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TGF-β1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8/2002一05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35只雄性SD大鼠,造成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分别于正常及术后1,3,5,7,14,21d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神经挤压后TGF-β1表达逐渐升高,5d时达到高峰,以后TGF-β1表达的量有所减少。结论:TGF-β1参与周围神经挤压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在损伤神经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酵(MhiP)-2和-9的表达,及其随损伤后恢复时程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用明胶酶谱测定损伤后神经组织内btMP-2和bthiP-9的活性变化;Westernblot检测确认所消化条带的属性。结果正常坐骨神经组织内仅表达MMP-2,不表达MMP-9;坐神经挤压伤后1d时,MMP-9表达水平最高;MMP-2在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水平略有增加,7d时最高。Westernblot检测确认所消化的条带是MMP-2和MMP-9。结论MMP-2和MMP-9参与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延迟1 d修复组,延迟1周修复组,延迟1个月修复组以及延迟2个月修复组;各组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坐骨神经横断性损伤模型后1 d、1周、1个月及2个月后进行神经缝合修复。实验组大鼠在神经修复完成后给予褪黑素(100 mg/kg)腹腔注射,而对照组大鼠不给予褪黑素。5 d后处死大鼠并将远端坐骨神经进行Masson染色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延迟1 d和延迟1周修复组,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Masson染色中胶原纤维面积比例都不超过20%。随着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的延迟,胶原纤维面积逐渐增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延迟1 d和延迟1周修复组中,TGF-β染色较浅,而在延迟1个月和延迟2个月修复组中,TGF-β染色较深。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延迟修复的时间对于褪黑素对坐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存在影响。神经损伤1个月后,成纤维细胞浸润和组织退变程度大,其原因可能是神经延迟修复后褪黑素不再能够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条件性损伤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按术式随机分成两组.A组显露左侧坐骨神经,不损伤.B组造成左侧坐骨神经挤压伤.于伤后5d,两组均造成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分别于术后0、1、3、5、7d行挤压反射试验,检测神经轴突再生的距离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试验组的初期延迟1.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初期延迟1.70d(P<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条件性损伤通过缩短再生延迟,而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在颅脑损伤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具体迁移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eeney’s等的方法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器撞击大鼠左侧皮质运动感觉区以制备大鼠中度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于伤后6h,3d,5d,7d灌注取脑,通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stin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比较分析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之间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做对照。结果与结论: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伤后3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海马区可见大量Nestin阳性细胞,未见向损伤区迁移;伤后5d和7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更明显,范围扩大,损伤区可见少量Nestin阳性细胞。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未有上述改变。结果表明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时间推移越加明显,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损伤区迁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mRNA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4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进行。健康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伤后3,6,12,24和48h组,每组7只。正常组不做模型。其他5组大鼠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夹闭腹主动脉40min后放开。应用改良Tarlov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估(共5分,0分为完全瘫痪;5分为正常)。观察正常大鼠脊髓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大鼠脊髓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mRNA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灰度值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其灰度值越低表示阳性细胞越多),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4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大鼠脊髓不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②大鼠脊髓神经功能评分:于伤后3h显著下降,以后逐渐恢复。③大鼠脊髓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损伤后3h蛋白的表达开始增加(149.26±12.97),损伤后24h表达强度达高峰(104.95±9.40)。④大鼠脊髓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结果:原位杂交图像分析显示,损伤24h表达阳性细胞达高峰,其灰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79.08±10.42,140.40±10.85,P<0.01)。⑤大鼠脊髓转化生长因子β1结果:光镜观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大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主要是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神经元。结论: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显著增加,脊髓的神经功能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说明大鼠脊髓损伤的同时,也启动了其内源性保护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高表达可能与其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先应用17β雌二醇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8在锦州医学院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18只,仅暴露不损伤神经;手术对照组18只,制作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17β雌二醇处理组18只,损伤前1周给予17β雌二醇(1mg/kg)腹腔注射,1次/d。余二组在手术前1周仅腹腔注射同体积的蓖麻油,1次/d。①于术后2,4,7,14,21,28d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38.3(实验侧足印长度-正常侧足印长度)/正常侧足印长度 109.5(实验侧足印宽度-正常侧足印宽度)/正常侧足印宽度 13.3(实验侧足趾宽度-正常侧足趾宽度)/正常侧足趾宽度-8.8。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以0为正常值,-100为神经完全离断指标。②术后7,14,28d各组取损伤近段坐骨神经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醋酸铀和枸橼酸铅染色电镜下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计算横断面单位面积的平均神经纤维个数和直径、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③术后7,14,21,28d各组大鼠取损伤近段坐骨神经进行S-100蛋白检测。结果:纳入动物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假手术组术后2,28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分别为-6.42和-5.7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对照组和17β雌二醇处理组术后4,7,14,21d坐骨神经功能开始恢复,17β雌二醇处理组在术后21,28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分别为-16.73和-16.14,而手术对照组在术后28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为-16.32,可见17β雌二醇处理组大鼠功能恢复比手术对照组早1周左右。②光镜下观察术后14d17β雌二醇处理组损伤近段坐骨神经新生纤维较多,轴突直径较大且形状规则,纤维密度大、髓鞘较厚,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术后28d手术对照组与17β雌二醇处理组变化基本一致,接近假手术组。③术后14d17β雌二醇处理组损伤近段坐骨神经电镜观察见大量新生神经纤维密集,许旺细胞包绕,轴突大小接近、形态均一,鞘内细胞器较多且清晰,明显优于手术对照组。术后28d手术对照组、17β雌二醇处理组新生神经纤维均基本成熟,差异不明显,已接近假手术组。④在周围神经损伤中S-100仅表达于许旺细胞中。术后14d17β雌二醇处理组阳性显色深且范围宽,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21,28d手术对照组与17β雌二醇处理组又无明显差异。结论:17β雌二醇能加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以及神经纤维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组织创伤修复中发挥核心和关键作用.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在大鼠皮肤瘢痕性创伤愈合过程中表达量及表达部位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皮肤全层切伤模型,长度1.5-2.0 cm,深及筋膜层.于伤后0 h,12 h,1 d,2 d,3 d,4 d,5 d,6 d,7 d处死大鼠,取损伤部位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创伤愈合的早期阶段(伤后1-5 d),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免疫阳性颗粒主要出现在上皮细胞、上皮基底层细胞胞浆、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胞浆及肉芽组织中;随着创伤修复时间的持续,免疫阳性颗粒主要出现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中.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在创伤后1-5 d最强,而转化生长因子β3在创伤后六七天时开始明显表达.可见在大鼠皮肤瘢痕性创伤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先于转化生长因子β3,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胶原形成及创伤修复关系密切,而转化生长因子β3在愈合后期表达量有升高趋势,其可能与创伤后期的组织改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对体内、外神经元的发育、存活及功能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否对在挤压伤后脊髓神经元有保护和修复作用?目的:观察脊髓挤压伤模型大鼠伤后不同时间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的表达,并分析其变化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昆明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1/03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挤压伤24 h组,挤压伤7 d组及挤压伤21 d组,每组6只.方法:挤压伤各组大鼠麻醉后,在T11行椎板切开后挤压大鼠T13脊髓节段,分别于术后24 h,7 d及21 d断头处死动物,迅速取脊髓L1-L3节段制作20μm厚冰冻横切片.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挤压伤24 h组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制备切片过程相同.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成年大鼠脊髓腹角和背角的分布,并计数两者相同面积内腹角和背角阳性有核细胞数.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在各组大鼠脊髓腹角和背角的分布.②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在各组大鼠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数量.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营养因子-3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在胞核着色,神经营养因子-4则胞浆及胞核均着色.②各组大鼠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营养因子-3阳性神经元数量:挤压伤7 d组和挤压伤21 d组腹角阳性神经元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挤压伤24 h组[10.2±1.1,11.4±3.2,6.2±1.8,7.4±2.4,(P<0.01)];背角阳性神经元数仅挤压伤21d组高于对照组[86.4±9.8,71.3±8.3,(P<0.01)],而挤压伤24 h组及7 d组低于对照组[48.5±5.1,41.5±3.7,71.3±8.3,(P<0.01)].③各组大鼠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营养因子-4阳性神经元数量:挤压伤24h组,挤压伤7 d组和挤压伤21 d组的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高于对照组[9.4±2.8,10.8±2.7,15.1±4.0,(P<0.05)],并且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P<0.05);挤压伤7 d组和挤压伤21 d组背角的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和挤压伤24h组显著增加[28.1±3.1,35.1±4.4,23.3±2.3,24.1±1.8,(P<0.01)],亦有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P<0.01).结论:脊髓挤压伤后,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神经元数量在脊髓腹、背角神经元中均有增加,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提示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发挥作用的时间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吡哆醇诱导的感觉神经元病大鼠在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神经元分子微环境变化对神经再生修复的重要意义.方法 制作吡哆醇诱导的感觉神经元病模型,在此基础上制作双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观察神经挤压损伤后7、14、21和28 d大鼠的背根神经节TUNEL标记阳性细胞百分比变化;利用蛋白印迹技术,观察神经再生相关蛋白(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 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背根神经节细胞早期有较多的TUNEL标记细胞,但21~28 d由于大部分细胞变性坏死,TUNEL标记细胞反而减少.背根神经节细胞GAP-43和trk A蛋白有一定水平的表达,但总体水平低于单纯坐骨神经损伤时.结论 中毒造成的感觉神经节病变危及神经元的生存,导致基因表达体系不完整,使损伤神经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