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亦称痔,又名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中药外用治疗痔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迂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痔急性发作是指患者突然出现肛门肿胀、疼痛、出血、脱垂等症状和体征.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生产的榆槐片口服配合外用自拟熏洗方治疗痔疮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直肠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并因此而引起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痔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痔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尤其对年龄偏大又伴发其他疾病不宜手术患者。2011-01-30—2014-01-30,我们应用痔化槐角黄芩膏联合健康教育治疗痔30例,并与复方消痔栓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痔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是肛垫血管发生的病理变化和异常移位,外痔是直肠下段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内痔静脉丛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
时英菊  石晓华  陈会娟 《河北中医》2011,33(10):1576-1577
痔病是指直肠下端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张、迂曲而形成的静脉团块,主要症状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坠痛、异物感及便秘等。长期便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萎黄,甚至晕厥。痔核脱出嵌顿会导致坏死,  相似文献   

6.
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扩大曲张的静脉团 ,为临床常见病。我们用针刺治疗内痔 5 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及分期 期 排便时带血或便后出血 ,无痔团脱出肛外。 期 排便时痔团脱出肛门外 ,便后可自行恢复。 期 排便后痔团脱出肛门外 ,不能自行回纳 ,须手法复位。 期 排便后痔团脱出肛门外 ,不能复位。可伴肛门下坠 ,发胀 ,异物感及疼痛 ,持续或间断性便中夹有鲜血。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可确诊 ,除外肛裂、直肠脱垂、直肠肛管息肉或肿瘤。 期内痔不在本观察之内。2 .一般资料5 6例患者中 ,门诊 34例 ,住院 2 2例 ;…  相似文献   

7.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  相似文献   

8.
迈之灵在痔疮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的形成通常认为由于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而形成充血、水肿的静脉团.俗语说"十人九痔",生活习惯不良,排便时间过长,蹲厕过久或职业方面等原因久站、久坐或蹲下的体位,均可使腹压增高,导致静脉曲张,血流不畅而形成痔块.因此,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9.
宋守江 《中国针灸》2013,33(6):501-502
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因为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形成痔疮.笔者采用三位一体疗法治疗痔疮4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防痔小诀窍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形成的静脉团,是常见的多发性肛门直肠疾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  相似文献   

11.
痔疮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块.祖国医学认为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内蕴热毒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良好的临床护理可使患者术后的心理压力与痛苦减轻,早日恢复健康.我院运用祖国传统医学结合现代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痔的传统概念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及肛缘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痔的现代概念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中医学亦称为"痔"或"痔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现将我科收治混合痔患者,实施中医辨  相似文献   

13.
刘彩云  朱红 《河北中医》2010,32(1):134-135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同一部位的齿状线上下均发生,临床兼有内痔和外痔症状为混合痔。痔是一种最常见、最多发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2006—01-2008—12,我院肛肠科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混合痔护理中,收到良好效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却毒汤加减治疗血栓性外痔35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家对痔早有认识,泛指多种肛门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薄兑?学纲目》曰:“凡人九窍中,有小肉突起皆曰痔。”(笔者注:九窍者指肛门)近代认为痔是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痔静脉扩大和曲张形成的静脉团。按其生长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  相似文献   

15.
张东铭 《中医杂志》2003,44(Z1):20-24
传统的概念认为,门脉高压时,由肠系膜下静脉逆流到直肠的静脉血,久而久之能使直肠静脉丛曲张、瘀血而成痔.这个概念几个世纪以来都作为经典理论载于教科书中,但是,研究证实,门脉高压与痔病发生二者无相关性,目前上述假说已被否定.其根据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痔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消除痔体 ,从而改善症状。目前人们认识到痔的基础是病理性肥大和移位的肛垫 ,痔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 ,而非消除痔体 ;主张在手术中尽可能保留肛垫组织。现将国内各种肛垫保留和复位术式列举如下。1 理论基础传统上曾认为痔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淤血、扩张和迂曲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1975年 ,Thomson[1] 首次提出肛垫学说 ,指出位于肛管内齿状线上方有一宽 1.5~ 2 .0cm的环状组织带 (通常称做痔区 )为高度特化的血管性衬垫 ,简称肛垫 ,其功能是协助肛门的精细排便功能 ,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为痔。从而…  相似文献   

17.
浅谈痔疮病人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迂曲而形成的结节性静脉团.痔多与嗜食辛辣.排便,负重,经产用力,酗酒,久痢久泻,久坐久立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便时疼痛.便血,痔核脱出,不适;或伴有局部分泌物增多,瘙痒等症状.因此,痔疮病人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护理痔疮病人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痔疮是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瘀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其临床表现以便血、痔核脱出、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以久坐办公室的成人多见。中医学认为久坐久立、饮食失调、劳倦胎产等因素致肛肠气血不调,络脉瘀滞,蕴生湿热而成痔疾。治疗上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类,西医在非手术治疗上主要是利用各种膏剂、栓剂外用,疗效参差不齐。笔者采用痔点挑刺配合痔疮栓直肠给药治疗痔疮患者60例,并与单纯  相似文献   

19.
1痔的相关概念传统定义:痔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静脉曲张引起的团块,并因此而产生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强调的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曲张.现在定义: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强调的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英国的南安普顿总医院Thomson于1975年在《英国外科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痔的本质( Thenature of haemorrhoids)”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内痔是因为肛管“正常组织”——“肛垫”发生病理性下滑形成的,作为痔的病因学说受到人们的关注.他说这些肛垫中的Treitz肌退行性变后下移成痔这是此学说的理论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20.
235例混合痔患者在局麻下行PPH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自2003年9月-2005年3月共收治混合痔患者235例,均运用PPH圆形痔吻合器进行痔上粘膜环切术,在切除肛垫上直肠粘膜段的同时进行机械自动吻合,并将位于粘膜下层的痔动、静脉血管断流,保留并提拉了脱垂的肛垫,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创面,有利于伤口愈合。现将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