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干预对独生子女气质培养作用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的发展始于生命的开始。早期教育对儿童气质的培养是有效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方法,观察了胎儿期、早教期(1岁)、幼教期(3岁)进行早期系统干预的效果,并与不干预组6岁时儿童气质进行了对比评估,以期为我国儿童的优育、优教提供理论和方法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提高独生子女士兵适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独生子女在部队中的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有调查显示 ,独生子女和多生子女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独生子女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低、独立工作生活能力差 ,经受不起打击、挫折 ,容不得批评[1,2 ] ,进入军营后产生的心理应激较多生子女的明显。为此 ,我们在某部新兵集训期间 ,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作了观察 ,通过加强心理学知识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心理学干预 ,以期找到促进独生子女尽快适应部队环境的方法。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随机抽取某部 6个新兵集训连队 5 4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独生子女儿童癫痫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入组48例独生子女儿童癫痫患者父母定期进行心理干预,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独生子女儿童癫痫患者父母SCL-90总分与各因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其父母之间SCL-90总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独生子女儿童癫痫患者父母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通过对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培养 ,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方法 :按照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课题要求 ,对 90例研究组 (由胎教组、早教组和幼教组构成 )实施培养方案。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定幼儿心理卫生状况 ,用中国比奈测定智商 ,用儿童社会适应量表测定社会适应能力 ,用儿童气质量表评定气质类型 ,并设 86例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7 7% ,低于对照组的 1 0 4 7%和全国流调的 1 4 3%。智商 (t =5 8,P <0 0 0 1 )及社会适应能力 ( χ2 =6 4 ,P <0 0 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气质评定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通过近六年来对研究组儿童和家长的心理指导和健全人格培养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SCL-90及EPQ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障碍诊断和睡眠质量评定量表(SDSE)、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3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结果:独生子女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总分以及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SDSE除睡眠量因子无统计学差异以外,其他各因子的得分非独生子女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EPQ独生与非独生子女除情绪性分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以外,其他各分量表得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阶段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非独生子女,两者在人格特征上也存在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初中生心理卫生问题追踪观察两年,干预效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整群抽取济南市历下区两所初中一年级学生1585名。其中一所841名,男416名,女425名,为干预组,年龄平均13±1岁;另一所744名,男351名,女393名,为对照组,年龄平均13±1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年后复评,干预组823名,男399名,女424名;对照组721名,男312名,女409名。干预组失访18名;对照组失访23名。1.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2]。人口资料包括:父母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情况、学生个…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前瞻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对20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对照方法进行随访一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9.5%,经一年随访,有抑郁症状者研究组为54.7-20.4%,对照组为44.7-39.8%。多因素分析提示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病情、负性生活事件、家庭负担、不吸烟、病变部位、职业及有配偶、配偶文化、心理干预。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常见,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农村小学阶段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安徽省某农村小学,随机抽取三~六年级各1个班进行调查,共获有效被试190人,独生子女77人,女生18人,男生59人;非独生子女113人,女生80人,男生33人。利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问卷进行测试。结果①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的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在信任因子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溺爱型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2.383,-2.221;P0.05);②父亲、母亲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父亲对非独生子女更为溺爱,母亲对独生子女更为信任(t=2.468,-2.031;P0.05);③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男、女在教养方式存在差异,父母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与独生男相比,父母对非独生男更为溺爱,与独生女相比,父母对非独生女更为溺爱也更为专制(t=-2.070,-2.187,-2.602;P0.05)。结论父母应注重和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子女身心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濒海演练陆军官兵应激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降低濒海演练时官兵过度的心理应激水平或应激反应,以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自制的"心理保健操"、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3672名参加濒海演练的陆军官兵进行干预,应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检测官兵的心率、血压、ACTH、AngⅡ、GLU五项生理生化应激指标,干预前后进行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后演练官兵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官兵的心率、血压、ACTH、AngⅡ、GLU应激指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适当降低演练时官兵的过度应激水平,对促进演练官兵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系统的心理社会干预,如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及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有药物治疗.采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的测查指标.结果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化疗中最差,而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131.9士13.7)与对照组(192.5士15.4)相比,P<0.01;而躯体、心理、社会、总体方面评分分别为:26.7士2.6 分、13.7士1.5 分、8.5士0.8 分、46.9士3.5 分,P<0.05或0.01,表明干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社会干预,是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2708名4-14岁儿童的品德、个性和气质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独生子女的品德、个性和气质差异。方法 :采用自编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品德表、 4-9岁和 10 -14岁儿童气质表及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 (EPQ)对 40 8名 (配对组 )和 2 3 0 0名(非配对组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作了品德、个性和气质的测试。结果 :品德总分在父母问卷中 ,配对组与非配对组中独生组的品德总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组 (P≤ 0 0 5 ) ,而在教师问卷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个性类型中 ,非配对组中的学龄组独生组的外向型个性类型显著高于非独生组 (P≤ 0 0 5 ) ,而配对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在情绪稳定性方面 ,独生组的情绪不稳定型显著高于非独生组 (P≤ 0 0 5 ) ,而情绪稳定型则独生组显著低于非独生组 (P≤ 0 0 1)。气质类型中 ,配对组和非配对组中 ,独生组的胆汁—多血质型和胆汁—抑郁质均高于非独生组 (P <0 0 5~ 0 0 1)。其余各项两组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气质随年龄增长差异渐不明显 ,与家庭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家庭干预对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对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0例农村首发病人的主要亲属(A组)进行住院8周的积极家庭干预及出院后维持干预,并与50例条件相仿的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亲属(B组)对照,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病人入院时,入院第4和第8周末,出院后每隔1~3月随诊时分别评定其同一主要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并进行2年随访。结果:A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明显好于B组,多在入院4周时即显示较好效果。随访期间复发病人亲属的SCL90增分A组显著少于B组(P<001),家庭干预对亲属为女性,受教育高者效果好。结论: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族史、心理社会因素等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分析家族史、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史等对帕金森病的影响。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多变量回归模型。结果:家族史(OR=13.54)、重大精神创伤(OR=3.02)、人际交往状况(OR=2.10)可增加帕金森病的风险。结论:本研究支持家族史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在帕金森病病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父母离异子女精神卫生问题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父母离异后单亲家庭子女的精神卫生状况 ,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中的 12个班级 486名学生进行调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 49人 ,将其组成研究组 ,采用 1∶1配对的方法组成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尊量表 (SES)、Achenbach氏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学习成绩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存在各种精神卫生问题分别占 98%及 14 3 % (P <0 0 1)。两组比较单亲组性格内向 (分别为 2 8 6% ,12 2 % )、外向 ( 3 8 8% ,18 4% ) ;自尊心强 ( 2 6 5 % ,14 3 % )、自尊心差 ( 2 6 5 % ,4 1% ) ;早熟( 4 0 8% ,6 1% )、冷漠 ( 4 2 9% ,2 1% )、交往不良 ( 3 4 7% ,4 1% )、敌意 ( 12 2 %、 2 1% )和违纪行为( 2 8 6% ,2 1% ) ,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子女组。结论 :单亲家庭子女存在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 ,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4409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与吸烟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行为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心理环境与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关系.方法:以苏州市4409名初中、高中、职业中学的学生为对象,采用SCL-90、家庭环境量表和自编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反叛性、冒险性强,倾向早熟、毅力差、顺从敏感性高是吸烟的危险因素,而情感调节性和认同敏感性与吸烟无关;吸烟组与对照组SCL-90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组在FES-CV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平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FES-CV的矛盾性的平均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学生行为的反叛性、冒险性、早熟性、毅力性和不良心理健康水平是中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同时不良家庭关系也是中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一个亲密、融洽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减少中学生吸烟,而一个矛盾的家庭则可能会增加中学生吸烟.  相似文献   

16.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的作用.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2例,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开始干预治疗至2岁,两组早产儿均于1岁、2岁时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1岁、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1,2.70,2.05,2.68,P<0.05,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有利于防治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17.
早期干预对智力发育低下婴幼儿智能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智力发育低下婴幼儿智能发展的作用。方法以自愿来早教中心进行早期干预的智力发育低下婴幼儿(总发育商〈70)30名为试验组,另选择与其基本条件相同的婴幼儿30名为对照组。试验组除进行早期干预的培训工作外,还于培训前和培训3、6、9个月后各测评发育商(DQ)1次。对照组无培训工作,于入组时和9个月后各测评DQ1次。两组入组时均隔天肌肉注射脑活素2ml共30次,大于1岁的小儿则同时口服尼莫地平和叶酸。结果①试验组经培训9个月后,其总发育商平均值提高27.6分,高于对照组观察9个月后总发育商平均值提高3.7分,试验组总DQ值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H=40.13,P〈0.01)。②试验组培训9个月后,24例总DQ值达中下水平以上(总DQ值〉80),24例中14例达中等水平以上(总DQ值〉90)。③在30例试验组的智力发育低下婴幼儿基础总DQ值中5个能区的DQ值比较发现,大运动能力影响较其它4个能区的能力影响最少(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智力发育低下婴幼儿的智能发展有显著效果,其中药物干预的作用较小,培训工作的作用较大,早期干预是降低智力残疾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幼儿园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研究。方法:通过对山西省某市3所幼儿园中,大班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发现幼儿园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基线测查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把3所幼儿园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被试的均衡性较好对干预组幼儿的保教人员和家长进行了一学期的干预实验。干预后复测。结果:干预组中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班幼儿的得分也有所增高。结论:要促进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与心理社会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调查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并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社会干预对抑郁症状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1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0 0例正常人群进行测评。将抑郁指数≥ 0 5的 5 9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30例 ,对照组 2 9例。研究组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为期 3个月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及代谢控制水平评估。结果 :2型糖尿病并抑郁情绪检出率为 5 9% ,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经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治疗 3个月后 ,观察组抑郁指数显著降低 (P <0 0 5 ) ,糖脂代谢显著改善 (P <0 0 5 )。抑郁转归发生率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忧郁症状 ,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可改善抑郁症状及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