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prvcv)在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呼吸衰竭小儿,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初调参数:Vt6-8ml/kg,PEEP3~5cmH2O,FiO 20.4-1.0,RR30-40次/min,Ti0.6~0.8s,压力上线水平25~30cmH2O。结果:平均上机时间38.4h,治愈24例,死亡5例,放弃5例。结论:压力调节容量保障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有较好的疗效。同步性能好,可减少或避免应用镇静剂或肌肉松弛剂,缩短上机时间。潮气量恒定,可保障自主呼吸不稳定患儿的通气安全,避免频繁调整吸气压力。吸气流速波为减速波,可减小吸气阻力,降低吸气峰压,减少气压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和容量控制(VC)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予以PRVC和VC两种通气模式各通气2h,更改模式时呼吸机设置参数不变,并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PRVC模式与VC模式比较,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st)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平均气道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RVC通气模式可明显降低PIP,改善Cst,符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急性肺损伤血流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0例ALI患者分别进行呼吸末正压(PEEP)0、5、10 cmH2O水平下的PRVC和IPPV通气,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代谢参数.结果比较PRVC和IPPV二种通气模式,同一水平PEEP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P>0.05),但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st)、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供(DO2)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RVC与IPPV相比能明显降低PIP,增加Cst,增加DO2. 相似文献
5.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道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PRVC)通气模式对气道压力等的影响 ,探讨其在预防气压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1- 0 1~ 2 0 0 2 - 0 5 1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 (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峰压 (PIP)、气道平均压 (MeanAP)和循环、血气等指标的影响 ,除了PRVC和VC模式不同外 ,其余呼吸机参数设置均相同。结果 PRVC组PIP值显著低于VC组 [(19 9± 3 35 )cmH2 Ovs(2 4 8± 2 39)cmH2 O ,t=6 788,P <0 0 5 ],而MeanAP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10 2± 2 4 9)cmH2 Ovs(10 9± 2 33)cmH2 O ,t=1 4 13,P >0 0 5 ];循环功能和血气各指标两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 (t=0 2 74~ 2 199,P均 >0 0 5 )。结论 PRVC应用于严重ARF患者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时较VC模式可明显降低PIP ,因而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可能在防止肺气压伤的发生中发挥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初始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与护理。方法将38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容量控制的辅助/控制通气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1、2、4小时观察两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通气治疗4小时内每小时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结果在同一观察时间,试验组pH、PaO2、PaCO2的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4小时内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初始采用PRVC模式的临床疗效不及容量控制(VC)模式,故初始采用PRVC模式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为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手术治疗后为患儿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容量预置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SIMV)模式,观察组采用PRVC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O.5、2.0 h后,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血气分析参数结果.结果:两组机械通气2.0 h后,气道压力参数(PAP、Mpaw)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VC模式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防止发生肺气压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为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手术治疗后为患儿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容量预置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SIMV)模式,观察组采用PRVC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0.5、2.0 h后,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血气分析参数结果。结果:两组机械通气2.0 h后,气道压力参数(PAP、Mpaw)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VC模式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防止发生肺气压伤。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严重哮喘发作是指哮喘发作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 ,缺氧和(或 )CO2 潴留 ,甚至死亡。严重哮喘发作持续 2 4h以上 ,经过一般治疗不能缓解时 ,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statusasthmaticus)。但也有部分病例由于哮喘发作后病情演变迅速 ,在短时间内(几小时甚至十多分钟 )发展为呼吸衰竭。尽管多数的重症哮喘患者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而缓解 ,但个别病例由于严重的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机械通气是治疗这类病人的重要手段。1 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严重哮喘发作的临床特征包括[1,2 ] :(1)严重呼吸困难 ;(2 )肺部广泛高调的哮鸣音 …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应用PRVC和 VC模式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和容量控制通气(VCV,volumecontrolventilation)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先后予以VC模式及PRVC模式、VC模式通气各30分钟,更改模式时呼吸机设置参数不变,观察两种模式机械通气时的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PRVC模式和VC模式比较PIP更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RVC模式结合了定压和定容模式的优点,降低了PIP过高导致气压伤的风险,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布地奈德组同时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ml+生理盐水2ml,2次/d,14d为1个疗程。对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变化情况进行对比性研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布地奈德组与对照组pH、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疗程后,pH、PaO:高于对照组[(7.43±0.04)、(7.34±0.02)、t:3.423;(77.4±16.7)、(62.4±16.5)mmHg、t=3.414],PaCO2低于对照组[(43.4±8.9)、(50.9±9.1)mm Hg、t=5.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布地奈德组总有效率为96.7%(59/61),对照组为88.3%(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18,P〈0.05)。结论临床上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哮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Abdelghafour Elkoundi Aziza Bentalha Alae El Koraichi Salma Ech-Cherif El Kettani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8,36(4):734.e3-734.e4
Asthma is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espite advances in outpatient treatment. Sometimes, children fail to respond to standard treatment and can potentially requi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We describe a case of a 26-month-old girl with a severe asthma exacerbation successfully managed by ketamine administration via nebulization route that permitted to avoi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ebulized ketamine might be a reasonable option to avoi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hildren who fail to respond to standard treatment of severe asthma exacerb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重度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治疗,选择鼻(面)罩接双水平正气道压(Bi.PAP)呼吸机;在治疗过程中全程护理并追踪患者最后转归。结果:本组治疗22例有效(占73.33%),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等参数有显著性改变(P〈0.05),避免了建立人工气道来改善通气。结论:BiPAP压力支持通气能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提高重症哮喘的抢救成功率;正确掌握适应症和操作程序,严密监测并防治并发症,特别开始6~12h内有专人监护是确保成功应用NIPPV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16.
BiPAP通气治疗重症哮喘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宇青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1):33-34
目的 探讨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48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吸氧、解痉、平喘、水化、应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及抗感染等)基础上使用BiPAP通气治疗;对照组23例,使用常规治疗。监测治疗组通气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的变化,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参数(除pH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压力支持通气 (PSV)与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 (PPS)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护患者 2 6例。经治疗进入低辅助通气后比较在PSV、PPS两种通气模式下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差异。结果 PPS模式心输出量 (CO)、心指数 (CI)、每搏量 (SV)较PSV模式明显增加 (P <0 0 5 ) ,外周血管阻力 (SVR)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气道峰压 (Ppeak)及内源性PEEP(PEEPi)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PPS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最小 ,较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