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玉松  鲁俊东  杨利忠 《河北医学》2011,(11):1497-1500
目的:探讨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CT扫描检查在上颌窦霉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7例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及CT扫描结果,分析CT扫描对诊断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61.68%)高于男性所占比例(38.32%)(P〈0.05),107例患者中有104例病变仅累及一侧上颌窦。临床症状以回吸血涕最多见(89例),CT诊断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9.06%,特异性为97.27%。结论:上颌窦霉菌性病变有明显的临床特征。CT具特征性的表现,能准确反映鼻窦霉菌感染的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因此CT扫描可作为该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合并骨质破坏的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临床上有时难以与恶性肿瘤相鉴别 ,其症状及影像学检查似上颌窦恶性肿瘤。自 1993年以来我科收治 17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其中 8例合并骨质破坏。为探讨本病的临床特征 ,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 8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2~ 62岁 ,平均 36.5岁 ,病程 2月~ 5年 ,平均 1.6年。均为单侧发病 ,症状为涕中带血或鼻出血 ,其中 1例一次出血量达 2 0 0ml。均有不同程度鼻塞、脓涕 ,其中 2例流腥臭涕。面颊部肿胀 2例 ,头痛 3例。本组病例无张口困难、…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霉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窦霉菌病13例,属非侵袭性,均经外科手术及理检查结果证实,在鼻内窦钙手术治愈,根据涕中带血,面颊部长或头痛,鼻窦X线摄片及CT检查的典型表现及由上颌窦内穿刺分泌物涂片培养证实有有霉菌染等可以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13例焦轻者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病变范围广者采用Caldwell-lnc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颌窦真菌病的诊治方法。方法:经CT诊断及柯陆氏手术治疗,术后使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结果:术后病理均见真菌菌丝,部分病例见到孢子,治疗后随访6mo~3a,无1例复发。结论:上颌窦真菌感染,CT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志俊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2):1352-1353
报告19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例,鼻腔1例,均无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 除术,6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及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例窦腔天然开口阻塞为发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进路治疗上颌窦病变与传统上颌窦根治术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的85例上颌窦病变患者,对其行鼻内镜双进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5例患者随访3个月~1年,头痛鼻塞明显缓解,80例完全治愈,1例上颌窦乳头状瘤复发,4例两侧因窦口缩窄有少量的脓涕。结论:该术式较传统术式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报告19 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 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 例,鼻腔1 例,均为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施行上颌窦根治术,6 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除术,6 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 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及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使窦腔天然开口阻塞为发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常明  王平 《四川医学》2006,27(5):540-541
目的 探讨鼻内镜和上颌窦根治术的联合应用治疗上颌窦严重病变的疗效,包括上颌窦广泛性息肉、真菌性病变合并鼻腔筛窦息肉。方法 对28例上颌窦严重病变的病例,伴或不伴鼻腔筛窦息肉,行上颌窦根治术和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鼻腔息肉、钩突切除,筛窦开放术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在局部麻醉辅以强化麻醉下完成。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28例全部治愈,无复发,窦口未发生闭塞或狭窄。结论 鼻内镜和上颌窦根治术联合应用是治疗严重上颌窦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颌窦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2006年收治的4例上颌窦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上颌窦神经鞘瘤病人男3例,女1例,年龄16~24岁;镜下病理学表现为束状型1例,网状型3例;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3例术后随访4~20年未见复发,1例随访3年,未见复发,后失访.结论 上颌窦神经鞘瘤多为单发,一般包膜完整,易于完整切除,但由于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应注意与其他上颌窦疾病相鉴别,确诊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蔡红武 《广州医药》2003,34(3):60-61
目的:探讨上颌窦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6例上颌窦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6例患者行鼻内窥镜和柯-陆氏手术联合进路手术及单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结果:36例均获治愈,行双径路(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手术)术式27例,其中2例术后冲出残留的霉菌团块,而行单径路(鼻内窥镜手术)术式9例,其中6例术后冲出残留的霉菌团块。结论:上颌窦霉菌病以非侵袭型最常见,鼻窦CT是早期发现病变的有效方法,治疗的关键是解决鼻窦的通气和引流,Fese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  相似文献   

11.
上颌窦囊肿属于良性肿瘤,为上颌窦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生长缓慢,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出现临床症状,有骨质破坏者易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6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颌窦囊肿32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效果.方法:收治上颌窦囊肿36例,均进行经鼻内镜囊肿摘除手术.结果:36例均行鼻内镜术,均经病理证实,随访4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效果可靠,损伤小,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5 0岁。因左侧头痛 4月 ,无鼻塞、无脓血涕 ,无上列牙麻木疼痛 ,松动 ,无眼球胀痛、视力模糊 ,在他院行上颌窦穿刺治疗 ,未冲出脓液 ,头痛症状无改善 ,以慢性上颌窦炎于 2 0 0 2年 1月收入院。前鼻镜检查示鼻腔基本正常 ,体检心肺腹未见异常 ,鼻窦CT示左侧上颌窦内密度增高 ,无液平及骨质破坏。入院后做好术前准备 ,在局麻下行左侧上颌窦根治术 ,术中见窦腔内组织呈淡红色 ,质软脆 ,易出血 ,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用碘仿纱条填塞窦腔 ,病理诊断为上颌窦神经内分泌癌。术后7d去除碘仿纱条 ,10d治愈出院 ,定期放疗 ,随诊 1年 ,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球上颌窦炎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球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经治的25例真菌球上颌窦炎的临床治疗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5例真菌球上颌窦炎患者,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6~45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有时伴有少量脓血涕、失嗅或头痛.CT检查25例均表现为单侧上颌窦高密度影,其中16例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有9例表现为絮状影,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9例.25例均采用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打开上颌窭前壁,在内镜下清理窦腔内棕色泥沙样及团块状物,保留窦腔的黏膜.在内镜下切除钩突,清理中鼻道病变组织,打开并扩大上颌窦自然孔.术后随访3~12个月,症状均消失,术腔黏膜恢复好,无1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是治疗真菌球上颌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颌窦霉菌病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  郭中秋 《浙江医学》1993,15(4):231-232
迩来,国内外迭见鼻窦霉菌病的报道。笔者曾遇11例分析如下,兼论其型别。(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80年至1989年间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计得上颌窦霉菌病10例,全系单侧发病,右5例,左5例。均经手术。1989年临安县人民医院经手术并明确诊断1例,右侧。11例发病年龄17~43岁,平均37岁。男5例,女6例。不包含糖尿病和大量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的患者。2.分型及临床表现:(1)感染型2例。长期流脓涕,经多次上颌窦穿刺冲洗,均见回流液混浊。后在上颌窦根治术中见窦腔粘膜呈慢性炎症状态,经全部廓清处理。但术后创口形成瘘管,贯通上颌窦术腔,流米泔水样臭液体,夹有灰黄色膜状物,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诊断、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18例经鼻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术后均经病理确诊,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创伤小、出血少、反应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胡德峰  朱小红 《吉林医学》2011,(31):6657-6658
目的:分析上颌窦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减少漏诊、误诊;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血管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8例临床资料齐全的上颌窦血管瘤患者,均在鼻内镜下通过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用上颌窦息肉钳、电动吸割器及弯头刮匙切除上颌窦血管瘤。结果:8例患者上颌窦血管瘤手术切除彻底,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为血管瘤,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上颌窦血管瘤术前诊断靠病史、体征及鼻窦CT检查综合判断,上颌窦穿刺有一定的价值,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鼻内镜下上颌窦血管瘤摘除术是一种损伤小、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88年5月~1990年5月采用上颌窦钩状突骨扩大切除,鼻中甲翻转鼻侧壁造口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107例(142侧),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的结果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文107例,142侧,男性59例,女性48例。年龄15~48岁。术后静滴抗生素、激素7天,药物雾化吸入治疗。93例(127侧)随访1月~2年,除3例侧由于术中筛窦未予处理,造口处生长息肉,继续流脓涕外,余者情况良好,造口引流通畅,无一闭合。 2 手术方法 2.1 按常规上颌窦根治术施行局麻。切开上唇龈粘骨膜,分离粘骨膜,暴露尖牙窝,凿开上颌窦前壁,咬骨钳扩大开孔。  相似文献   

19.
霉菌性上颌窦炎可出现与上颌窦癌相似的临床表现,CT扫描可有相似的征象,但治疗方法相差很大,因此,对二者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我院自1998年3月~2000年3月共收治6例诊断为上颌窦癌,而经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霉菌性上颌窦炎病例。本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联合柯-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上颌窦息肉、上颌窦囊肿、霉菌性上颌窦炎、内翻性乳头状瘤共56例病人采用鼻内镜下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联合柯-陆氏双进路手术治疗。结果:上述56例病人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内镜下上颌窦鼻内窗口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均通畅,术后部分病例造口狭窄,但在术后随访中均加以解除。窦内黏膜光滑,无分泌物,未见肿物及炎性病变。结论:对上颌窦良性病变,即病变充满上颌窦腔或病变位于上颌窦底壁或内下壁者,最好采用上述双进路术式,使病变清除更彻底,加强术后随访以提高窦口开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