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分别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和口服琥珀酸亚铁进行治疗8周。监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数量(RBC),血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口服组:HGB上升(10.2±1.3)g/L,RBC上升(1.1±0.24)×1012,HCT上升(3.6±0.67)%,SF上升(130.5±31.5)ug/L;静脉组:HGB上升(18.2±3.8)g/L,RBC上升(1.4±0.37)×1012,HCT上升(5.9±0.83)%,SF上升(421.6±64.8)ug/L。静脉组各项上升幅度与口服组上升幅度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较口服琥珀酸亚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苯中毒程度不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的临床改变特点. 方法 分别对60名健康体检者及72名苯中毒患者治疗前红细胞(RBC)和网织红细胞(Ret)进行测定,并依据苯中毒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中毒3组,对三组之间治疗前后红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正常对照组RBC与Ret分别为(4.81±0.33)×1012/L、1.10%±0.26%,苯中毒患者RBC与Ret分别为(2.97±0.24)×1012/L、0.89%±0.3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轻度、中度与重度中毒组治疗前RBC分别为(3.71±0.23)×1012/L、(3.33±0.34)×1012/L与(2.49 ±0.19)×1012/L,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治疗后苯中毒各组RBC数上升分别为(4.20±0.33)×1012/L、(3.91±0.28)×1012/L与(3.13±0.25)×1012/L,与治疗前RBC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苯中毒时可致RBC与Ret计数的降低,特别是中度、重度苯中毒时RBC数降低明显,苯中毒患者外周血RBC数的检测对于中毒程度的分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依倍(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36例MHD贫血患者应用依倍治疗12周,观察Hb、RBC、HCT、食欲及精神状态等变化以及副作用表现。结果:治疗前后患者Hb(g/L)分别为(69.55±12.02)和(84.20±14.26)、RBC(×1012/L)分别为(2.82±0.64)和(3.26±0.52)、HCT分别为(0.23±0.03)和(0.26±0.05),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部分患者血压升高(39%),经调整降压药物用量,血压得到控制。4例出现荨麻疹性过敏反应(11%),经对症处理消失。结论:依倍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疗效较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可控,而且价格较低,是MHD贫血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骨科腰椎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是否能明确减少异体血用血量,评价患者使用自体血后效果.为临床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患者术后使用库存血的数量、降低使用库存血的比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00例接受腰椎单一阶段后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是否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分为A、B二组,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和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比较二组患者的输血量,术后1dRBC、Hb、HCT,以及术后7dRBC、Hb、HCT.结果 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的患者术中输注异体血约48ml,异体血输入量远远低于不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手术患者.A组患者术后1d平均RBC、Hb、HCT分别为(2.96±0.36)× 109/L、(108.00±8.87)g/L和(30.52±2.87)%,B组患者术后1d平均RBC、Hb、HCT分别为(2.94±0.28)×109/L、(104.88±9.57)g/L和(29.80±2.07)%,二组各个指标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7d平均RBC、Hb、HCT分别为(3.49±0.33)×109/L、(120.58±7.02)g/L和(35.84±2.80)%,B组患者术后1d平均RBC、Hb、HCT分别为(3.43±0.35)×109/L、(117.88±7.87)g/L和(33.78±3.01)%,二组各个指标经t检验,平均RBC与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二组患者平均HCT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A组患者平均HCT高于B组患者.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减少手术中血液的丢失,减少库存血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日益提高,血细胞分析仪得以普及,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但在具体操作上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以免人为产生结果的误差。工作中我们发现2例结果中RBC、HGB、HCT明显偏高;例1 RBC5.83×1012/L,Hb181 g/L,HCT52.3%;例2 RBC5.5×1012/L,Hb178 g/L,HCT50.8%  相似文献   

6.
周鹏宇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63-206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方法:选取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肾性贫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每组对照组采用EPO治疗,治疗组在EPO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和HCT水平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间Hb、HCT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b(102.85±6.89)g/L、HCT(33.79±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52.63%VS 47.37%,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EPO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可明显改善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提高Hb、HCT水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贵州省从江县侗族进行血液学指标抽样调查分析,了解该地区侗族人群的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当地侗族241人,年龄(37±24)岁,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项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RBC计数低于3.5×1012/L者占6.2%,Hb低于110g/L者占39.8%,HCT低于37%者占17.4%,WBC异常达14%。结论:贫血、感染等情况在从江县侗族人群中较多见。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5岁,因右小脑上蚓部动脉瘤于2006年7月12日入院手术治疗.实验室检查:ABO血型正、反定AB型;Rh(D)阴性,抗体筛查阴性;RBC 5.17×1012/L;Hb 170g/L;红细胞压积(HCT)0.46L/L;血小板(PLT)183×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心肺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促红素(EPO)的水平以及患者对促红素的反应。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正常人、非癌性贫血患者的血清EPO水平,同时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数。分析各组EPO水平差异及其与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EPO为(2.72±1.50)μg/L,网织红细胞为(2.60±0.98)%;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EPO为(1.59±0.69)μg/L,网织红细胞(1.17±0.35)%;非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78±1.53)μg/L,网织红细胞为(5.46±2.12)%;血液肿瘤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其血清EPO、Hb、网织红细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肿瘤患者与非癌性贫血组患者比较,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EPO和网织红细胞值的相关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较正常人高,但机体对EPO反应性弱,血液肿瘤患者的贫血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中红细胞参数跟中心静脉压( CVP)以及血容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危重病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试验一:持续观察1例危重症患者41天,记录其CVP和红细胞参数,比较不同CVP水平间,红细胞参数的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VP与红细胞参数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对比,得到试验所需最合适的CVP水平以及对应的红细胞参数值。试验二:选取3名危重症患者,确认患者的最适合CVP及对应的红细胞参数值后,通过与实际检测的红细胞值对比,指导患者的液体管理。结果:试验一:CVP>10组的RBC、Hb、HCT分别为:3.01±0.31,87.6±6.5,0.269±0.020。显著低于CVP<8组(RBC、Hb、HCT分别为:3.61±0.26,105.7±3.9,0.335±0.018)。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VP与RBC、Hb、HCT均呈负相关。确定患者的最适合CVP为CVP 8~10 cm H2 O,相对应的最适合红细胞参数分别为:RBC 3.45×109/L,Hb 99.8g/L,HCT 0.310。试验二:在Hb明显高于设定的最适合Hb组中,补液后3名患者CVP均明显升高(P<0.05)。在Hb明显低于设定的最适合Hb组中,经过利尿对症处理后,3名患者的CVP明显降低(P<0.05),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红细胞参数跟CVP呈负相关,最适合CVP及最适合红细胞参数的设定对液体管理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慢性肾衰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继发性甲旁亢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口服1,25二羟胆骨化醇1.75μg/周-4μg/周,同时给予EP3000u皮下注射,2次/周。Ⅱ组单用EPO3000u皮下注射,2次/周,均观察10周,结果:Ⅰ组患者治疗后血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磷、血钙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Ⅱ组各项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大剂量1,25-二羟胆骨化醇治疗慢性肾衰继发性甲旁亢十分有效,慢性肾衰患者状旁腺激素继发性升高是EPO治疗拮抗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用EPO治疗肾性贫血前,应常规进行甲状旁腺检查,并对甲旁亢予以纠正,以提高EPO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门诊或住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羟基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TT)、血象指标(Hb、RBC、PLT、HCT)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APTT、FIB、T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Hb、RBC、PLT、HC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PLT、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96.7%)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席壮新  吴天勤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1512-1514,1517
目的:分析雄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加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观察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80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6、17、(IL-2、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以及疾病相关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观察组患者Hb、WBC、RBC、PLT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IL-2、IL-6、IL-17、TNF-α、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GF-β1、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PO、TPO、sVCAM-1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G联合环孢霉素、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增加骨髓细胞的造血功能,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所致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64例NSCLC患者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化疗同时皮下注射EPO,剂量为150 u.kg-1体重,每周3次;对照组化疗同时给予利血君口服,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起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均明显上升(P<0.01),且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EPO对非小细胞肺癌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促红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世瑶  赵江  吴萍  周盛英 《四川医学》2011,32(8):1257-1258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5月我院维持性血透患者38例,行EPO皮下或静脉注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检测Hb、HCT、RBC等指标,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Hb、HCT、RBC比用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PO治疗MHD患者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刘刚 《中国医学创新》2013,(25):121-122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组、左卡尼汀治疗组、促红素治疗组,每组30例。左卡尼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予左卡尼汀;促红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EPO。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加用左卡尼汀和EPO治疗。分析三组治疗1、6个月RBC、Hb、Hct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6个月RBC、Hb、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个月后,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组RBC、Hb、Hct高于左卡尼汀治疗组和促红素治疗组(P〈0.05);促红素治疗组RBC、Hb、Hct高于左卡尼汀治疗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比单一药物治疗疗效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红组胞生成素(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CRF)行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运用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贫血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BC、HCT、Hb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发生短暂性的腹痛、1例肌肉疼痛,未停药而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蔗糖铁联合EPO是治疗缺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可较好地改善血透患者的贫血状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马齿苋总黄酮抗小鼠缺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筛选马齿苋抗缺氧作用有效成分,并对筛选出的有效成分进行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马齿苋抗缺氧作用有效成分筛选: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总黄酮组、总生物碱组、多糖组、酸性成分组、碱性成分组、人参总皂苷组(阳性对照)和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每组10只.各组小鼠予以相应药物灌胃1周后,进行常压缺氧暴露生存时间实验,筛选出马齿苋抗缺氧作用的有效成分.马齿苋总黄酮抗缺氧机制研究: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总黄酮组、人参总皂苷组和生理盐水组,各组再分成3个亚组,即缺氧暴露12、24和36 h组,每组10只.将小鼠置于氮氧混合气(10% O2 90% N2)舱内分别缺氧暴露12、24和36h后,测定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压积、血浆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以及肾脏与大脑皮质EPO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马齿苋总黄酮组小鼠缺氧暴露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马齿苋总黄酮组小鼠不同缺氧时段肾脏和大脑皮质EPO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血浆EPO、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亦明显升高.结论:总黄酮是马齿苋抗缺氧作用的有效成分,其延长小鼠缺氧生存时间的机制可能是促进EPO的表达以及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降浊汤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浙江萧山医院肾内科60例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EPO注射液及口服铁剂、叶酸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健脾降浊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及血清钾(serum potassium,K)、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RBC、H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