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晖  汤崇凯 《江苏医药》1999,25(5):385-38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出现周边虹膜前粘连,前囊下白内障,角膜内皮损伤,无滤过泡,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恶性青光眼。自1995年至1997年,作者对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时机进行探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原发性青光眼72例(84眼)。其中闭角型青光眼51例(63眼),开角型青光眼21例(21眼)。男25例,女47例。年龄40~72岁,平均58.5岁。术前均用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二、手术及术后检查:显微镜下行常规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在裂隙灯下检查滤过泡,前房深度,测量眼压。对术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近4年来35例(35只眼)联合应用药物降压48~72h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观察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5只眼手术均顺利,术后4例发生Ⅰ-Ⅱ度浅前房,2例前房积血,35例眼压均正常,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00例(100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治疗效果、滤过泡形成情况、视力与视野、并发症发生情况、前房形成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治疗优80眼,良14眼,差6眼[眼压最高<24 mm Hg(1 mm Hg=0.133 kPa)]。Ⅰ型滤过泡61眼、Ⅱ型滤过泡30眼、Ⅲ型滤过泡5眼、Ⅳ型滤过泡4眼。6眼术后视野有不同程度的缩小,94眼术后视野仍保持稳定;7眼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93眼视力保持术前水平或有所提高。5眼术后前房内少量出血,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第l天患者均形成良好前房,第14天有7眼发生Ⅱ级浅前房、6眼发生Ⅰ级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均恢复。结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性高,是治疗青光眼手术的理想术式,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5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术后观察并随访眼压、前房、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态,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很好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且远期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80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小梁切除+巩膜瓣隧道式切口+可调整巩膜瓣缝线+丝裂霉素C)治疗,术后常规眼底镜检查,裂隙灯检查前房,监测患者眼压、视力、滤过形成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眼术中均人工形成前房,术后1 d未发生浅前房,在第2~4天有8眼呈Ⅰ度浅前房,发生率10.0%,以后均未出现浅前房。术后患者视力0.06~1.0,平均0.6,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70眼在术中虹膜轻微向创口膨隆,有9眼在切除小梁过程中虹膜根部球形膨出,剪开虹膜,放出房水,将虹膜推回后继续手术。术后瞳孔形状无明显变形,基本同术前,无虹膜后粘连。80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随访高于眼压正常范围的有4眼,其中2眼为开角型青光眼,2眼为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80眼中形成滤枕时6眼发生结膜对合不良,经加固缝合再次前房注水滤过泡形成良好。有5眼滤区不明显,经按摩眼球后滤区明显。5例术中虹膜根切后出血,经前房穿刺平衡液冲洗,术后1 d出血吸收,无早期并发白内障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合型青光眼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较传统小梁切除术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55眼青光眼施行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眼压、前房、视力、滤过泡、泪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好,功能滤过泡形成佳,前房形成快,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渗漏、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方法,目前小梁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但传统的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常因滤过过强造成浅前房及低眼压,浅前房和低眼压又可进一步引起许多并发症的发生[1],自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应用以来,能更好地控制了房水外流,有效维持滤过泡的功能,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2年7月对95例(14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一种解决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下瘢痕形成的方法。方法 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2眼,分为对照组(42眼)与试验组(80眼)。对照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明显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该术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 52例52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小粱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泪膜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好,手术后有38只眼压为优,有6只眼压为良,优良率为84.62%。功能滤过泡形成佳,前房形成快,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浅前房、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手术并发症减少。结论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40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作为观察组。随机对照组37例(37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前房深度。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较对照组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能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的术后效果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院对2004~2008年收治的43例(53只眼)青光眼患者,均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无Ⅲ级浅前房发生,1~2周内出现Ⅰ级、Ⅱ级浅前房,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滤过泡形成良好,无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在21mmHg以下(2例在21mmHg以上,加用抗青光眼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明显地降低了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松解缝合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意义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8例68只眼闭角型青光眼行现代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巩膜瓣可松解缝合方法,术后观察前房形成时间、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可松解缝线拆除时间的选择和方法、并发症。结果 所有术眼术后24小时前房形成,未出现低眼压或前房出血,1例发生脉络膜脱离。随访4—6个月,所有术眼术后眼压都得到控制;大部分病人有异物感及角膜散光。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松解缝合法,可以减少术后浅或无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等并发症,不影响降压效果,适合于基层等无激光断线设备单位开展青光眼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88眼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病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47眼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2例41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前房深度、眼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8.51%,对照组34.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观察组为0眼,对照组3眼(7.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观察组42眼(89.36%)、对照组28眼(68.29%)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发生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43眼(91.49%)、对照组29眼(70.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术后早期浅前房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及术后滤过道疤痕化的发生,提高了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青光眼有效手术之一 ,但手术后滤过泡阻塞常导致术后眼压升高 ,术后如何使滤道通畅是控制眼压的关键。我们对 58例 7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联合行结膜下注射 5- FU治疗 ,并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及 5-FU治疗后的眼部反应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例 ,包括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和继发型青光眼。 58例 (70眼 )中 ,男 37眼 ,女 33眼 ;年龄最小 1 2岁 ,最大 63岁 ,平均 41岁。术前最差视力无光感 ,最好视力 1 .0 ;入院眼压最低 2 0 mm Hg,最高 81 mm Hg,平均41 .7mm Hg,高眼压 63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6例184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1例95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85例89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眼压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实验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确切,眼压控制效果好,同时可有效减少浅前房发生,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primary glaucoma,PG)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8例(208眼)已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closureglaucoma,PACG)及开角型青光眼(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95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103例(113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24周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及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具有术中创伤小、降眼压作用明显、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前房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理想,眼压控制好,视力满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宾蓉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29-432
目的:对比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术或前房穿刺术缓慢放出房水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就诊,经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紧急处理后眼压仍≥5.33 kPa的1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病例纳入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术前前房深度分为2组:玻璃体抽吸组52例62眼,术前前房深度<2.0 mm,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术;前房穿刺组74例82眼,术前前房深度≥2.0 mm,术中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待眼压降低后再完成小梁切除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出院时眼压水平,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或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玻璃体抽吸组患者出院时眼压平均为2.02±0.67 kPa,前房穿刺组患者出院时眼压平均为2.24±0.72 kPa,2组患者出院时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8.39%、96.34%,无显著性差异(P>0.05)。玻璃体抽吸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61%)低于前房穿刺组(7.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玻璃体抽吸或前房穿刺均可迅速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眼压,但前者更加安全,可降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接受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65例,其中,21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0.4g/L。对术后浅前房50例(58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165例(211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50例58眼(27.5%),其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29眼(50.0%),结膜瓣渗漏16眼(27.6%),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0眼(17.2%),恶性青光眼3眼(5.2%)。保守治疗44眼,手术治疗14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治疗平均3.5d眼压控制在3.42kpa以下,达到接受青光眼手术的眼压值;虹膜周边切除术18例,未发现并发症,出院后追踪3个月以上均未复发;小梁切除术或巩膜瓣下咬切术27例,术后持续浅前房3眼,其中经保守治疗2眼,手术修补1眼均治愈;27例出院眼压均正常,追踪6个月以上27例均能正确进行自我眼球按摩,其中获理想滤过泡24例,囊性滤过泡2眼,包裹性滤过泡1眼,27例矫正视力为0.2~1.0,眼压为1.35~2.67kpa。结论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实施玻璃体抽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手术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自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7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前房深度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术前前房深度在2 mm以下者36例42眼,实施玻璃体抽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前房深度2 mm及以上者42例50眼,实施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情况、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眼压过高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其中,玻璃体抽吸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为(2.13±0.58)kPa,前房穿刺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为(2.21±0.74)kPa,两组术后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玻璃体抽吸组形成率为97.62%,前房穿刺组形成率为96.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玻璃体抽吸组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前房穿刺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玻璃体抽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情况,且两种方法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较高,但玻璃体抽吸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更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