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珂  刘惠芬  周文华 《中国针灸》2008,28(7):509-513
目的:观察"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行为敏化的效应差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点组、肾俞组、足三里组.除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于注射吗啡10 d前开始行穴位埋线.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每天应用热板试验测定痛阈.并在第1次吗啡注射,以及吗啡停药1 w后再激发进行活动度检测.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显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结果:与非穴位点组相比,"足三里"埋线减缓慢性吗啡处理的痛阁下降和减少大鼠活动度,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肾俞组痛阈和活动度较非穴位点组均未见明显差异,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于"足三里"可减缓吗啡镇痛耐受,逆转吗啡行为敏化形成,其调节可能与抑制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顾鸿  杨孝芳  杨涛 《河南中医》2009,29(8):761-76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吗啡戒断大鼠RB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药物组)、穴位埋线组(简称穴埋组),每组10只,通过腹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大鼠吗啡急性成瘾模型,通过纳络酮进行催瘾,根据评分表对戒断症状进行评分。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穴位埋线组RBC免疫黏附功能明显增高,戒断症状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药物组与穴位埋线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足三里、关元穴位埋线通过增强Mor戒断大鼠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改善戒断症状和体重,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3.
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年骨折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苇  潘文谦 《中国针灸》2010,30(4):282-284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2003年采用肾俞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0例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其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和5年骨折发病率。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腰、髋部骨密度均有提高,与药物组比较,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部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埋线组5年骨折率为2.1%(1/48),明显低于药物组的18.2%(4/22)(P0.05)。结论:肾俞穴位埋线治疗能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并明显降低5年骨折率。  相似文献   

4.
肾俞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苇  黎健  高丽萍  张夏玲 《中国针灸》2005,25(12):844-846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和乐力组,以疼痛评分方法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疼痛情况.结果:埋线组、埋线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口服乐力胶囊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无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肾俞穴对吗啡戒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吗啡成瘾模型,采用瞬时基因c-fos表达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电针"肾俞"穴对抗吗啡戒断症状以及可能涉及的脑区进行研究.结果:电针"肾俞"穴能明显抑制大鼠戒断症状,降低导水管周围灰质区、下丘脑室旁核、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和下丘脑外侧区的c-fos表达,但增加杏仁基底外侧核、杏仁中央核和伏隔核核区(core)的c-fos表达.结论:电针"肾俞"穴能有效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电针对抗阿片类药物依赖涉及多个中枢核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辨证穴位埋线对慢性肾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频度的影响。方法:将辨证为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及中药辨证汤剂口服外,治疗组给予辨证穴位埋线,观察两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作频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6%,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辨证穴位埋线的慢性肾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作频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可以减少慢性肾炎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足三里穴位注射拮抗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的副作用山东省立医院(250021)袁大川高芹关键词足三里穴穴位注射吗啡副作用拮抗我院1995年4月~1996年8月对妇科术后硬膜外腔注吗啡镇痛病人,行新斯的明和胃复安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用以缓解腹胀、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8.
慢性吗啡耐受、戒断状态下大小鼠中医“证”本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Mor)依赖动物模型的中医“证”本质,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思路。方法:建立慢性Mor依赖大鼠、小鼠模型,观察成瘾后的外观症状及微循环情况,进行中医辨证,观察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复方对Mor依赖大、小鼠戒断症状及微循环各项指标的作用,结果:慢性Mor耐受、戒断大、小鼠出现“肾阳虚损、瘀血阻滞”症状及微循环“淤滞”改变,中药复方参明显抑制Mor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和体重的丢失,减少Mor依赖小鼠的跳跃反应发生率和发生次数,恢复成的微循环。结论:慢性Mor依赖大鼠、小鼠模型符合中医“肾阳虚损、瘀血阻滞”辨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简易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简易穴位埋线组(A)、地塞米松组(B)、模型组(C)、对照组(D),每组8只.卵蛋白(OVA)致敏制造大鼠哮喘模型,A组:在实验第1天开始造模前埋线1次,穴取"肺俞""膻中""肾俞".B组:自实验第15天开始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5 mg/kg;C组:于实验第15天起腹腔注射灭菌注射用水20 mg/kg;B、C组均1次/日,连续2周.D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4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对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并对大鼠气道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核因子-kB(NF-kB)的核着色情况.结果:①简易穴位埋线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减轻,支气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其他炎细胞数模型组明显高于简易穴位埋线组.简易穴位埋线组气道腔内炎性细胞渗出和气道壁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低于模型组.②模型组肺组织ICAM-1、NF-kB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地塞米松组、简易穴位埋线组肺组织ICAM-1、NF-kB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简易穴位埋线可抑制ICAM-1、NF-kB表达,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时间生物学的动态测试方法,对20例健康受试者和20例CFS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采集并分析24 h内4个等距时间点(8:00、14:00、20:00、次日2:00)P3a、P3b(靶刺激诱发的大脑第3组正相电位)潜伏期,进行宏观分析和余弦法微观节律分析。结果:①CFS组P3a潜伏期在14:00时明显延长,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后P3b潜伏期在14:00时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健康组P3a和P3b潜伏期均存在明显昼夜节律(P0.05),CFS组二者节律均消失(P0.05),电针治疗后CFS患者P3b潜伏期昼夜节律恢复(P0.05);③CFS组治疗前P3a、P3b潜伏期昼夜节律峰值相位较健康组明显后移(P0.05),电针治疗后峰值相位前移(P0.05)。结论:CFS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昼夜节律丧失,电针肾俞、足三里通过调整P3a、P3b潜伏期的昼夜节律而提高患者日间认知敏捷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东莨胆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IR)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戒断组(简称戒断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西药组)、穴位埋线治疗组(简称穴位埋线组)及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穴位埋线加西药组)。经腹腔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干预,观察戒断症状,分别于干预后7 d和14 d处死取材,观察十二指肠黏膜Gas和SS-IR形态特点,并比较各组十二指肠组织匀浆中Gas和SS的含量。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其十二指肠黏膜Gas和SS-IR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组织匀浆中Gas和SS含量明显增加(P<0.01);治疗7 d后,穴位埋线加西药组各指标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时间延长至14 d,西药组与穴位埋线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接近(P>0.05)。结论:西药治疗与穴位埋线治疗对吗啡依赖所致大鼠的戒断症状及十二指肠分泌Gas和SS的功能均有逆转作用,两种方法结合可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以肝脾肾俞募配穴为主方,加以辨证和辨病取穴相结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计算Kupperman评分,以Kupperman指数改变作为疗效标准,观察疗效。结果 33例患者治疗前后M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M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优于治疗1个月。治疗1个月时总有效率66.7%,治疗2个月时总有效率93.9%,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疗效优于治疗1个月。结论穴位埋线可明显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Kupperman评分,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对实验性高脂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对血清总胆固醇 ( TC)、甘油三脂 ( TG)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穴位预埋线组、对照组 ,并与空白组对照。结果 穴位埋线组、穴位预埋线组的 TC、TG与对照组比较 ,明显下降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意义 ( P<0 .0 5 ) ;其中穴位预埋线组在经过同样的造模后 ,TG与空白组对照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3组的体重变化差异不明显 ( P>0 .0 5 )。结论 穴位埋线能降低实验性高脂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 ;穴位预埋线能预防甘油三脂的上升 ,与体重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反应过程中某些炎症因子及胃黏膜变化,并重点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造模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埋线组于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选取大鼠“足三里”“中脘”“脾俞”穴.空白组自由饮水及饮食的条件下正常喂养.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相同条件下正常喂养,不治疗.结果 模型组血清CRP、Ⅱ-6、TNF-α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1,P<0.05).埋线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CRP、IL-6、TNF-α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结论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T、NO在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发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穴位埋线法早期干预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动物试验,用自制的高脂饲料喂养+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出38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和模型空白对照组,每组19只,另外取13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空白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用埋线治疗,7天1次,共埋线12次;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自由饮食,不做任何处理,饲养12周。12周后抽血和取胃窦组织进行血浆内皮素和胃窦一氧化氮(NO)含量的测定。结果: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高于穴位埋线治疗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治疗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血浆内皮素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胃窦NO含量明显低于穴位埋线治疗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治疗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胃窦NO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ET、胃窦NO含量的变化提示糖尿病胃肠局部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胃肠并发症的主要病理基础,早期采用穴位埋线法进行干预,能降低ET,升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尹平  高宁阳  徐世芬  朱博畅  刘佳 《河北中医》2013,35(8):1229-1233
目的 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以明确不同穴位调节STC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将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造模组(56只);待成功诱导实验性STC大鼠模型后,再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13只)、大肠俞组(13只)、天枢组(14只)及上巨虚组(13只).其中,大肠俞组、天枢组、上巨虚组分别给予相应穴位的埋线治疗,7d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2、4次埋线后大鼠6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大便粒数及质量;采用活性碳推进试验测定碳推进百分率(%).结果 ①经2次埋线治疗后,大鼠6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天枢组(P<0.01).大鼠6h内大便粒数及质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5),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大便粒数低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模型组(P<0.05);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高于模型组(P<0.05);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上巨虚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4次埋线治疗后,大鼠6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大肠俞组高于正常组(P<0.01),上巨虚组高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高于天枢组(P<0.01).大鼠6h内大便粒数及质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大便粒数低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大便粒数低于天枢组(P<0.05),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大便质量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低于正常组(P<0.01),上巨虚组低于正常组(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STC效果明确,且不同穴位调节STC存在穴位特异性,天枢更具有明确治疗STC的临床选取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辉  闫炳苍  郭延昭  杨成 《陕西中医》2012,(10):1312-1313
目的:观察补益类中药配合穴位埋线对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8例在Bobath疗法基础上采用调中益胃颗粒(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怀牛膝、狗脊、杜仲等)配合脾俞、肾俞、腰阳关、命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坐位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5.18%,对照组总有效率76.53%,2组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穴位埋线更有利于提高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太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血压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及病理学检测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4只10周龄SH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6只、针刺组8只,6只同周龄SD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大鼠针刺双侧“足三里”“太冲”,留针20 min/次,连续4周,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无针刺干预。每周检测血压,连续5周。在针刺干预结束次日,使用彩色超声心动仪测量并记录各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内径、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计算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干预第3、4周,针刺组大鼠收缩压[第3周:(178.38±9.47)mmHg比(190.00±13.90)mmHg;第4周:(167.96±23.47)mmHg比(195.47±11.36)mmHg]、舒张压[第3周:(139.33±13.20)mmHg比(159.56±12.89)mmHg;第4周:(132.92±18.02)mmHg比(165.61±13.36)mmHg]降低(P<0.01或P<0.05);针刺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0.96±0.07)mm 比(1.28±0.24)mm]、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1.15±0.08)mm 比(1.68±0.19)mm]、左室质量[(0.51±0.12)g 比(0.84±0.17)g]、左室质量指数[(14.96±1.53)比(23.65±5.04)]降低(P<0.01)。HE 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外膜有慢性炎症伴肉芽组织增生及纤维化;针刺组大鼠心脏组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针刺“足三里”“太冲”可有效降低 SHR 大鼠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左室肥厚和心脏重构,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苏  黄琴  胥婧  谢谨  张刚 《河南中医》2023,(12):1839-1844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配合穴位埋线对脑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运动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开始干预,穴位埋线组进行穴位埋线,运动训练组进行跑轮训练,联合组同时给予跑轮训练和穴位埋线治疗,连续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的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根据Garcia评分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网屏实验评价大鼠左侧肢体的前爪抓握能力及肌力变化;采用平衡木实验对大鼠平衡稳定性进行评估。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网屏实验得分降低,平衡功能评分、平衡木实验到达时间和平衡木实验误足次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第7天和第14天,运动训练组、穴位埋线组和联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网屏实验得分升高,平衡功能评分、平衡木实验到达时间和平衡木实验误足次数降低,且联合组的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