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丹芎注射液是否具有血管刺激性、溶血和过敏性反应。方法家兔耳缘iv给予参丹芎注射液8mL/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d,停药48h后对注射部位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0.1~0.5mL参丹芎注射液在4.5~4.9mL兔红细胞混悬液中放置0.25~3h,观察对兔红细胞悬液的溶血及有无红细胞凝聚作用;豚鼠隔日ip给予0.5mL参丹芎注射液,连续注射3次,分别于末次致敏后第14和21天iv给予1.0mL参丹芎注射液进行激发,观察豚鼠30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结果参丹芎注射液对家兔耳缘静脉血管内皮没有损伤和刺激作用;兔红细胞溶血和凝聚作用阴性;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阴性。结论参丹芎注射液无血管刺激性、体外溶血性和全身主动过敏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注射用替加环素的安全性。方法 对注射用替加环素进行血管刺激、肌肉刺激、溶血性及被动皮肤过敏、全身主动过敏性、类过敏性试验。结果 注射用替加环素对血管无明显刺激性、对肌肉组织产生轻度可逆性的刺激,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凝聚作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试验未出现过敏反应;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ASA)试验部分豚鼠出现过敏反应;注射用替加环素与已上市药品Tygacil 在同等剂量下,豚鼠出现同等程度的类过敏反应。结论 注射用替加环素可能会引起肌肉刺激性及过敏、类过敏反应,临床应用时应关注患者给药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艾迪注射液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艾迪注射液进行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试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溶血试验、肌肉刺激性及血管刺激性试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在第1次给药后14 d及21 d,分别从足背静脉注射艾迪注射液观察注射后30 min动物的过敏症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采用伊文思蓝溶液分析法;体外溶血试验,观察本品在3 h内有无溶血和聚集现象;肌肉刺激性试验,观察2只家兔注射艾迪注射液后48 h的变化;血管刺激性试验,观察连续用药5 d艾迪注射液及生理盐水,以及恢复14 d后的注射局部血管和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艾迪注射液对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及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均未见明显过敏反应;未见明显体外溶血作用;对家兔股四头肌、耳缘静脉未见明显刺激作用.结论:艾迪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提示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舒洛地特注射液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舒洛地特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观察舒洛地特注射液对家兔试验部位及溶血的影响,采用主动全身过敏性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性试验观察舒洛地特注射液对豚鼠过敏反应的影响。结果舒洛地特注射液未见血管刺激性反应,给药结束24 h后家兔肌肉刺激性反应与上市药物对照一致,均为轻度刺激,14 d恢复期结束后均未出现刺激性反应及溶血和红细胞凝聚现象;豚鼠过敏性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试验动物注射舒洛地特注射液后未发生刺激性反应、溶血性反应及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安全性。方法 全身主动过敏实验:豚鼠隔日ip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供试品,20 mg/mL)、原研对照、生理盐水或人血清白蛋白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21天进行激发,观察激发后30 min内动物反应;被动皮肤过敏实验:在豚鼠背部分别sc不同稀释度的抗体血清0.1 mL进行被动致敏,24 h后iv激发,30 min后处死,测量皮肤内层的蓝斑大小;家兔血管刺激性实验:连续耳iv供试品5 d后,于给药结束及恢复期取双耳进行HE染色,观察其对注射部位血管的刺激性;体外溶血实验观察供试品3 h内有无溶血现象。结果 20 mg/mL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无豚鼠全身过敏现象及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未见血管刺激性;未见溶血现象发生。结论 20 mg/mL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无明显过敏反应、刺激性、溶血现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樊华  康强  余洋  王秀英 《中国药师》2014,(4):675-677
目的:对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进行安全性试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动物(家兔,豚鼠)进行血管刺激性试验: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各连续用药3 d,以及恢复72 h后注射局部血管和周围组织反应情况;肌肉刺激性试验:观察4只家兔注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后48 h 的变化;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健康豚鼠末次致敏后第14天,静脉注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观察注射后30 min 动物的过敏症状;溶血试验:观察本品在3 h内有无溶血和聚集现象。结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家兔耳静脉血管有轻微刺激性,而对兔股四头肌未见明显的刺激性。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试验未见明显过敏反应。鸦胆子油乳注射液(9、3倍稀释液)在3 h内均出现溶血现象,而原液3 h内未见溶血。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安全性试验结果提示临床应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血液学指标变化以及注意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I类抗脑缺血候选药物2-(仪-羟基戊基)苯甲酸钾(dl—PHPB)冻干粉注射液的血管、肌肉刺激性和是否具有溶血、凝聚及过敏作用。方法Beagle犬静脉滴注dl—PHPB1.2,3.6,10.8g/L及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给药30d,每天1次,停药后观察3周;家兔耳缘静脉及股四头肌注射dl—PHPB1mg/kg和2mg/kg,给药7d,每天1次,停药后观察2周;进行病理检查。不同浓度的dl—PHPB在5mL兔红细胞氯化钠注射液中放置4h,观察溶血及凝聚作用。豚鼠静脉注射dl—PHPB3,30mg/kg,隔日1次,共5次,末次致敏后14d激发1次,激发剂量为致敏剂量的3倍,观察其过敏反应。结果dl—PHPB冻干粉注射液在兔及beagle犬的血管内皮及兔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的损伤和刺激作用;对兔红细胞没有致溶血和凝聚作用,豚鼠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dl—PHPB冻干粉注射液对用药血管、肌肉无刺激性反应,无红细胞溶血、凝聚现象及过敏反应。上述研究结果为dl—PHPB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血管刺激、溶血和过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血管刺激性和是否具有溶血、凝聚和过敏作用。方法兔耳缘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kg-1,连续3d,停药24h后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与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比较;体外不同浓度的银杏达莫注射液0.1~0.5ml在5ml兔红细胞氯化钠注射液中放置0.5~24h,观察对兔红细胞悬液的溶血作用及有无红细胞凝聚作用;给豚鼠腹腔注射银杏达莫注射液,每只0.5ml,qod×3次,2wk和3wk后分别再静脉注射该药,每只1ml,然后观察15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兔血管内皮没有损伤和刺激作用,与氯化钠注射液对照血管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对兔红细胞没有致溶血作用和凝聚作用,豚鼠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用药血管无刺激性反应,也无溶血及红细胞凝聚现象,对豚鼠无过敏反应。制剂有关安全性检测结果符合新药申报要求。  相似文献   

9.
阿替洛尔注射液对血管刺激、溶血和过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阿替洛尔注射液血管刺激性和是否具有溶血、凝聚和过敏作用。方法 :兔耳缘静脉注射阿替洛尔 ,0 .2 5mg·kg- 1,qd× 3d ,停药 2 4h后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并与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比较 ;体外不同浓度的阿替洛尔注射液 0 .1~ 0 .5mL在 5mL兔红细胞氯化钠注射液中放置 0 .5~ 2 4h ,观察对兔红细胞悬液的溶血作用及有无红细胞凝聚作用 ;给豚鼠腹腔注射阿替洛尔 ,每只 0 .5mL ,qod× 3次 ,2wk和 3wk后分别再腹腔注射该药 ,每只2 .5mL- 1,然后观察 30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结果 :阿替洛尔注射液对兔血管内皮没有损伤和刺激作用 ,与氯化钠注射液对照血管比较 ,两者无明显差异 ,对兔红细胞没有致溶血作用和凝聚作用 ,豚鼠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 :阿替洛尔注射液对用药血管没有刺激性反应 ,也无溶血及红细胞凝聚现象 ,对豚鼠无过敏反应。制剂有关安全性检测结果符合新药申报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氨甲环酸注射液进行临床前动物安全性评价试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先对豚鼠致敏,然后激发,观察动物反应。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静脉注射伊文思蓝,观察蓝色反应斑。体外溶血试验,观察供试品在3h内有无溶血和凝聚现象。血管刺激试验,观察本品对注射局部血管的刺激。结果氨甲环酸注射液对豚鼠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未见豚鼠过敏反应,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性试验背部皮肤蓝斑直径均为Omm,体外溶血试验在3h内未见溶血和凝聚现象,血管刺激性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血管刺激性反应。结论氨甲环酸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无血管刺激性、体外溶血性和过敏性反应,安全性良好,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薄荷脑鼻用原位凝胶剂,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考察。方法 采用去乙酰结冷胶为材料制备离子敏感性原位凝胶。考察鼻腔原位凝胶对蟾蜍鼻黏膜纤毛的毒性及大鼠鼻黏膜的影响;并进行家兔皮肤刺激实验和豚鼠皮肤过敏实验,观察皮肤反应并评分。结果 薄荷脑鼻用原位凝胶剂对蟾蜍鼻黏膜纤毛无显著毒性,对大鼠鼻黏膜形态及细胞分化无显著影响;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作用,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结论 薄荷脑鼻用原位凝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便、纤毛毒性低、生理相容性好的优点,开发为经鼻给药系统可行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相同剂量卵白蛋白和相同激发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致敏途径和激发途径的关系。方法 取300~400 g豚鼠7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3组,每组6只。以0.4%卵白蛋白溶液为受试物,氯化钠注射液为阴性对照,每组动物均隔日致敏1次,连续致敏3次,致敏剂量为0.5 mL(2 mg/只),末次致敏后第14天各组分别进行激发,激发剂量为1.0 mL(4 mg/只)。研究不同致敏途径和激发途径条件下,豚鼠主动全身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相同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时间的条件下,均以ip致敏的条件下,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的症状严重程度为iv激发 > im激发 > ip激发 > sc激发;均以im致敏的条件下,症状严重程度为iv激发 > ip激发 > im激发 > sc激发;均以sc致敏的条件下,症状严重程度为iv激发 > im激发 > ip激发 > sc激发;均以iv激发的条件下,症状严重程度为ip致敏 > im致敏 > sc致敏。结论 新药主动全身过敏试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应注意致敏途径和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溶血性、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检测受试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市售对照品(罗氏芬)局部毒性和过敏性,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分别采用肉眼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溶血性试验;以受试物或市售对照品临床iv最高浓度(93 mg·mL-1)连续4 d耳缘静脉推注给药进行新西兰兔血管刺激性试验;以临床im最高浓度(238 mg·mL-1,给药体积1 mL)连续4 d右后肢股四头肌im给药进行新西兰兔肌肉刺激性试验;采用传统豚鼠ASA进行过敏性试验,致敏剂量分别0.5、1.5 mg·kg-1,激发剂量分别为1.0、3.0 mg·kg-1结果 肉眼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均显示受试物及市售对照品无体外溶血和红细胞凝聚作用;临床等效剂量的受试物及市售对照品均无血管刺激性;最大给药浓度的受试物及市售对照品在末次给药后72 h均有重度肌肉刺激性,恢复期结束时受试物组与市售对照品组动物注射部位肌肉均见纤维化等正常修复现象;受试物及市售对照品均可见弱阳性全身致敏作用,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受试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市售对照品局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情况基本一致,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的延展和再评价。方法 将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用生理盐水配制成不同浓度,观察体外溶血试验中,是否有溶血和血细胞凝集作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后血管刺激性,以及豚鼠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并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进行注射用无菌粉末的pH值、不溶性微粒和渗透压检查试验。结果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在临床用药浓度下符合规定,高于此浓度时有体外凝血、溶血现象出现,且家兔耳缘静脉出现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而其渗透压和不溶性微粒仅在10倍临床用药浓度时超标。因此对血细胞和血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为药物本身所致。在豚鼠能承受的最大剂量下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在规定的用药浓度下有关安全性检测结果符合新药申报要求。临床用药时应严格遵循规定,避免对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损伤。特殊安全性试验的延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郭敏  周波  乔红群  白文霞  刘晶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4):324-326,347
目的考察吲哚美辛乳剂的皮肤刺激性和皮肤过敏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8只。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左侧给予吲哚美辛乳剂0.5g,右侧给予等量空白乳剂,连续给药14d。实验期间观察皮肤刺激反应,每组6只于末次给药后72h处死,取皮肤做组织病理检查,剩余2只于末次给药后14d取皮肤做病理检查。采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实验,于第0、7、14天给予吲哚美辛0.5g局部诱导,第28天在未给药豚鼠的肋腹部皮肤给予吲哚美辛0.4g以局部激发。结果吲哚美辛乳剂对兔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有轻微刺激性,但停药后可恢复,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结论吲哚美辛乳剂在临床上不宜长期使用,需重点观察皮肤刺激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注射给药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家兔耳缘静脉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体外溶血性试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给药部位血管无明显刺激作用,肌内注射给药对注射部位有一定的刺激性;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为阴性;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和凝集作用.结论 试验所用的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临床静脉滴注给药安全性较好,肌内注射给药对注射部位具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