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周易》哲学思想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认为《周易》关于天人相应、物极必反、形神合一、阴阳对立、颐贞、未济的思想对《内经》确立顺应自然、未老即养、平调阴阳、形神并重、德体并养、养不可穷等养生基本原则,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张儒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M0007-M0007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在《内经》以前,养生学处于实践阶段,尚无系统的理论形成,《内经》的问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使养生学在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也正是这些《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智慧的渊薮。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纷纷著书立说,各家所表达的思想理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且无不以《周易》为指归。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产生干这个历史时期,本文就《内经》、《周易》的基本理论渊源浅探如下。  相似文献   

5.
武敬一 《国医论坛》2006,21(1):48-49
养生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外国学者蒲丰提出哺乳动物的个体寿命为生长期的5倍~7倍.人体发育期为25年,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5岁~175岁.目前,可靠的人类寿命的最高纪录是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9岁,而绝大多数人的寿命为60岁~70岁.可见,人类的寿命期限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而中国经历了二千年之久的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故对其进行总结和探索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养生学在《内经》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并认识到对疾病的斗争,积极的办法不是治疗,而是通过防重于治的养生方法维持机体各脏腑机能的统一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末  相似文献   

7.
谈《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和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明代张景岳说:"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本文就<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和养生学的影响做一探讨,请有识者斧正.  相似文献   

8.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对古代各类学术的发展都有深刻影响。《系辞》相传为孔子所述,是对《周易》大义的总论,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周易》的思想。对比《周易·系辞》与《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可发现二者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二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盖天说的世界观、天-地-人的三才模式、阴阳思想的基本规律、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以简驭繁的方法论、法天则地的行为观和鉴往知来的预测学思想;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的社会与自然属性认识的差异,阴阳五行体系的差异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何义霞 《国医论坛》2010,25(6):13-15
《周易》和《内经》作为中国哲学和医学的传世经典,二者在历史的传承中通过阴阳紧密相连。以阴阳为基础,通过运用天人相应整体观、辩证发展的运动观等认识理念,建构了它们既具有相同机理而又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韩玉强  王国斌  戴慎 《光明中医》2009,24(10):1858-1859
养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卫生等.<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作为一部奠基性著作,它不仅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诊法治法,还包含了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它从形神统一、天人合一、未病先防、合理饮食、不妄作劳、调畅情志等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养生.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简要分析<内经>中的养生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内经》“冬不按跷”理论的养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清平 《陕西中医》2004,25(10):947-947,889
《黄帝内经》在总结、汇聚先秦道家、儒家、杂家有关养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法则。其中,《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顺时摄养原则,是以顺应自然变化规律为根本,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养生思想,对现今的养生、防病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经》中提出的“冬不按跷”正体现了人要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12.
秦迎曙 《陕西中医》2005,26(7):716-717
<正>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内经》中精神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精为神本的唯物论神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灵枢·本神篇》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指的是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构成了人的机体,神随着机体的产生而产生,但还必须依赖后天之精才能进行正常活动。《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平人绝谷论》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都指  相似文献   

13.
<周易>发明了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是中国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及客观认识自然界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贯穿于其中的宇宙观、方法论和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黄帝内经>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时,巧妙地将易学和医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阴阳五行学说,用于指导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整个医疗实践过程之中.了解"医易同源"的道理,是正确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养生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伟 《江西中医药》2000,31(2):50-50
《周易》是一部多学科的巨著 ,其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医的养生方面也有着根蒂性的重大贡献。本文仅就《周易·乾卦》中的“潜龙勿用”一句谈其对中医养生思想的指导意义。《周易·乾卦》在论述初爻的爻辞时说 :“初九 ,潜龙勿用。”《乾卦·彖传》解释为 :“潜龙勿用 ,阴在下也。”此意为万物渐积 ,从无到有 ,此时阴气始盛 ,阳气微弱 ,生机方动未盛 ,而不可剧用。如若不然 ,违背万物生机之理 ,则会灾害由生。《乾卦·文言》又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初九曰 :‘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名。遁世无…  相似文献   

15.
试论老子《道德经》对《内经》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也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由老子阐发的哲学思想和由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 ,深深地影响和促进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创新与发展。其中 ,我国早期的医学巨著《内经》就是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 ,奠定了养生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对中医养生学的创立与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 ,影响极其深远。1 老子《道德经》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与医学的关系老子是战国初期陈国人 ,据史书记载约生活于公元前 5 80年至 5 0 0年间。《史记·老子传》记载 :“姓李氏 ,名耳 ,字聘 ,周守藏室之史也”。由于早年在周王室任史官 ,老子接触了大量政治、天文…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天即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人依赖自然界得以生存,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作用于人体。《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7.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虽以讨论人体疾病为主,但其中有关天地的文字以及思想亦大量存在,形成天地人合一的具有整体观的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周易》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著作,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泉,是古人必修的四书五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志群  董德河 《河南中医》2012,32(7):809-810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鼻祖,阴阳概念最早见于八卦,《黄帝内经》吸取其阴阳学说精华.将其运用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治疗法则、药物的性味功能等,对中医学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德堃 《四川中医》2000,18(12):13-14
《内经》是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其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等篇提出保持身体健康以延年益寿的一系列养生理论、原则和措施 ,体现了中医学的防病保健思想 ,现将其归纳浅述如下。1 法于阴阳 ,顺应自然《内经》养生学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建立起来的 ,人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中 ,若要保持健康 ,就应懂得自然规律 ,适应环境变化 ,所以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 ,并提出春夏就顺其生长之气而养阳 ,秋冬应顺其收藏之气而养阴 ,即所谓“春夏…  相似文献   

20.
养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称摄生,也叫道生.《内经》中有关养生的论述很多.在人与自然长期争衡中,把医学、哲学、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与此同时,《内经》对康复做了诸多的记载和论述.在养生、康复与医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治未病的治疗原则.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应用养生学、康复学、预防学科,通过药物、饮食、针灸、推拿、按摩、气功、运动、导引吐纳等方法达到延年、预防和治疗的目地.《内经》的这一学术理论正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因此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养生哲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