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肿瘤性贫血25例,包括血液系统肿瘤。结果表明,治疗后贫血得以纠正,并且可减轻其血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治疗后网织红细胞(Rei)的上升,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刺激骨髓红系增 一定作用。25例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rHuEPO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77例肿瘤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0)含量和血常规,同时以20例健康查体的正常人为对照,分析EPO含量同血常规的关系。结果健康人群的EPO含量为(17.32±10.20)mIU/nd,恶性肿瘤患者为(44.34±35.26)mIU/ml(P<0.01)。其中不贫血的肿瘤患者EPO含量为(21.92±14.35)mIU/nd,贫血的肿瘤患者EPO含量为(51.18±36.95)mIU/ml,(P<0.01)。曾经做过化疗的肿瘤患者EPO含量为(28.08±18.23)mIU/ml,没有化疗的患者为(59.39±40.41)mIU/ml(P<0.01)。行含铂方案化疗患者的EPO含量为(22.26±14.26)mIU/ml,不合铂方案化疗的患者为(37.64±20.44)mIU/ml(P=0.011)。恶性肿瘤EPO含量同HGB和HC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1和-0.548(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EPO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升高,化疗特别是含铂方案化疗会导致EPO明显降低。恶性肿瘤患者EPO含量同HGB和HCT线性负相关而且可能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石琴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2008,(5):52-53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产儿33例,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两组早产儿于生后4天起,口服维生素E15mg/d,维生素C 0.2g/d,铁剂自生后7天起两组均添加元素铁6mg/(kg·d)计算,疗程6周;治疗组于生后7天开始用国产rhEPO 600IU/(kg·w)隔日一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6周。结果:早产儿贫血发生率,RBC、Hb、中RBC的改变,对贫血早产儿输血的影响,血清铁蛋白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用rhEPO治疗早产儿效果好、且经济,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4.
卢东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3,(3)
自1990年11月至1991年4月,我们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10例依赖于输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贫血患者,获得显著疗效.材料与方法 男7例,女3例,年龄39~6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5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3例,糖尿病肾病及梗阻性肾病各1例.其中有高血压8例,均无溶血、出血及铁缺乏证据.接受维持性血透时间1~20个月,每周透析2次,每次5小时,采用边缘肝素化,用药前每月均需输血1~2次,每次200ml.用药开始后停止输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52例胎龄<35周,出生体重900-2000g的适于胎龄早产儿按入院先后次序分成早期治疗组18例、后期治疗组17例、对照组17例。早期治疗组生后第1周即应用rHu-Epo500Iu.kg~(-1).w~(-1),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5周,后期治疗组生后第3周应用rHu-Epo,用法同早期治疗组,对照组未予rHu-Epo治疗。三组患儿均于生后第2周开始口服铁剂(元素铁8mg.Kg~(-1).d~(-1))至第8周,必要时输血,共观察6月。结果 早、后期治疗组均于应用rHu-Epo2周后网织红细胞(Ret)明显升高,应用rHu-Epo3周后Ret达高峰然后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生后8周内,三组患儿Hb值均渐下降,最低Hb值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达最低Hb值时间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12-24周Hb值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均为P后期治疗组>对照组,P<0.01。结论 大剂量rHu-Epo治疗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程度,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早期应用rHu-Epo较后期应用疗效更好,可以明显减少贫血率、输血率,体内充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因重组人体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21例。结果表明,患者8周后Hb升至81S/L以上,有效率为100%。副作用:高血压6例,透析器凝血1例;动静脉内瘘闭塞1例,高钾血症1例。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医学》2017,(9):860-86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在化疗相关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在2014-09—2016-09间收治的50例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4)和研究组(n=26),对照组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每个周期化疗结束后的4 h给予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IU皮下注射,每周注射3次,连续注射3周后,进行第二个周期的化疗,之后继续连续3周给予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IU皮下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细胞比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付焕梅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2):267-26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92例CHF合并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EPO,对照组仅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二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源性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b水平、心功能分级、LVEF值、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b水平、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亦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治疗组治疗后Hb水平、LVEF值、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或P〈0.01)。治疗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73%与39.48%,x2=4.012,P〈0.05),但病死率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与4.13oA,x2=2.041,P〉0.05)。结论EPO治疗CHF合并贫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伴贫血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78例中、重度心力衰竭(NYHA Ⅲ~Ⅳ级)伴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治疗组(加用EPO和铁剂治疗),共治疗2个月,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腔直径(LVDd)、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血液的血红蛋白表达(Hb)水平、6min步行距离,记录两组无事件生存时间、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肌酐、Hb、BNP、伴随疾病、LVEF及NYHA心功能分级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对照组BNP水平、Hb水平、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D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NP水平、心功能分级、LVDd、LVEF、Hb水平、6min步行距离,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无事件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期内的两组患者总体死亡率、心力衰竭死亡率、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及动脉栓塞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1年随访期内心力衰竭恶化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联合铁剂治疗重症CHF伴贫血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力衰竭恶化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3岁。主因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期肾衰于2004年10月15日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当时查血常规Hb50-60g/L.常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3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同时给予铁剂、叶酸、维生素Blz等辅助治疗。Hb逐渐升至100105g/L左右,后将EPO剂量减为2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病情一直平稳.Hb稳定在90~110g/L。大约到2006年10月.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国产的EPO(宁红欣)配合腹膜透析治疗肾性贫血。将30 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2月后治疗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显著增高(P分别小于0.01,0.05),而对照组治疗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提示:国产EPO对肾性贫血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5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EPO单用和与左卡尼汀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血细胞比容等实验室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血压异常增高、发热、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EPO联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0)防治低体重儿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低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生后第7天起给予EPO及铁剂(力蜚能)治疗,对照组仅予铁剂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在生后Hb、RBC、HCT均有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程度较轻,两组有显著差异性。两组血清Fe^ 生后均逐渐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Fe^ 上升。结论:早期使用EPO能减轻低体重儿的贫血程度;补充足够的铁剂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主要是由肾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用于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它的缺乏导致贫血。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衰引起的贫血是有效的和安全的。本文就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赵媛元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0,(6):110-11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复方丹参滴丸合用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贫血和高血黏的影响。方法: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行化疗及大剂量EPO治疗,治疗组18例在如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两组疗程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6周后,两组贫血明显改善,平均Hb、RBC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治疗后Hct值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升高,治疗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复方丹参滴丸合用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贫血及高血黏状态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与EPO治疗低反应性贫血的关系。方法39例EPO治疗的低反应性贫血患者空腹采血测定Hb、Hct、SF、Ca2+、Pn、CRP、Alb以及Scr和iPTH,并对iPTH明显增高组进行干预,同时每2周测定iPTH、Hb/HCT等。结果39例EPO治疗低反应患者17例(占43.58%),iPTH升高22例(占56.42%),i胛H增高组EPO/Hct比值、磷(P)、钙磷乘积(CaxP)和iPTH水平均高于iPTH正常组,Hct、Hb低于胛H正常组;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后血iPTH明显下降、Hb、Hct则均有明显回升。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升高是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常见且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组、左卡尼汀治疗组、促红素治疗组,每组30例。左卡尼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予左卡尼汀;促红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EPO。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加用左卡尼汀和EPO治疗。分析三组治疗1、6个月RBC、Hb、Hct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6个月RBC、Hb、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个月后,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组RBC、Hb、Hct高于左卡尼汀治疗组和促红素治疗组(P〈0.05);促红素治疗组RBC、Hb、Hct高于左卡尼汀治疗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比单一药物治疗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不同用法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对免疫功能紊乱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慢性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rh-EPO,每周1次皮下注射;B组:给予相同剂量rh-EPO,每周分2~3次皮下注射;C组:对照组,不用rh-EPO.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用RT-PCR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mRNA水平的表达.同时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结果 主要免疫学检测指标于药物治疗前在A,B和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B两组病人治疗8周后,IgG显著升高,TNF-α、IL-4、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之间未见到明显差异.未检测到IFN-γ、IL-2和IL-10 mRNA的表达.结论 rh-EPO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使Th1/Th2平衡向Th1方向转化;致炎因子IL-6、TNF-α表达显著降低,降低感染发生率.采用rh-EPO一次大剂量皮下注射与每周多次小剂量注射对免疫功能影响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在恶性肿瘤伴贫血治疗中的临床药物疗效. 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本院确诊的60例恶性肿瘤伴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加叶酸加维生素B12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指标水平、卡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实验组的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χ2=5.45,P<0.05.两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 ,其中实验组改善的幅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两组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P>0.05);实验组的Karnofsky评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临床上应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恶性肿瘤伴贫血的药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