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方剂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重要环节,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许多辨证方法,诸如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均形成了各具特点、各有其适应范围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临床应用。而临床上最实用、最简捷、最有效的方剂辨证鲜为学者所专论。有鉴于此,笔者试从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效华 《光明中医》2000,15(6):51-52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坚持辨证施治 ,尤其是灵活运用方剂辨证取得了确切疗效。现结合病例谈谈体会。1 病例介绍例 1 ,尹某 ,女 ,67岁 ,医院家属。 1 996年 2月 2 5日就诊 ,中风卧床 1 0年余 ,诉 3个月来神疲纳呆 ,口淡口粘 ,口臭难闻 ,胸脘痞闷 ,大便不畅。西医以“慢性胃炎”予吗叮林、丙咪替丁等抗炎健胃西药无效 ,且日益加重。因畏服中药煎剂而先后自服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月余 ,仍无效果。时见形瘦 ,唇淡 ,口臭难近 ,舌质淡苔薄白腻 ,脉濡滑 ,触腹软无痛 ,属湿阻 ,当芳香化湿 ,健脾和胃 ,选藿香正气汤 :藿香 1 5g ,紫苏1 2 g ,白…  相似文献   

3.
正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辨证方法。现在中医诊断学的辨证部分,大体可以分为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是中医学临床思维的"理""法""方""药"步骤的体现。但是很多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并非是完全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的,反而可能是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首先想到的是对应的方,因此也就形成了方剂辨证这样的一个辨证模式。在临床上的方剂  相似文献   

4.
<正> 怎样研究《伤寒论》?陈修园认为:“大抵入手工夫,即以伊圣之方为据,有此病即用此方……论中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以方名证,明明提出大眼目,读者弗悟也。”陈氏所谓“大眼目”,很明显,就是贯穿《伤寒论》全书的方剂辨证,它是除六  相似文献   

5.
方剂辨证与方证规范化之我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方剂辨证(或称之为‘方证辨治’,以下略)”是临床不可或缺的一种辨证思维方法,然而近些年来搞中医临床或教学的不少同仁似乎将它有所淡忘,很不讲究了c笔者在前些年编纂中医临床实用书籍时,特地邀请数十位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高年资医师共事,在Zto余种现代医学临床各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项的撰稿中,竟然全都援用了诸如六味地黄、归脾汤之类的常用方,总共才四五十首之数。由是,笔者作了一番初步的调研和思索,认为这可能与我们长期来对“方剂辨证”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故特撰此文加以讨论,以期抛砖引玉。一、方剂辨证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方剂辨证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剂辨证,也称汤方辨证,其所以行之有效,就是因为中医的证和方剂间有着牢固的对应关系。因此“辨证选方”、“随证治之”成了中医临床上的不二法门。张仲景《伤寒论》强调辨证论治,同时也是方剂辨证的鼻祖和圭臬。方剂辨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法则;再结合方证对应施治专一化的推进,也有助于在现在的条件下,不追求打开中医的“黑箱”,而促进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是一首疗效卓著的名方,在方证相对论治方法指导下使用,"异病同治",有利于拓展方剂应用范围。方剂辨证是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方面,方证相对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中医临床辨证模式演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而辨证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立法处方、治疗疾病的依据. 早在<内经>中就有丰富的辨证学内容.<素问·五脏生成>中指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并以病机十九条为例,阐发了审查病机的具体方法.辨证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形成的各种辨证方法都是源于<内经>的理论."辨证"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序>,自东汉·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以来,逐渐形成了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焦、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经络等辨证方法,构建了辨证体系和模式.八纲辨证作为将哲学范畴应用于中医理论构建的成功典范,是中医辨证的基本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总体上反映了证候的部位和性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对病位辨别的具体深化,其中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的重点是在"空间"位置上辨别病位;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则主要是从"时间"上区分病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而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则是以辨别病变现阶段的具体病因、病性为主.  相似文献   

9.
唐基伟 《光明中医》2008,23(4):507-507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特点之一。而论治是否适当,又首先决定于辨证的准确。而“感到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症状,不知辨证从何处入手”,这是初上临床的人常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们认为主要在于学会如何抓主症。所谓“主症”,可能是一个症状或是几个症状。而这一个或几个症状,往往是疾病的中心环节,也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所以,  相似文献   

10.
张育芳  张谦  王忆梅 《陕西中医》2019,(8):1105-1108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中医药在脓毒症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本文根据脓毒症的四证四法:毒热证与清热解毒法、腑气不通证与通里攻下法、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急性虚证与扶正固本法,对中医方剂在脓毒症治疗上的应用归纳总结,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发病病机以虚为主为本,实为兼为标;虚证主要为脾胃气虚和脾胃阳虚。标实证为血瘀、湿热、气滞等,医家尤为重视胃络瘀血。溃疡辨证分型按由简执繁原则可分为两大类:虚证和实证,其中虚证包括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实证主要包括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络瘀血。采取上述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但也存在较多不足,需要并值得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疾病,由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而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极高的病死率。从三焦的角度辨证,急性HIV感染期,病变在上焦,以肺为中心;无症状期,病变在中焦,以脾胃为中心;艾滋病期,病变在下焦,以肾为中心。从三焦的角度来辨治艾滋病对于丰富其防治手段,推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事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年尿道综合征是中老年女性好发疾病,西医尚无有效治疗之方法,我院通过从心、肝脾、肾进行辨证论治疗此病取得了不错之疗效,特将临床体会及临证验案汇报如下,以兹交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中医辨证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 通过观察VD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对60例V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VD患者的辨证分型为肾精亏虚型为28.3%、痰浊阻窍型为23.3%、瘀血阻络型为21.7%、肝阳上亢型为10.0%、火热内盛型为8.3%、腑滞浊留型为5.0%、气血亏虚型为3.3%.结论 VD有明显的中医辨证规律,前三位依次为肾精亏虚型、痰浊阻窍型、瘀血阻络型.  相似文献   

15.
晁恩祥教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重视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强调临床中理法方药的一致,避免个人经验的局限性。临床辨治谨守病机,尤擅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治疗肺系病强调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应用;擅用攻下法治疗急症,师古而不泥古,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辨治思路与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长恩教授认为《伤寒论》中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精密的调控技艺,结合其五十多年的治学与临床经验,总结出"仲景辨证论治十步曲"。即症脉表象、四诊检测、划分病域、六经分证、八纲辨证、辨认方证、确立治则、拟定治法、选方遣药、观察护理等10个方面,对于临床有很高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阐述其临床应用及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不同证候分型,辩证施治,结合疗效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167例,显效136例,有效7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宫内节育器是目前育龄妇女最方便、安全、长效且经济的避孕方法.月经异常是宫内节育器的主要不良反应,也是宫内节育器停用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即月经量增多或流血时间和经期延长、点滴或不规则.本文仅对近几年在临床中遇到的病例运用中医中药进行分型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金杰教授,医学博士,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攻读硕、博士学位期间分别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名老中医张发荣教授。后又拜师张磊、毛德西、李鲤、李发枝等多位名老中医,融各家所长于一身,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内科脑病的科研、教学、临床工作,遵循“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求创新”的学习精神,既接受学院教育培养,又有师承学习,理论功底深厚,思路清晰,思维灵敏,临证遵仲景,法东垣,善用经方,不废时方。笔者有幸侍诊师侧受益匪浅,现将其临证医案五则整理如下,以窥金师辨证论治之思路,与同道互参。  相似文献   

20.
四维辨治论     
跳出辨证论治,寻找辨治新思路与新出路.重温经典发现,《黄帝内经》并存辨病、审因、对症、因天、因地、因人治疗六大辨治模式.三因治疗凸显天人相应特色概称辨证论治,与辨病、审因、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互联互补,四维一体构成完整辨治体系.走出唯辨证论治论,激发四维辨治活力,是全面传承大医学思维之必然,是提升临床能力之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