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是肾病科常见难治性疾病,目前临床对该病缺少特效治疗方法。柳红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精亏损、命门火衰、三焦气化不利”的病机理论,治疗中强调通调三焦为原则,提出以巧用风药、燥升散通之法疏调上焦气化,以枢转气机、升清降浊之法运转中焦气化,以阴阳互济、精气互补之法温煦下焦气化,从而形成慢性肾脏病三焦论治体系,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是通行水、气和火的通路,与肾具有密切的生理病理性联系。三焦失调是引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阳亏虚、气机逆乱,以及痰湿、血瘀、浊毒等病理产物形成的重要病机,通调三焦法则需贯穿CKD治疗全过程。通调三焦水道的关键在于宣肺利水、淡渗利湿,通调三焦气道的关键在于和解少阳、调畅气机,通调三焦火道的关键在于温补脾肾。三焦调畅,则肺、脾、肾功能正常,气、血、水运行协调,有利于延缓CKD进展。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虽其病位在肾,但涉及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其病理基础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肾络微型癥瘕形成,影响肾脏各种功能。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从肾出发,又不囿于肾脏,有其独特的临床经验。文章则总结了吕仁和教授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吕仁和教授认为其理论基础在于"肝肾同源",其主要治疗思路有三:疏肝理气调肝气郁结、清利湿热祛肝经之邪、滋水涵木养肝阴不足。文章总结了吕仁和教授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丽  张兴坤  张磊  张宗礼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401-1404
张宗礼教授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在小儿肾脏疾病中,肺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临床上从肺论治,运用宣肺祛邪、清肺泄热、泻肺逐水、补肺行气、肃肺通便、滋肺养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刘光珍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其中邪实方面是导致疾病发展的转折点和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而邪实中又以“瘀血”为要。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可因虚、因实、因久病所致,因此,在治疗时应注重从“瘀”论治,活用、早用活血化瘀法。文章总结刘光珍教授从“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特点,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总结刘建和教授从三焦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喘、满、肿、瘀、小便不利等症状与三焦壅塞不利引起的水液代谢障碍病变相似,故三焦壅塞不利是CHF的基本病机之一,并根据三焦理论采用通利三焦、化气行水法治疗CHF,获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知晓率低,病情复杂,迁延难愈。西医治疗具有局限性,疗效欠佳,中医从风治肾病自古即有论述,历代医家将其承继并延伸,现对基于此理论所立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临床研究等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从风论治肾病理论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肝与慢性盆腔炎关系的论述,提出慢性盆腔炎从肝论治的观点,辨治以疏肝、养肝为核心,在疾病不同阶段辅以理气活血、清利湿热等法。  相似文献   

9.
何师善博采各家之长,集临床、科研于一身,学研丰富,疗效显著,尤其对慢性肾衰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经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正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增长。CKD是指肾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其  相似文献   

10.
华琼教授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水湿与瘀血相互影响入手,从三焦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华琼教 授认为,引起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机为本虚、邪实,本虚为肺卫失宣、脾胃受阻、肝肾虚衰,邪实以湿热、血 瘀、水湿为常见。治疗时以宣开肺气治其标、健运脾胃调其根、下益肝肾固其本、祛湿兼活血通脉为准则,紧 抓致病关键,扶正固本,祛邪治标,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治疗难度大,张炳厚认为肾为阴络,亦为血脏。CKD早期即存在肾络受损,肾虚为CKD瘀血之本,肾气虚则血液不行,肾阳虚则阴络不温,肾阴虚则火灼阴络。CKD瘀血的表现繁杂,可分为有形瘀血与无形瘀血,面色黧黑、水肿、视物模糊、肌肤甲错等为有形瘀血征象,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则提示为无形瘀血。张炳厚认为,血瘀证在CKD中极为常见。瘀血可生热、痰、湿、水、浊毒、风等实邪,诸邪亦可促进瘀血产生,加速CKD进展,瘀血日久治疗难度愈大,预后愈差。因此治瘀之要在于补虚化瘀,生新血以祛瘀血;泄浊排毒,给瘀血以出路;以通为用,巧用藤类与虫蚁药以搜伏风、通结络;对于合并出血者应化瘀止血。在选用活血药时,应根据病情轻重分层论治,早期宜和血活血、中期宜破血逐瘀、晚期宜养血活血。  相似文献   

12.
<正>高尿酸血症(HUA)为一种反复发作的炎性代谢性疾病,现代医学证实HUA形成和尿酸钠盐结晶积聚有关[1]。HUA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痛风等密切相关,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HUA的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降低血尿酸药物以及口服激素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较严重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陈紫薇  陈明 《陕西中医》2020,(11):1627-1631
脾为后天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以后天滋先天,使从脾论治成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经典方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最庞大的"器官"——肠道菌群与"脾"的功能非常密切。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是加速CKD进展的重要环节,基于脾肾互根互用的中医原理,收集、整理肠道菌群与CKD代谢功能、免疫应答及肾脏损伤关联的文献,从肠道菌群与机体功能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的角度进行探讨,认识到运用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的丰度、结构和代谢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达到调节肾脏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提出肠道菌群是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国名老中医金实教授从医50余年,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教授从三焦论治角度系统阐述了该病的治疗理论,认为干燥综合征多以上焦起病,随病进展,渐传中、下焦。治疗以养阴润燥贯穿始中。病在上焦心、肺,治宜宣肺布津;病及中焦脾胃,治宜滋阴增液;病至下焦肝肾,治宜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16.
刘秀萍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多与水、气、瘀密切相关,尤其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依赖于肺、脾、肾、肝等脏腑的生理功能。其中,肝为水液代谢的"总司令",与肺相合,肝升肺降,水道通畅;与脾相伍,相克相生,输布津液;与肾相使,疏藏有度,开合有律。肝能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参与血液运行,如此气机条达、血运畅通,则水液代谢无碍。故刘教授多从肝着手论治慢性肾脏病,早期以疏肝活血为主,中期以清肝利水为主,后期根据患者阴阳的偏盛偏衰选择补肝滋阴或暖肝温阳法。整个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视患者情志变化,不忘固护脾胃,用血肉有情之品活血通络,防止久病入络化瘀。  相似文献   

17.
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而慢性盆腔炎主要以前阴及少腹症状为主要表现,病变与肝关系密切。笔者常从肝论治本病,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扬荣教授以三焦辨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慢性肾衰竭病机关键为肺失通调、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肾脏虚损,以致三焦气化失常,五脏俱虚,水液等代谢产物排泄不畅进而出现"痰""湿""毒""瘀"等病理产物及蛋白尿、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分别从上焦、中焦、下焦不同的生理特性出发,指出三焦各自病机侧重。治疗上,其非常注重疏利三焦,采用宣降、疏调、通调等多种的治疗方法,使气机升降得以枢转,水道乃通,邪气乃散,阴阳乃和。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陆真翘先生从三焦论治湿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基础上结合脏腑辨证施治,在湿火发展的每一阶段辨明病位所在,分析湿与火孰轻孰重的主次关系,探究湿火相关脏腑的运气特点。针对上焦火重于湿,中焦湿火俱盛,下焦湿重于火的特点,提出三焦分治,以脾胃为本,分解湿与火为要,并顺二者之性各予出路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