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质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欣欣  金楠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2):20-21,136
脂质体(liposome)亦称类脂小球,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由不溶性的具有极性的磷脂质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脂质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囊泡,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充分被靶细胞、靶组织吸收。将药物做成脂质体后,  相似文献   

2.
脂质体(liposomes)最初是由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发现并命名的。磷脂分散在水中可以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的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nm,这种具有类似于生物膜结构的小囊称为脂质体。由于它的结构类似生物膜,又称人工生物膜。六十年代末Rahman等人首先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脂质体的研究日渐广泛,已遍及了生命科学及膜工程学领域,并逐渐向临床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3.
脂质体皮肤外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平  曾抗 《广东医学》2003,24(12):1380-1381
脂质体是由类脂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定向排列的双分子层囊泡 ,脂质双分子膜以同心圆的形式包封而形成微球状体。脂质体具有双重特性 -亲水性和疏水性 ,决定了脂质体可以较好的包裹亲水性物质和亲脂性物质。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Gregoriadis首次提出用脂质体包裹β-半 乳糖苷酶治疗糖原累积病 ,3 0年来脂质体作为药物输送的载体在皮肤病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脂质体作为药物输送的载体在皮肤病治疗方面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相对皮肤组织的靶向性 :脂质体可以使药物具有较大的角质层透过量 ,而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较…  相似文献   

4.
一种理想载体──脂质体的制备广州市医药卫生研究所(510180)徐鸿绪孔今根审阅脂质体是由天然脂类和(或)类固醇组成的双分子层闭合囊泡。它是由Bamgham于1961年首先提出来的[1]。最初,脂质体只作为一种细胞模型用于研究细胞膜的某些生理特性,如...  相似文献   

5.
脂质体药物载体靶向治疗心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尽管治疗心血管病药物很多,但是,由于缺乏组织特异性和病变部位的靶向性,药物用量大,有些还会引起毒副作用。因此,发展靶向性药物载体,特异性将药物导入心血管病变部位,是国内外心血管药物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脂质体(liposome)是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它作为药物载体已用于临床进行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所形成的双分子层薄膜中,通过细胞吞噬和融合作用进入细胞内,继而将药物释放,产生药效。它具有分布特征,在肝及脾中分布较多,但将药物制成脂质体后吸收及分布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灌流实验及体内实验,表明脂质体吸收快、浓度高,在肝中代谢快,表明该药是一种首过作用较强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自1965年Bangham等人发现脂质体(1iposome),特别是1971年英国Rahman等人将其用作药物载体以来,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脂质体是一种不溶性的极性磷脂质组成的双层蝶状结晶分子,在水中可形成一个或数个同心脂质双分子层。它既可包蔽水溶性药物,也可将脂溶性药物结合在双分子层的脂质部分。脂质体  相似文献   

8.
脂质体技术     
脂质体(Iiposome)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人工膜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微囊。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制备脂质体通常采用的磷脂和胆固醇均为天然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物质,所以脂质体的膜近似天然生物膜。脂质体可以包裹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药物、蛋白质、RNA和DNA等,其中亲水性物质包裹在脂质体微囊的水溶液内,而疏水性物质则分布于脂质体的膜上。自1965年脂质体技术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9.
新型药物载体非离子囊泡的制备和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是和脂质体相似的新型给药系统,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它具备脂质体的优点,同时克服了脂质体不稳定易氧化变质的缺点,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价格低廉。囊泡在药物输送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把囊泡系统应用于多种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
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脂质体(liposome,又称之为脂小球),是由磷脂双层膜构成的中空小球。构成脂质体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其他类脂化合物。早在1961年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就发现当磷脂分子分散在水中时会自然形成有序排列的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多层囊泡。囊泡的每一脂  相似文献   

11.
脂质体制剂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质体 (liposome)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球形载体制剂 ,一般由磷脂和胆固醇构成 ,由于其结构与生物膜相似 ,故又称为人工生物膜。脂质体在水中平衡后具有两亲性质 ,即亲水性和疏水性。最初脂质体被用做生物膜的研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是释放到胞外的脂质双分子层包膜性小囊泡,是一种新的细胞间信号传递方式,根据EVs生物来源、性质及功能通常被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均会产生EVs,它们能够运载蛋白质、核酸及脂质等多种物质,并能将其转运到靶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各种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或工具。心肌重构是指为适应各种负担增加,心脏在结构及功能上发生适应性代偿作用,负荷长期持续最终失代偿引起心力衰竭,本文就EVs在心血管疾病及心肌重构的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脂质体自60年代发现以来被作为细胞模型和药物载体进行研究。近年来,脂质体载药的研究进展迅速,已经成为倍受青睐的新型靶向释药系统。脂质体属于纳米级药物载体,具有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脂质体本身对人体无毒,无免疫原性,适合于生物体内降解,在血液中稳定。  相似文献   

14.
脂质体(Liposome)是磷脂和其它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超微球状载体制剂。脂质体具有的双重特性-亲水性和疏水性,决定了脂质体可以较好的包裹亲水性物质和亲脂性物质。1979年首次报道了以脂质体包封药物用于经皮吸收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脂质体能够包裹并携带亲水或亲油性药物进入体内;可以包封难以透皮的药物及易受胃肠道破坏的生化高分子药物及疫苗,促进其透皮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及免疫预防效果;与皮肤角质层脂质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能增加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积累,起到持续的药物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胞外囊泡是一种由细胞旁分泌产生的球状膜性囊泡,由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形成,富含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物质,作为一种跨细胞运输"物质、能量、信息"的载体,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肾脏病是研究细胞外囊泡较早的领域,近年来对体液中(尤其是尿液中)细胞外囊泡不断深入的研究更是向肾病工作者们提供了诊疗肾脏疾病的新靶点。本文将对细胞外囊泡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mEGF乙醇脂质体,并研究mEGF乙醇脂质体囊泡的包封率和物理性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mEGF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运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和分析mEGF乙醇脂质体囊泡的外观、粒径和均一度。结果 mEGF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大约为38%,精密度小于5%,30 d内包封率波动在36%~38%之间。运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粒径分布于40~60 nm的乙醇脂质体囊泡。并且在激光动态光散射仪下测定显示囊泡的粒度分布较为均一,mEGF乙醇脂质体的折光度为4.6,囊泡粒径大约分布在100~500 nm之间。结论成功制备了mEGF乙醇脂质体,建立了测定包封率的色谱方法,该给药系统稳定性较好,乙醇脂质体囊泡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人前列腺细胞癌靶向超声造影剂,并对其进行鉴定,探讨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静电吸附法制备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免疫荧光染色试验证明抗体与脂质体微泡的结合,普通光镜和荧光显微下观察微泡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结合情况,探讨靶向脂质体微泡对癌细胞的体外寻靶能力;同时以普通微泡作为对照.结果免疫脂质体微泡的荧光免疫染色试验为阳性;体外寻靶试验显示携带PSM(C-15)抗体的靶向脂质体微泡能较好地粘附于癌细胞周边;而对照组未见微泡与靶细胞的结合.结论采用静电吸附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免疫活性的的人前列腺癌靶向脂质体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能高效特异性地与人前列腺癌细胞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小泡。细胞外囊泡作为蛋白质、mRNA、miRNA、脂质等信息物质在细胞间转运的载体,是细胞与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目前各种可视化成像方法已经用于研究细胞外囊泡特性及其在生理病理进程中的作用,然而,受限于细胞外囊泡纳米级的大小和高度异质性的特点,人们对其生物学特征和功能认知仍然十分有限。本文从细胞外囊泡起源、分离、动态观测等不同阶段出发,着重论述了细胞外囊泡成像方法,讨论不同策略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提出了单细胞、单囊泡水平的研究是今后细胞外囊泡研究的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细胞外囊泡可由几乎所有细胞类型释放,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细胞外囊泡通过传递蛋白质、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来调节靶细胞的功能与活性,在组织修复再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众多研究表明,内皮/内皮祖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可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以及促进血管生成,在再生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介绍了内皮/内皮祖...  相似文献   

20.
最近,细胞外囊泡已成为在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公认的重要成员。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微粒和凋亡小体,大多数分泌细胞中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在人类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或工具。心血管疾病无疑是其中最热门和快速增长的细胞外囊泡研究领域。然而,在有关不同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细胞外囊泡有时可以发挥不同的生物效应。因此,这些囊泡到底对心血管健康是有益或有害似乎还存在疑问。在这篇综述,笔者将介绍细胞外囊泡和概述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