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给娜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4):69-69
动脉血压调节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神经及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并入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进人中枢(家兔主动脉弓的传入神经在颈部自成一束,称为减压神经,在颅底减压神经并入迷走神经)。感觉传人使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的紧张性降低,从而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多而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结果导致心率减慢、动脉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3.
夹闭家兔右颈总动脉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基础医学课程《生理学》实验教学中 ,分析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是极为重要的一课 ,实验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引起家兔动脉血压升高是显而易见的 ,其导致的原因学生实验报告分析众说纷纭 ,有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外周阻力的增大、脑缺血反射等等。但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血压升高中的主次关系缺乏有力的证明 ,以致学生对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表示疑惑。各项原因之间的具体定量关系国内并未见有报道。分析夹闭颈总动脉引起血压升高的众多原因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理解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动脉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1 …  相似文献   

4.
神经、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调节的影响实验是重要的医学生生理实验,其操作复杂,涉及理论知识较深,学生在操作及理解上容易发生错误,在原有操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对其补充改进的具体方法,即通过增加股动脉夹闭,颈动脉窦区加压等实验项目,以及动脉插管失败后的两条补救措施,使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的应用更加完善,其原理更易被学生理解,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压力感受性反射引起夹闭家兔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夹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后引起动脉血压升高的众多原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动脉插管法记录动脉血压,观察破坏或麻醉颈动脉窦等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结果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明显升高(P〈0.01),而夹闭一侧股动脉后动脉血压仅轻度升高(P〈0.05);破坏或麻醉颈动脉窦可显著削弱夹闭一侧颈总动脉的升压效应(P〈0.01);破坏双侧颈动脉窦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与同时夹闭单侧颈总动脉及股动脉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是引起夹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外周阻力增大所起作用不大,脑缺血反应不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D组),每组根据药物浓度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NN、DN组),低浓度异丙酚组(NL、DL组)和高浓度异丙酚组(NH、DH组),分别用K—H液、含50umol/L异丙酚的K—H液和含100umol/L异丙酚的K—H液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区,同步记录窦内压(ISP)和动脉血压(MAP)的变化,绘制ISP—MAP关系曲线并测大鼠CSR机能参数。结果异丙酚致大鼠ISP-MAP关系曲线向右上方移位,血压反射性下降值和最大斜率减小;阈压、饱和压、平衡压增大,D组较N组变化更加明显。结论异丙酚能够抑制大鼠的CSR,同等浓度异丙酚对糖尿病组CSR的抑制作用大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在22只家兔延髓共记录到220个自发放电单位。可分四型:同步血压相关型(37.3%)、非同步血压相关型(20.5%)、血压呼吸相关型(1.8%)、非血压相关型(40.5%)。同步血压相关型与非同步血压相关型在压力感受器加压反射与减压反射时均可见到单位放电与血压呈同相变化和反相变化两种反应类别。其放电频率的变动值均显示有显著意义(P<0.001)。同步血压相关型神经元单位较其他型更为靠近延髓腹外侧区。结果表明延髓中调控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单位的紧张性与压力感受器传入有关。延髓腹外侧区为心血管调节的紧张性冲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三种去神经法对清醒大鼠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急、慢性去主动脉神经(AD)、去颈动脉窦神经(SD)、同时去主动脉和窦神经(SAD)后大鼠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控制(ABR-BP)和心动周期控制(ABR-HP)的影响。方法:测定ABR-BP采用阻断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传出通路前后,比较机体对去氧肾上腺素升压反应面积差异的方法,所得数值与改良的Smyth方法测定的ABR-HP值进行比较。结果:(1)大鼠SAD后ABR-HP为零,且代偿不明显;而ABR-BP约为30%,且代偿明显;(2)SD后ABR-BP与ABR-HP无显著差异,而AD和SAD后ABR-BP的作用显著大于ABR-HP的作用。结论:(1)大鼠的ABR-HP传入冲动全部来自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而ABR-BP传入冲动大部分来自于这两处的感受器;(2)主动脉神经和窦神经感受传入在ABR-BP中的作用是相当的,并有明显的相互代偿;而在ABR-HP中,主动脉神经的作用比窦神经重要,其代偿能力也比窦神经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整合传统生理学实验中动脉血压调节与呼吸运动实验。方法:以家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同步记录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乳酸,观察其变化及相互联系。结果:刺激迷走神经后,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都受到抑制,其变化几乎同步;静脉注射乳酸后,动脉血压下降,呼吸兴奋,且血压变化要先与呼吸。结论:整合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能够更好说明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医院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实验项目的原则与思路,根据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设置实验项目内容,在此基础上具体设计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项目,包括工作内容、教学情况、课时安排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展设计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实施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方法 依据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因才施教原则、独立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通过学生分组选题等方法,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实现教学目标.结果 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挥;解决问题能力获得提升;综合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结论 设计性实验思想在<微生物生理>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对学生设计思路、操作能力、综合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重点考察.在实验之前就应该向学生公布考评要求,考评指标要量化.设计性实验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下丘脑后核(PHN)是参与大豆皂甙(Ts)中枢升压作用的主要核团之一。向PHN内注射阿托品可减弱Ts在PHN中的升压作用,表明它是通过激活M受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生理实验中发生汞污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在维持机体动脉血压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精确控制窦内压力是进行动脉压力感受器功能研究的关键[1].本研究室利用电气比例调节阀建立了控制颈动脉窦压力的自动化装置,适用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功能的研究[2],然而该电气比例调节阀输出并作用于窦内的压力存在明显过冲和振荡.为减少这一过冲和振荡,我们在该压力控制系统中添加一缓冲装置,以保证应用该设备对颈动脉窦进行灌注时,对颈动脉窦区实现更理想的压力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迷走神经适宜的刺激参数(刺激强度及频率)。方法分离家兔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其外周端,由小至大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直至观察到血压变化,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适宜的刺激强度[(0.79±0.68)v]、刺激频率[(16.24±4.49)Hz]刺激迷走神经的外周端会引起血压降低。结论寻找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迷走神经适宜的刺激参数,有助于提高实验效果并缩短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验生理科学教学中,实验带教、实验操作、实验准备等环节的常见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生理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索性实验的实验室管理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生理科学是根据我校承担的卫生部和国家教育部的教改项目而创立的一门新课程。该课程将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三合为一。探索性实验是该课程的教学三阶段的最后一环 ,由学生按科研程序自主选择探索的题目、独立设计、完成实验和论文。本文介绍技术室如何在大规模的探索性实验中做好技术保障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说课是中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有效的教研活动,以说课比赛为契机,通过专家评点、同仁交流来完善实验说课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设想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五个方面阐述了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说课设计,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电生理实验中,普遍存在如何防止干扰的产生并有效地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以保证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所需要的原始信号与波形的问题.凡影响被观察的生物电信号的其它无关电信号均称为干扰,它包含真正意义上的干扰和噪声[1,2].  相似文献   

20.
杨凯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1002-1003
在电生理实验中,普遍存在如何防止干扰的产生并有效地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以保证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所需要的原始信号与波形的问题。凡影响被观察的生物电信号的其他无关电信号均称为干扰,它包含真正意义上的干扰和噪声。噪声是由内部各元件内载流子运动的不规则所造成的没有变化规律的波动现象,往往是仪器本身的设计和质量问题而引起,不易被实验者排除。干扰是由外界原因对测量仪器或电子元件的影响所造成的具有一定规律的波动现象,通过实验者可以很好地排除。电生理实验中实验者一般都采取了防干扰的基本措施,如接地、电屏蔽等,但在实验中仍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这其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因素带来的干扰,也是容易被实验者忽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电生理实验的实践研究,将几种由位移电流引起的干扰现象及排除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