尿动力学参数、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SP和CGRP及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D),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单次尿量、最大尿流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及最大尿意膀胱容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排尿无力、小腹坠胀、怠倦乏力评价均有降低(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P和CG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XOD,MDA水平降低更明显,而SOD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加味通关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尿潴留肾气亏虚证取得了一定疗效,其上调体内SP和CGRP水平及增强抗氧化作用可能与上述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并收集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及住院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UC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的松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补脾益肠丸,6 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给予口服健脾清肠方,每日1剂,水煎300 m L,每次150 m L,2次/d,早晚分温服。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患者肠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内镜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显著减少(P 0. 01);观察组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症状积分均显著减少(P 0. 01),且观察组黏液脓血便、腹泻症状积分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减少(P 0. 01),且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内镜评分均显著减少(P 0. 01),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 0. 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UCAI),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及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结论:健脾清肠方能有效改善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黏液脓血便、腹泻症状,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内镜评分和降低炎症指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热祛痹汤治疗湿热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以及对膝关节液和血清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7(ADAMTS-7)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湿热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共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清热祛痹汤治疗,1剂/2 d,早晚温开水内服;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膝关节液和血清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7(ADAMTS-7)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液和血清中ADAMTS-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OM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清热祛痹汤治疗湿热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WOMAC量表各项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上调关节液和血清中ADAMTS-7水平而降低COMP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化湿配方颗粒治疗脾虚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根据标准募集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湿热型NAS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1∶1比例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在运动和饮食调整基础上,对照组予安慰剂颗粒剂,治疗组予健脾理气化湿方颗粒剂口服,疗程共2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检查,评估疗效并观察FFA,HOMA-IR和APR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52.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F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APRI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PRI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理气化湿方对脾虚湿热型NASH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显著降低FFA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80例SCI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对照组予八髎穴单纯针刺法,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时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检查膀胱残余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漏尿次数、日单次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14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方面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4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髎穴烧山火针法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尿路综合管理的超早期康复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4),2组均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尿路综合管理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发病24 h内开启此康复模式,而对照组在发病满2周时开启,疗程1个月,比较2组尿失禁严重程度积分与相关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尿失禁严重程度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个月后,2组最大尿流率和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 0. 05);最大逼尿肌压,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尿路综合管理的超早期康复模式,较之早期康复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症状与程度,改善膀胱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前列癃闭通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癃闭通片保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BPH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成药组各45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次,1次/晚;非那雄胺片,5 mg/次,1次/d,口服。中成药组服用前列癃闭通片,4片/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肾(气)虚血瘀评分;B超检测前列腺大小、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QOL)评价;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经Ridit分析,中成药组疾病总体疗效和肾(气)虚血瘀证候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成药组I-PSS评分、QOL评分和肾(气)虚血瘀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两组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有所缩小(P<0.05或P<0.01);治疗后中成药组PVR少于西药组(P<0.01);中成药组Qmax,Qave均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中成药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低切、高切)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前列癃闭通片能缩小BPH(肾虚血瘀证)患者前列腺体积,减轻下尿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疾病总体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竹汤对气阴两虚,湿热痹阻型成人Still病(AOSD)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AOSD患者(气阴两虚,湿热痹阻型)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以青竹汤治疗,每日1剂,bid,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每次75 mg,bi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测定血清皮质醇(CS)水平。疗程结束后第4,8周随访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S水平升高(P0.05),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与血清CS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09),且症状改善程度对血清CS水平有依存性(P0.05)。疗程结束后第4,8周随访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竹汤可通过改善AOSD患者血清CS水平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8.
运用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变43例,设对照组43例,共治疗30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每日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观察结果表明温针灸疗法能够减少每日排尿次数,提高每次尿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乳岩宁方对绝经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正在接受内分泌治疗且具有类更年期综合征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岩宁方早晚各1次口服,两组疗程为2个月,分析两组改良Kupperman症状积分、生活质量、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血脂变化、免疫功能状态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际完成研究121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61例。治疗后观察组改良Kupperman症状积分较之前显著下降(P < 0.05),改良Kupperman症状积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和总分等生活质量项目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改善(P < 0.05);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较前加重(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在潮热盗汗、情绪抑郁、烦躁易怒、五心烦热、乏力倦怠、头晕耳鸣、总分等项目中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改善(P < 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后免疫指标CD3、CD4、CD4/CD8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有改善(P < 0.05);治疗后甘油三酯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前后对照无明显WBC、Hb、PLT、ALT、AST、Cr、BUN差异(P > 0.05)。结论 乳岩宁方对改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