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比值对中老年冠心病人的预示价值。方法:对66例中老年冠心病人和100例健康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冠心病患TC、TG、LDL-C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和P<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两组TC/HDL-C、TG/HDL-C、LDL-C/HDL-C3项比值有极显差异(均为P<0.01)。结论:TG/HDL-C、TC/HDL-C、LDC-C/HDL-C分别优于相应的单项指标,三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52例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探讨其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中apoA1、apoB含量,酶法测定TG、TC、HDL—C、LDL—C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C、LDL—C、apoB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G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高(0.01〈P〈0.05)。结论CHD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apoA1降低、apoB升高与CH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并分析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型糖尿痛患者46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CRP、Hh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2型糖尿病组CRP为(4.86±1.67)mg/L,较正常对照组(0.85±0.61)mg/L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与HbA1c(r=0.675,P〈0.01)、TG(r=0.432,P〈0.01)、TC(r=0.409,P〈0.01)、LDL—C(r=0.516,P〈0.01)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r=-0.473,P〈0.01)呈负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RP升高,与血清HbA1C、TG、TC、LDL—C、HDL—C密切相关,据此可预测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王海安  董卫国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22-1822,183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NS患者与25例健康人(对照细、的血脂及脂蛋白a,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NS患者血清TC、TG、LDL—c、LP(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N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蔡娟  郑勇 《实用新医学》2007,8(8):711-7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血脂各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LP(a)、apoB、HDL—C、LDL—C、TC、TG,同步检测正常人群为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LP(a)、apoB、HDL—C、LDL—C、TC、TG水平分别265.14±82.37、1.03±0.18、2.89±0.85、0.96±0.23、5.63±3.85、1.58±0.49,与对照组相比,Lp(a)、apoB、HDL—C、LDL—C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TG和TC水平与正常人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Lp(a)的浓度均密切相关,建议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Lp(a)的定量检测,推动冠心病的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71例CHD患者及50例对照组,CHD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CH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患者血清TBIL、DBIL、IBI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UA、TC、TG、LDL—C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UA、TC、TG、LDL—C明显增加(P〈0.05);HDL—C明显降低(P〈0.01);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清TBIL均低于单支亚组(P〈0.05),而多支组血清TBIL低于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UA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相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变化、血清尿酸与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88例冠心病患者(包括69例急性心肌梗死、9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55例非冠心病患者采血测定血清尿酸、血脂水平,并分析血清尿酸与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组与非冠心病组间血清尿酸水平无差异;冠心病各组与非冠心病组TC、HDL—C、LDL—C有差异(P〈0.05),TG无差异,而TC、HDL—C、LDL—C在冠心病各组间无差异(P〉0.05);UA与TC、LDL—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UA与TG、HDL—C呈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病无密切关系。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T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脂类代谢紊乱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365-365,405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脂类代谢紊乱的表现。方法:4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亢组)治疗前后接受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并与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甲亢组治疗开始前的血清TC、TG、HDL—C和LDL—C浓度值均明显低于治疗结束后和对照组(P均〈0.05~0.01),治疗结束后甲亢组血清TC、TG、HDL—C和LDL—C浓度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脂类代谢受抑制,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水平的增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5月至2011年7月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1214例。依据年龄40—89岁间每10岁分为一组,比较各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结果在7个年龄组中进行两两间TC或LDL—C水平比较,40~69岁各年龄组的TC水平[分别为(4.71±1.08)、(4.80±1.30)、(4.69±1.03)mmol/L]均高于70~89岁各年龄组[分别为(4.41±0.96)、(4.38±1.03)mmol/L],均P〈0.05(t值分别为2.381、2.323、4.382、3.965、3.317、3.096)。59岁以下的3个年龄组间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3组的TG水平均高于60岁以上各年龄组;在50—89岁患者TG水平随年龄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7个年龄组间的HDL—C水平两两比较,40—59岁各年龄组的HDL—C水平[分别为(1.03-4-0.23)、(1.05±0.26)mmol/L]均低于60~89岁各年龄组[分别为(1.11±0.28)、(1.11±0.28)、(1.16±0.34)mmol/L],均P〈0.05(t值分别为-2.777、-2.789、-3.731、-2.543、-2.566、-3.644)。AMI患者TC(r=-0.123,P〈0.01)、LDL—C(r=-0.139,P〈0.01)和TG(r=-0.287,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HDL—C与年龄呈正相关(r=0.125,P〈0.01)。1214例AMI患者中,50~89岁各年龄组的女性TC水平高于同年龄组男性,50~69岁各年龄组的女性LDL—C水平高于同年龄组男性,40~79岁各年龄组的女性HDL—C水平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均P〈0.05(t值分别为-2.878、-3.007、-3.352、-3.333)。结论总体上看,〈60岁的AMI患者的TC、LDL和TG高于≥60岁老年AMI患者,而HDL偏低。同年龄组女性TC、LDL、HDL水平有高于男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何成毓  林玲  杨大英  李洁琪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42-1842,187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及其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每位入选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再分为抑郁组、无抑郁组2个亚组,将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及无抑郁组TG、TC、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HDL—C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抑郁组、无抑郁组间Tc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5.03±1.13)比(5.65±1.69)mmol/L,P〈0.05)];TG、LDL—C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SDS评分与TC、TG、LDL—C有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郁可能影响血脂代谢,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方法随机取100例CDH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单纯CDH患者(对照组),采用酶法测定其血清TC、TG、HDL—C、apoB、Lp(a),采用直接法测定血清LDL—c、apoAl,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TC、TG、LDL—c、apoB、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血清HDL-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C、TG、I.DL—C、HDL—c、apoB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O.01或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治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应常规检测其血脂水平,以决定降压药物的选择,降脂药物的应用,降低CHD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罗良剑  何元明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157-157,166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测定,并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APACHEIII评分,按分值分为三组(轻度组≤60分,中度组61~90分,重度组〉90分);以28天为界,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血脂水平。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11c、TG、HDL—C、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度组TC、LDL—C水平较中度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死亡组TC,TG,HDL—C、LDL—C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TC、TG、HDL—C、LDL—C水平与严重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有关,TG、TC、HDL—C、LDL—C值对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穴位敷贴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评价穴位敷贴疗法对老年人群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饮食控制干预,观察I组在饮食控制干预同时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Ⅱ组在饮食控制干预同时,选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主穴外敷治疗贴,连续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两观察组TC、TG、LDL—C和HDL—C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LDL-C和HDL.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I组与观察Ⅱ组比较,TC、TG、LDL.C和HDL—C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敷贴疗法对老年人血脂代谢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30例.8周末胆固醇(TC)下降35.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46.6%.甘油王酯(TG)下降30.6%.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不明显(P>0.05)。降低TC、LDL—C方面优于非诺贝特组(P<0.01),降低TG两者无差异(P>0.05),而升高HDL—C方面差于非诺贝特组(P<0.05)。提示辛伐他汀可作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普伐他汀对老年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普伐他汀(商品名:美百乐镇)对高龄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服药前后患者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1例高龄(75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的患者,予美百乐镇(每晚20mg)口服治疗4周,评估治疗前后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用药4周后患者血清LDL—C(3.33±0.64 VS 2.45±0.61)、TC(5.87±1.01 VS 4.67±1.01)、hsCRP(5.52±4.87 VS 3.27±3.51)明显降低,TG(1.91±1.20 VS 1.42±0.94)有降低,HDL—C(1.13±0.35 VS 1.17±0.32)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26.61±8.62 VS 24.93±6.72)、ALT(24.13±13.63 VS 22.52±11.65)、CK(80.77±4.42 VS 83.45±41.69)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75岁以上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高龄患者调脂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泽之浩(国产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患者,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高脂蛋白血症患者54例,给予泽之浩10mg/d;4周后如未达有效标准,均可加量至20mg/d,治疗8周,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泽之浩治疗后,1例患者因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而中途退出研究,其余患者(n=53)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均<0.05),(2)高胆固醇血症(n=20)用泽之浩治疗,TC,LDL-C,(TC-HDL-C)/HDL-C显著下降(P均<0.01),(3)对于混合高脂血症患者(n=14),泽之浩可使TC,LDL-C和TG显著下降(P<0.01,P<0.05)。(4)泽之浩调脂幅度与治疗前的TC和TG水平相关。(5)泽之浩调脂的总有效率为88.7%,总显效率为83.0%,结论:泽之浩有明显的降低TC,LDL-C,TG和(TC-HDL-C)/H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其不良反应较轻微,常用剂量10mg/d,少数TC,LDL-C较高者可用20mg/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冠心病(CHD)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3268例正常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TCH、TG、HDL—C和LDL—C测定,计算出non—HDL—C值,正常组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并分析统计。结果3268例正常人血清non-HDL—C水平随年龄逐渐上升,60岁以下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235例各型冠心病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non—HDL—C测定无干扰、简便、快速,是评价和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对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在冠心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计算TG/HDL—C、TC/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Tc、TG、LDL—C、ApoB、TG/HDL—C、TC/HDL—C、LDL—C/H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中,各项血脂比值的异常率从高至低依次为:ApoA1/ApoB、LDL—C/HDL—C、TC/HDL—C、TG/HDL—C,均高于单项血脂的异常率。结论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各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步长脑心通和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7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步长脑心通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及动脉硬化指数(AI)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TC、TG、LDL—C及AI的作用与对照组基本相同(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能降低TC、TG、LDL—C,治疗高血脂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观察大豆蛋白、花生蛋白、麦绿素(叶蛋白)三种植物蛋白质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20%花生蛋白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的人工半合成饲料,5周后测定其肝脏和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结果:四组大鼠血清T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除花生蛋白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它各组TG水平无显著差异;大豆蛋白组血清HDL—C和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而花生蛋白组和麦绿素添加组血清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大豆蛋白组(P〈0.01),而其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花生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肝脏TG水平显著降低(P分别为〈0.05和〈0.01),麦绿素添加组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花生蛋白组的肝脏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均能降低实验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LDL-C及肝脏LDL-C水平,提高血清HDL—C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